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文网 > 实用文档 > 导游词 > 导游词作文 > 介绍上海的导游词简短

介绍上海的导游词简短

|新华

介绍上海的导游词简短(精品8篇)

介绍上海的导游词简短要怎么写,才更标准规范?根据多年的文秘写作经验,参考优秀的介绍上海的导游词简短样本能让你事半功倍,下面分享【介绍上海的导游词简短(精品8篇)】,供你选择借鉴。

介绍上海的导游词简短篇1

大观园位于上海市西郊青浦区金泽镇杨舍村,与江苏省吴江县毗邻。园区占地2069亩,两面临水,东依淀山湖,西傍鼋荡湖,南靠318国道,距市中心人民广场约65公里,距青浦镇20公里。

江南造红楼

大观园所在的杨舍村横卧于淀山湖与鼋荡湖之间,由11个岛屿组成。村中心乃一圆形小岛,名“荡田圩”。荡田圩周围对着九条港(因历史原因,有的港已人为填没后称“浜”),因而被称为“九龙港”、“九龙戏珠”,乃典型的江南水乡。

1958年,上海市园林管理处曾在淀山湖南岸的淀峰、西岑征地100.4万平方米辟建苗圃,后因国家经济困难,在20世纪60年代初将苗圃撤销,退耕还农。

结束以后,为发展旅游事业,上海市园林管理局于1978年10月23日提出辟建淀山湖风景区的规划设想,同月,确定选址在杨舍村。同年11月17日,经市计划委员会批准,同意全面规划,分期建设,逐步建成一个比较完整的游览风景区。第一期先行建设的是关王庙和杨舍两处游览小区。

关王庙(淀峰)游览小区为市区进入风景区的入口点,规划建设陈毅诗亭、游艇码头,改建关王庙,保护好在庙旁的一株树龄820_年的古银杏。杨舍游览小区按《红楼梦》描述的意境,改造地形,造亭、台、楼、阁,建“大观园”仿古建筑群,作为游览区的主要景区。此外,还规划建“碧波嬉浪”、“烟波帆影”、“长街夜市”、“梅林春深”、“碧水芳草”、“烟村渔火”、“金鱼场”等景区以及相应的配套工程设施。

自1979年1月开始,在淀山湖畔淀峰大队、杨舍大队分两期征地,第一期30.82万平方米,第二期593.32万平方米,共90.14万平方米。杨舍大队征地后撤销大队建制,全部征地工作于1979年12月27日完成。

1980年初开始边改造地形边绿化、边进行道路、桥涵、驳岸等基础工程的施工。1981年下半年,大观园仿古建筑群中的“怡红院”首先破土动工,于1984年5月建成,27日即开放接待游客。随后,大观园游览区边建设边开放,至1988年底共完成土方工程40余万立方,种植乔灌木、竹34万株,砌石驳岸1.22万多米,建各类建筑面积2.53万平方米,购买大、中型游船4艘、小型游艇71艘,以及大量陈设用家具、器具,完成投资3851万元。全游览区建成了大观园、塔园、梅坞春浓、柳堤春晓、金雪飘香、群芳争妍等多处具有江南水乡特色和中国古典园林风格的景区。游览区东部及南部以自然风光和植物造景为主,栽梅花4000余株、桂花3000余株和数量众多的四季花卉,并铺植了大面积的草坪。西北部大观园内建有大观楼、怡红院、潇湘馆、蘅芜院、体仁沐德等20多处景点,建筑精致,气派豪华。在游览区内建有设计能力各为1200吨/日的自来水厂、污水处理厂和变电站等基础设施,建有碧波楼、淀绿饭店、售品部、摄影部以及游艇、游船等服务设施,还建有高47米的7层青云塔。该塔即作为自来水厂的水塔,又可供游客登高远眺,自成一景。

大观园仿古建筑群前后施工7年,于1988年10月15日全部竣工,1988年10月20日全部对外开放。

惟妙惟肖大观园

大观园以太虚幻境—照壁—大门—元妃更衣处—体仁沐德—园心湖—省亲别墅—大观楼为中轴线,有10多组建筑,20多个景点,建筑面积共7837平方米。园内建筑精致、风格典雅,其环境布置和室内陈设既展现了明末清初的古典园林风貌,又艺术了地再现了《红楼》胜景。

大门广场 广场前矗立着一座高8米的牌楼,上悬“太虚幻境”匾额。广场中的大型照壁宽18米,高6米,南面是花岗石雕《女娲补天》,北面是大理石雕《金陵十二钗》及警幻仙子、贾宝玉等14个人像。大观园正门是五开间的门庭,中间有三道供出入,上悬“大观园”金字匾额。门庭内是朱红大门和梁柱,金色铜制门环,砖雕挂落,工艺精细。旁边还有两道边门,门上端有砖雕匾额,东边是“凝晖钟瑞”,西边是“万象争辉”。门前雄踞着一对清乾隆年间的高2.5米的青石狮子。这对石狮子原是北京某王府的镇宅之宝,历经风霜雪雨200多年,至今身上还留着八国联军侵占北京时的枪痕弹迹。它本由北京市文管委收藏,1980年才“迁”至上海。

曲径通幽 是大门内第一景,又对全园起障景作用。这是一组用3000多吨太湖石砌成的假山,横亘于正门后,东西长约90米,纵深近20米,其中山洞曲折迂回,可上可下。山顶有圆亭一只,山上林深茂密,藤萝遮掩着洞壑,山后一注碧波池水。

体仁沐德 位于曲径通幽之后,是元妃省亲时下轿小憩之处,建筑面积622平方米。三开间大厅,上悬镏金“体仁沐德”额。正厅中央放着“金玉满堂”镏金大立屏,挂着龙凤花篮琉璃灯,放着铜制薰香大鼎和一大精雕细刻的如意红木八椅四几家具。东厅陈列一只1米多高的松鹤青花大瓷瓶。西厅有一只紫金三层木雕大仙桃,两边是缎制大象、麒麟,均近1米大小。大厅前两旁厢廊内,东侧陈列元妃的雉羽龙旌,西侧陈列元妃乘坐的大轿。厅后为大荷花池,隔岸向北遥望,可看到同处于中轴线上的大观楼。厅后西北角是丹凤榭,元妃在此登舟前往大观楼,故名。榭内有只楠木透雕的落地罩,每面雕有5只凤凰,四面总共有20只,古色古香,据传是晚清年间的作品。

