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导游词

|新华

山东导游词篇1

灵岩寺所处的这座秀丽的山峦,名叫灵岩山,使泰山的十二支脉之一。海拔687.3米,大家请看灵岩山与其他有什么不同呢?唉,对了,他的顶既不是园的也不是尖的而是方的,因此它又叫方山。又像一方官印,因此又叫玉符山。灵岩寺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具有“海内四大名刹之首”(天台国青寺,江陵玉泉寺,南京栖霞寺)的盛名。明代文学家王世贞曾说“灵岩是泰山背最幽绝处,游泰山而不至灵岩,不成游也。”现在就让我们去感受一下灵岩寺的风韵吧。

我们现在来到山门金刚殿,殿内塑有“哼哈二将”,专为把手大门守护寺院的安全,走过“聚美”小桥。现在我们看到的是“二门山”,他建于明代,又叫天王殿,殿内望有四大天王,建筑风格为单檐硬山顶,殿内有唐,宋,金,元,明,清碑碣十七块。记载了灵验的历史沿革及影响。(东边为钟楼,西边为鼓楼,因为“晨钟暮鼓”之说)。

朋友们现在我们就来到了大雄宝殿,原为宋代的献殿,明清重修。建筑风格前后是不一样的,前为外廊式卷棚顶,后为硬山顶。造型精巧玲珑显示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的艺术才能。现在殿内的石柱及柱础,还是宋代的遗物。上额的彩画边很生动逼真,充满生活气息。

现在我们面前的这座宏伟壮观的大殿就是千佛殿,它是灵岩寺中保存最完好,规模最宏大的主体建筑。(建筑风格为单檐殿顶,面阔七间,进深四间,给人的感觉是非常宏伟壮观的)。这座大殿是唐代高僧惠崇创建的,宋代扩修,(唐宋时为寺中主殿,成为大雄宝殿),现在殿宇为明代的建筑,虽然自创建以历代重修,有些已非原物,但现在仍保存着唐宋的建筑风格。进到殿中,中置长方形须弥座座上有三尊大佛,中间为吡户遮那佛(藤胎),东为药师佛(明成十三年)西为阿弥陀佛(明嘉靖二十二年),大家也许都看到西殿上有许多高30厘米的铜铸和木雕小佛,“千佛殿”的名字也是由此而来的。

现在我们再来看一下大殿四周的四十尊罗汉泥塑,(据佛学文献记载,为众生造福。不知大家又没有看到千佛山的十八罗汉,千罗为花岗岩),而灵罗为藤木所制,显得非常栩栩如气。他摆脱了佛教塑像的固定形式,每个塑像都以现实人物为基础,神情状貌非常生动,喜怒哀乐俱形于色,动态变化各有特征,堪称海内无双。看,老者手上的青筋;那个愤怒者脖子上的青筋,个个口目传情,没有一个相同的。罗汉身上用的是朱砂江,黄丹,雄黄,石绿,大青,天蓝,茄皮紫等矿物质颜料。因此虽然年代已久,但颜色还是那么逼真。(这些罗汉的塑造年代,史料记载不详),根据资料分析,可能是宋代塑造的。这些罗汉对我们现在研究古代雕/塑,佛学有非常高的价值,是中国泥塑遗存的艺术瑰宝之一。清末学者梁启超为“灵岩泥望天下第一,有血有肉,活灵活现”。

山东导游词篇2

欢迎各位朋友来到八仙过海景区。

首先为大家介绍一下八仙过海景区的基本情况。八仙过海景区又称“八仙渡”、“八仙过海口”,坐落在蓬莱城北的黄海之滨,与丹崖山、蓬莱阁毗邻,与庙岛群岛隔海相望。整个景区呈宝葫芦状横卧在海上,景区周围海域天高水阔,景色十分壮观。_,这里常有海市、海滋奇观出现,虚幻缥缈,美不胜收。景区是在原来民间修建的八仙祠基础上扩建而成的,游览面积五万平方米,内有景点四十余处。景区紧密联系道教文化和蓬莱仙境神话,以八仙传说为主题,突出了大海仙山的创意,集古典建筑与艺术园林于一体,意境深远,观览性很强。

蓬莱自古是人们求仙的地方,又迭蒙帝王临幸,便自然平添了神秘色彩。历代文人墨客常把蓬莱和海上神山联系起来,留下了许多赞美仙岛神乡的咏唱。蓬莱以其鲜明突出的神话题材和浓厚的人文气息,奠定了它在中国东方仙文化的源头地位。人们总是把蓬莱与神山仙岛紧密地联系在一起,蓬莱也便自然地成为神仙世界的代名词。

凡是到蓬莱的客人,大多都是冲着“神仙”两个字来的。“八仙过海,传文如此多奇;万事由人,风景这边独好。”(越南友人黄文欢的题词)不管是否灵验,在这里你总是可以感受一下神仙的逍遥与超脱,精神上是会得到满足的。

八仙坊与八仙桥:各位请看,迎面这座牌坊上的“八仙过海口”五个大字是宋代大文豪苏轼的墨宝,八仙过海的故事在我国民间流传久远,影响深广,他们的神奇故事数百年来结晶为一句民谚:“八仙过海,各显其能”在人们心中留下了可资借鉴的榜样和永久的魅力。

大家请回头看,牌坊上的“人间仙境”四个大字也是苏轼所题。《海内十洲记》叙及的三神山中,说蓬莱周围环绕着黑色的圆海,瑰丽而神秘。最重要的是神山上有各种使人长生不老的仙药、仙草、仙果和仙水。这种缥缈迷人的仙境,寄托着人们在仙道思想影响下对于纷扰、短促的人生的超脱心理,随着道教的盛行又带上了宗教的色彩。但是追求长生是人们的普遍愿望,其中也包含着一种积极的热爱生活的精神。

大家请看,这上千只吉祥鸟(海鸥)或悠闲自得地在海面上嬉戏玩耍,或在蓝天白云碧海之间自由飞翔,它们好象也知道这里是人间仙境。古语说得好,凤凰不落无宝之地,神仙们在这里修炼,海鸥象我们一样也要沾沾仙气。另外,我们蓬莱是国家级风景名胜区,生态保护得十分好,所以通过这一景象,我们看到了人与大自然的和谐与统一。它告诫人们要重视保护自然生态。所以仙人们也选择在这里修炼、聚会、享受逍遥自在的生活。大家今天来参观游览,仙人定会给大家带来平安、吉祥。

现在我们脚下的这座桥名叫八仙桥,传说中八仙以惩恶扬善、济世救人为己任,与他们有关的许许多多故事,早已深入人心,世上的人都以遇到八仙为福气,所以这座桥自然也就充满了吉祥与福瑞,走上这座桥的都是有福气的人,因为我们这里有一句俗语:八仙桥上站一站,无灾无难保平安;八仙桥上走一走,一生多福又多寿。

迎面牌坊上“云外仙都”四个大字是苏东坡同时期的大书法家米芾所题,这里是神仙们聚集修炼的地方,是很有灵气的洞天福地。

请往里走。请回头看,牌坊上“得道成仙”四个大字是大书法家黄庭坚所题,各位朋友到八仙过海景区一游,沾了仙气,就会成为仙人了。

仙源楼:前面这座楼叫仙源楼,楼上的“仙源”二字是唐太宗李世民所题,当年李世民东征高丽时,大军就是从这里乘船出发的,对于云烟缥缈、神秘莫测的海市蜃楼,这位唐二主是十分神往的,虽然是否如愿很难考究,却留下了这“仙源”二字。蓬莱是仙人居住的地方,跨进仙源大门您就会产生超凡脱俗进入仙界的感觉。大家请看,门两旁的楹联“鉴性明心通净化,参天悟道会清凉”,是当代大书法家欧阳中石先生游此地时有感所题,这幅楹联的意思是,一个人只有清心寡欲、淡薄名利才会真正感悟出“道”的深奥,才能去追求清净无为的最高境界,它告诫人们做人要豁达大度、洒脱超然、宁静脱俗。去掉了世俗的浮躁,心情自然就会清爽坦荡。

八仙壁:大家请往前走,我们看到的这个拱月形影壁叫八仙壁,上面的浮雕描述的是八仙过海的故事。相传当年八仙历经磨难,得道成仙。一日,八仙在蓬莱聚会饮酒,一时兴起,欲过海一游,相约不得乘舟,而要凭法器踏浪漂渡。于是,汉钟离抢先把手中的扇子一抛,那扇子刹那间便大如蒲席浮在海面,汉钟离跃身卧在上面向远方漂去。荷仙姑不甘落后,随手抛出荷花,那花大如磨盘,红光耀眼,清香四溢,仙姑在花上亭亭玉立,随浪漂流。其余六位也纷纷抛出自己的宝器法物,跃入海中,漂漂荡荡,遨游在万倾碧波之上。八仙的行动,惊动了龙宫,龙王大怒,命太子外出查询,龙太子欲夺八仙法物,双方大战一场,后经观音调解,双方罢战,八仙终于漂洋过海而去。从此留下了“八仙过海,各显其能”的成语。当年铁拐李的宝葫芦化作一片葫芦状的岛礁,就形成了后来的八仙过海景区。

眼前这座雕梁画栋典雅古朴的楼阁叫望瀛楼,匾额上的“望瀛楼”三个字是当代书坛泰斗启功先生所题。蓬莱和瀛洲常常被人们连在一起,称为“蓬瀛”,《拾遗记》里也有“历蓬瀛而超碧海”的诗句。这里的望瀛楼,指的是在蓬莱仙岛这座琼楼之上眺望瀛洲,接受神山祥光的吉照,自然会有福祉降临了。望瀛楼由六层组成,水上四层,水下两层。水上所展示的是丰富的仙境文化。海洋世界展示了几百种珍奇的海洋生物,其中有千年神龟2只,大鲨鱼有数十条,最大的有近3米长、重达300多斤。大鲨鱼很有灵性,如果有雅兴,它会允许景区的潜水员和它拉手一起遨游大海,令人叹为观止。

