电影读后感作文

|小龙

书籍是朋友,有这位朋友的陪伴我们便不孤独。欣赏完好看的书籍,不妨也来欣赏电影读后感作文吧。下面是小编精心为你整理电影读后感作文,希望你喜欢。

电影读后感作文篇一

《红与黑》是19世纪欧洲批判现实主义的奠基作品。小说围绕主人公于连个人奋斗的经历与最终失败,尤其是他的两次爱情的描写,广泛地展现了“19世纪初30年间压在法国人民头上的历届政府所带来的社会风气”,强烈地抨击了复辟王朝时期贵族的反动,教会的黑暗和资产阶级新贵的卑鄙庸俗,利欲熏心。因此小说虽以于连的爱情生活作为主线,但毕竟不是爱情小说,而是一部“政治小说”。

司汤达是善于从爱情中反映重大社会问题的文学大师。于连的两次爱情都与时代风云紧密相连,这是当时阶级角逐的一种表现形式,他对德·雷纳尔夫人后来的确也产生了真正的感情,但开始是出于小市民对权贵的报复心理。因此,于连第一次占有德·雷纳尔夫人的手的时候,他感到的并不是爱情的幸福,而是拿破仑式的野心的胜利,是“狂欢”和“喜悦”,是报复心理的满足。

如果说于连对德·雷纳尔夫人的追求还有某些真挚情感的话,那么于连对玛蒂尔德小姐的爱情则纯属政治上的角逐,玛蒂尔德既有贵族少女的傲慢、任性的气质,又受到法国大革命的深刻影响。她认为,如果再有一次大革命,主宰社会的必定是像于连这样富于朝气的平民青年。同于连结成伉俪,既富于浪漫气息,又找到了有力的靠山。而于连则认为与玛蒂尔德小姐结婚可以爬上高位,青云直上,因此不惜去骗取她的爱情。

但是,于连的两次爱情最终还是失败了。这是因为在复辟时期,封建势力向市民阶层猖狂反扑。于连不是统治阶级圈子里的人,那个阶级决不会容忍于连那样的人实现其宏愿。

《红与黑》在典型环境典型性格的塑造、匀称的艺术结构和白描手法的运用上都有突出的成就,而司汤达所以被评论家称为“现代小说之父”则是因为他在《红与黑》中表现了卓越的心理描写天才。现实主义作家都强调细节的真实,但司汤达与巴尔扎克不一样,他着重刻画的不是客观环境,而是人物内心活动的细致和逼真,作者常常三言两语就把人物行动、周围环境交代过去,而对其内心的活动则洋洋洒洒,不惜笔墨,爱情心理描写更是丝丝入扣,动人心弦。作者在于连得知德·雷纳尔夫人写揭发信到枪杀她这段情节上仅用了三页,而与玛蒂尔德的爱情却花了上百页的篇幅细致描写。德·雷纳尔夫人堕入情网时的那种喜悦、痛苦、忏悔而又不甘放弃幸福的复杂心理的展现,也令人拍案叫绝。

读《红与黑》是一段太过漫长的过程,因为时间已给了作家和作品最无私而又公正的评判,我的阅读态度自不能像对畅销书那样肆无忌惮,又不能像对言情小说那样不置可否。我是在用心灵去与那个时代交谈,重点也放在历史以外的探究和思考。

电影读后感作文篇二

两个晚上挑灯夜战,把这本本来没什么兴趣的小说看完。总的来说,写得不错,莫言确实算是现在中国活着的最好的小说家了。

这本书据说是他酝酿了几十年,但起笔之后,四十几天就写完(差不多50万字)的心血之作。故事还是中国小说中屡见不鲜的以一个大家族和所在村落建国后几十年的经历来写社会变迁,类似于《白鹿原》和他更早的《丰乳肥臂》,只不过覆盖的时段延伸到了九十年代。