大观楼 位于大观园的中心,面积2123平方米。主建筑大观楼是一座宫殿式两层建筑,琉璃瓦大屋顶,陈设华丽,是元妃省亲时亲属行觐见礼的地方。与“体仁沐德”隔池相对的湖埠栏杆均为汉白玉石制,栏杆后面是8米高的汉白玉牌楼,上镌“省亲别墅”四个镏金大字。牌楼后是位于中轴线上的三开间的大门门庭,门中一对石狮子也是清代文物,门庭内6扇铜包钉大门,可分三路进前院。院两侧为东西两庑。第二道垂花门高达6米,一进垂花门就是一座汉白玉台基,中有一块巨大湖石,中间过道两侧植古松。内院东侧缀锦楼与西侧含芳阁相对,游廊环绕相连。正殿前大理石地坪有两对铜麒麟、铜凤凰排列。拾级而上,为“顾恩思义”大殿,殿柱上挂的是元春所题的对联:“天地启宏慈,赤子苍生同感戴;古今垂旷典,九州万国被恩荣”。大观楼高15米,共两层,楼上四周有外廊,可环顾饱览全园景色。楼下大殿雕梁画栋,金碧辉煌。殿中央为觐礼台,台上立一座刻有百鸟朝凤的镏金大屏风,屏风前设有凤椅宝座,案座左右排列薰香铜炉、立鹤铜灯、雉羽宫扇。礼台东侧为红木书桌,上置文房四宝,西侧陈列金玉如意等礼器。后殿为寝宫,宫前陈列两对铜鹿、铜鹤。寝宫内陈列着红木大罗汉榻,两侧是8只九狮红木椅。

怡红院 位于园内西南侧,建筑面积899平方米。这是一组二路三进的庭院建筑,入口为刻有“怡红快绿”四字的大门,进去再穿过垂花门,即到前厢房,两边墙上挂着10块介绍贾宝玉生平主要情节的国画镜框。左路首进的“通灵书房”是贾宝玉吟诗、作画、弈棋、会客之地,陈设着各种精致红木家具,四周挂有绸缎窗帘帷幔,摆设翡翠玛瑙牡丹盆花和汉代青铜吊镜,壁上挂着贾宝玉作的四时即景诗词立轴,室外栽有珍贵的龟甲竹和其他名贵花木。右路首进的“绛云轩”是贾宝玉生活起居之所,为怡红院主屋。东间是宝玉的卧室,铺有雕刻精细、饰以玉兰、海棠、牡丹等花卉图案的红木大床,帐幔低垂,花团锦簇,墙上挂有琴、剑、炉、瓶,皆是一半嵌在墙内。西间是袭人、晴雯居室。

绛云轩的东厢房环境幽雅,室外一条小溪,溪内有汉白玉雕的灯笼,池上建有凉亭名“邀月”,是宝玉读书养心之地。中室设榻,放着仿古落地大漆瓶和檀香木雕大理石地屏。两次间设供桌,配有鸡丝红木天然几,墙上挂有古红木大理石挂屏,还有两只大红木圆台,陈列着古餐具、酒具。

“千红一窟”位于通灵书房的后面,是一处水榭建筑。榭前有一水池,有鸳鸯在池内戏水,两边有游廊跨越池面。

拢翠庵 位于园内西北部,建筑面积477平方米。茂密的竹林掩映着土黄色的山门,门上刻“拢翠庵”三个字。入内为石砌的放生池,中雕龙嘴滴水,钟楼、鼓楼建于两侧。院中央有一座3米多高的铜鼎,上部似六角玲珑宝塔,下部为浑圆凝重的鼎身,三只狮脚形鼎足雄踞于汉白玉基座上。正殿悬“普海慈航”匾,殿内供奉一尊2米多高铜观音座像,两侧有铜制善才童子、龙女相伴,背后是龙云火焰板。砖雕神台前的供桌上,陈列着雅致的瓷五供,原为清宫用品。后院是一片紫竹林,上筑方亭一只,匾名“听涛”。其后的观音壁用花岗石雕砌,壁上刻有“沧海横流”四字,壁前有汉白玉雕的观音像,像前是围以汉白玉栏杆的小荷花池。进西侧门过一处小庭院,经月洞门就是妙玉的禅房,里面陈列着明式红木家具,中间一张翘头条桌上有一座精巧的佛龛,内供观音像。两侧一副对联:“自在自观观自在;如来如见见如来”。东间为妙玉寝室,正中是一张红木禅床,临窗方桌上放着一副棋盘,红木竹节博古架上陈列着古朴的青铜佛像和古玩。

梨香院 位于拢翠庵东,建筑面积484平方米。由西进入大门后,南边是游廊,有方亭一座,廊外是花墙,花孔系水磨砖雕,游廊两侧有假山、花木。北面三间正屋,落地花罩,上悬“梨香院”匾额,室内陈放小演员练功用的道具及脸谱等物。院内有古戏台和戏台大厅,戏台原在南市区四明公所,清嘉庆七年(1820_年)始建,咸丰三年(1853年)重建,1981年拆建至此。戏台后楼为演员化妆用,两侧为吹鼓手打乐处,台前院子及大厅为看戏的地方。

稻香村 位于大观园东北部,建筑面积431平方米,是园内独有的一组田园村舍,清幽俭朴,为李纨母子所居。院分前后两门,前门路旁竖一碣,题名“稻香村”。进门一片园地,种植瓜果蔬菜。前院中有一酒肆,屋前扬一酒幌。后院三间茆堂,门窗梁柱均用桐油刷漆,呈现木材本色。室内陈设淡雅简洁,东间为李纨所居,西间布置为书房,作贾兰读书处。后院中有部分树木、花卉,墙边有一土井,旁有辘轳,井亭顶盖茅草。前后院在东侧以九曲游廊贯通。

潇湘馆 位于大观园东南部,为林黛玉所居,建筑面积543平方米。此地原有一片竹林,再增植一些名竹和树木,使全组建筑都掩映在丛林茂竹之中。从月洞门入内,墙上刻有“降珠草庐”四个金字,旁种松、竹、梅。正门门庭题匾“潇湘馆”。通过石桥小溪,即为本组建筑的主屋“有凤来仪”。东间为林黛玉卧室,西间是紫鹃、雪雁用房。主屋前东西两侧有“龙吟亭”、“篁影亭”。“秀玉轩”在西北部,一统三小间,用落地花罩所隔,是黛玉吟诗、下棋、会客之所在。“梨花春雨”是林黛玉操琴读书的地方,设有红木仿竹形的整套家具,中置湘妃榻一只,西室陈列黛玉葬花用具。