海豹岛:现在各位看到的是海豹岛,岛中放养了数十头斑海豹,这种斑海豹是渤海特有的生物。它属于哺乳动物,用肺呼吸,以鱼肉为食,在水中行动非常敏捷,头脑聪明,十分可爱。大家可以去买份鱼食喂喂它们,亲近爱抚一下这些海洋生灵。还可欣赏海豹水上芭蕾表演,会有很多乐趣。

流香榭:这个水榭叫“流香轩”,相传当年荷仙姑东渡过海时,曾在此停留过,当时恰逢她手持的莲花盛开,她便信手摘下一片花瓣,留在此处,从此廊轩中经常飘溢着淡淡的荷香,因此得名“流香轩”。西边的水榭叫清风榭,“琴临池水弹明月,洒向仙阁酌清风”,充满了诗情画意,待会儿大家可以去欣赏一下。

钟鼓楼:前面假山旁是鼓楼,撞击五六声福星到,敲打七八次鸿运来,各位有兴趣可以上去敲鼓祈福,每敲一声都有不同的含义,欢迎大家敲击祈福;“碧落天鼓送迟暮,渔舟唱晚迎早潮”,听听晨钟暮鼓,将会使您抛却所有人间的烦恼。

望瀛楼与海底世界:大家请往上看,匾额上“天风海涛”四个大字,是刘海粟大师于1982年到蓬莱游览时所题。下面的楹联“登斯楼也听涛览海,待远舶兮送往迎来”是当代大书法家欧阳中石所书,这幅楹联的意思是登上望瀛楼,壮丽的大海景色一览无余,涛声阵阵,令人心旷神怡。当舟楫靠向八仙渡,宾客纷纷而至。这里游人如织,仙人在此热情的欢迎大家。(更深的含义是我们大家每个人都是历史的过客,现实世界送往迎来着一代代人们,生生不息,无穷循环,人的一生只是短暂的一瞬间,所以我们要珍惜生命,热爱生活,活出生命的价值和意义。)

大家请随我来,现在我们将要参观的是位于望瀛楼水下两层的海洋世界,海洋世界主要展示了黄渤海及南海的各种珍奇生物。游览此景,尤其是海底隧道,会有置身大海之中的感觉。大家或许要问,这海洋世界与神仙文化有什么联系呢?中国东方的仙文化是来自大海的,大海确实是一个神奇的世界,它对神山仙岛的传说起到了一种背景衬托作用。我们徜徉在蓝色的海国之中,既会产生一些奇妙的联想,又可增加一些知识,是很有意思的。

大家请随我攀登二楼,二楼是旅游音乐茶座,迎面这幅屏壁图是《碧水映春光》图,是用24K纯金制作而成(是扬州漆器厂大师制作的),大家请看舞台上方的这幅《群仙祝寿》图,展现的就是蟠桃会上群仙给王母娘娘祝寿的场面,正中上方骑凤凰的是西王母和侍奉她的仙女,下方从右至左分别是吕洞宾、蓝采和、韩湘子、张果老、曹国舅、铁拐李、何仙姑、汉钟离八位神仙。这是老子和他的书童,再往左是刘海、麻姑、和合二仙、哪吒、福禄寿三星。这幅画是用888块翡翠、象牙、玉石精雕而成,是由专为国家领导制作出口礼品的扬州漆器厂的大师们精心制作的,也是建国以来最大的一幅漆雕镶嵌壁画,十分珍贵。大家游览景区后可以稍事休息,一边品茶一边聆听古典名曲,心情会感到格外轻松和温馨。请到二楼平台南侧。请看这副楹联“瀛海绮澜三岛近,蓬壶株树五云高”,是清末名臣曾国藩手书。大家请随我到平台北部。这副“海市蜃楼瞬息看仙山琼阁,青山绿水百年可退老养生”楹联,是中国当代红学泰斗冯其庸先生八十高龄时为我们景区所题。冯老这副楹联的意思是海市蜃楼的景象是虚无缥缈的,瞬息即逝。暗喻了人生的短暂,不要被功名利禄所困扰,超脱出红尘滚滚的喧闹世界,回归自然,在宁静悠远的青山绿水中颐养天年,才能象神仙一样逍遥快乐。

大家请随我更上一层楼。这里是品茶观海、赏景听涛的地方。神仙们往往是饮酒作乐,放浪形骸,而我们却终归是人间情怀,清茶一杯,十分风雅。茶是开门七件事(柴米油盐酱醋茶)之一,是人生的必需品。特别是在这望瀛楼上,静静品茶会使你进入物我两忘,禅意融融的佳境。“从来佳茗似佳人”,同对一片沧海,同伴一缕清幽,细啜慢饮之中,自有无穷韵味。我们景区专门聘请了著名的浙江木雕师,用各种名贵木材按照清代风格建造了八个高档雅间,雅间内有茶艺表演员为您表演茶道,您可品尝我们景区特制的八仙茶,八仙茶又称为八仙长寿茶,是用人参等贵重中药材精心酿制而成,具有补肾健脾、益气温阳、抗衰防老的效果,常饮此茶可养生保健、延年益寿。

来到蓬莱的客人,常常为见不到海市奇观而感到遗憾。而在八仙渡,却可以从望瀛楼上观看到绰约迷离的瀛楼海市,领略到虚幻飘渺的奇异景象,得到感观上的满足。从这小小的观景台上,我们可以清晰地看到通过光的折射而映现在楼窗玻璃上的海天景象。丹崖仙阁和田横山的虚景与长山列岛实景连在一起,绵延成一幅亦真亦幻的海上仙山图。蓬莱仙城的楼台,观光大道上的车流,还有八仙渡环海西长廊的倩影,都映现在这方透明的屏幕上。其实,这里的景象和真实的海市的道理是差不多的,都是一种光学折射的作用,只不过真实的海市是出现在海天之间的,这里却是窗前之观,实际上有着异曲同工之妙。在前面的仙姑间和其他几个地方我们都可以通过窗口见到这种生动神奇的景象。

望瀛楼最顶端是海风堂艺术馆。大家请上楼。这里珍藏着古今中外的名人字画,古代的有扬州八怪、张路、查士标、何绍基、刘墉、董其昌、铁保等的真迹,当代的有国学大师季羡林、红学泰斗冯其庸、书界大家启功、沈鹏、欧阳中石等,以及各类珍贵古籍画作。

八仙祠:眼前这座建筑便是八仙祠。大门口这位手持托盘的孩童便是善财童子,专门为乐善好施的人们降财赐福。

正对大门的是八仙祠正殿,八仙祠匾额是由当代著名书法家刘炳森先生题写的,楹联“九天阊阖开宫阙,八仙过海在蓬莱”是由国家功勋艺术家、著名学者杨仁恺先生题写。八仙祠里面供奉的便是八仙了。西配殿是财神殿,里面供奉的是文武财神、月老和文曲星;东配殿是祈福殿,里面供奉的是福、禄、寿、禧四位神仙。

让我们先来看一看八仙祠。

关于八仙的传说,在我国流传久远,影响深广。最早可追溯到唐宋时期,诗词、杂记中都有八仙之说。《太平广记》中也有八仙人物的记载。但其中所涉及的人物并非后人所传的八位仙人。到元明时期的杂剧中,才认定了我们今天所说的“过海八仙”。人们所创造出来的八位仙人形象,实际上并不甘愿接受玉皇大帝的管束,也不听从道家之祖老子调遣,天马行空,独来独往,是天上仙人中的一个小小的流派,即所谓的“散仙”。

八仙祠正中供奉着漂洋过海的八仙,在他们的东面是东西南北四方神:青龙、白虎、朱雀、玄武。这四位神仙受太上老君调遣,掌管天上二十八星宿,为人间排忧解难,保佑人间平安。西面是风婆雨神雷公电母四位神仙,掌管风雨雷电。中间八仙中的第一位是长相最英俊的韩湘子,据说他是唐朝大诗人韩愈的侄孙,生性狂放,宝器是手中的洞箫。第二位是成仙最早的汉钟离,原名钟离权,汉朝人,他的宝器是身下的芭蕉扇。第三位是长相最丑但道行最高的铁拐李,据说他的大葫芦里有治病救人的灵丹妙药,因此又被称为药仙。在我们的后景区有一个汉白玉的大葫芦,就是根据传说所设计的。第四位是年纪最大的张果老,民间有张果老倒骑驴的故事。他为什么要倒骑驴呢?有这样四句话可做解释“访过多少人,不如这老汉,不是倒骑驴,万事回头看。”这位老人处事小心谨慎,凡事回头看,便于总结经验。他的法器是手中的渔鼓。第五位是八仙之首吕洞宾,号纯阳子,唐代两举进士不第,后隐居终南山修道。传说他可以点石成金,他的法器是身后的阴阳宝剑。第六位是八仙中唯一的一位女仙-荷仙姑,广东增城人,少时家贫,常在山中采野果奉母,自己却以矿石云母粉充饥,孝心至诚,感动天地,遂成女仙。她的法器是盛开的荷花。第七位是年纪最小的蓝采和,成仙时年仅十四岁,宝器是手中的花篮。最后一位是成仙最晚的皇亲国戚曹国舅,宋代人,原名曹权,对其弟仗势作恶深为不满,看破红尘,散财济民,入山修道,列入仙班,他的法器是手中的云笏板。

我们一般习惯于把“神仙”连在一起称谓,其实“神”和“仙”是有区别的。神话中的“神”是天生的,而仙话中的“仙”却是修炼而成的。这既符合了宗教的劝世之宗旨,又迎合了人们乐于长生的心理,因此能较长时间适应历史变化,在千百年中盛传不衰。群仙形象体现了民族文化心态,成为我国文化史上的独特创造,也大量进入古代文学创作,在形成文学的民族风貌方面起到了很大作用。八仙故事的丰富想象力,至今仍然给人以智慧的启迪和美感的享受。八仙被誉为平安神。平安是人生最大的幸福和快乐,各位来到这块神仙宝地,不妨入乡随俗拜拜八仙,保佑您和家人平安健康。

