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文网 > 学生范文 > 读后感 > 读后感范文 > 政府工作报告观后感想_政府工作报告心得体会

政府工作报告观后感想_政府工作报告心得体会

|小龙

政府工作报告观后感想_政府工作报告心得体会

政府工作报告有很多我们都会关注的点,那么你看了有什么样的感想呢?下面是小编给大家整理的政府工作报告观后感想,供大家参阅!

政府工作报告观后感想篇1

在第十二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三次会议上所作的政府工作报告大得人心,大快人心,大鼓人心。

第一,报告有十大高频词

讲“发展”有134次;讲“改革”有86次;讲“服务”有39次;讲“制度”有38次;讲“创新”有38次;讲“市场”有30次;讲“人民”有29次,讲“教育”有24次;讲“开放”有21次;讲“试点”有21次。

第二,报告充分发扬民主

据政府工作报告起草组负责人讲,今年的报告广泛征求意见,充分发扬民主。由亲自主持召开了国外专家座谈会、县委书记会、民主党派会、还有各方面人士参加的座谈会。首次争取网民留言,采用各种形式广泛征求意见,并且反复进行修改,前后修改过50多次,而且由亲自改。“大道至简,有权不可任性”,“任性”这两个字就是加的。“有权不可任性”反映了对必要的公权力要加以限制。

第三,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有很大的创新

去年的政府工作报告有三大部分,即:年的工作总结回顾;年的总体部署;年的重点任务。

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有六大部分,细化报告框架结构,突出了四大重点:一是把改革开放扎实推向纵深;二是协调推动经济稳定增长和结构优化;三是维持推进民主改善和社会建设;四是切实加强政府自身建设。

第四,在学习政府工作报告时,抓住重点加以理解

比如,今年的国内生产总值增长7%,对这个目标,国内外,尤其是国外议论纷纷。曾经讲过,现在中国的经济规模已居世界第二。去年我国的生产总值是63.6万亿元。即使每年7%的增长,年度现值增量也能达到8千多亿美元,即合人民币5万多亿,比5年前增长10%的数量还要大。7%的增长目标也反映了“新常态”,所谓“新”就是中国的经济由过去的高速发展,变为中高速发展。“常”就是说经济应该逐步企稳。

第五,了解报告的有关数据

今年政府工作报告有八大数据:

1.国内生产总值增长7%左右;

2.居民消费价格涨幅3%左右;

3.城乡新增就业一千万人以上;

4.城镇登记失业率4.5%以内;

5.进出口增长6%左右;

6.广义货币预期增长12%左右;

7.财政赤字16200亿;

8.市场主体已达到1293万户。

第六,加强简政放权

我对今年政府工作报告最关心也是很满意的就是加强简政放权。去年取消和下放行政审批424项,基层群众对政府的这一措施都在拍手称快。提到:所有行政审批事项,都要简化程序,明确时限,用政府权力“减法”,换取市场活力的“乘法”。说这叫“壮士割腕”,自己革自己的命,这是最难的。

报告的原文:“大道至简,有权不可任性,各级政府都要建立简政放权,转变职能的有力推进机制,给企业松绑,为创业提供便利,营造公平竞争环境。”

第七,中央对环境的治理非常重视

在报告中提出,环境污染仍然是“民生之患,民心之痛”。政府采取的主要措施是:

1.二氧化碳排放强度要降低3.1%以上;

2.在重点区域、重点城市,今年全面供应国五标准车用汽柴油;

3.2005年底以前运营的黄标车要全部淘汰;

4.今年新增退耕还林、还草一千万亩,造林9千万亩;

5.依法重拳打击环境违法;

6.加大基层环保队伍建设。

第八,对“两创”的理解

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的“两创”,我认为应该很好地理解。

讲,“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实际上是一个改革,推动“两创”的过程,就是持续为改革引入能量的过程,“两创”提供的是推动上下改革认知合流,推动“两创”具有经济增长和改革的双重价值,“两创”已被确定为中国经济转型和增长的“双引擎”之一。

第九,加大反腐力度

报告提出加大反腐力度,这个问题人人关心。现在中央的做法大快人心,人民群众对党中央采取的反腐措施“老虎”“苍蝇”一起打,举双手拥护,从内心里高兴,都认为我们的党有救了,国家有救了。中国共产党仍然是伟大的、光荣的、正确的党。外界评论铁腕反腐的目的,是让红色江山永不变色,让中国人民过上好日子,最终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第十,“四个全面”的战略布局