蘅芜院 位于潇湘馆西侧,建筑面积699平方米。前院有鸳鸯厅,厅后是一座大假山,山道曲折迂回,山顶有一只六角亭和一株古罗汉松,山洞中瀑布倾泻而下。院内四周藤萝攀绕,西侧植一株有700多年树龄的桧柏。边厢内陈列一顶大红花轿,乃薛宝钗出阁时所用。山后主楼“衡芷清芬”为薛宝钗卧室,楼呈八角型,四面廊,经穿山游廊,过假山而直达前院。该组建筑设计别致,造景优美,假山石笋林立,别有情趣。

秋爽斋 探春住处,三开间建筑高阔疏朗。室中按《红楼梦》的描述,当中一间置红木大理石书桌,桌上放着各式砚台和笔筒,西侧墙上挂有一幅仿米芾的《烟雨图》,左右挂的是一副仿颜真卿笔体的对联:“烟霞闲骨格,泉石野生涯”。东间是探春的卧室,一只红木大床,窗前一只六角红木台子,墙边放着一只红木半橱,十分符合探春“才自清明志自高”的才女性格。

蓼凤轩、暖香坞 位于秋爽斋东,都是惜春住过的地方。蓼凤轩四面为水环绕,乃是两条游廊的交点,红蓼花深,清波风寒,十分雅致,但建筑面积太小,不适宜向游人开放,因此把惜春的住所安排在她也曾住过的暖香坞。暖香坞在蓼凤轩南首,为三开间平房。中间是画室,置大红木书桌,台上摆放文房四宝,墙上的《大观园图》可算是她的代表作。东间是惜春卧室,临窗有棋桌,墙边案几上陈列着青铜古佛,表明惜春善画、爱下棋的性格及最后削发为尼的结局。

凸碧亭、凹晶馆 位于大观楼之后,一东一西,一山一水,山上建亭为赏月,水边造馆亦为赏月。《红楼梦》中描述的这两处建筑“特为玩月而设”,喜爱山高月小者,可上凸碧亭,喜爱皓月清波者,可去凹晶馆。这两处地方的大名分别唤作凸碧山庄和凹晶溪馆,乃林黛玉所拟,真正是新颖而不落俗套,正显黛玉才情。

石舫 位于大荷花池西部,卧波桥旁,三面临水,建筑面积108平方米。平面三间相通的敞厅,西面有楼,舫前悬“春波画舫”匾,两面有对联。

附属的百花园

梅坞春浓 位于青商公路两侧,其东及东南为淀山湖,占地12.67万平方米。正门在公路东侧,水杉木门楼,上悬“梅坞春浓”匾。入门即见湖石假山,上刻“梅园”二字。园内共植梅4000余株,树龄最大的约320_年,大多数为50~60年。在红梅、绿梅、白梅三大类中,白色的有‘玉碟’、‘残雪’、‘素白台阁’,粉红的有‘宫粉’、‘单粉照水’,红色的有‘朱砂’、‘骨里红’,还有花白萼绿,小枝绿色的‘绿萼’等品种。沿湖建有190米的紫藤廊架,可尽情欣赏湖色风光。

群芳争艳 位于青商公路东侧,东临淀山湖内湖,占地约13.3万平方米。园北以种植花灌木为主,有广玉兰、紫玉兰、白玉兰、花桃、碧桃、樱桃、樱花、海棠、石榴、杜鹃等,四季花开不绝,群芳争艳之名由此而来。西坡有一株700多年树龄的胡颓子,春节常后红果累累。南面有9株高10米的大雪松,枝繁叶茂,挺拔有力。中部为一块占地3万平方米的天鹅绒大草坪,草坪东南有大片竹林。

金雪飘香 又名桂花园,位于游览区南部,占地约6万平方米。中间建有金鱼场,西南部为职工新村,植有桂花树2700株。1988年职工新村扩建,桂花园面积缩小了约一半,桂花树减为20_株。因而在大观园前另辟新园,植桂花树682株。全园桂花有金桂、银桂、丹桂、四季桂四种。

柳堤春晓 位于游览区东部,建园时在湖湾口抛石,建成一条长300余米的防波堤,形成一个约13.34万平方米水面的内湖,既连接东部四个景区,又可供游船活动。堤上建有两桥:一桥名柳堤桥,长28.5米;一桥名杨舍港桥,长30.8米。堤的两边植垂柳,间种碧桃,柳堤桥旁有六角亭一只。

青云塔院 位于青商公路西侧,大观园东南,总建筑面积1375平方米。青云塔是一座高47.5米的7层仿宋古塔,钢筋混凝土结构,具有观赏、游览、储水等多种功能,构思十分独特。塔基四周为花岗石地坪栏杆,塔内一至五层有铁旋梯可供游客登塔远眺,俯瞰全园和淀山湖风光。六层为容量100吨的水箱,外观与塔身融为一体,丝毫也看不出破绽。塔院正门位于塔正南,三开间门面,东西两间为厢房,中间为过道。院西的边门两面为游廊,两端均建有方亭。塔院后面塔院大厅,系原上海钱业公会(建于清光绪十五年)旧建筑的一部分。

介绍上海的导游词简短篇2

七宝古镇始于北宋,盛于明清,至今已有一千多年历史。自古以来,这里人文荟萃,商贾云集。漫长的岁月积淀下深厚的文化底蕴,使古镇成为了上海本土文化的发祥地之一。七宝老街位于古镇上,因传有金字莲花经、神树、氽来钟、飞来佛、金鸡、玉筷、玉斧七宝而得名。明清时以布、纱、酒、木器、水运而名重黄浦、吴凇两江,老街经重新整修后,成为沪上胜景。蒲汇、横沥二水交汇,三桥跨于清流之上。

水中桨橹声声,岸表柳丝袅袅。街分南北,巷串东西,呈现出非字形格局。老街的深巷是宋代遗存的,亭台楼阁是明清风格的,小桥流水是江南特色的,老街上的羊肉、糟肉、方糕、肉棕远近闻名。漫步老街,感受到的是传统文化的悠远与凝重。棉织坊明清两代,七宝因棉纺织业的发展而繁荣,所产棉布有七宝尖之称,棉织坊以实物、操作表演、人物蜡像展示传统的棉布制作工艺,让人领略到当地的布文化及先人的智慧与勤劳。坊内还设传统的喜堂,重现古代江南地区的民间婚俗场景。酒坊七宝地区的酒文化源远流长,所产白酒七宝大曲曾风靡沪上。

老酒坊集生产、观赏、销售于一体,一展酿酒工艺全过程。内设品酒小席、名酒陈列、历代宴饮餐具等部分,让人于休闲之中体味中国酒文化的博大精深。老行当七宝自古为沪西重镇,商铺林立,百业俱兴。这里将已消失的老行当 传统行业浓缩、提炼、以街景、实物人物蜡像的形式再现昔日七宝百业兴旺的景象。木匠、铁匠、银匠、竹匠、作坊、豆腐房、店铺让人置身于数百年前的集镇喧嚣声中,感受先人们的劳作与生存状态。