莫言所选择的这个奇怪的轮回的方式,是个创新,但带来多大好处,难说。全书还是充满了莫言惯有的魔幻现实主义的风格。(莫言写过篇什么《远离马尔克斯和福克纳这两座炽热的高炉》的文章,没看过,但起码他还一直没能真正离开马尔克斯太远。)当然,中国农村确实是充满鬼怪神仙的,这种风格倒也贴切。这个轮回从高密东北乡的地主西门闹开始,刚建国就被镇压,然后投胎成了他长工蓝脸家的一头驴,经历了大跃进,死在大饥荒;之后又投胎成了头牛,又被蓝脸买下,经历了“”初期,被西门闹自己争取上进的儿子西门金龙给弄死;下一轮投胎作了头猪,赶上西门金龙得势,在“大养其猪”,也就是“”后半期,后头为了救西门家和蓝脸家的一众小孩而牺牲;再下来,投胎作了只狗,被蓝脸的儿子蓝解放养着,经历了从改革开放到九十年代中这一段,得善终,和蓝脸一起死在故土;之后,又投胎作了只猴子,被西门金龙的一对儿女带着,沿街卖艺,死在蓝解放的儿子蓝开放的枪下;最后,才终于转世投胎作回了人,成了蓝开放的有先天疾病的遗腹子。

这些圈子转下来,带来的一个问题就是叙述者的混乱。首先,叙述者大多时候都是个全知全能的动物,再怎么魔幻现实主义,有些时候还是难免会牵强,尤其是猪和狗的这两段。其次就是不统一。有时候故事实在没法从动物口中讲下去了(比如说蓝解放与庞春苗之间的私情),只好又把人拖出来作叙述者,一会儿蓝解放,一会蓝千岁,到最后还拖出“莫言那小子”。最严重的一个问题还是喧宾夺主。小说,说到底还是要讲人。动物的故事可以感人,但力量毕竟有限。书中的驴、牛、狗这三段都不错,三个动物都能感人,但感人的还是它们与人的关系。而猪和猴两段,没有了与人的深入的关系,就变得索然无味了。尤其是猪的那一段,连篇累牍都是猪的思想活动和猪群里的政治斗争。又不是寓言,我要知道那么多关于一头虚构的猪的事干什么?而驴牛狗这三段写得再好,要把这三个动物作为书的主角还是勉强。这表现了什么样的人性呢?所以全书下来,故事是讲了,但人物却很虚弱。可以算有点性格的就是蓝脸、蓝解放、蓝开放祖孙仨再加个西门金龙了,而且都还很不饱满——蓝脸除了坚持单干,其实谈不上性格,蓝解放爱得莫名其妙,西门金龙狠得莫名其妙,而除了这一面之外,再无其他内容。其他的配角就更加格式化了,比如“革命神经病”洪泰岳,西门闹三个老婆里头忠贞的原配白氏、善良的迎春和势利的秋香,等等。也许这就是中国传统章回小说的特点——重叙事而不重人物。但这好象不是什么优点。

现在这类书看多了,也觉得倦了。知道了建国之后的政治的起伏,很多故事情节和人物都可以预料了。比如,首先肯定有个地主什么的被镇压,他的后代也受连累,但品种优良,以后还会东山再起。此时得势的是革命军人或贫下中农。然后反右是第一波,会有人下马。再接下来大跃进、大饥荒,地主家里肯定要死个把人(象《活着》里被墙压死的小儿子),而且都是偶然中的必然。再接下来“”开始,原来的当权派现在该遭殃了,而且斗他们的革命小将中一定会有与父辈划清了界限的地主崽子,而且多半会把自己的地主老子一起拉出来斗。但好景不长,“”的风向一转,对红卫兵开始打压了,老革命便又出来主持工作,革命小将们又要吃些苦头了。但“”一结束,风向又转一次,老革命奉献了一辈子的革命事业一下子变得荒.唐起来,于是要么发神经、要么晚节不保搞腐败。而地主崽子们终于扬眉吐气,成了时代的弄潮儿。

所以,已经没有再让我纯粹讲故事、讲命运起伏的余地了,非得把人心写好才行。今天看了小姨发过来的关于在湘西插队那一段的回忆录,深为感动。里头有很多好故事,又让我多了些信心。

