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姆雷特读书笔记

|吉智

推文网小编精心整理哈姆雷特读书笔记,希望这份哈姆雷特读书笔记优秀5篇能够帮助大家,给予大家在写作上的思路。更多哈姆雷特读书笔记资料,在搜索框搜索

哈姆雷特读书笔记【篇1】

《哈姆雷特》,莎士比亚著名的四大悲剧之一。戏剧讲述的是丹麦王子哈姆雷特用巧妙的“戏中戏”的方式为他被蓄意谋杀的父王报仇的故事。

故事以清晰的剧本形式展现,没有任何描写或是客观议论,只有人物之间的对白,但是却能感受到从字里行间溢出的莎翁对于贵族王室虚伪、为争夺权利而不择手段的讽刺情感。

先撇开这些不说,让我们来谈谈哈姆雷特这个角色。哈姆雷特正处青春之时,他本应是一个纯真活泼的王子,有爱着彼此的家庭,也有被自己所爱的女孩。可是上天却逼迫他让他不得不开始有自己对人世的思考——这些不该在他这个年纪所思考的东西。“生存还是毁灭?”他开始矛盾、纠结,他感到自责、绝望,他变得愤世嫉俗。

整个国家都说“王子殿下为爱而疯狂”,事实上王子殿下是最冷静理智的那个,经过理想与现实的痛苦挣扎,他看透了世间的阴暗邪恶。自己曾经爱着的父王被谋杀,自己最爱的母后竟然就这样忘记先王,改嫁谋杀先王的叔父。既然自己曾经之所爱都已不复存在,他还剩下什么呢?——复仇。唯一的目标使他变得坚定果敢,他不惜牺牲他的恋人,甚至是自己的生命。若把臧克家先生的那句话改一改,便会十分贴切:“有些人虚伪地活着,还不如死了;有些人死了,他那颗坚定、燃烧着为正义复仇之火的心却仍然活着。”

我敬佩哈姆雷特,也心疼哈姆雷特。几近失去一切、被世间罪恶无情鞭挞的他在困境中理性思考,树立了自己的人生观。他不要虚伪,不要阿谀奉承,更不要为了自己的私欲而失去理智、背叛那个曾经如此爱你的人。

看完书后,我又欣赏了英国几位不同演员演绎的哈姆雷特,每个哈姆雷特各自展现的侧重点都有所不同。

大卫·田纳特先生展现的是最有少年气的哈姆雷特,淘气、天真、好动,又有些叛逆,最贴近原著。

本尼迪克特先生的哈姆雷特是最成熟的哈姆雷特,这个版本让观众看到更多的是哈姆雷特对人生看法的蜕变过程。

而安德鲁·斯科特先生演绎的王子是我最喜欢的王子。相比上面两个版本,他的哈姆雷特或许是年龄最小的,是个幼稚单纯的少年。他太爱自己的母亲了,即使自己痛恨她所做的一切,他也绝不想伤害她。他愿意向母亲哭诉他的痛苦,乞求她不要再做傻事,再耐心地告诉她该做什么,让一切都回归正轨。

在这个版本的第三幕第四场中,哈姆雷特在母后的寝宫里再次见到父亲的灵魂,母亲却只看到一片虚无。他牵来母亲的手,将她的手和父亲灵魂的手紧紧握在一起,头轻轻地靠在两只手上。积攒了这么久的悲怆终于迸发出来,他哭了,他从未如此哭过,哭得如此恸容,哭得像个孩子。

结尾处,它有一个原著中没有的场景,即众人死后在天堂中相遇的场景。在那里,一家团聚,哈姆雷特再次将父亲和母亲的手紧紧相握。这一次,他笑了,他从未如此笑过,笑得天真无邪,笑得那么满足。