蟋蟀草堂七宝蟋蟀历来名躁沪城、饮誉江南。草堂于典雅环境中,挖掘历代蟋蟀文化,将捕捉、饲养、竞斗以及有关器具、方式一一展示,让人充分玩赏这一饶有情趣的市井文化现象,感受其中的乐趣。每年秋天,草堂都要举办蟋蟀节。当铺清道光年间,七宝设有当铺,它成为松郡之地金融活动的重要场所。现于原址建以传统当铺模拟景点,重现当年的场景和经营活动,反映古镇的商业文化风情。

介绍上海的导游词简短篇3

也有说城隍作为神,是由《礼记》中所渭天子大蜡八而来。天子要祭八种神,其中有坊与水庸,大略是对城堑、护城沟渠之祭,这是对城市守护神的祭札。明代人陆容《菽园杂记》卷五谈到了城隍之祀:城隍之在祀典,古无之。后世以高城深池,捍外卫内,必有神主之,始有祠事。惑于理者,衣冠而肖之,加以爵号,前代因袭,其来久矣。后世的城隍正是被赋予了城市守妒神的面目与功能,御灾难,安生聚,垂丰穰,庇百姓。城隍庙亦就因此成为一个城市不可或缺的祭典埸所。地方官府朔望进香,祈晴祷雨,并常藉以宣讲乡钓。士庶禳病祈福,牲醴香楮,祷献报赛。这也就难怪城隍庙庙宇崇闳,香火繁盛。

自清末以来,上海的城隍庙又多出一重功能。当时辟出西园的部分,租于商家。此例一开,园中广设商店,竟成集市,城隍庙各种土特产、美味食品的声名不胫而走。另外,东、西园园囿之胜号称一邑之冠,游赏者颇多。各种花会,如四月下旬兰花会,九月中旬菊花会等,常设于东、西园,各神庙会、灯会又常以城隍庙为盛。三月二十八日,传乃城隍夫人诞,上海街巷悬灯亦一如天后。

作为海滨城市,上海的城隍庙还兼有着护海功能。明初城隍庙改建之时,大门有坊,其额曰保障海隅。清同治时又加封护海公,匀天后神合力护庇南来北往的海舟,上海地濒溟渤,华夷于兹互市,北达燕齐,南连闽粤,舳舻衔尾,鳞萃麕集,往往惊涛骇浪中,神之灵异与天后相佐佑。进出黄浦的船艘,则必向天后官、城隍庙烧香祈祷。惯驾沙船走北洋,船头四望白茫茫。得归庆幸团团会,天后城隍遍爇香。每次城隍庙修葺,不仅上海商民踊跃捐赠,不恤财力以助,四方富商巨贾也皆捆载辐辏而集。上海城隍庙由此得以称盛兴旺。

介绍上海的导游词简短篇4

豫园位于上海市老城厢的东北部,北靠福佑路,东临安仁街,西南与上海老城隍庙毗邻,是江南古典园林,名胜古迹和游览胜地。

园内有江南三大名石之称的玉玲珑、1853年小刀会起义的指挥所点春堂,园侧有城隍庙及商店街等游客景点。

豫园在1961年开始对公众开放,1982年被国务院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豫园原是明代的一座私人园林,始建于嘉靖、万历年间,截止20_年已有四百余年历史。

园主人潘允端,曾任四川布政使。其父潘恩,字子仁,号笠江,官至都察院左都御史和刑部尚书。潘家是当时上海的望门大族。1553年(明嘉靖三十二年),长达九里的上海城墙建成,使及东南沿海的倭患逐渐平息,二十余年来生命财物经常受到威胁的上海人民稍得安定,社会经济得到恢复并开始繁荣。士大夫们纷纷建造园林。

潘恩年迈辞官告老还乡,潘允端为了让父亲安享晚年,从1559年(明嘉靖己未年)起,在潘家住宅世春堂西面的几畦菜田上,聚石凿池,构亭艺竹,建造园林。经过二十余年的苦心经营,建成了豫园。"豫"有"平安"、"安泰"之意,取名"豫园",有"豫悦老亲"的意思。

豫园当时占地七十余亩,由明代造园名家张南阳设计,并亲自参与施 工。古人称赞豫园"奇秀甲于东南","东南名园冠"。

潘允端晚年家道中落。1620_年(明万历二十九年)潘允端去世,潘氏家庭日趋衰微,无力承担园林修缮和管理所需的巨大开支。明朝末年,豫园为张肇林所得。其后至1760年(清乾隆二十五年),为不使这一名胜湮没,当地的一些富商士绅聚款购下豫园,并花了二十多年时间,重建楼台,增筑山石。因当时城隍庙东已有东园,即今内园,豫园地稍偏西,遂改名为西园。上海豫园古楼阁景观

1842年(清道光二十二年)第一次鸦片战争爆发,外国侵略者入侵上海,英国军队强占豫园,大肆蹂躏。 清咸丰三年(1853年),上海小刀会响应太平天国革命,在上海发动起义。起义失败后,清兵在城内烧杀抢掠,豫园被严重破坏,点春堂、香雪堂、桂花厅、得月楼等建筑都被付之一炬。

1860年(清咸丰十年),太平军进军上海,满清政府勾结英法侵略军,把城隍庙和豫园作为驻扎外兵场所,在园中掘石填池,造起西式兵房,园景面目全非。清光绪初年(1875年)后,整个园林被上海豆米业、糖业、布业等二十余个工商行业所划分,建为公所。至解放前夕,豫园亭台破旧,假山倾坍,池水干涸,树木枯萎,旧有园景日见湮灭。

1956年起,豫园进行了大规模的修缮⑽,历时五年,于1961年9月对外开放。现豫园占地三十余亩,楼阁参差,山石峥嵘,树木苍翠,以清幽秀丽,玲珑剔透见长,具有小中见大的特点,体现出明清两代江南园林建筑的艺术风格。

豫园1959年列为市级文物保护单位,豫园于1961年开始对公众开放,1982年2月由国务院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萃秀堂建于清乾隆二十五年(1760年),深隐于大假山北麓,面临峭壁,北倚高墙,古木交柯,佳卉盈庭,环境清幽淡雅,静坐堂中推窗便可近观大假山景。现设古玩店。

"渐入佳境"语出《晋书?顾恺之传》,这里有引人入胜之意。游廊石板铺地,中为小桥,两侧有鹅项靠,可以坐观山光水色。廊中间竖一太湖石立峰,高约2.3米,亭亭玉立,故名"美人腰"。

