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文网 > 学生范文 > 读后感 > 读后感范文 > 《为什么是抚松》读后感_读为什么是抚松有感

《为什么是抚松》读后感_读为什么是抚松有感

|小龙

教育好需要前提,那就是校长和老师好,学生好。下面上几篇《为什么是抚松》读后感,看看读者们领悟到这层意思了么?下面是小编精心为你整理《为什么是抚松》读后感,希望你喜欢。

《为什么是抚松》读后感篇一

抚松是吉林省的一个偏远小县,辖区内90% 以上是山区,30万人口,分布在莽莽苍苍的崇山峻岭中,八成以上学生是山民子女。义务教育阶段学校10年没有招考、引进过一个新教师,专任教师平均年龄40岁。

就是这样“落后”的抚松却出现了让人惊叹的场景:100%的学生诵读经典并能脱口而出背诵几十篇到几百篇美文佳作,100%的班级有合唱活动,100%的学校建立了课外活动基地,100%的专任教师参与教科研,90%的校长都有到大城市学习的经历。每年把国内最有影响力的教育专家、顶级名师一批批请来,进校园、进课堂,与校长老师面对面做策划、做指导,连续十年,从未间断。

抚松成功的法宝是实干,认准目标一干就是十年。局长带领校长外出考察名校,拉练式听评课,校长带领教师进行课堂改革,改造校园环境,每一项工作都身体力行,亲力亲为。抚松的辉煌就是这样一步一步踏踏实实干出来的。

改革初始,为了扭转落后的局面,为了克服惰性,为了转变观念,抚松教育局首先采取逼的办法,把老师们逼上梁山,逼出作风上的转变、思想上的提高,使大家学会学习,学会思考。第二步是引领,推荐书目,指导读书是引领;派出去学习,打开眼界,提升理念是引领;请名师、专家做报告也是引领。抚松多措并举提高队伍素质和能力,为了教师队伍的专业化成长舍得花大钱。谈到教师素质时,陆世德局长说:“几位名师不能解决抚松教育的问题,不能解决广大山区孩子享受优质教育的问题,几位名师的作用抵不上一大批高素质的勤恳敬业的乡村老师,所以,我们这些年把时间和精力都花在了扎扎实实提升乡村教师整体素质上。其实,当教师的整体水平提上来以后,培养名师也就水到渠成了。”这话说的很实在,农村需要的不只是一两个名师,更需要全体教师素质的整体提升,一两个名师解决不了乡村教育的问题,这就是乡村教育的现实。

在进行课堂改革时,不但老师有抵触情绪,家长的告状信更是直接寄到了县政府,面对来自各方面的压力,陆世德局长说:“家长的心情完全可以理解,但毕竟家长对教育的理解有限,对课堂的理解有限,我们不能因为家长的反对而后退。在这里,我斗胆借朱镕基的话,来表达教育局的决心:不管前面是地雷阵还是万丈深渊,我们都将勇往直前,义无反顾,鞠躬尽瘁,死而后已!这次课堂改革可以看作是一场战争,敌人是陈旧的教育观念、过时的教学方法、低下的教学效率,我们必须向它们宣战!我们没有退路,我们不能失败!”

读完《为什么是抚松》一书,以下三方面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一、只要人好,学校就好

学校的工作就是人的工作,只要人好,学校就好,教育就好。具体来说,要想让学生成功,先要让老师成功,要想让老师成功,校长要主动追求成功。一个校长,仅仅凭借上级指令来办学,永远不可能办出优秀学校。校长应该成为一个能够主动创造,融汇各种力量的教育行家,而不是成为一个只懂得上传下达的机器人般的行政官员。

陆世德局长经常强调:校长首要的工作不是做,而是去想。陆局长带领校长先后到全国各地考察了近二百所名校,到处学习取经。他认为,外出学习是打开思路,别人的东西再好,也不能搞拿来主义,成功的改革不是用模子套出来的。校长要深入思考,把外地经验移植过来,并进行本土化改造,化为己有,才真正有价值。

陆局长要求校长每天思考一个教育问题,以日记的形式记录下来。这一举措,让校长们从被动的跟着问题走,到主动发现问题,主动思考问题,主动阅读写作。一开始发现不了问题,就从教育刊物上摘抄一些内容,摘抄的过程就是学习的过程,许多校长由此形成了读书思考的习惯。养成习惯以后,对学校管理的思考,就从单纯的经验型思考,开始转向整体、系统、科学的现代管理思考。

二、不能让经典离孩子越来越远

现代社会信息飞速发展,学生获取信息的渠道增多,网络、手机、电视等,但充斥满目的是游戏和娱乐,传统经典离我们越来越远,语文课本上的东西远远不够,这就要加大学生的课外阅读量,以增加学生的文化积淀,孙双金老师提到的人文教育的“大石块”也正是这些内容。对于传统经典课程的开发,陆局长是这样说的:不管中国社会多么开放,也不管我们怎样跟世界接轨,反正中国的事情总要靠我们自己的后代去解决,而如果中国的后代不懂中国文化,他就不可能解决好中国的问题。别人怎么说怎么做怎么想我们不管,反正我们认准了一点,中国的学生就是要学点中国的文化和传统,这一点毋庸置疑!