看着这笑,我早已泪湿衣襟。

剧中这一哭一笑,让我看到这个哈姆雷特似乎没有什么宏大的志向,只有一个简单到极致的心愿,这也是所有刚刚步入青春的少年内心最渴望也是最需要的东西——一个真正完整的家庭。一个真正完整的家庭,没有虚伪的爱情,夫妻坦诚相待,彼此之间的爱情应是理智的,理智绝不会做情欲的奴隶。这样的夫妻之爱一定不像年轻情侣之爱那样热切,但是这样的爱是圣洁的。同甘共苦、相互信任、相互扶持却不过度依靠、能够独立,安分守己,不做超出自己原则的事情,这就是理性的爱。它平淡,却给予家庭里的每个人安全感与生活的希望。

如今为什么有许多青少年感受不到家庭中的爱,实际上就是有相当一部分家庭没有理性的爱,最终导致原有的情感四分五裂——从某一程度上说,确实跟哈姆雷特是相似的。倘若世上的人们都能拥有哈姆雷特所说的理智,那么世界上能多出多少爱和像他那样的笑容啊。

这是这个版本的哈姆雷特最与我产生共鸣、最感动到我的地方。哈姆雷特的心燃烧着复仇的火焰,事实上,这是他热爱家庭与坚守理智的火焰。

“一千个人心中有一千个哈姆雷特。”翻开书,成就第一千零一个。

哈姆雷特读书笔记【篇2】

读完《哈姆雷特》自己有了深深的感悟,首先《哈姆雷特》是英国文艺复兴时期最伟大的戏剧家莎士比亚的经典著作,它集中体现了剧作者莎士比亚的思想特点和创作成就。莎士比亚在创作《哈姆雷特》时,英国社会显得动荡不安,新兴资产阶级处于萌芽发展时期,新王朝的黑暗社会,政治腐败,外敌侵扰,社会秩序与人性秩序相互抗争,莎士比亚为此对英国社会进行严峻的批判,剧作家通过哈姆雷特这一典型人物形象的塑造,让人们了解英国当时的社会现实,人文主义者为了打破封建束缚,他们提倡人性论,肯定人的价值,尊重人的权利,莎士比亚以他的亲身经历为我们讲述了一个内容丰富、情情感充沛,节生动、思想深刻的悲剧故事,为我们展示了一幅丑恶的英国社会画面。《哈姆雷特》深刻的社会思想和精湛的创作手法堪称千古绝唱,在戏剧舞台上一直独领风骚。

其一:主题深刻,有深刻的社会意义;反映时代主题的作品在当时或是今天都屡见不鲜,但许多作品只是停留在表面上,没有去挖掘事物的内在含义本质属性,《哈姆雷特》则通过社会现象看到了事物的本质特征,剧作深层次地展现了英国当时的社会状况,这一时期正处欧洲封建社会瓦解和资本主义形成时期,莎士比亚深感人文主义理想与黑暗社会之间不可调和的内在矛盾,人们理想被破灭,追求遭压制,作品集中再现了人文主义者在动荡社会下的思想状况和情感转变。剧中主人公哈姆雷特是人文主义的典型代表者,摆在他面前的是残酷的社会现实,哈姆雷特把人文主义者的理想聚之一身,剧作中哈姆雷特的塑造不是要向人们展现他拯救动荡社会的成功与否,而是在于他要揭示美好理想与黑暗社会的矛盾。让人们了解理想和现实在很多时候是不能达成统一,人文主义者的理想生活就是追求自由生活,他们以能够自由生活作为人生的最高价值取向和信仰。因此悲剧《哈姆雷特》是人们了解当时英国社会的一面镜子。是英国社会的真实写照。

其二:剧中哈姆雷特这一人物形象具有划时代的意义;他是一个热烈追求人生理想和人生价值的英雄豪杰,想要成为国王,好好统治自己的国家,爱戴自己的民族,让人们的理想都能够得以实现,过着自己应该有的幸福生活,但现实的残酷不得不让他底下高贵的头。剧作通过描写他与现实之间的矛盾和他在复仇中的优柔寡断及其惨败的命运结局,深刻体现了人文主义者要求冲破封建势力束缚的强烈愿望,有着幸福美满的生活,同时也揭露了资产阶级的软弱性和时代局限性。哈姆雷特面对父亲被毒死,母亲被占有,王权被篡夺,家仇国恨积聚一身,面对自己敌人的强大和自己性格的缺陷,他的复仇只能是一次强烈的思想斗争。处于无赖的挣扎中,在这样一个黑暗的社会现实下,他试着让自己融入到这种黑暗的生活中,用以牙还牙的方式同自己的敌人斗争下去,但他始终有着很好的人性,复仇的价值根基趋使他不能这样做,他没有把杀人视为是光荣事件,而是把它看做是价值事件,复仇的时候没有忘记对生命价值的思考,崇尚生命价值第一的理念,他始终有一颗生命价值优先的心,因此剧中主人公的悲剧既是社会的悲剧又是性格的悲剧。