元代铁狮位于"渐入佳境"游廊前。左雌右雄,铸造于1290年,底座上有款识:"章德府安阳县铜山镇匠人赵璋"、"大元国至元廿七年岁次庚寅十月廿八日"。

大假山用数千吨浙江武康黄石建成,由明代著名叠山家张南阳精心设计堆砌,也是他唯一存世的作品。山高约14米,潘允端在《豫园记》中对大假山的评价是:"峻 颇惬观赏"。

仰山堂为五楹,北有回廊,曲槛临池,可以坐憩堂内有录自晋王羲之《兰亭序》的"此地有崇山峻岭"匾额。卷雨楼名取自初唐诗人王勃《滕王阁》诗句"珠帘暮卷西山雨"。

三穗堂是清乾隆二十五年(1760年)改建西园时所建,高9米,是园中的主要建筑之一。在清代,这里是官府庆典和"宣讲圣谕"之处,也是地方上文人士绅聚会活动的场所。

"海上名园"是一九九九年五月十八日,时任中共中央、_、_的_同志为庆祝豫园肇建440周年所题。

银杏树高达21米,枝叶茂密,相传为建园时园主人手植,已四百多年。

万花楼下四角有梅兰竹菊图案漏窗四幅楼南面有湖石假山。四周多回廊曲槛,廊旁的白色粉墙边,依墙缀以石峰,栽植翠竹。

复廊东端有一小轩,在这里探首俯视则清泉如镜,隔崖相望则石峰壁立,面山对水,有古人"观山观水两相宜"的情趣,故名两宜轩。北面有建筑名亦舫,形状如古代之船舫。

复廊,中间用墙分隔,两边皆可行走。墙上开设着形状不同的漏窗,从漏窗中左顾楼台掩映,右望溪流峰石,宛如图画小品。廊西端连以方亭,亭中有匾,上题"会心不远"。

鱼乐榭周围古木参天,凭栏可观池中游鱼。榭前小溪上的隔水花墙体现了江南园林小中见大的特点。小溪长仅数丈,花墙把小溪隔而为二,墙上开设漏窗和半圆洞门。从鱼乐榭旁有一株已度过三百多个春秋的紫藤,每年初春时节,枝条上绽满白色的小花。

和煦堂与点春堂隔水相望,堂呈方形,周围开敞。堂内陈列的一套家具,包括桌、椅、几和装饰用的凤凰、麒麟,都用榕树根制作,已有上百年历史。旁有石蹬通向听鹂亭。

"打唱台",也叫"凤舞鸾吟"。戏台依山临水,台前的垂檐,雕刻细腻,涂金染彩。戏台四面的石柱上,分别有描绘春夏秋冬四季景色的对联。

点春堂东南有湖石假山抱云岩,水石缭绕,洞壑幽深。山上有双层楼阁;上层名快楼,下层称延爽阁。从快楼朝南而下,还有静宜轩、听鹂亭,周围绕以花墙,自成小院。

穿云龙墙位于点春堂西,龙头用泥塑成,龙身以瓦作成鳞片。园中另外还有几处龙墙:大假山后有卧龙,和煦堂西有双龙戏珠,内园"可以观"前有眠龙,各具特色。

点春堂整座建筑为五开间大厅,扇上雕戏文人物,梁柱花纹造型奇特,饰以金箔。堂后有临池水阁,上有匾额曰"飞飞跃跃"。点春堂建于清道光初年,曾为福建籍花糖洋货商人在沪祀神议事之^所,俗称"花糖公墅"。小刀会起义时,这里是起义军的城北指挥部,小刀会领袖之一太平天国统理政教招讨左元帅陈阿林在此办公,发布政令,称"点春堂公馆"。起义失败后,点春堂遭到严重破坏,清同治七年(1868年)又集资重修,历时四载完工。现堂中挂晚清画家^任伯年的巨幅国画《观剑图》。画两边是书法家沈尹默书写的对联:"胆量包空廓,心源留粹精"。堂内还陈列着起义军使用的武器、自铸的钱币日月钱以及发布的文告等文物。

流觞亭,因其两面临水,取《兰亭序》"流觞曲水"之意。亭侧有三曲板桥,贴水而筑。三曲板桥西是浣云假山。山以湖石堆成,北倚得月楼,西临清泉。山洞盘桓,循洞可达山顶,洞内有泉,涧溪水从洞内流出。

介绍上海的导游词简短篇5

各位游客好!欢迎大家来到上海!下面为大家介绍的是著名的大观园。

“莫道红楼乃一梦,淀山建有大观园”。大观园占地面积1,300多亩,已建成的“大观楼”,“潇湘馆”、“怡红院”“稻香村”等,或华丽、或朴拙、或清幽、或淡雅,处处体现了曹雪芹在《红楼梦》中所描绘的风韵和意境。

“……走不多远,则见崇阁巍峨,层楼高起,四面琳宫合抱,迢迢复道萦行。青松指檐,玉兰绕砌;金辉兽面。彩焕螭头”。眼前的大观楼,恰是如此,这里是元妃省亲时族人朝觐之所,正殿主楼的东西两 面,有含芳阁和缀锦阁,三座建筑以游廊相连,并与前庭的两庑相接。

旁边,则是戏台,是元妃游幸时观戏的地方。整个建筑群飞光流 彩,金碧辉煌。一派帝王邸宅的气势。大观楼东南,便是林黛玉居住的“潇湘馆”,,从月洞门入,沿曲折游廊,经六角亭,便可看见黛玉所挂的鹦鹉架,跨过溪水上的水桥,可来到“有风来仪”主厅。而薛宝钗的“蘅芜院”,另是一番情致,院内不相干一株花儿,迎面太湖石玲珑好听娇,鱼儿在池中安逸地喷水。真可谓“蘅芜满净苑,萝藤助芬芳”了。

大观园内的“怡红院”一组建筑。跨进镌有“怡红快绿”匾额的院门,只见深宅重院,富贵典雅。绎芸轩前,植着芭蕉和海棠。西屋为袭人、晴雯等丫头的住所,东屋则是贾宝玉的卧房,花嵌砖绿,雕床描金,堂皇中又有点脂粉气。中间过厅,东西两屋,以碧妙橱和博古架相隔。今天,这里不仅发秀美旖旎的景色令人陶醉,还将以鲜美的鱼虾蔬果奉献给游人。在淀山湖风景区东面的关王庙,已开辟了一个游泳场。岸边芦苇摇动,远处水天一色,不等下水已令人到浑身舒畅。