在小学阶段,我们的责任是抛开功利性,培养孩子阅读的乐趣,引导学生学会阅读,学会思考,逐渐成为成熟的读者。在抚松泉阳小学,为了保证孩子读书有兴趣,有收获,开设了四种课型,值得我们借鉴。

阅读指导课,主要教给孩子阅读的方法。在这种课上,老师会引导孩子怎么使用工具书,学做简单的读书笔记、读书卡片。

读物推荐课,是为了让孩子读到真正适合自己的好书。老师会介绍主要内容、朗读精彩片段、讲故事,让学生选择喜欢阅读的书。

阅读欣赏课,是引导学生欣赏书中的精彩部分,可以通过配乐朗诵、角色表演等各种方式,帮助学生进行鉴赏。

读书汇报课,是师生共读一本书,然后展开交流、探讨。可以请学生复述自己读过的书的内容,可以对书中提到的论点展开辩论,可以交流自己的阅读方法,对书中的人物及写法进行评点,还可以把看过的内容编成小品、课本剧等形式进行表演……

三、每个学校要有属于自己的校训

校训是对学校核心理念的浓缩和提炼,是一所学校的灵魂,它彰显什么、宣扬什么,代表了这所学校的追求、理念和目标。现在的一些校训没有体现师生的共同价值观,没有个性,放之四海而皆准,内容和表达方式严重雷同。

如果说学校发展是一场战役,校训就是一面耀眼的旗帜,校长就是举旗子的人。校训应该是一个朴素的目标,不必有多高深,也不必贪大求洋,只要适合本校的实际情况就是最好的。如保定育德中学的“不敷衍,不作弊”,上海国家会计学院的“不做假账”都非常通俗,非常实在,绝无哗众取宠之嫌。

在抚松,每个学校都有属于自己的校训。如兴隆学校的“练好每一招”:兴隆学校的特色是武术,校训就从中提炼而来,这个招,既包含了武术招式,还包括教育教学中的每一项技能。抚松十中的“用心去做”,抚松二小的“做最好的自己”,抚松四小的“永不言败”,松郊中心校的“负责任”等都各具特色、通俗易懂、内涵丰富。

陆世德局长曾经这样讲述自己对教育的感悟:教育是人对人的点燃,生命对生命的启迪,人是最关键的。只要一个老师具有了丰富的知识素养,有了爱孩子的情怀,能够把握孩子的心理特点,能够了解孩子的成长规律,能够尊重孩子的生命尊严,无论在穷乡僻壤还是在繁华的都市,这个老师都可以给孩子健全的、优质的、向上的、美好的教育。好的教育不一定在发达国家,也不一定都在都市,它可以在任何地方。这么多年来,我们一直致力于打造一支优秀的校长队伍,一支勤勉敬业的教师队伍。有了这两支队伍,就可以完成抚松教育和优质教育的对接。

只要人好,世界就好。只要校长和老师好,学生就好,教育就好。这是抚松教育告诉我们的亘古不变的真理。

《为什么是抚松》读后感篇二

为什么是抚松?作为一个东北小县,与发达地区相比,无办学硬件设施完善可炫,亦无师资水平优势可耀,但就是在这里,演绎出了一个个近似于神话的教育改革故事;更是在这里,描绘出了一幅中国乡村教育再造的美丽图景……我震撼了,震撼于教育的理想竟然可以与教育现状如此完美的契合;我感动,感动于一群年近知天命却与时俱进、力求创新与突破的老教授、局长、校长、教师……

作为一名长期在农村工作的教育者,同样处在农村的一线教师,我久久思索……

是什么让老教授梁漱溟放弃优越生活到农村去?是什么让一名局长扛起了暴风骤雨的改革大旗?