请到西配殿,西配殿是财神殿,“财路随缘取之有道,神灵主理造化在天”,供有四位神仙。第一位是月老,俗话说“千里姻缘一线牵”,月老手中的红线,会系住天下有情人,保佑他们永结同心,白头偕老,美满幸福。第二位是文财神,第三位是武财神,这二位在民间被称为“文武财神”,保佑你的孩子学业有成,一举高中。(“财路随缘取之有道,神灵主理造化在天”,此联意是,拜了财神就与神灵有了缘分,就可以得到保佑了。“无为而治”是道家的理论之一,“有所求而无所得,无所求而有所得”从表面上看是以静待动,是一种消极的处世态度,但是认真感悟,就会发现一种深层次的人生哲理。道家一再强调“物极必反”,凡事要把握好一个“度”,对钱财看得太重,必然对亲朋情谊看得很轻,那么你就会失去很多亲朋好友,也就失去了财富。因此从某种意义上说,亲朋好友就是财富,甚至有人把它比作“生产力”,一个人的仕途的升迁,生意场上的良好商机的出现,都离不开一条原则,就是老朋友感情的加深和新朋友的结识。如果失去了新老朋友一切都无从谈起。假如你始终如一地讲道德作好人,广交朋友,你所需要的东西都会如期得到。)

东配殿是祈福殿,“道德神仙增荣益誉,福禄寿禧长乐永康”,这里供奉着四位神仙。第一位是福星,掌管人间旦夕福祸;第二位是禄星,掌管人间功名利禄;第三位是寿星,保佑人们身体健康,多福多寿;第四位禧星也就是送子娘娘,无子求子,有子保子,保护子孙后代平安成长。(“道德神仙增荣益誉,福禄寿禧长乐永康”的联意是,追求幸福安康是人们共同心愿,但是神仙告诫人们,只有做一个有道德的人,才能如愿以偿。才者德之资也。有才有德是圣人,有德无才是君子,有才无德是小人,无才无德是庸人。在仕途也好,生意场上也好,结交或用人,当然最好是德才兼备的圣人。如果二者不能兼备时怎么办呢?神仙认为,宁用有德无才的君子,不用有才无德的小人,因为小人太能制造祸端。所以近君子避小人,也就是近福避祸。生活中结交的君子多了,自然可以得到福禄寿禧,长乐永康也就实现了。)

现在我们来到的是景区北部,这里海中有岛,岛中有海,面前这片水域称为瑶池,里面放养着当地特产的海参和各种鱼类。瑶池正中是“会仙阁”稍后我将带领大家登阁拜仙。路边这个大葫芦,就是前面所说的铁拐李的法器,当地俗话说“摸摸葫芦头,一辈子不发愁;摸摸葫芦腚,一辈子不生病”。各位不妨去摸一摸,沾点仙气,消灾去病。西边还有一只神驴,是张果老老先生的坐骑,待会各位有兴趣可以去骑一骑,体验一下回头看的乐趣。

奇石林:这里有我国北方最大的奇石林景观。水是园之脉,石是园之骨,这里既有以瘦、透、陋、皱闻名于世的江苏太湖石,又有充满灵气的安徽灵壁石,敲击它则有天籁之声。还有山东的奇石。这些奇石完全是大自然的鬼斧神工,尤其是夜晚在月光掩映下,千姿百态,形状各异,美仑美奂。

环海长廊:石林外边是长达1000米的环海长廊。在环海长廊上远眺一望无际的蓝天碧海,近看八仙渡中充满了神韵的亭台楼阁,会给人一种超凡脱俗、心旷神怡的感觉。长廊里共设有九座亭子,八位神仙到此各据一亭,东西八座分别是钟离亭、洞宾亭、果老亭、拐李亭、湘子亭、采和亭、仙姑亭、国舅亭,正中间的亭子叫“颐心亭”。

长廊下是触摸池,放养着海星、海葵、各种小鱼小虾。随我游览景区后您可以在这里脱下鞋子、挽起裤管,亲密接触一下海洋生物,有小孩的朋友还可以认识海洋生物,增长知识。

拜仙坛:前面就是拜仙坛。传说,当年秦皇汉武到东海访仙,求长生不老药,特地设坛,并举行盛大的拜仙仪式,其场面气势恢宏,鼓乐喧天,声音响彻了蓬莱、方丈、瀛州三座神山,以此祈求神仙保佑长生不老。后来鸣放鞭炮拜仙祈福成为一种传统风俗一直沿袭至今。今天您来到这里,可以亲手点燃鞭炮、祭上香火来表达您对神仙的敬仰,感受当年秦皇汉武拜仙时的盛大气氛,爆竹声声会给您和家人带来仙人的祝福,祝福您一生平安、健康长寿。同时,这里四周礁石林立,北望海天辽阔,长山列岛历历在目。春夏、夏秋之交,则有海市蜃楼奇观出现,山海楼台,草木隐现,车马行人,忽去忽来,景象神奇莫测。但愿各位在蓬莱旅游期间,有幸见到这一奇观。各位可以乘坐八仙快艇去遨游大海,作一回海上仙。

妈祖殿:我们西边这座建筑是妈祖殿。妈祖又称天妃、天后、天上圣母等,她生于北宋建隆元年(960年),卒于雍熙四年(987年)福建莆田湄州人,是都巡检林愿之女。降生时,红光满室,异气飘香,弥月不闻其声,故名林默娘。少时聪颖,遇一道人授以“玄徽真法”。长大成人后,曾在古井中得到“天书”,从此颇具神异,通晓变化,常在海上搭救遇难船只,受到人们爱戴。是中国沿海地区人们崇信的海上保护神。道教兴起,佛教西来,成仙成佛成了教徒们追求的目标。妈祖是一个真实的历史人物,而被人们崇奉为神,当然要有一段故事论述她成神的原因和经过。其实她是人民群众共同创造出来的一个神话人物。今天妈祖不仅成为海峡两岸共同供奉的女神,并且传播到日本、朝鲜、泰国、马来西亚、新加坡及美洲地区,成为世界共同信奉的女神。每年农历三月二十三日妈祖诞辰和九月九日谢世之日各地都有热闹的祭祀活动。如果您乘车坐船,请拜一拜妈祖,她会保佑您一帆风顺、一路平安。

龙王宫:东边是龙王宫。龙王是民间普遍信仰的神灵,掌管江、河、湖、海、泉、泽、井,是水之神灵。旧时民俗每逢遇到旱灾、水灾、火灾都求龙王保佑以求风调雨顺,五谷丰登。八仙过海时虽然和龙王发生了冲突,但经观音调解,双方化干戈为玉帛,龙王就在此“降甘霖恩施万古,息风波泽被千秋”了,一年中能风调雨顺、五谷丰登也是龙王的恩泽。

会仙阁:我们眼前的这座高达42米气势磅礴的古建筑就是会仙阁。会仙阁的意思是众仙相聚、会合仙宾,也是凡人与神仙会面的地方。(神,也叫神灵或神道,是宗教和古代神话中所幻想的主宰世界、超自然、具有人格和意识的偶像。道教为多神教,崇敬和供奉的神很多。)会仙阁中荟萃了道教最有代表性的72位神仙,供奉有道教地位最高的神仙三清、四御,还有五斗星君、四值功曹、九天玄女、千里眼、顺风耳等32位神仙。在地下一层的会仙殿中供奉有降兽八仙和庄子、姜尚、安期公等40位神仙。匾额“会仙阁”和楹联“常称香港通海客,且看蓬莱会神仙”是由当代大书法家欧阳中石先生题写,另一侧的“披云卧雪”匾是由中国书法家协会主席沈鹏先生题写。大家请看正门上“众妙之门”这四个大字,意思是踏过这个门,在阁中可感悟道家的玄妙与深奥,登上阁顶,凭栏远望,碧海蓝天尽收眼底,正像著名作家杨朔描述的那样“一望那海天茫茫,空明澄碧的景色,真可以把你的五脏六腑都洗得干干净净”。现在请大家登阁观海,登阁的过程叫“得道成仙”。

会仙阁一层供奉着九天玄女、麻姑、千里眼、顺风耳、温琼、马王爷、王灵官;二层供奉的是金、木、水、火、土五星,值年、值月、值日、值时神(四值功曹);三层供奉的是五斗星君;四层供奉的是四御:玉皇大帝、太皇大帝、天皇大帝、土皇地 和三官:天官紫薇大帝(主赐福)、地官清虚大帝(主赦罪)、水官洞阴大帝(主解厄);五层供奉的是道教地位最高的神仙三清:玉清原始天尊(盘古)、太清道德天尊(太上老君)、上清灵宝天尊(太上道君)。

(道教的中心内涵:老子是道家思想的奠基人,他最早提出宇宙间的天地万物都来源于一个神秘玄妙的母体--道。所谓的道是具有自然无为、无形无名、既看不见又摸不着又不可言说的物性;它是开天辟地之前,宇宙浑沌混一的原始形态,又是超越一切有形事物的最高法则。大道无形无名却孕含着一切有形事物生成发展的玄机,老子说 “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万物负阴而抱阳。”元气又分为阴阳二气,就是说:从空虚无形的道首先生出浑沌混一的元气,元气分为阴阳二气,阴阳二气交感冲和而化生和气,再由此派生出世界万物。天地万物皆为阴阳二气冲和而成,所以包含着阴阳两个方面,这便是道家关于宇宙生成演化的基本理论。

与道相对应的另一概念是“德”。德的意思是得道,即认识和体验道,按照道的自然法则修身治国。老子把道看作神秘世界的本源。他主张人们去直接体认隐藏在不断变化事物背后的道理和法则。体认的方法是闭目塞听、绝圣弃知、涤除玄览、致虚守静,使内心清静归于道的真理。(在老子思想中还包含着某些辩证法的因素。他看到美丑、善恶、祸福、有无、难易、高下等矛盾对立面互相依存的关系,并且认识到事物发展变化过程中物极必反,矛盾双方相互转化的道理,但是他又认为事物的变化运动循环往复最终仍然复归于静止不变。)