介绍上海的导游词简短篇6

静安寺位于上海市南京西路1686号。向为著名江南古刹。据碑志,建于三国吴大帝孙权赤乌十年(247),创始人为康僧会。寺址原在吴淞江(今苏州河)北岸,初名沪渎重元(玄)寺,唐代一度改名永泰禅院。北宋大中祥符元年(1008)始改名静安寺。南宋嘉定9年(1216)因寺址逼近江岸,昼夜受江水冲击,寺基有倾圮之危,住持仲依乃将寺迁至芦浦沸井浜一侧,即现今寺址。

静安寺迁至今址后,规模逐渐扩大,至元时,蔚成巨刹。寺内有8处名胜,即:三国时所立赤乌碑、南北朝时所植陈朝桧、原于神僧智严异行而流传的虾子潭、南宋仲依所建讲经台、沸井浜中突沸的涌泉、诗僧寿宁所筑方丈室绿云洞、行人取道渡吴淞江的古渡口芦子渡、东晋遗存防御海寇的沪渎垒。寿宁搜集历代诗人题咏,编为《静安八咏集》行世,静安寺由此声名远播。明洪武二年(1369),铸洪武大钟,耗铜六千斤,上有洪武二年铸,祝皇太子千秋铭文,至今呜响大殿,声洪震远。

清初以来,寺屡经兴废。雍正年间,住持孚庵,因寺院田产案胜诉,维护了静安寺的田产,并勒石记其事。乾隆六年(1741)礼部侍郎麦焕捐款重修大殿。乾隆四十三年(1778)歙人孙思望倡议集资重修殿宇。上海道(长白)盛保又修建寺前涌泉亭,并于寺东建报恩院供僧众居住。寺僧大海,曾将寺内被火焚余的宋代银杏树干,雕成十八尊罗汉及一尊韦驮像于寺内供奉。咸丰同治之际,静安寺毁于太平天国战火,唯余一座大殿。住持鹤峰在缙绅李朝观、姚曦、浙江富商胡雪岩等资助下,于光绪六年(1880)重建静安寺,翌年四月初八寺宇落成,按佛教仪轨举行隆重的浴佛节,四众云集,车水马龙,商贾辐,蔚为奇观。自此形成有名的一年一度静安寺庙会,三月三到龙华(看桃花),四月八到静安(逛庙会)遂成为沪上民谚民俗。光绪九年(1883)由李朝观作记、住持鹤峰勒碑,《重建静安寺记》碑文今仍保存于大雄宝殿前壁。

光绪二十年(1894)住持正生于大殿左右两侧增建两座楼房,再次修葺全寺,使静安寺恢复旧观。光绪三十年(1904)在上海南翔建静安南翔塔院一座,将静安寺历代祖师灵骨迁葬该院,并建祖师祠,供历代祖师牌位。塔院旁建有僧舍,派专人管理。直到民国年间,尚有七十三间房屋,土地六十四亩。

1912年至于1916年,静安寺成为上海和全国佛教活动的重要寺院之一。1912年,第一个全国性佛教组织 中华佛教总会成立,会址设于静安寺,著名爱国诗僧寄禅(八指头陀)任会长。次年,寄禅为保护全国寺庙财产,赴京请愿未果,不幸圆寂于北京法源寺。上海及全国佛教界在静安寺召开追悼大会,太虚大师在会上提出教理、教制、教产__说,对全国佛教影响很大。1913年3月,中华佛教总会在静安寺如开首次全国代表大会,会议推选冶开、熊希龄为会长,清海为副会长,圆瑛为参议长。

1919年,寺前填浜扩路,筑成通衢,命名为静安寺路(即今南京西路),沪西一带日见繁荣,香火鼎盛,礼佛游览者洛绎不绝。寺宇不敷应用,1920年,寺僧常贵会同沪绅姚文栋等人在大殿东兴建三圣殿,基本形成目前寺院之主体格局。

1930-1940年,志法、志汶先后出任住持,任内无所建树,而寺产纠纷兴讼不断,留下许多后患。1941年,德悟法师继任住持,革弊图新,转向佛学教育,注重佛学研究,曾举办数十次佛学讲座,分别礼请应慈、圆瑛、芝峰、丁福保、赵朴初、蒋竹庄等高僧、大德主讲,同时成立静安寺护法会,会同监院密迦整顿寺务,寺风顿有起色。

抗战胜利后,在住持德悟、监院密迦主持下,在原山门之东,另建一座仿唐新山门,由邓散木(铁翁)题额静安古寺。并在新山门前、天下第六泉井栏一侧,竖立一座古印度阿育王式梵幢,成为静安寺标志。工程竣工后,又逢四月初八日佛诞及静安佛学院开学,在揭幕典礼上,太虚大师以三喜临门,亲自主持剪彩,拈香礼佛,欢喜赞叹。与会僧俗逾万人,成为当时沪上佛界一大盛事。

在此期间,静安寺还于寺后门向华山路,创办静安小学。于南翔建立静安农村实验学校。该校由持松、白圣、赵朴初、毛效同、顾恒(暨南大学农学教授)五人任董事,由大同法师主持教务。两校经费均同静安寺负担。

1947年春,住持德悟、监院密迦委托周孝廉、奚亚夫二律师,联名致函上海市佛教会,主动提出愿将静安寺由子孙剃度制改为十方丛林选贤制。请市佛教会主持推贤选能继任静安寺方丈。同时,静安寺会体僧众也赞同德悟、密迦这一建议,亦函呈上海市佛教会请求改制选贤。于是,上海市佛教会尊重住持德悟法师及全寺僧众愿望,于是年农历三月二十九日,召集诸山长老、护法居士及全寺僧众,举行会议,一致决定该寺改为永久十方丛林,并公推持松法师为改制后首任住持,兼任静安佛学院院长。持松法师接任时,提出四项要求:一、静安寺既定为十方丛林,今后住持选举,应由佛教会会同本市诸山代表及本寺两序大众公推,以示大公而杜流弊。二、静安寺应作为佛教文化事业中心,逐渐减少酬应,以期成为纯粹弘法之道场。三、寺内经济应行公开,尽力所及,举办佛教慈善公益事业,以符佛陀救世利生之旨。四、本人潜心内学,不善外缘,重违大众嘱托,除寺内行政大计如需本人主持外,其余事务,概由监院领导诸执事分别负责。所有琐务应酬,幸勿相累。获得与会者一致通过。持松法师担任住持后,任命白圣为监院,四项规约,得以实施,寺务大有进展。