“四个全面”就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国;全面从严治党。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是我们的战略目标,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国,全面从严治党是三大战略举措。

全面意味着没有偏向的评价指标,没有缺陷的发展方式;没有透支资源换来的GDP;没有粗放增长推高的经济泡沫;没有割断文脉的造城,没有拆旧建新的假古迹;没有雾霾肆虐的街市,没有污水横流的乡村。

最后再谈点感受:选出的中央领导,两年多来的所作所为,给全国人民树立起了光辉旗帜,现在全世界都在向往着中国,中国在国际上的地位大大提高了,中国在国际上的影响力越来越大了,中国在国际上的号召力也越来越强了,最典型的有两件事:第一件事是中国提出的也是倡议的“一带一路”,就是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这个经济带从中国出发,经中亚、俄罗斯、到欧洲,再经中亚至波斯湾、地中海,还有从中国到东南亚、南亚、印度洋。海上丝绸之路,从中国沿海港口通过南海到印度洋一直到南太平洋。这是一个世界级的伟大工程,我们向全球提出了一带一路的“五通”,即政策沟通、设施联通、贸易畅通、资金融通、民心相通。中国准备拿出400亿美元设立丝路基金。已经有60个国家响应参与“一带一路”,参加的国家总人口44亿,经济总量21万亿美元,分别占全球63%和29%。工程宏伟之大,造福世人之广,前所未有。第二件事就是中国提出建立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已有50个国家报名参加。

以上是我学习所作政府工作报告的感想。学习理解的都很肤浅,也可能有认识上的错误,请批评指正。

政府工作报告观后感想篇2

两会年年开,时势各不同。今年两会最重要的议程之一,就是审议“十三五”规划纲要草案。翻开《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的建议》,“必须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把增进人民福祉、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作为发展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映入眼帘。你的期待,我的关切,“以人民为中心”谋划未来五年的发展蓝图,由是成为本次两会的关键看点。

逾百万名网友参与的人民网“两会调查”中,“社会保障”“居民收入”“医疗改革”,成为目前排名前三的热点话题。网络民意的集中流向,反映了当下社会的普遍关切:如何让人民生活水平和质量随着经济社会发展不断提高?如何充分体现全面深化改革的含金量,让人民群众有更多获得感?找准问题的症结所在,呼应公众对美好生活的期待,应当充分体现在代表、委员的议案、提案里,体现在会场内外互动、讨论的细节中。

今年是“十三五”开局之年,也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胜阶段的起步之年,各项改革都进入“啃硬骨头”“涉险滩”的攻坚期,谋民利、惠民生需要在“四个全面”战略布局下予以整体考虑、综合推进。尤其要看到,今年我们既有“四个没有变”的整体经济良好形势,也有发展不平衡、不协调、不可持续的风险和挑战,会给造福于民带来一定压力。“合军聚众,务在激气”,正因如此,才更加需要通过两会这个“中国式民主”制度平台,进一步凝聚改革共识、提振发展精气神,从而为奔向全面小康提供重要的牵引力和推动力。

落实有力,发展才有含金量。回望党的以来民生建设的巨大进步,或许不难理解,为何有外国民众会发出“学中国把钱花在民生上”的感慨:年到年,累计减贫5221万人,相当于一个中等国家的人口总量;年,城乡居民基本医保财政补助标准提高到380元,人均预期寿命预计比2010年提高1岁;截至去年末,全国96%的县城实现二级及以上等级公路连通……然而,正如所说,“保障和改善民生没有终点,只有连续不断的新起点”,成绩属于过去,未来只会垂青永不停步、勇于进取的探路者。让幸福的阳光照射到每一个角落,尤须增强时不我待、只争朝夕的忧患意识与紧迫感,在怎样打通全面小康“最后一公里”的问题上多做谋划,多下苦功。

系统改革,发展才有持续性。以农村精准扶贫为例,无论是实现贫困地区7000个建制村通硬化路,还是推进农村物流与电子商务融合发展,要害都在于通过协调谋划,让贫困人口连上生产、消费网络,进入整个社会的分工系统,从而共享改革红利。从消除信息联通障碍,到协调解决改革推进难、落实难,补齐管理短板、提高部门运行效率,着眼于完善整个社会治理系统工作的转型升级,改革举措才能早落地,见实效。