山东导游词篇3

泉城明珠大明湖位于济南市中心偏东北处,公园面积八十六公顷(1290亩),其中湖面四十六公顷,约占总面积的百分之五十三。湖水来源于城内的珍珠泉、濯缨泉、王府池等诸泉,水源充足,有“众泉汇流”之说,平均水深两米,最深处约四米,是繁华都市中一处难得的天然湖泊。

大明湖历史悠久,见诸文字已有一千四百多年。早在北魏年间,著名地理学家郦道元<<水经注.济水注>>记载:“泺水北流为大明湖,西即大明寺。寺东北两面则湖。”其位置在今五龙潭一带。另有史料记载,那时的大明湖称历下波或历水波,南至濯缨湖,北至鹊山和华不注山,也就是说现在的大明湖、五龙潭和北园是相连的一个大湖,湖阔数十里,平吞济泺。六朝时,因湖内多生莲荷,曾名“莲子湖”;唐时又名“历水波”,宋代称“西湖”。宋时著名文学家曾巩曾有诗道:“问吾何处避炎蒸,十顷西湖照眼明”。可知当时此处已是消暑游憩之地。北宋熙宁五年(公元1072年),曾巩任齐州(今济南)知州时,为防御水患,修建了北水门,引湖水入小清河,使得湖水经年水位恒定,并在沿湖修建了亭、台、堤、桥,使之渐成游览景观。至金代,诗人元好问在《济南行记》中始称大明湖。明代重修城墙,大明湖遂初成今日形貌。

蛇不见,蛙不鸣;淫雨不涨,久旱不涸是大明湖两大独特之处。

大明湖自然景色秀美,名胜古迹争辉。沿湖垂柳环绕,曲径虹桥,花木拂疏,成片的草坪碧绿如茵,莲花怒放,时有鱼儿跳波,偶见鸢鸟掠水。画舫穿行,小舟荡波,快艇疾驰,游客云集,欢声笑语,俨若北国江南。绿荫之间,曲廊秀亭、桥台楼阁时隐时现,似仙境一般。海右古亭--历下亭位于明湖水面诸岛中最大的岛子上,年代久远,几多变迁。它挺拔端庄,古朴典雅,红柱青瓦,八角垂檐,亭内嵌有杜甫绝句:海右此亭古,济南名士多。

园中之园--铁翁祠建于清乾隆五十七年(1792),园内杨柳垂荫,藤萝攀缘,院外南临一湖碧水,北枕幽密松林,环境清幽旷远,建筑古朴典雅,其中小沧浪亭更是独具秀色。著名对联:“四面荷花三面柳,一城山色半城湖”就镶嵌在这里。

道教庙宇--北极阁高耸于七米台基之上,建于元至元十七年(公元1280年),庙中供奉道教中的真武大帝等二十三尊神像,并绘有真武大帝传奇故事和乐伎献寿图等壁画。

济南第一标准庭院--遐园建于清宣统元年(公元1920_年),其布局设计均仿照浙江宁波著名藏书楼“天一阁”的格式,四周曲廊相连。园内假山突兀,山石奇异。西北角长廊壁上嵌有岳飞手书的诸葛亮《前后出师表》石刻。

还有稼轩词、南丰祠、汇波楼、秋柳园等二十多处名胜景点周匝公园各处,令人应接不暇,可谓步移景换,游乐无穷。济南八景中的鹊华烟雨、汇波晚照、佛山倒影、明湖秋月,均可在湖上观赏。

明湖胜景,古往今来,赢得了无数文人墨客的咏赞篇章。“冬冷冰天,夏挹荷浪,秋容芦雪,春色扬烟;鼓枻其中,如游香国”,“鸥鹭点乎清波,箫鼓助其远韵,固江北之独胜也。”晚清大文学家刘鹗对“佛山倒影”的描写,更是引人入胜:“到了铁公祠前,朝南一望,只见对面千佛山上,梵宇僧楼,与那苍松翠柏,高下相间,红的火红,白的雪白,青的靛青,绿的碧绿,更有那一株半株的丹枫夹在里面,仿佛宋人赵千里的一幅大画,做了一架数里长的屏风。正在叹赏不绝,忽听一声渔唱。低头看去,谁知那明湖业已澄净的同镜子一般。那千佛山的倒影映在湖里,显得明明白白。那楼台树木格外光彩,觉得比上头的一个行佛山还要好看,还要清楚。”大明湖便随着这佳句文章广为流传,闻名遐迩。加之解放后的多次修缮扩建,疏浚清淤,姿容更加秀丽,成为济南著名风景游览区之一,吸引了大量海内外游客,每年客流量约在二百万人次左右,位居济南众公园之首。据有关资料统计,解放以来,党和国家领导人周恩来、朱德、万里、徐特立、郭沫若、_、李鹏等先后泛舟湖上,对大明湖的建设和发展提出了很好的建议。

为了满足不同层次的游人的要求,自八十年代开始,公园在湖西岸建成了总面积约9200平方米的游乐场。场内设有海盗船、Disco健身车、电子游戏、五爪章鱼、摩天轮、碰碰车、直升飞机、电瓶车、天使转椅、蹦蹦床等各种游乐设施,惊险刺激,新颖有趣,既满足成年人的需求,又令孩子们开心。

山东导游词篇4

大家好,欢迎大家光临名刹古寺灵岩寺!今天我给诸位朋友做导游,我将尽我所能回答你们提出的问题,希望大家载兴而来,满意而归。

灵岩寺所处的这座秀丽的山峦,名叫灵岩山,是东岳泰山十二支脉之一。海拔687.3米,灵岩寺位于一山(泰山)、一水(泉城的泉水)、一圣人(曲阜)的山东黄金旅游线之间,(距泰山主峰约为10公里,距济南40余公里)以其优美的自然景观和灿烂珠古代文化,吸引无数海内外游人,自古就是闻名的旅游胜地,具有“海内四大名刹之首”(浙江天台国清寺,湖北江陵玉泉寺,江苏南京栖霞寺)的盛名。灵岩寺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国家级风景名胜区,20_年荣获国家首批4A级景区称号。大家请看灵岩山与其他有什么不同呢?唉,对了,他的顶既不是圆的也不是尖的而是方的,因此它又叫方山。又像一方官印,因此又叫玉符山。(灵岩主峰为狮山,因为在远处望去犹如一头雄狮蹲伏在那里,所以称为狮山,山的最高处有一巨大岩石,四壁如削,成为方形,所以最早时人们称之为方山,北魏时《水经注》中称之为玉符山,也是因为这块巨石的形状方方正正,像古代将军的印玺〔古称将军印为玉符〕因而得名)明代文学家王世贞曾说“泰山之北最幽处,游泰山不游灵岩不成其游也。”的赞语,从寺院至山巅有殿阁36处,亭阁18座,文物众多,古迹荟萃,北如蹲狮的方山,东如骆驼的朗公山,南如卧象的竹山。现在就让我们去感受一下灵岩寺的风韵吧。

我们现在来到山门〔金刚殿〕,金刚是金中最刚之意,比喻牢固、锐利、能摧毁一切的意思。金刚力士,是专门持金刚杵(古印度的一种兵器)守护佛法的天神。这个殿的风格属明清建筑,塑有“哼哈二将”,专为把守大门守护佛法和寺院的安全。

走过“聚善”小桥。现在我们看到的是“二山门”,他建于明代,又叫〔天王殿〕,殿内塑有护法四天王,(在印度佛教中,传说在须弥山腰有一个山叫犍陀罗山,山有四峰,各有一王居住,各护一天下,四天王所居之天称作四天王。中国内地佛教寺院中一般均有四天王塑像,他们各是:东方持国天王,其塑像身白色,持琵琶;南方增长天王,身为青色,持宝剑;西方广目天王,身为红色,手绕缠一龙;北方多闻天王,身为绿色,右手持伞,左手持银鼠。他们各有一个从者,顺次是乾闼婆,鸠 荼、龙、夜叉,还各有91子辅佐四王守护十方,据称四天王各有八大名将,代为管理所属各处山河,森林及其他地方的小神)建筑风格为单檐硬山顶,房梁五架,两边以穿插坊连成整体。柱头上有一斗三升斗拱,其柱础为复莲式,系宋代遗物。殿内存有唐,宋,金,元,明,清历代碑刻十七块。记载了灵岩的历史沿革及影响。另有钟楼、鼓楼等附属建筑(东边为钟楼,西边为鼓楼,因为“晨钟暮鼓”之说)。

现在我们看到的是〔大雄宝殿〕,原名为献殿,是佛教寺院中的正殿,建于宋嘉佑年间(公元1102-1120_年),是寺僧诵经礼佛的地方,明代正德年间(公元1506-1520_年),鲁藩捐塑三大士像于其内后,更名为大雄宝殿。建筑风格前后是不一样的,前为外廊式卷棚顶,后为硬山顶。造型精巧玲珑显示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的艺术才能。现在殿堂是清朝中叶建造。清乾隆20_年(公元1757年)爱新觉罗·弘历皇帝来灵岩时,曾为此殿题“卓赐名兰”额及“奇松尔日犹回向,诡石何心忽点头”楹联。殿内的石柱及柱础,还是宋代的遗物。上额的彩画也很形象生动,逼真,充满生活气息。殿前一平台,是供高僧讲经之用,

〔摩顶松〕,位于大雄宝殿后西侧有一株千年古柏,叫摩顶松,关于这个名字的来历取于传说故事。相传唐僧去西域取经时,临行前曾来灵岩寺,手摩松树说道:“我要西去求佛,教汝枝长,归时东向,使吾门弟子知之!”数年后,西指的树枝果然忽向东指。寺僧见了说:我们师傅回来了摩顶松就是这个故事而得名的。有人可能要问,柏、松不同,为什么这株柏树要称松呢,因为“柏”与“悲”谐音,过去有人忌讳“悲”字故将柏改为松。后来有人在这棵树的旁边又栽上柿子树,取“百(柏)事(柿)如意”之意。