其三:哈姆雷特性格塑造的现代启示意义;性格决定命运是永远的人性真理,取缔人们认识性格的重要性,不得违抗和反抗它,哈姆雷特为什么会成悲剧人物,这是因为他性格软弱,意志力不强,承担不了重大事物的打击和颠簸,他复仇的实质在于夺取失去的国权,重整自己的国家,实现美好的理想,追求人心的完美,哈姆雷特本是一个具有先进思想、勤于思考、对人类和世界有着新颖看法的人文主义者代表者,对生活具有乐观主义情绪,相信人文主义思想会得以实现,但其实他面对的是一个冷酷的人间地域,慢慢的他精神产生了危机,理想开始破灭,让他不能控己,对社会的矛盾的认识不够,过度的沉思在自己对生活的喜爱和追求上,厌世之情开始在他灵魂深处产生,导致自己嫉恶若仇,复仇之心强烈,最终自己都不知道自己是要好好生存还是彻底死亡,他就没有想到,冤冤相报何时能了,致使自己落得一个悲剧的下场,一个具有强烈的人为主义色彩的知识分子的悲剧,他的悲剧命运对现代人性的诠释具有很高的参考意义。

其四:哈姆雷特独特的创作意义;自有戏剧以来,戏剧的目的自始自终就是反应自然,显示人性善恶的真实面目,给人以精神享受和思想取缔,《哈姆雷特》对这些做得淋漓精致,剧中情节生动、丰富,戏剧的情节是由人物复杂的性格特征所决定的,剧作通过哈姆雷特为父报仇的故事,一生悲惨的命运,为我们真实绘画了一幅文艺复兴时期英国和欧洲社会的真实面貌,在人物塑造上,莎士比亚独树一帜,建立了一个巨大的人物团体,塑造了各式各样的、性格复杂的人物形象。剧中人物主次分明,形成红花绿叶的相互映衬,相得益彰,鲜明生动,具有很高的现场感和震撼力,主人公哈姆雷特的思想也是文艺复兴时期的基本思想,具有浓重的时代烙印,该剧应用了浪漫主义的创作手法,戏中巧设机关,让观众与剧情产生思想共鸣。让观众回到那个社会时代,了解当时社会现实的残酷,了解人文主义时期人们的所思所想。

《哈姆雷特》有着深刻的社会意义,剧目深刻揭露了社会的种种罪恶与黑暗,诠释了特定时期人们的心理状况和生活历程,剧中主人公哈姆雷特的性格特征和悲剧结局,深刻再现了人文主义的思想危机和致命弱点,向我们揭示了人文主义的时代悲剧。

哈姆雷特读书笔记【篇3】

《哈姆雷特》或许是最受争议的一部,也是最受注目的一部。你在16岁时或许会被《罗米欧与朱丽叶》感动得潇然泪下,却觉得《暴风雨》不知所云;当你60岁时,又可可以深深地被后者所带有的神秘主义色彩所打动而对人生有所感悟,而前者却已经无法再次激起你心中的波澜……但是无论你在人生的哪一个阶段,当你经历了一场丰富而深刻的精神生活,当你提升了自己的人格,重新发现了一个全新的自俺,你总是可以在〈哈姆雷特〉里找到一些你会觉得那似乎应该是属于永恒与不朽的东西。因为它谈到了人生的抉择,谈到了一个生活在特定的历史与生活环境下的人在对他个人来言是怪异的,而对于全人类来说又是普遍的的命运面前,在只有从过去所积累的有限的经验可以凭借与依托的情况下,所选择的人生之路。从某种意义上说,他的经验也代表了俺们自己的经验,他所面对的命运在俺们人生的某个阶段里也是俺们所要面对的。俺们面对绝望的存在,在矛盾中摸索真理,在迷雾中找寻真相,在两难难题里作出行动,在一个失去标准与可以衡量标准的尺度的世界里重建价值的体系与精神大厦……