“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从群众视角来看,判断政府工作好不好,服务到不到位,最主要的就是看承诺兑现了没有,生活改善了没有。正因如此,那些既当改革促进派、又当改革实干家的干部,总是能受到老百姓的欢迎和支持;那些遇到“复杂问题”先算百姓利益大账的改革,也总是能收获群众的点赞和口碑。同样的道理,当今年两会这个政治生活的窗口,再次与时代风云际会的大窗口重合,代表委员们更需要展现自己“为民代言”的智慧、决心和勇气,汇集众智,凝心聚力,奔向“不让一个人掉队”的全面小康。

“一切为民者,则民向往之”,以百姓之心为心,唱出民情民意“真声音”“好声音”,方不负代表、委员身份背后的万千期待。

点击下页查看更多>>>政府工作报告观后感想

p副标题e

政府工作报告观后感想篇3

第十二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五次会议3月5日上午在人民大会堂开幕。

国务院向大会作政府工作报告时指出,要改革完善社会组织管理制度,依法推进公益和慈善事业健康发展。

推动社会治理创新。健全基层群众自治制度,加强城乡社区治理。充分发挥工会、共青团、妇联等群团组织作用。改革完善社会组织管理制度,依法推进公益和慈善事业健康发展,促进专业社会工作、志愿服务发展,切实保障妇女、儿童、老人合法权益。

《公益时报》记者第一时间连线北京师范大学中国公益研究院院长、深圳国际公益学院院长王振耀,从公益和慈善事业、养老、儿童福利、社工等方面做出解读。

慈善法

《慈善法》规范的社会组织应专业化推进

王振耀认为,“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跟往年不一样,改革是当务之急。首先,《政府工作报告》越来越强调公益和慈善事业、社会组织的建设,这是非常大的历史进步。当前《慈善法》实施已有半年,社会各界虽然有一定的经验和体会,但仍然不是很熟悉,有些公众认为可有可无,有些社会组织也不知该怎么办?”

“这样一来,推进社会组织建设跟原先《慈善法》颁布之前貌似采取一个规格、一个方式,就有些不妥。应该依据新的历史实际来推进社会组织建设发展,要将《慈善法》规范的社会组织分类专业化推进,《慈善法》关注具有慈善性质的组织,而这些组织应该跟其他社会组织有着不同的法律要求,现在就应该依法将这类组织加强管理。”

王振耀觉得,“并不是所有的社会组织都是受《慈善法》规范的,在社会参与和社会治理领域,社会组织和慈善组织不等同,也不重合。感觉一部《慈善法》就规范了所有的社会组织,或者说所有社会组织都得按照《慈善法》来,或者《慈善法》管理的社会组织跟其他社会组织同等处理,这是不对的。”

“当前,《慈善法》实施已半年,我们已经有一定的经验和体会,现在重要的是应该将慈善组织的行为和慈善组织整个架构给拓展出来,这样有助于更好的贯彻国务院各项要求。”

《公益时报》记者注意到,除了去年颁布实施《慈善法》之后,中央还提出过很多关于公益慈善事业的改革举措。

比如,年8月,中办、国办印发了《关于改革社会组织管理制度促进社会组织健康有序发展的意见》,提出到年,建立健全统一登记、各司其职、协调配合、分级负责、依法监管的中国特色社会组织管理体制。年2月24日新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红十字会法》等,这些法律和规章为我国公益慈善事业发展描绘了美好前景。

中国“善经济”时代到来

根据数据统计,当前,中国的第三产业已经超过了GDP的50%,这标志着中国已经进入到“善经济”时代,这是一个巨大的产业机会,也是当前产业转型的机会,中国经济转型往要往哪里走?

王振耀觉得,“从整体上说,主要特征为发展以养老产业为重要内容的社会服务业,现在是社会和产业接轨。早前,要不就按事业来办产业,要不就是按企业来办产业,现在有了社会企业的概念,这其中养老却最典型。”

的《政府工作报告》点了很多战略布局,但从社会理解到拓展都还需要加大步伐,在事业、产业和市场经济的结合点上各国都推出很多好的经验,也有很多不足。

“比如,日本、德国、美国的养老各不一样,这些产业中融入了很多人文价值、社会价值的东西,如何来结合?中央的部署很明确,从‘部署——社会共识——形成技能——产业链条’,这将是一条新的产业,需要咨询、培训、服务,中国当前几乎都是空白,巨大的市场充满机遇与挑战,需要我们准备好。”王振耀说。