现在我们面前的这座宏伟壮观的大殿就是〔千佛殿〕,它是灵岩寺中保存最完好,规模最宏大的主体建筑。(建筑风格为单檐殿顶,面阔七间,进深四间,给人的感觉是非常宏伟壮观的)。这座大殿是唐代高僧惠崇创建的,宋代扩修,(唐宋时为寺中主殿,成为大雄宝殿),现在殿宇为明代的建筑,虽然自创建以历代重修,有些已非原物,但现在仍保存着唐宋的建筑风格。进到殿中,中置长方形须弥座座上有三尊大佛,中间为吡户遮那佛(藤胎),东为药师佛(明成化十三年公元1477年)西为阿弥陀佛(明嘉靖二十二年公元1543年),大家也许都看到西殿上有数以千计高30厘米的铜铸和木雕小佛,“千佛殿”的名字也是由此而来的。

现在我们再来看一下大殿四周的四十尊罗汉泥塑,每尊罗汉身高101-120厘米,(据佛学文献记载,为众生造福。不知大家又没有看到千佛山的十八罗汉,千罗为花岗岩),而灵罗为藤木所制,显得非常栩栩如气。他摆脱了佛教塑像的固定形式,每个塑像都以现实人物为基础,神情状貌非常生动,喜怒哀乐俱形于色,动态变化各有特征,堪称海内无双。看,老者手上的青筋;那个愤怒者脖子上的青筋,个个口目传情,没有一个相同的。罗汉身上用的是朱砂江,黄丹,雄黄,石绿,大青,天蓝,茄皮紫等矿物质颜料。因此虽然年代已久,但颜色还是那么逼真。(这些罗汉的塑造年代,史料记载不详),根据资料分析,罗汉系宋代塑造无疑,距今约有900余年。这些罗汉对我们现在研究古代雕/塑,佛学有非常高的价值,是中国泥塑遗存的艺术瑰宝之一。清末学者梁启超1920_年来此游览,把它誉为“海内第一名塑”,现代著名美术大师刘海粟观后称之为“灵岩泥望天下第一,有血有肉,活灵活现”。这正是对我国古代艺术才能的高度评价。现在梁眼和刘海粟所书之碑立于千佛殿前两侧。

在千佛殿后面有一阁名〔御书阁〕,是唐代主持慧崇和尚专门为存放皇帝赐御书而建造的,现存建筑为明代遗物。原藏有唐太宗李世民、宋太宗赵炅、真宗赵恒、仁宗赵祯等御书。金贞佑年间(公元1213-1220_年)曾曹兵燹,珍藏御书尽毁,唯阁幸存。御书阁门楣的墙壁缝隙间长出一棵青檀,古枝纵横,盘根错节,状若云朵,称云檀或银檀,(另外一株形似蛟龙,又称龙檀,两树已有千年的高龄,为稀有树种之一),视为一大胜景,这样古怪的青檀在北方还是很少见的。青檀树根下面是明万历年间(公元1573-1620_年)寺僧仁钦重刊篆书的“御书阁”匾额。顺御书阁而下,千佛殿迄东,便是卓锡泉、双鹤泉、白鹤泉,因为三泉相隔很近,故称“五步三泉”。

出了千佛殿可以看到东山峰有一怪石,状如一个老僧,身披袈裟,手柱禅杖,而后面的柏树,活脱脱就是一对弟子,这块怪石就叫〔朗公石〕。据《灵岩志》中记载:灵岩古称方山,东晋时期高僧朗公于永和七年(公元351年)常到方山讲经说法,讲得猛兽归服,乱石点头,“灵岩”由此而得名。依山路攀登至此向东南眺望,可以清楚地看到五岳独尊泰山。

好,现在我们往西走,面前的这座塔为灵岩寺的最高建筑,〔辟支塔〕,是灵岩寺的重要标志。为什么叫辟支塔呢?辟支一词为佛教用语,是梵语“辟支迦佛陀”简称为“辟支佛”,顾名思义辟支塔也就是佛塔。辟支塔建于唐天宝十二年(公元743年),宋淳仪五年(公元994年)重建,于嘉佑二年建成,历时63年,距今900多年的历史。该塔高54米,为八角九级十二檐的楼阁式砖塔。塔基刻有阴曹地府,酷刑场面的浮雕。塔身为青砖砌筑。东西南北四面设门。塔檐自下至上逐层递减,一至四层为重檐,五至九层为单檐,收分得体,门窗古朴,显得古香古色,庄严肃穆。塔顶是铁制塔刹。有复钵,相轮,园光,仰月,宝珠组成。另外还有八根铁链分别由救济塔檐的八尊金刚拽引加固如果大家登上九级塔檐,可以尽览灵岩风光。

好的辟支塔参观到这里,我们接着向西走,我们来到了灵岩寺的另一重要景点〔“墓塔林”〕,这里面有唐宋至明代灵岩寺住持僧人的墓塔167座,墓碑81块,其数量仅次于河南登封少林寺,居全国第二,它与少林寺的塔又不同,少林寺属于砖塔,灵岩寺属于石塔,年代不一造型各异。有的高达数十尺,有的才尺许,底部都是带有浮雕。

〔惠崇塔〕是灵岩寺中最早的建筑,建于唐天宝年间(公元742-756年),塔高5.3米、为全石建筑,堪与坐落在济南市历城区柳埠镇的四门塔相媲美。是唐代灵岩寺创建间慧崇的墓塔,(惠崇是灵岩寺贞观年间的和尚,生前在灵岩勤于佛事,对灵岩寺做出了极大贡献,它活了100多岁。)是重檐单层方石塔,全部石砌,通高5.30米,宽3.74米,上面雕有狮头,飞天,武士等图案。南面辟半圆拱门,内为方形室。东西门均为饰门,是半掩式假门,雕有乐伎,舞伎等图案,保留六朝,隋代的艺术风格。塔顶以露盘,仰莲,宝珠组成塔刹,这座塔是研究我国古代绘画,雕刻艺术的珍贵字资料。在这些塔中,最引人注目的是日本和尚邵元于至正元年为灵岩寺等39代住持息庵禅师撰写的《息庵禅师道行碑记》碑文。碑高1.63米,宽0.74米。郭沫若来此观看后题诗道:“息庵碑是邵元文,求法来唐不让仁,原作典型千万代,相师相学倍相亲”。可见息庵塔和邵氏题文是中日古代友好交往的佐证。

〔积翠证盟殿〕亦称证盟功德、方山证盟殿,是灵岩十二景之一,(十二景:汉柏、摩松顶、朗公石、可公床、一线天、对松桥、五步三泉、镜池春晓、方山积翠、明孔晴雪)它依平面呈椭圆形,跨进殿门,正中雕有高约五米的释迦佛像,东西两壁各有一菩萨一尊,都是唐代造像。内有很多唐宋题记,明朝时龛外僧修方形石室,墙壁粉刷成朱红色,故亦称红门。

我们就游览到这里,最后,衷心请大家对我的讲解提出宝贵意见,热情欢迎诸位朋友下次来。谢谢大家!

山东导游词篇5

各位游客、各位先生、小姐,一路辛苦了,欢迎您来趵突泉游园赏泉。

我们公园始建于一_六年,因内有趵突泉而得名。现居市中心,位于泺源大街西首。趵突泉周围泉池众多,形成了趵突泉群。著名的金线泉、漱玉泉、马跑泉、卧牛泉、皇华泉、柳絮泉、老金线泉、洗钵泉、尚志泉、螺丝泉、满井泉、无忧泉、白云泉、望水泉、东高泉、登州泉、杜康泉、混沙泉、龙池泉、白龙湾等,构成了四大泉群之首。作为众泉之冠趵突泉成了泉城的独特象征。

我们趵突泉公园以观泉、赏鱼、品茶、山石、文化为特色,以小巧玲珑、步移景异,清洁幽静、古朴典雅而著称。全园共规划为十个景区,这就是趵突泉景区、三大殿景区、尚志堂景区、漱玉泉景区、东门入口区、枫溪景区、沧园景区、白雪楼区、南门入口区、万竹园景区,总面积近百亩。

趵突泉景区在我们公园内西侧,是全园构图中心,由亭、堂、廊、榭组成了一个封闭空间,高低错落的建筑像众星捧月一样,簇拥着喷突腾涌的趵突泉,人们可以从不同的角度欣赏泉景,被誉为泺水之源,在史书上第一次出现是<<春秋>>上关于鲁桓公和济襄公谈判两国边界一事的记载。鲁桓公十七年(公元前695年)。齐国和鲁国因边界争执发生战争,次年春,鲁桓公到齐国谈判边界问题,会齐侯(齐襄公)于泺。泺,泺水的源头,即趵突泉。所以趵突泉为人所知已经有二千五、六百年的历史了。当然那时泺水之源,名并不叫趵突泉,北魏时,因泉上建有娥姜(英)庙,谷称娥姜(英)水,直到唐宋八大家之一的北宋文学家曾巩始称为趵突泉,并流传至今。不过,宋朝.金代曾有人称叫“温泉”、“槛泉”、“爆流泉”、“瀑流泉”等等,但都不如趵突泉这个名精当传神。

趵突泉,三窟并发,声如隐雷,“泉源上奋”,“水涌若轮”称“趵突腾空“。“云雾润蒸”是趵突泉一景。泉水一年四季恒定在摄氏18度左右,到了严冬早晨,水面上水气袅袅上升,象一层薄烟,一边是泉池幽深,波光粼粼,一边是楼阁彩绘,雕梁画栋,这一切与淡淡的薄雾,构成一幅奇妙的人间仙境.奇特景观为济南八景之一,历代著名文学家、哲学家、诗人多有赞美。诸如宋代曾巩、苏轼、金代元好问,元代赵孟府、张养浩,明代王守仁,清代王士祯、蒲松龄、何绍基等都有吟泉佳作。康熙、乾隆皇帝都曾在趵突泉边写诗刻石,颂扬名泉,当代文豪郭沫若等也都有赞颂的美文。