哈姆雷特是不完美的,有时他的抉择是非理性的,相当冲动的,比如当他在激怒之下一剑刺死他误以为是国王的波洛涅斯时,然而或许正是他这种不理智的抉择,这种人性的弱点的表现,让俺们打心底里接受和认同他的艺术形象,因为俺们经常可以在自己身上看看见他的影子……

哈姆雷特又是极其珍视感情的,在他以装疯来躲避国王的迫害时,他依然抑制不住对奥菲丽亚的思念,不忍心让她由于自己装疯而痛苦,而冒着受到国王怀疑的风险给她写了一首小诗:'Doubt thou the stars are fire;Doubt that thesun doth move ;Doubt truth to be a liar;But never doubt I love. 就是列样,哈姆雷特在对命运的抉择中构造了自己的悲剧,原来他完全可以屈服于自己的命运,不去探询父王死去的真相,但哈姆雷特的性格不答应他带着一个疑问生活在庸庸碌碌之中,所以他毅然走上了找寻真相的道路,此后,只要他所做出的任何抉择稍有不同,他和其它人最终的命运都会改变,但是他的经验促使他一次次作出在他认为是正确的而实际上是致命的抉择,最后,哈姆雷特并没有为自己的抉择感到遗憾,他只是期望霍拉旭可以为他"in this harsh world draw thybreath in pain, to tell my story." 因为每一个人的每一个抉择都是在特定的历史情况下唯一而不可重复的,所以在这里假设假如哈姆雷特可以回过头去重新作出抉择,会是怎样一种情景就毫无意义;俺们每一个人也是列样,可以说,在俺们每一个人心中都有一个哈姆雷特,俺们所做的每一个抉择都是唯一的不可替代的,它将直接影响到俺们未来的命运,没有什么标准可以衡量俺们的抉择是否正确,俺们也必然要接受自己的抉择所引起的一切后果,就象哈姆雷特所说的"Thingsstanding thus unknown , shall live behind me !" 或许俺们要面对的难题不是象"to be, or not to be"这么严重,然而,要想在这个布满风险的混沌的世界里做好??而不是做对??每一个抉择都不会轻易。在一个除了目标,再也没有任何尺度可以衡量其善恶的世界里,勇敢地作出抉择,然后坦然地接受自己的命运,……这就是哈姆雷特永恒的魅力之所在吧?

哈姆雷特读书笔记【篇4】

时间的洪流冲散我们的记忆,经典的不朽被人淡忘。

——题记

他的存在是一个谜,众说纷纭,他的作品是……我一生的经典。

在莎士比亚所有的作品里,四大悲剧之一的《哈姆雷特》,深深震撼着人们的心灵,这是一个关乎命运与性格的悲剧,一首人性的凯歌。它在思想内容上达到了前所未有的深度和广度,深刻的揭示出封建社会末期的罪恶与本质,同时,我们频繁的看到了一个词——命运。它像影子一样和我们不离不弃,又似阳光一般温暖人心,邂逅让人变得幸福却也伤痕累累,但更多时候,命运像梦魇一样深邃而窒息。霍拉旭在戏剧的第一幕、第五场的露台的一部分有这样一句话“上帝的意旨支配一切”,这……注定是一个无解的棋局。

戏剧是人生的放大,人生就如一场戏。无论你在人生的哪一个阶段,当你经历了一段丰富而深刻的精神生活,重新发现了一个全新的自我,你总是能在《哈姆雷特》里找到那些你会觉得那似乎应该是属于永恒与不朽东西。

因为它谈到了人生的抉择,谈到了选择的人生之路——面对正义、爱情、责任,一颗矛盾而又决绝的心,在那样一个混沌的世界里毅然背叛了命运,坚守住了他的正义。在某种意义上来说,他的经验也代表了我们自己的经验,他所面对的命运在我们人生的某个阶段里也是我们所要面对的。