儿童保护体系得到建立

《公益时报》记者通过对比发现,、、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连续三年提出了儿童权益保护。

年,《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为农村留守儿童、妇女、老人提供关爱服务,建立未成年人社会保护制度。”

年,《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切实保障妇女、儿童、残疾人权益,加强对农村留守儿童和妇女老人的关爱服务。”

年,《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切实保障妇女、儿童、老人合法权益”。

王振耀认为,“这恰恰是近两年国务院的一个重大工作成绩,从法律、行政规范上建立了一套儿童保护体系制度。”

而早在7年前,王振耀所在的北京师范大学中国公益研究院就开始探索儿童福利服务体系建设。

2010年5月,中国公益研究院与民政部社会福利和慈善事业促进司、联合国儿童基金会共同在山西省、河南省、四川省、云南省、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等5个省(自治区)开展中国儿童福利示范区项目(简称‘5省12县’),以探索出一套可以为所有儿童托底的基层儿童福利服务体系。

该项目的核心策略为通过聘用村儿童福利主任、建立村儿童之家,每省份配备一名大学教授作为业务指导专家,形成集信息监测、帮扶、资源共享及部门联运的工作机制,从而建立起基层儿童福利服务体系,实现普惠型的儿童福利。

五年后,年10月16日,民政部召开“百县千村”层儿童福利服务体系建设试点工作会议,着力解决基层“最后一公里”福利服务递送问题,年6月,国务院出台文件,将在全国的村(居)民委员会设立儿童福利主任,解决困境儿童保护的‘最后一公里’问题。

“从最早的‘5省12县’到‘百县千村’再到‘全国的村(居)民委员会设立儿童福利主任’,这是一套体系的建立是一个系统工程,实施也需要时间,效果一段时间也应该得到相应评估。”王振耀表示。

联合国儿童基金会对中国政府在儿童保护推出这项举措评价为,‘世界级工程’,认为中国政府创造了一个儿童保护类的赤脚社工。

王振耀觉得,“《政府工作报告》连续三年聚焦儿童权益保护,这表明中国的儿童保护政策已在多地部署推进实施。目前,贵州省毕节市全市普及,很多地方也在每个县普及。安徽省已经全省普及,儿童保护已在建立一套网络体系,‘行政+社会工作(专业化)’的网络体系,建立一个3亿儿童网络,这是一个世界级工程,成效需要观察。”

社会工作在变革中行进

《公益时报》记者经过对比、、三年的《政府工作报告》后发现,对于社会工作的描述有着不同的演变。

年,《政府工作报告》对于社会工作描述为,“发展专业社会工作、志愿服务和慈善事业。”

年,《政府工作报告》对于社会工作描述为,“支持专业社会工作,志愿服务和慈善事业发展。”

年,《政府工作报告》对于社会工作描述为,“促进专业社会工作、志愿服务发展。”

三年中,《政府工作报告》的描述,分别用了“发展”、“支持”、“促进”,连续第三年写进《政府工作报告》,意义重大。

王振耀说,早在几十年前,中央全会就确立过宏大的社会工作队伍,至今《政府工作报告》仍在描述,这表明中国社会工作者的发展步伐较慢。

我国部分高校都设立有社工专业,但并没有设计出与政府合作的转型机制。社会工作较为抽象,处理事情大多琐碎,政府对此有不能介入,很多社会工作者又把问题说不清楚,解决群众问题效果不明显,有些还不如当下有经验的行政工作者,所以中国社会工作教育体系需要改变。

“当前,社会上有很多做社会调解工作的人士,这些人不见得都是社会工作者,但解决社会问题效果不错,但社工专业科班毕业还不如此,这表明中国的很多教育和实践还没有得到很好的结合。”王振耀表示。

对于社工教育的改革,王振耀举出一个例子。

“有个年轻人在大学社工专业本科毕业后被保送国内研究生,但这位年轻人却选择了赴美国留学,继续学习社会工作专业,问他为何不选择国内社工研究生就读时,这位年轻人说到,国内社工专业研究生大多还是学到书本上知识,能用于实践工作的并不多。美国的社工专业实践较为发达,去美国能够学到更多实践。”王振耀说。

“如果说,在别的地方不明显,但在社工领域十分清楚,我国社工教育已经显现出不一样的地方,这需要知识界和社会两方面都共同努力。”王振耀补充道。


    5477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