趵突泉东西之间的这座南北向的小桥,名曰来鹤桥,原为木桥,明代万历初所建,天启末年重修,济南解放后扩建公园时将其改建为石桥。桥南首的彩绘木牌坊是原来的样子,牌坊匾额朝南的一面上刻“洞天福地”;朝北的一面是“蓬山旧迹”,“蓬山”指传说中东海神山的蓬莱、方丈、瀛州三座神山,趵突泉为何称“蓬山旧迹”?意为东海神山不过传说而已,谁也没有见过,但趵突泉的三股水其状如山,但不可攀,好象神话中的蓬莱仙山一般,所以称其为“蓬山旧迹”。泉池西侧伸入水中的小亭叫观澜亭,此亭建于明朝天顺五年(1461),至今已有500多年历史,亭西墙壁上嵌刻的两块石碑,一块“观澜”两个大,取自<<孟子.尽心>>“观水有术,必观其澜”,为明代书法家张钦的墨迹。另一“第一泉”的石刻,是清朝同治年间王钟霖的手笔。亭东泉池中这块半浸水中的石碑,上镌三个雄健大:趵突泉,为明代山东巡抚胡缵宗所写,细心的游客有的可能会发现突变成了“突”,缺了两点,传说劲挺柱涌的三股水把“盖子”顶掉了,才使“突”变成了现在这个样子,当然这只是形容泉水势强,人们的一种遐想。泉池南岸透窗临池榭廊是解放后所建,近年来成了“闲时墨客会名优”京剧名流演出的舞台。趵突泉东池北岸,依水而著,窗明几净的建筑就是有名的蓬莱茶社,又称望鹤亭茶社,清代文人施闰章曾写诗歌曰:“仰而见山之青,俯而见泉之洁,清流激湍兮,孰浚其源?潜蛟出蛰兮,飞虹蜿蜒”。说明这个地方在当时是极目远眺,俯首凝视,观赏领略远近山水之美的绝妙境地。据说当年康熙、乾隆两个皇帝都曾在这里临水静坐,品茗赏泉,领略趵突泉的万般风韵。当品尝到趵突泉水后,竟将南巡中携饮之 北京玉泉水全部换为趵突泉的水,故有“润泽春茶味更真”,不饮趵突泉的水,空负济南游之说。趵突泉池北岸的大殿叫“泺源堂”,紧挨泺源堂的两座大殿,统称吕祖庙,也叫“吕仙祠”、“吕公祠”、“吕祖阁”。

这三座大殿坐北朝南,在同一中轴线上,自成院落,是一组较大的古建筑群。解放前,第一大殿祀道教八仙之一的吕洞宾,称“吕祖阁”,第二大殿祀吕洞宾的教师钟离权,称“钟离宫”,上层祀文昌,第三大殿是斗母殿。最南的大殿泺源堂,三间两层,歇山飞檐,古色古香,楹柱上的木刻楹联,“云雾润蒸华不注,波涛声震大明湖”是赵孟府的泳泉句,由当代著名书法家金荣先生书写。一大殿始建于北宋熙宁年间,南殿临泺水的源头,故称“泺源堂”,北殿面对历山故称“历山堂”,解放后恢复为“泺源堂”。游客们看到中间这座殿堂叫娥英祠,娥英祠是纪念大舜的两妃娥皇和女英而建,据<<水经注>>记载:“泺水谷谓之娥姜水。以泉源的娥英祠故也”足以证明在15_年前就建有此祠。现在的祠是明代建筑。娥英祠后面的“三圣殿”是清代建筑。在院落内花格透墙镶嵌着的30余方石刻都是明清时名人的泳泉佳作,院内这尊石碑,前书“激湍”二,后<<再题趵突泉作>>出自康熙和乾隆之手,两个皇帝在同一石碑题词作诗,在国内极为少见,这些碑文,石刻文物不仅具有较高的观赏价值,也是研究泉水文脉不可多得的史料。

山东导游词篇6

各位游客,大家好!

欢迎大家到运河古城台儿庄参观游览。台儿庄位于山东省最南部,古时候属于兰陵旧疆,现在是枣庄市的一个县级行政区,与江苏省接壤,为山东省的南大门。

现在,我利用大家乘车去台儿庄的时间,简要地介绍一下台儿庄的基本情况。

首先介绍台儿庄名字的由来。我们今天提到“庄”这个字的时候,常常与“村”合用,称为“村庄”,与城镇相对。其实,在古代,村与庄,是两个概念。村,是由家族聚居而自然形成的居民点,后来成为最基础的行政单位;庄,是朝廷、贵族所拥有的土地,在这些圈定的土地上居住的居民,是军人或雇民。台儿庄,应该是荀子任兰陵令的时候楚国的屯田,后来在此形成居民区。关于台儿庄名字的由来,传说很多,比较可信的是,台儿庄土地肥沃,但是地势低洼,汛期成为洪水走廊。人们在这里筑台而居,于是被称作“台庄”。唐代准提阁内的碑文上,出现“台家庄”的名字,明代正德年间所立的泰山庙碑文中,出现“台家庄集”,证明那时候已经不是普通的村庄而是颇具规模的集市。大运河开通之后,南方客商语速比当地居民快,使“台庄”的发音出现儿化。明代崇祯十二年所立的防务碑上,已使用“台儿庄”的称谓。清代吴敬梓的小说《儒林外史》里,也使用台儿庄这个名称。今天,我们能够肯定的是,台儿庄由田庄到运河重镇的过程,是伴随者运河的开通与兴盛的。

按照行政级别和面积,台儿庄赶不上河北石家庄,可是,她却赢得了“天下第一庄”的声誉。

这不是台儿庄人夜郎自大,“天下第一庄”的美育,出自乾隆皇帝之口,他和康熙皇帝分别六下江南,都要路过台儿庄。有一次,乾隆皇帝面对台儿庄的繁荣与兴盛,发出“天下第一庄”的赞誉。而明清两代和20世纪的沉重事实,又为这块土地赋予了文化的斑斓和历史的厚重。

今天,台儿庄仍然是“天下第一庄”的原因,一是她在中国漕运史上的特殊地位,二是震惊中外的台儿庄大捷,三是她保存了50多处二战遗迹,四是市区两级政府对台儿庄的抢救性重建,使她呈现出无可替代的文化、军事和政治标志符号。

我们先说台儿庄与京杭大运河的关系。

万里长城在中国广袤的土地上,画下雄浑的一撇,京杭大运河画下了遒劲的一捺,成为人类历史上规模最大的文化遗产。长城为防御游牧民族的侵袭而建,今天,只剩下象征意义,而没有了实际功能。而京杭大运河,这个沟通中国南北的伟大工程,至今仍然发挥着交通运输和优化生态的功能。

说起运河文化,我们必须梳理一下运河的历史。据考古学家考证,早在27_年前的春秋时期,在台儿庄区张山子镇境内的逼阳国,就有了人工开挖的运河。24_年前,吴王夫差开凿了从今天的扬州到淮安的南北水道邗沟。隋炀帝开挖的运河,北起河北的涿郡,经洛阳通达浙江的余杭。经过几百年的不断疏通,到公元13世纪,元世祖完成了由北京到杭州的大运河工程。明朝初年,永乐皇帝出于把国都由南京前往北京的考虑,在元代运河的基础上,疏通、扩建了京杭运河,打通了海河、黄河、淮河、长江、钱塘江五大水系,使之成为明政府的政治、经济、军事命脉。那时候,微山湖尚未形成,今天的湖区一带,是十几个互不相连的小型湖泊。途经这里的京杭运河,自济宁往下,走的是微山、留城以西的线路,自徐州至淮安,运河借走黄河水道。因为黄河为季节河,旱季断水、汛期黄犯,一年之中有半年不能通航。为了保证这条国家命脉的畅通,一代代治河大臣,提出了多种解决方案,有人认为治运必先治黄,有人认为治黄不如避黄。于是,在“借黄就运”和“避黄行运”的问题上争执了几十年。万历年间,“避黄”派胜利,在万历三十二年,开通了时称泇运河的台儿庄运河。这段运河的开通,避开了黄河水患,使运河通航天数增加80多天,每年经过台儿庄运河的船只7000多艘,运输物资400万担。同时,还间接地促进了微山湖的形成,成为补充运河水源的水柜。

台儿庄地势较微山湖一带低洼,其海拔高度低于微山湖的湖底。为了防止汛期储存的湖水通过运河一泄而下,治河官员想出了多建船闸的办法。在这段运河开通之初的明朝万历年间,从微山湖口的韩庄至台儿庄,建起了八座节制闸。从南方载货北上的船只,经过船闸需要一定的时间,大量的官船和商船要在台儿庄等待,这个特殊的漕运枢纽于是滞留了大量流动人口,使得台儿庄迅速繁荣。明末至整个清代,台儿庄始终保持着“商贾迤逦、一河渔火、歌声十里、夜不罢市”的繁荣景象。

台儿庄是一个移民城镇,这里的居民基本上不是土着,没有排外的“地头蛇”欺负外乡人。所以,南来北往的富商大贾,都愿意借助台儿庄的商机创造财富,置办家业,长久定居,进而捐助善款,修桥铺路,建庙办学,成为台儿庄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支撑。到清代的康熙年间,台儿庄的常驻人口已经达到五万人,流动人口达到七八万人。由于在此经商和定居的来自四面八方,他们在营建自己的商铺和住宅时,带来了各地的建筑风格,使得台儿庄城里集中了京派、晋派、陕派、鲁南、江浙、徽派、闽南、岭南、欧式、中东等不同建筑;容纳了儒教、道教、佛教、_、伊斯兰教、妈祖等民间宗教在内的中外各大宗教,据文献记载,大战前的台儿庄,大小庙宇多达72座;由于台儿庄富有商机,吸引了官员、军人、儒生、商贾、僧道、医药、农夫、匠人、武侠、梨园、术士、杂耍、艺妓、掮客等三教九流在这里驻扎、布道、淘金和发展,成为不同文化的汇聚融合之地。