电影读后感作文篇三

我没看过电影《红高粱》,当然这之前也没看过原著。直到最近莫言因诺贝尔文学奖而名满天下,我才把书借来看看。

我看它的时候是个分外晴朗的下午,你难以想象在一个冬天几乎没有太阳的地方享受一个明媚下午的愉悦,但是在这个令我无比欢喜的下午却因为这本书让我像是处在满是烈火的水中,纠结不已。我陷在这个热血正义但兽性的余占傲的角色中,我纠结的经历着他经历一切,他的作为他的思维让我难以理解,书中的暴力和残忍更是让我无法理喻——为什么要用那么极端的方式处理事情呢?这可能是我完全脱离了那种社会我根本感受不到那种社会下人们的价值观。但同时我不得不惊叹于主人公余占鳌和戴凤莲那样惊艳放抗。在那样一个动荡的年代,他们以自己的方式表达了对苦难的反抗与不满。他们坚强地守护自己的自由,傲然地活着。看完这本书我仿佛看到就一群流着高粱血统、浑身散发着鲜活人性的红高粱地英雄。

读书的过程中我感觉莫言写作时倾注了大量的感情的同时娴熟地卖弄着小说的技巧,倒叙插叙,让整个时间线索混乱中又具有合理性,让我有时有些小迷糊的,但看完之后又对作者这样的安排赞叹不已。全书的高潮“余司令伏击鬼子,‘我奶奶’牺牲”被安排在最前面,后面抽丝剥茧般地展开余占鳌和“我奶奶”的爱恨情仇,讲述“我奶奶”生前身后的各种故事。莫言对于线索的熟练掌握表现了他胸怀大局,能在这看似繁琐复杂的线索写作并掌握好中清晰的理清思路是件很不容易的事,对于读者的我有时都找不到头绪。同时作者独特的创造人物的视角也给我很大的冲击,《红高粱家族》虽然是一部以抗战时期为背景,描写战争题材的长篇小说。但他并非像以前的抗战题材的小说,塑造的是几乎完美的正义的爱国英雄,是正义与邪恶的强烈对比。《红高粱家族》中塑造的一些列抗日的英雄却是正义与邪恶共存的复杂体,他们是一群独特的,有着鲜活的生命与人性,那应该就是红高粱特有的吧。作者是以怎样独特的眼光来审视社会的呢,我想这是他以往经历所致。

为了能理解作者这样独特的视角和惊艳的作品我先了解了一些他的背景,莫言是农村的,他小的时候受过一些磨难,曾加入解放军。我想就是这些经历让他有灵感写出这本书,他把他看到的农村思想放大,他把自己小的时候的磨难放大,把在军队中经历的种种放大出来。我知道《红高粱家族》这部小说是莫言的早期作品,也算得上是莫言的成名作,因为张艺谋把这部作品改编成电影,这部小说有了很高的知名度。在电影的渲染下很多人关注的了这本充满野性和对原始欲望的张扬的《红高粱》,诺贝尔文学奖颁奖的时候称莫言作品为“魔幻现实主义”,我觉得正是莫言的作品带来的这种兽性而残忍的力量,撕去了文明社会下虚伪的温情面纱,直接剥开战争、死亡、情欲外面的画皮,展现最残酷的一面呈给读者,它不是一般文学作品那种含蓄而优雅的表达,而尽是直白地描写暴力、肮脏和残忍,让我们看到真实的人性。这也是作者的以往的经历所带来的吧,在童年时的经历让他看到这些人身上野性,在军队的经历让他痛恨战争,因为他看到战争让人隐藏的残忍、暴力和残忍暴露出来。

看完这本书让我相信曾经的经历是写作的灵感,当我们经历的事越多我们就越有积淀,有积淀才有灵感。如果不是莫言以前的经历他怎么会有这种灵感和体会,又怎么写出这样惊艳的小说。让一个从小生活在温室中的作家写这种经历很多磨难的人物是不可能的,写出来的文章也只是一堆词藻的堆砌没有任何感情。另一方面也在提醒我,不要一味羡慕别人的成果,那是经历风雨后的沉淀,要想有一番作为还得自己去争取。
 

    5781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