静安佛学院建于1946年春,聘太虚大师为首任院长。后持松法师继任院长,白圣为副院长。育枚为教导主任,圆明、守成、妙然先后任监学。师资一时称盛:原金陵大学哲学系主任本光法师讲授佛学概论、比较宗教学、唯识论等课程,道源法师讲授贤首教仪,度寰法师讲授因明学,林子青教授讲印度佛教史,关德栋、陈诒先教授先后讲国文,秀奇法师讲授美术。学僧行后就读者近百人。学风严谨,学术气氛甚浓厚,来院作讲座的先后有太虚大师、北平中国佛学院院长周叔迦、法舫法师、能海上师、雪嵩法师、暨南大学牟润孙教授、金陵大学文学院院长倪青原教授等。第二年,学僧自己创办了《学僧天地》杂志,除发表本院学僧研究文章外,为《学僧天地》撰搞的著名人士有南洋慈航法师、佛教学者大醒、法尊、霭亭、南亭、雪嵩、演培、北京大学东方语言学系主任季羡林、著名教育家、作家叶圣陶先生等。因经费困难,仅出六期,但在佛教界有一定影响。1948年初,静安佛学院曾易名为静安学苑。

1948年初,静安寺拨出沿街楼房一处,创立佛教平民诊疗所,持松法师任所长,白圣任副所长,秀奇、乐观先后任事务主任,聘费仲华、郑葆湜、李光佑为内外科主任,李根源为牙科主任。面向贫病之众,施诊给药,救难拯贫,慈悲济世。为筹募医疗基金,由持松法师发起,敦请海内书画名家捐赠作品,举行义展。当时有张大千、邓散木、唐云、白蕉、郑午昌、马公愚、施叔范、张炎夫、申石伽等三十多位名家义赠书画、扇面二百余件,沪上各大报均以一定篇幅报道静安寺佛教平民诊疗所的施诊盛况。这一慈善事业,深得社会群众嘉许。

建国后,上海市人民政府两次拔款修理静安寺,成立修复委员会,由圆瑛、持松、苇舫、清定、赵朴初等十四人为委员,圆瑛任主任。1953年,方丈持松法师在寺内建立真言宗坛场,接续了我国自五代以来失传已久的东密。坛场设于法堂楼上。中间主坛称大坛,是修法时主要坛场,供奉毗卢遮那如来、不动明王、受染明王三尊塑像。左坛称护摩坛是修法时焚点乳香等作为供养的坛场,上供普贤延命金刚,后挂金刚界大曼荼罗。右坛称圣天坛,上供如意轮观音菩萨,后持胎藏界大曼荼罗。东西两壁挂传承真言宗的八大祖师画像,分别为龙猛、龙智、金刚智、不空、善无车、一行、惠果、空海。东边一室,中供孔雀明王,两壁挂密迹金刚和真言宗历代祖师法系表。西边一室,左供奉大黑天,右供奉诃利帝母。两壁挂十二诸天:东壁为月天、地天、毗沙门一、风天、水天、罗刹天;西壁为日天、梵天、伊舍那天、帝释天、火天、炎摩天。从此,在持松法师主持下,寺内日常修习密法,每年春秋两季举行修法大会,传授密法,为弟子灌顶。每逢香期佛诞,全寺开放,香客游人,一时称盛。1966年__中,寺庙遭受严重冲击,佛像被毁,法器文物等劫掠一空,僧众被逐,整座寺宇被改为工厂。

1983年,静安寺被国务院列为全国汉族地区佛教重点寺院之一。这是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之后,拔乱反正,党的宗教信仰自由政策,得到认真落实,静安寺也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时期。1984年,上海市佛教协会成立静安寺修复委员会。由会长真禅法师任主任,副会长贾劲松副主任。在广泛征求佛教界及有关专家学者意见的基础上,决定按原样恢复。僧人也陆续返寺,一批幸存的古文物也相继归还。1985年静安寺修复开放后,淦泉法师任住持。

在党和政府的领导关心下,全寺僧职人员共同努力,坚持农禅并重的传统,勒俭起家,从零开始,自养自立,香火日盛,法务再兴。1985年,静安寺修复真言宗密坛期间日本高野山真言宗第二次空海入唐求法至长安之路访问团参访静安寺,团长内海有昭、副团长静慈圆、秘书长前有隆,赠送了部分密坛法器,使真言宗坛场得以较快恢复。同时建立了持松法师纪念室,陈列持松法师海内外弘法的照片、生前著作、书画作品、日常起居用具等。1987年,度寰法师任住持。1988年,新建大雄宝殿,由赵朴初居士题额。

1988年3月度寰法师圆寂后,同年10月,由真禅法师兼任静安寺方丈。香港李国庆居士夫妇捐献汉白玉观音菩萨立像一尊,供奉于圆通殿。次年,新加坡居士刘庚宇等捐资从缅甸请回高3.6米的释迦牟尼玉佛坐像,供奉于大雄宝殿。1994年,新建三层楼僧寮与上客堂,文物楼、寺务处办公室先后落成。是年十月举行持松法师诞辰一百周年纪念与持松法师佛学思想研讨会,美、日、新加坡、马来西亚、菲律宾、印尼等国及港台地区佛教界友好人士、北京、江浙鄂皖、本埠诸山大德、学者专家、护法居士近千人与会,盛况空前。落实政策以来的十年,静安寺的发展与修复成就,超过了以往任何历史时期。

此外,建于明正德年间的位于宝山区罗店镇上的玉皇宫,于1988年改称梵王宫,作为静安寺下院,由静安寺前监院从达法师住持。静安寺在自身修复的情况下,仍然拔出款项,支持梵王宫的修建开放。1993年,梵王宫改名宝山净寺,更具规模。中国佛教协会会长赵朴初曾亲赴礼佛,并为安养院题辞:老有所终,大同理想。报众生恩,法老为上。如奉父母,如敬师长。美哉梵宫,不殊安养。

1995年底,慧明法师调来静安寺任监院。1996年初,成立了以德悟法师为主任的新的寺务委员会,在集体领导和民主管理方面又遇上新台阶。期间,慧明法师作为中国佛教代表团成员,出席了在韩国举行的中日韩佛教友好研讨会汉城大会,出席了尼泊尔蓝毗尼阿育王石柱发现一百周年庆典以及由中国援建的中华寺奠基仪式。他在参访尼泊尔加德满都斯瓦声杨布寺时,请回了佛陀舍利。

静安寺在社会主义建设事业中,响应中国佛协建立人间佛教的号召,实行文明敬香,开展爱国卫生运动,提高寺院文化品位,发扬佛教优秀文化传统,热心为社会慈善事业献爱心,作贡献,对抗洪救灾、希望工程、帮助失学儿童、扶贫救困、并为西藏日喀则地区援建上海赤乌希望小学一所,受到了佛教信众和社会各界的好评。