以上是台儿庄的文化标志符号。

关于军事符号,我想大家马上就能想起发生在70多年前的台儿庄大战。诗人桑恒昌曾在一首诗里写到:“也许,台儿庄没有看到全世界;//但是,全世界都看到了台儿庄。”1938年的台儿庄人,受交通和通讯条件的限制,不可能看到全世界,可是,震惊中外的台儿庄大战,确确实实吸引了全世界的目光。

在中华民族对日抗战史上,中国军队在正面战场上取得胜利的大型会战很多,由于众所周知的原因,今天,回顾战史,目前在海峡两岸得到认同的将领,首选台儿庄大战的指挥者。这样,台儿庄又成为国共两党联系互动、促进祖国和平统一的政治标志符号。

繁荣兴盛了300多年的台儿庄,到1855年也就是清朝咸丰五年,黄河在河南铜瓦厢决口,改道从山东入海,淤塞了山东境内的运河航道,京杭不能贯通,台儿庄的繁荣受到影响。1938年春天,中日军队在台儿庄持续了半个月的血战,使这个称得上中外建筑历史博物馆的台儿庄,无土不沃血,无墙不饮弹。坚固的城墙、威严的衙门、宽敞的会馆、庄重的庙宇、华丽的商铺、朴素的民宅,被夷为一片废墟。战后,国民政府登报承诺,要重建台儿庄。可是,因为战事紧张,加上后来的内战,国民政府的承诺一直没能兑现。台儿庄的居民,在断垣残壁上重建的商铺和民居,已经无法重现台儿庄往日的辉煌。

_年隆冬的一天,新任枣庄市人民政府市长、海归双博士陈伟,带领政府部门和各区市的负责人,从滕州市的红荷湿地上船,沿运进行考察,研究讨论资源枯竭城市的发展战略。汽船航行了11个小时,天色擦黑才到达考察的终点台儿庄。这时,台儿庄区的一位负责同志告诉陈市长,在台儿庄旧城区,还保留着一段明清时期的古运河。这段运河,因为废弃不用,在月河街一线留下了十多处古运码头。具有历史视野和战略眼光的陈市长,不顾一天的劳累,当即决定到现场进行考察。当他听说上海的绿房子公司计划投资六亿元,把这一带开发为商品房时,陈市长立即下令叫停。之后,陈市长利用节假日,先后40多次到台儿庄明查暗访,发掘古城遗迹。经过专家论证,市政府作出了重建台儿庄古城的决定。这样,我们在四百年前兴建、一百年前衰落、七十年前被战争摧毁的基地上,复活了台儿庄古城。

可以说,台儿庄古城是抢出来的,挖出来的,创出来的:所谓抢,指的是抢救性保存与重建,如果不是陈市长当机立断,所有的历史遗迹都在商品房开发过程中彻底破坏,失去了恢复的可能;所谓挖,指的是挖掘古城的文化基因,与整个民族的文化精神相衔接,进行基因修复与再造;所谓创,就是在重建中,不拘泥于战前的原貌,而是在不违背历史真实的前提下,创造出康乾盛世时期的台儿庄古城风采。决策者、设计者和建设者,本着存古、复古、生古的原则,使重建后的台儿庄古城,承载了大战文化、运河文化和鲁南地域文化,凝聚了中华民族的精、气、神。

台儿庄是运河文化古城,是民族杨威之地,是南北水运交通枢纽,这里,国家级的景点有,国务院第一个批准的海峡两岸交流基地、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国家级湿地公园、国家级红色旅游景区、国家级爱国教育基地、国家级水利风景区,等等。

今天我们到台儿庄参观游览的景点有:台儿庄大战纪念馆、李宗仁史料馆、贺敬之文学观、重建后的台儿庄古城a区。

到达现场之后,各景点的导游会给大家作具体的介绍。

我的介绍就到这里,谢谢大家!

山东导游词篇7

抱犊崮的“崮”字在《辞海》中的解释是:“四周陡峭顶端较平的山,山东省中南部山区多用作地名。如:孟良崮、抱犊崮。”

抱犊崮位于山亭区东南部,距枣庄市驻地 23 公里。从古至今,数易其名。汉代曰 “ 楼山” ,魏晋曰 “ 仙台山 ” ,唐宋时曾叫 “ 抱犊山 ” ,明清时期称 “ 君山 ” ,近代《峄县志》载:昔有王老抱犊耕其上,后仙去,故尔得名 “ 抱犊崮 ” 。传说古时山下住着一个姓王的老汉,因无法忍受官吏的苛捐杂税,决心到又高又陡的楼山上去度过残生,可老汉家的耕牛无法上去,他只好抱着一只牛犊上崮顶,搭舍开荒,艰苦度日。谁料老汉平日饥食松子伏苓,渴馀山泉甘露,久而久之,渐渐觉得神清目朗、风骨脱俗,后经一位仙人点化,居然飞升而去,抱犊崮因此而得名。清代诗人雷晓专门为此作诗一首:遥传山上有良田,锄雨耕云日月偏。安得长梯还抱犊,催租无吏到天边。

抱犊崮属沂蒙山区,海拔 584 米,是一座集自然景观、人文景观为一体的名山。山势突兀、巍峨壮丽、泉流瀑泻、柏苍松郁。山脚下有古庙两座,分别为清华寺和巢云观;半山处有山洞数十个;崮顶沃土良田数十亩,松柏茂盛,苍翠欲滴,奇花异草,满崮烂漫。伫崮东眺,黄海茫茫云雾缭绕。《峄县志》载: “ 邑八景之冠,为君山望海 ” 。极目南天,平野如画。山麓下、丛林间,泉水叮咚,清溪潺潺。春夏秋冬,四季分明,山光各异:春报桃李争艳放,夏暑浓荫不侵肌,秋染红叶醉霏芳,冬雪绽玉松梅奇。山腰间,有一处十八罗汉洞,洞内四周壁崖上雕刻着神态各异的佛像。

抱犊崮总面积 665.5 公顷,地貌特征表现为低山丘陵类型,顶部由一系列崮组成,属暖温带季风性气候,四季分明,森林覆盖率在 98% 以上,以天然杂木林和松柏防护林为主。 1992年 9 月,抱犊崮被林业部批准为国家级森林公园,是山东省罕见的带有亚热带常绿阔叶树种的天然杂木林汇集区,有各种植物 165 科, 627 种。

抱犊崮与人工湖周村水库交融为一体,山水相连,气势磅礴,以她独有的“雄”、“奇”、“险”“秀”居鲁南七十二崮之首,被誉为“鲁南小泰山”,是研究鲁南植被和科研教学难得的基地。

抱犊旅游区共分为 4 个景区:巢云竹林、桃源仙境、君山望海、凤落古崖。

巢云竹林

好了,现在我们来到的就是景区的第一个景点:巢云竹林,巢云竹林景区是抱犊崮的主要景区,以观沟登山路为主要游览线路,以巢云观、清华寺为中心景点,是人们进行探古、寻幽、游览、科研、科普等活动的绝佳选择。其景点主要有:厚壳树、清华寺、巢云观、千年银杏、巢云洞等。

厚壳树

进山后,沿石阶上行约100米处就到了巢云观,沿其门前向南一条山间小路行进,约有10米就可看到山东省境地内独一无二的厚壳树。

厚壳树为紫草科厚壳树种,树叶大而荫浓,摘下它的一片叶子,用带尖的硬物稍加用力在上写字,它就会象纸一样很快“显形”。更令人称奇的是,据介绍,该树发芽较早则风调雨顺;如发芽较晚则定有自然灾害,俗称“神树”, 此树又名“相思树”。相传古时候,抱犊脚下的村庄里有一位秀才,每正都要在一片树叶上写上一段情诗,以解对远方情人的相思之苦,。

天然动植物园

抱犊崮国家森林公园内植物种类繁多,古老植物和现代植物混杂生长,被称为“天然植物园”。 抱犊崮气候温和,土壤肥沃,雨量充沛,适宜名类植物生长,植被类型较多:现初步查明有维管植物100科302属453种,其中乔木树种36种,灌木树种119种,草本植物298种,具有亚热带与暖热带两大植物区系成分的特点,并相互渗透。在植被组成上,近代植物区系中保留了很多第三纪以来或更古老的残遗植物,如榆、臭椿、枸树、桤木、槐、柳等一些属种,植物区系的地源较为古老,自然植被历史悠久。具有亚热带区系成分为主的天然植被,主要有栾树、楸树、楝等。长白山植物区系中的糠椴、蒙古栎也有分布。抱犊崮还有“花果山”和“药山”之美誉。果树品种应有尽有,如桃、杏、苹果、核桃、板栗等,自古以来一直占领着江南市场的半壁江山;天然中药材品种有杜仲、黄精、玉竹、柴胡等100多种。

除此之外,在抱犊崮中生活的鸟、兽、两栖、爬行类动物共有134种,林中分布的野生动物98%为有益生物。其中鸟类103种,属13目31科和亚科,包括留鸟32种,夏候鸟24种,冬候鸟11种,旅鸟36种,属于国家级保护的鸟类有15种。

竹林庵、清华寺和吕祖洞

继续前行50余米,可看到一座古碑竖立在陡峭的山坡之上,此处便是竹林庵的遗址。从古碑上所刻碑文看,康熙五十六年,即距今283年,竹林庵曾是一座茅檐草舍、茂林修竹、朴素幽雅的居姑庵,香火极盛。看着这些劝人向善的诗文,不禁让人想起当年青灯 古佛、暮鼓晨钟的情景。

清华寺和竹林庵比邻而居,只是现在的清华寺也只剩下孤零零的两块石碑分竖在道路两侧,其中右侧石碑保存完好,碑文清晰可见;另一块则已拦腰截断,让人陡生苍凉,很难将此地和曾经是鲁南一带佛教活动的名刹古寺联系起来。清华寺始建于唐代,后来历代重修,清道光年间最为旺盛。