是对教育的热爱!是一种责任使然!是胸怀的一颗救国之心、一个强国之梦!但,仅有一腔热血是不够的,抚松更是认准了方向,找对了方法。

“逼”着进

要改变学生,必须先改变课堂;要改变课堂,必须先改变教师;要改变教师,必须先改变校长。核心在于将“课堂”牢牢地抓住,并谋求突破与改变。

开展校长听评课比赛,逼校长走进课堂,关注课堂;读书、手写读书笔记,写教育思考日记,逼校长、老师反思;“研修式培训”、“菜单式培训”、“案例式培训”、“体验式培训”四种培训模式,逼校长们快速成长;改变自我,争创特色,逼学校的个性化发展

自2009年开始,抚松县在全县中小学中每年布置七项工作,进一步引导校长们由“事务型”向“专家型”转变;“校长双休日主题式沙龙”,让校长们自愿报名参加。

改变,从课堂开始。而要改变课堂必须先改变校长呀!一些不懂得教学的校长来管理学校,在如此情况下的教师,估计想出成绩也不能在教学上。

点击下页查看更多《为什么是抚松》读后感相关内容

p副标题e

“引”着走

什么叫教育均衡?什么叫教育公平?乡村的孩子和城市的孩子读一样的书,乡村的孩子和城市的孩子拥有一样的精神世界,乡村的孩子身在乡野,心在世界,这才是真正的教育均衡、真正的教育公平。

泉阳小学校长王延胜说:“让乡村孩子享受更好的教育,不是硬件的完善,更不是增加课业负担,而是阅读、阅读、在阅读。”

“健康比分数更重要”、“经典之光照亮乡村”、“让每一朵花儿都说话” ……

这些正确的教育观不是一天养成的,是在一系列的培训引领下形成的。

读书改变:推荐书目,指导读书,读书做到“四个一”,校长们将注意力集中到了教学上,学习和反思的风气日渐浓厚。

专家引领:派员出去学习,打开眼界,提升理念;请来李希贵、魏书生、冯恩洪等国内有名专家学者,进行有针对性地讲座和辅导。

改变,从观念开始。

且读且思且行

我们需要改变,因为我们正行走在理想的路上。我们需要充满理想与激情,进行着一些改变;我们需要朴实的作风、强势的推进,悄然改变着我们的教育教学秩序;我们,需要做铺路石的工作,受点苦受点累不要紧,一切都是为了我们所追寻的理想。

心怀梦想——因为有梦想才有希望;稳步行动——因为没有行动梦想永远是梦想;执着坚持——因为在实现梦想的路上总有坎坷,需要执着。不追求完美,只希望实实在在的做一些事情。

《为什么是抚松》读后感篇三

“一所所充满生机的学校,一间间魅力四射的教室,一个个扣人心弦的成长故事 —— 一幅中国乡村教育的美丽图景,一部引人入胜的深度长篇教育纪实……”

听说是这是朱永新、魏书生、冯恩洪、李希贵,当代四位教育家联袂为《为什么是抚松》所写的推荐词。

我本来是对这本书不屑一顾的,因为假期也曾参与过提供材料,觉得无非就是一本自吹自擂的自以为不错的只能写给自己人看的“大作”.最初拿到这本书的时候,大家都抱着看看是怎样“吹”的态度大略翻了翻,给我的感觉就是语言文字很美,写这本书的人语文功底很厚,其他就没什么了。

真正认识它是在假期值日的时候,因为实在闲的无聊,而我平时又有读书的习惯,于是捧起这本书从第一页细细读了起来,当读到一半的时候就感觉完全不是“吹”这么回事了,它吸引着我,让我一读到底。看来,看书真的应该像看人一样,应该从不同的角度去观察、思索,因为它带给我的思考太多了。

书里的所有事都实实在在发生在我们身边,大大小小的篇幅都真实反映了抚松教育改革历程。手捧《为什么是抚松》,思绪如潮水般奔涌:是的,这本书的作者为我们呈现的的确是抚松教育的真实面貌,尤其对于我这种曾经在抚松最偏僻的乡村----沿江工作过的老师来说,感触特别深。抚松就坐落在深山老林里,我的同事们就曾在没有围墙的操场上围捕过狍子,活捉过不少种类不同的蛇。学生多数为农家子弟,家长自己本身就没有多少文化,更不要提重视教育和辅导孩子了。我们学校就有好多民办教师后转正的,我想大概全县都是这个样子吧。从我毕业到现在10年都不再分配新教师了,看看我们的专任教师平均年龄已高达40岁,就可见我们的教育“软件和硬件”落后到了什么地步!