哈姆雷特是不完美的,有时他的抉择是非理性的,热血中正义的沸腾让他失去理智,比如当他在激怒之下一剑刺死他误以为是国王的波洛涅斯时。然而或许正是他这种不理智的抉择,这种人性的弱点,让我们从心底里接受和认同他的艺术形象,因为我们常常可以在自己身上看见他的影子……

哈姆雷特又是极其重视感情的,一个忧郁多情的王子。当他以装疯来躲避国王的迫害时,依然抑制不住对奥菲利亚的思念,不忍心让她因为自己装疯而痛苦,冒着可能受到国王怀疑的风险给她写了一首小诗;当他倾听了父王鬼魂的诉说,一颗心困扰在亲情与正义之间,忧郁不已。

就是这样的一个人,哈姆雷特,在对命运的抉择中构造了自己的悲剧。本来他完全可以屈服于自己的命运,不去探询父王死去的真相,但性格不允许他带着疑问庸庸碌碌地生活,所以,他毅然走上了找寻真相的道路。此后,只要他做出的任何抉择稍有不同,所有人最终的命运都会改变,但是经验驱使他一次又一次作出在他认为是正确的而实际上是致命的抉择,然而,他并没有为自己的抉择感到遗憾,他只是希望霍拉旭能为他“留在这一个冷酷的人间,替我传述我的故事吧”。因为每一个人的每一个抉择在特定情况下都是唯一的,所以我不会指责他的愚蠢、不值得与对正义的狂热,他是黑暗中的英雄,是偶然的也是必然的。

我们的成长,不知不觉中做出了很多的抉择。每一个人心中都有一个哈姆雷特,我们所做的每一个抉择都是唯一的不可替代的,它将直接影响到我们的命运,我们的未来。没有什么标准可以衡量我们的抉择是否正确,我们也必然要接受自己的抉择所引起的一切后果,就像哈姆雷特所说的“要是世人不明白这一切事情的真相,我的名誉将要永远蒙着怎样的损伤!”

也许我们要面对的问题不是像"To be or not to be"这么严重,然而,要想在这个充满风险的成人化的世界里做好而又做对,每一个抉择都不会容易。命运不是能掌控的,却是可以改变的。我们的努力,我们的虔诚,有人可以看见。每一天的阳光都在改变,每一天的我们都在成长!

哈姆雷特是我心中最原始的存在,他的悲剧使人性的光辉灿烂耀眼,他的悲剧是人生成功的开始,那是一座价值与精神的大厦,一座正义的丰碑。在那样一个除了目标,再也没有任何尺度可以衡量其善恶的世界里,勇敢地作出抉择,然后坦然地接受自己的命运,——这就是哈姆雷特永恒的魅力之所在吧!

哈姆雷特读书笔记【篇5】

爱是人类最伟大的情感。《哈姆雷特》因为恨而导致了悲剧,因为恨而导致了湮灭,这是令人哀叹的。可这悲剧可以避免吗?杀父之仇,向来是不共戴天的,忍耐下去,不如自裁。

唯一可以避免这场悲剧的方法,只有克劳狄斯当初抑制住自己内心的贪婪,不去对自己的兄长下毒手,但他与王后的感情能让他不那么做吗?王后的背叛令人不齿,但先王如若不是好大喜功、终日忙于征战的话,自己的爱人又会爱上一个不如自己千万分之一的男性吗?(.)这些都是不可考证的。但智慧的莎翁还是给了一些提示,他安排了福丁布拉斯这个角色,与哈姆雷特形成鲜明的对比,同样是王子,前者本要忤逆王意、发动战争,但最终凯旋而归;后者则先后失去了自己父亲、爱人、母亲。

剧本最后,福丁布拉斯说道:“……把哈姆雷特像个军人似的抬到台上,因为他要能登上王位,一定会成为一位贤明的君主……”这让笔者不由得浮想联翩:对于悲剧的主角哈姆雷特来说,是否存在另一条不同的道路呢?

剧本里的“现实”给出的答案是否定的。

    3439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