静安寺素斋,久负盛名。门市供应素食、素面,每日供不应求。每年中秋,精制净素月饼,成为馈赠亲友佳品,深受海内外信众欢迎。

目前,静安寺在恢复原貌的基础上,还将规划改建与扩建。除主要建筑:赤乌山门、兜率殿、大雄宝殿、圆通殿、真言宗坛场、文物楼、功德堂、素斋部、僧寮外,还将兴建法堂、藏经楼、佛教图书馆,复修静安八景等。寺内收藏佛教文物甚多,有宋光宗赵惇为太子时所书云汉昭回之阁碑(建国初,经市古碑展览认定为上海最古之碑)、明洪武二年(1369)所铸大钟、历代名人字画,包括苏轼《心经》书卷、文征明、陈继儒、张瑞图、伊秉绶等书轴长卷、扬州八怪、吴昌硕、张大千等人画轴,王一亭佛画多幅。有汉魏至清代石刻、铜铸、鎏金、白瓷、漆金佛像多尊。有《频伽精舍校刊大藏经》、影印宋《碛砂藏》(全称《平江府碛砂延圣院大藏经》)、日本《大正藏》(全称《大正新修大藏经》)。每日殿堂均对香客游人开放。1985-1995十年间,共接待海内外信众达120万人次,并与欧美、东南亚、南亚、东亚诸国及港澳台等地区佛教界有经常的联系和友好效。静安寺一派欣欣向荣,正迈向新的世纪。

介绍上海的导游词简短篇7

大殿正门上悬“城隍庙”匾额,并配以对联“做个好人心正身安魂梦稳,行些善事天知地鉴鬼神钦”。大殿内供奉金山神主汉代博陆侯霍光大将军坐像,左首为文判官,右首为武判官,次为日巡与夜查,日巡、夜查以下为八皂隶。第一对立柱悬有对联“威灵显赫护国安邦扶社稷,圣道高明降施甘露救生民”以赞扬城隍神的功绩,上悬匾额“牧化黎民”。第二对立柱上悬“刻薄成家难免子孙浪费,奸淫造孽焉能妻女清贞”的对联以警示世人。城隍庙大殿在明代永乐年间已经存在,当时的上海知县张守约将供奉金山神主霍光的金山行祠改建为上海城隍庙大殿,殿内依旧供奉金山神主霍光。1924年为火所焚,1926年开始重建,1927年完工。

又称六十甲子殿。元,为“善”,元辰,就是指吉利时日的意思。元辰神灵是中国的年岁神灵,与每一位中国人的年运有关。中国古代子以天干地支循环相配由甲子起至癸亥结束,以六十为一周,故也称六十甲子,后道教以六十甲子配以神名,从而形成了道教元辰信仰。因六十甲子神灵是星神,故也称太岁神。在民间,指人们把某年在六十元辰中所对应的太岁神称为当年的值年太岁,本人出生之年的所对应的太岁神称为本命太岁。信徒礼拜本命太岁,祈求年年平安,吉祥如意的仪式,就称为顺星。

慈航殿内供奉眼母娘娘(主治眼疾)、慈航大士(主平安)、天后娘娘(主出海平安)。慈航殿门上悬有对联“善恶到头总有报,举头三尺有神明”,匾额“慈航普渡”。

财神殿内供奉文昌帝君(主功名利禄)、关圣帝君(主平安)、财神(主财运)。财神殿门上悬有对联“生财有道义为先,学海无涯苦做舟”,上悬匾额“福佑众生”。

城隍庙内最后一进殿为城隍殿。城隍殿两侧悬有对联以赞扬城隍神公正无私“祸福分明此地难通线索,善恶立判须知天道无私”,上悬匾额“威灵显赫”。

殿内另有一幅赞神对联“天道无私做善降祥预知吉凶祸福,神明有应修功解厄分辨邪正忠奸”横批“燮理阴阳”。城隍殿中央供奉上海县城隍神红脸木雕像,正襟危坐。城隍殿内仿照明代县衙公堂陈设,仪仗森严。

介绍上海的导游词简短篇8

各位游客还有几分钟,我们的车就将会抵达上海著名的游览景区—豫园游览区。它位于上海市中心城区东南部黄浦区。主要景点有豫园,豫园旅游商城,城隍庙和上海老街,在它的周边也有像沉香阁,文庙,小桃园清真寺,等这样令人目不暇接的景点。因此豫园游览区在上海可谓是久负盛名。说到豫园的由来,那可是有一段悠久的历史,要上溯到元代建霍光行祠,1373明太祖朱元璋封秦裕伯为上海城隍,,但一时没建衙署,后被请进了霍光行祠“办公”,上海开始有了城隍庙。明嘉靖三十八年(1559年)至明万历十五年(1587年)潘允端花了20_年时间建成了豫园,后来因为耗资巨大,潘家渐渐衰落。清乾隆二十五年(1760年)上海士绅集款购得园基,重新修园,并交给城隍庙管理。这样城隍庙既有了自己的内园,又有了豫园。豫园也一度成为了沪上胜景,以致有不到城隍庙等于没到上海的说法。但鸦片战争以后城隍几乎成了废垣,几经修复,特别是20世纪80年代,人民政府大力投资修建了仿明的豫园旅游商城,又在方浜中路再现清末民初上海街市的旧观上海老街。

豫园游览区的特色它不仅只是中华文化传承最为典型,旅游资源最集中,也是古今传承,中外融合最为生动,最为精彩,最具有海派文化魅力的游览区。它集园林,宗教,建筑,商业,美食,民俗诸多文化于一地。要说豫园的园林文化当年豫园占地70余亩,但近420_年的沧桑风雨,园林夷为废虚。在豫园游览区及其近旁寺庙观堂也十分集中,在这里能体会到浓浓的宗教文化,这里有儒家的文庙和儒,

道,佛文化的豫园;佛教的沉香阁,道教的城隍庙,,伊斯兰教的小桃园清真寺,天主教的董家渡天主堂及清心堂等。在这其中豫园,沉香阁,城隍庙等建筑也可以说是豫园建筑文化的最好体现,因此有人就曾说老城厢豫园游览区是一处明,清,民国时期的住宅博物馆。当然豫园游览区也有着购物天堂,小商品王国之美誉。其商品有着,小,土,特的特点。在这里大家除了可以买到自己心意的商品,也可以品尝到各种美食,“吃在上海”的美名早以蜚声中外,这里有着上海本帮风味的老饭店,也有着全国各地名特小吃。豫园也有自己的民俗文化特色,石库门,上海老城隍庙庙会,每到正月的元宵灯会,总能给大家带来一些新的感觉。好了,现在请大家拿好贵重物品随我下车一同游览

    68048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