然而就是这样“落后”的抚松却出现了这样让你不得不惊叹的场景:100%的学生诵读经典并能脱口而出背诵几十篇到几百篇美文佳作,100%的班级有合唱活动,100%的学校建立了课外活动基地,100%的专任教师参与教科研…….

什么是100%?就是一个都不落下,试问哪一个部门能够做到,试问哪一个城市能够做到?试问哪一个乡村教育能够做到?只有抚松!

严苛的自然环境,简朴的办学条件,薄弱的师资队伍——跟这堪称辉煌的成绩连系在一起,有点叫人难以相信。不过的确是这样的。我也曾在如“”般的教改中叫苦连天过,也曾在“万人春颂”的筹备活动中骂过娘,更曾在非我专业的班班有合唱训练中百般抱怨…….但是一路走来,我成长了,我的孩子也在令人欣慰的成长了。不能不说抚松教育造就了全新的教师队伍,全新的学生乐园。

读到这么多身边活生生的成功案例,我不能不想到这其中一员——我,我们。

无论怎么抱怨,无论怎么骂娘,我们还是像每所学校一样组建了数学教研组,这是是一个由10名专职数学教师组成的集体,我们年轻活泼,有胆有识;我们观念新颖,素质出众;我们潜心教改,锐意进取,是一个人数多,师资强的优良的教研团队。

首先,我们以自身素质的提高为基本点,形成团结务实的教研组。

我们数学组由10名有奉献精神和一定的教研能力的年轻教师组成,在教研组长的带领下,我们首先注意了教研组自身队伍的建设。每学期初,我们都要在认真总结过去的基础上,研究制定出学期教研工作计划,有重点地开展适合我组特点和实际的教学研讨活动,我们要求每位老师要做到五个一:每年读一本教育专著,提升自己的理论水平;写一篇有较高水平的教育教学论文,提高自己的思考能力;作一次校本培训课标学习辅导讲座,不断更新教学理念;上好一堂研究课;出一份适合新课标要求的学生评价试卷。

其次,我们以课题实验为源,滋润教学科研的土壤。

主题式研究一直是教学研究的切入点。我们围绕有效教学的核心内涵,构建生命化的课堂,开展主题式教学研究。首先我们确定出每月的研究主题,然后结合主题安排研究时间和中心发言人,学校为确保教研时间每周规定周四为全校数学教研时间,周二为语文教研时间。每个学科组都有一名领导负责,在规定时间组织教师开展研究,为避免教师“言”中无“物”,我们多以课例研究为主,结合本学期的校本教研我们开展了“同课异构”,这为学科教师的教研提供了素材。四名教师同构一节课,讲一节、听一节、研一节、构一节;再讲一节、再听一节、再研一节、在构……就这样在研中磨、研中改、研中练……当第四名教师在讲这节课时,我们会惊喜的发现,教研对高效课堂所起作用是任何教学活动所不能替代的。而教研魅力也只有在课堂上尽显。

再次,我们以常规教学为基础,促进青年教师的成长。

我们组平均年龄只有34岁,相当有教学的热情和自信,但相对也缺少的是教学上的经验。我们迫切地希望有专门的领路人和指导者。学校专门邀请了陈局长和朱专员,他们每学期都要来我校进行常规性的指导,甚至是跟踪听课,每周不定期指导两位年轻的数学老师课堂教学实践活动。教研组对教学实践活动的要求比较高,每进行完教学实践后,都要专门用一节课时间现场评议,听取听课教师们的意见和建议。学校周四上午雷打不动的校本教研,每次安排高低年组各一节课,我们还建立、健全了集体听课、评课制度,要求每位教师每次教研必须参加听课,听课做到记录,开课后及时评课,实事求是,教研气氛浓厚。我们把每一次公开教学作为组内教师共同研讨,共同提高的机会。在教学常规方面,要求大家必须做到“四化”。备课教案要规范化;课堂教学活动化;作业布置要适量化;课后辅导要经常化。并对这“四化”进行多种形式的检查,以促进教学常规的落实。

开展教法研究,做到教法有创新。我们组向40分钟课堂教学要质量,把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作为主攻目标,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为主攻方向。充分利用课堂这个主阵地,探索具有教育亮点的课堂教学模式。推动本组教师探讨新教法,提高教学效益。

我们就是靠着这种执着的精神,本着不让一个学生落队的想法,来打造我们学校的品牌。实践证明,我们学校的数学教师形成了一支能打硬仗、敢拼、敢于挑战的团队,数学教研已经形成了良好势头。、

诚然,我们在摸索中也有着许多的不足,但这丝毫也阻挡不了我们前行的脚步,我想这就因为这里是抚松吧!

 

    57786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