清华寺原是下观,但发展却超过了上观巢云观。当地民谣曰:“六十年灌一观,淹了上观淹不了下观”。传说当初山洪一来巢云观道士就把洪水挡住,山洪无路可倾,就顺势泄进了地势低的清华寺。清华寺年年受淹,观音实在看不下去,就找太上老君说情,可太上老君不愿出面,派吕洞宾应付她。观音灵机一动提出与吕洞宾比酒,并以清华寺的藏经阁为赌注。吕洞宾听说要比酒,当即答应。观音自知不是吕洞宾的对手,就主动把藏经阁送给吕洞宾作洞府。巢云观的道士怕淹了吕洞宾的洞府,就再也不敢把洪水挡住,于是就在观后修了一条泄洪道引水下山,从此下观就再无受淹之灾了。果不其然,现在的清华寺只剩下一片废墟,而吕洞宾的洞府--吕祖洞依然保存完好, 30平方米的石屋中供奉着他的雕像,只见他峨冠博带、仙风道骨,引得不少香客信士参礼膜拜。

巢云观

在抱犊崮西南麓,有一条幽静的深谷,以前这里远离尘世,山水如画,就成了僧道徒修身养性的好地方。这里原有古宗教建筑两座,称为清华寺、巢云观,当地人俗称上观、下观。上观院内有一棵大银杏树,虬枝旁逸,如擎天巨伞,看来至少也有上千年了。巢云观后东侧有个水帘洞,洞口石壁上,终年有泉水渗出,断断续续,如挂着一副玲珑剔透的水晶帘。稍高处有个桃源洞,洞口大树盘根错节,洞内坦如平地,宛如小庙堂,想系当年孤身老道修炼栖息之处。有人把这里称为“海西第一洞天”。这个洞幽深莫测,当地有“桃源洞内点火,猪尾巴洞(在崮顶)冒烟”之说,所以很可能是个相通连的溶洞

按原路返回至巢云观。巢云观又名三清观,依山而建,坐落在抱犊崮西南麓的一条深涧里。这里草茂林丰,遮天蔽日,掩映其中的巢云观古朴典雅而又神秘。抱犊崮远离尘嚣,山深林静,自古以来就是一座道教名山,是道家七十二福地之一。因此,巢云观自唐代始建以来,就是鲁南地区的道教活动中心,这里供奉着道教最高的神―三清。三清观之名源于此,而巢云观之名则源于观后的巢云 洞。

巢云观共两进院落,有三清殿、碧霞阁、观音殿等殿宇房舍23间,建筑面积1000多平方米,还有一处西花园。主殿三清殿,从左向右依次供奉着主宰万物生成的太清道德天尊,主宰阴阳未判混沌时期的玉清原始天尊。主宰阴阳始判天地形成时期的上清灵宝天尊。配殿里供奉的是园通自在天尊(即观音菩萨)与碧霞天尊。

千年银杏

在主殿前面有一株千年银杏,三人抱粗、躯干苍劲、虬枝旁逸,犹如撑天巨伞,荫遮数亩,其根部又伸出一粗壮茂盛的支干,与主干相依相偎、枝叶重映,被称做“怀中抱子”。此树树龄在1620_年以上,树周4.6米、高24米。由于树身历尽沧桑,又屡遭雷击,已是伤痕累累,其中裂口较大处已用水泥“弥合”。这棵千年银杏为雄树,常年只开花不结果。此树虽不结果,但据说对前来烧香求子者颇为灵验,因而有“神树”之称。这棵“神树”,更像一位饱经沧桑的老人,向我们倾诉着岁月的沧桑和道教文化的渊源流长。

巢云洞

巢云观之后是巢云洞,又名“云窟”。“巢云”意即居住在云里。每逢清晨日出之前,常有一团白云从洞中徐徐涌出,将这古香的建筑和周围的山川笼罩在云雾缭绕之中,宛若仙境一般。巢云洞属石灰岩地质构造的溶洞,溶洞里含有大量水汽的空气向外流出,遇冷便形成了雾。尤其每逢夏季,洞内空气湿度大,山区早晨气温偏低,于是一团团云雾升腾而出,构成这一奇特景观。置身其中,云海飘渺、山泉叮咚,再加上观内的钟声、鼓声、木鱼声、道长们高低婉转的诵经声会把你带入一个超凡脱俗的境界。

“民国第一案”纪念碑

在抱犊崮中路登山台阶右侧竖立着一块高3米,宽1米的石碑,碑名为:山东建国自治军碑,于1997年12月18日建碑,碑文详细记载了“民国大劫案”事件的始末:民国之初的北洋政府时期,各派军阀割据,连年混战,使当地百姓灾难深重,苦不堪言。一些不堪重负的百姓,纷纷聚众起义。 1920_年,原峄县白庄(现北庄镇白庄村)清末秀才孙美珠和五弟孙美瑶、叔父孙桂芝一道揭竿而起筑寨于抱犊崮,成立了“山东建国自治军五路联军”。 1920_年5月,孙美瑶带领“山东建国自治军”,在抱犊崮山区制造了轰动中 外的“临城劫车案”,史称“民国第一案”。

桃园仙境

桃源仙境景区位于巢云竹林景区北部,景区内绝俗清幽、耸崖叠翠,共分布七个小景点,分别是会仙亭、泻月浸云、桃源洞、山荫听蝉、仙人醉卧、试剑峡、阴阳界等。

会仙亭

沿巢云观观后上山台阶北行,穿过一座石门,台阶顿时变得异常陡峭,谨慎向西行约200米见一座崖壁上镌刻着“景步云天”四个红色大字,崖壁之上便是会仙亭。此处也是登崮北路与中路的分界点。

会仙亭始建于清康熙二十年,亭不远处的一块古碑,记载了修亭的缘由。传说,八仙过海后,吕洞宾重游抱犊,发现山下有一位姓刘的书生在家潜心修道,就化一位老者去点化他。洞宾对他说在家修行,凡尘俗事太多,难以摒除杂念,静心养性,并劝他到抱犊崮找一处北有松、西有竹的地方,方为绝佳的修道场所。刘书生找到此地,果然松竹掩映,流泉飞爆,真是人间仙境,于是结庐搭亭,修身养性,就建亭在此,并起名为会仙亭。会仙亭碑后题有一首七言绝句,传说为刘书生所写:“黄鹤时来舞叠翠,岳阳胜概此又逢。善讳今镌青玉上,他日仙籍应登名。”

泻月浸云

继续前行约10米便可看到一座陡峭的崖壁之上,悬挂着一块高近20米、宽约10米的巨大钟乳石,既像一凝固的瀑布,又像水晶门帘。在钟乳石,方有一石洞,洞口不大,高近2米。入洞后豁然开朗,面积有30多平方米,名曰:“水帘洞”;左下侧又有一个洞口,可容一人弯腰进去,深邃不见底。洞底有一汪冬夏不涸的甘泉。据专家测定,水中含有对人体有益的锶及其它微量元素,其含量都达到了国家标准。每到雨季,瀑布从崖顶倾泻而下,飞花碎玉,十分壮观。于是古人在洞的上方刻了“古洞仙境”四字予以赞扬。洞的旁边还刻有“泻月浸云”四字,也是一处奇妙景观。每当夏季晴空夜晚,明月照在飞瀑上,天上的月光像流水,地上的流水像月光,月光和流水融为一体,这瀑布就如银亮的月光从天上倾泻下来一样,此为“泻月”。激起的水汽和溶洞吐出的云雾,一齐向空中升腾,包裹着瀑布就像流入云端,谓之“浸云”。水帘洞之上,瀑布之下还供奉着一尊观音雕塑,左手擎宝瓶,右手伸出兰花指,正微笑注视着过往的游人。行家指出:夏季晴空夜晚和早晨是观赏此景点的最佳时机。

桃源洞

水帘洞东南侧峭壁处有一个天然石灰岩溶洞,传说是清康熙三十年间,有一人为营造出一个世外桃园的美妙境界,而将此洞命名为“桃源洞”。桃源洞洞口呈拱圆形,洞内幽暗深不可测,时有蝙蝠盘旋其中,更显阴森恐怖。相传古时候,有几位儒雅书生对东晋陶渊明《桃花源记》中的世外仙境异常向往,在一日雷雨过后,他们结伴登崮,发现洞口处有山泉水浮着桃花正汩汩涌出,书生们兴奋不已,认为洞中肯定就是陶渊明诗中所叙述的仙境。于是他们一边高诵《桃花源记》,一边走了进去,竟一去无回。此后,每逢夜深人静,有附近村民还能够依稀听到几位书生的吟诗作赋声:“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

仙人醉卧

前方不远处,有一个 “仙人醉卧”的奇景,由一棵橡树和一块断石组成。岩石斜躺在路边山坡上,橡树根部则深深地扎在岩石之中,暗暗展示着它生存的毅力和奇特的魅力。传说:一日,吕洞宾邀请其他七位神仙在会仙亭喝完酒之后,自己却突然消失了。众人苦苦寻觅至此,只见他正躺在山坡上呼呼大睡醉得一塌糊涂。铁拐李想给他开个玩笑,抡起拐杖照着他的头部打了过去,只听得“咚”的一声,像打在石头上一样,震得铁拐李的虎口隐隐作痛,拐杖想抽也抽不回来了。原来,吕洞宾给铁拐李开了个玩笑,把自己的身子变成了石头,把铁拐李的拐杖变成一棵树,便形成了现在“仙人醉卧”的奇景。

试剑峡

走过一段蜿蜒崎岖的山间小道,可见前方一座石峡豁然开裂,高约30米,长约40米,宽度仅容一人,最窄处须侧身才能穿过。走在其中,仰首望去,只见两侧石壁如刀削,顶端一线蓝天隐隐可见,故名“一线天”,又名试剑峡。明朝冯梦龙的《醒世恒言》中有一段“吕洞宾飞剑斩黄龙”的故事即与此大有渊源。传说正在抱犊崮修行的吕洞宾,决心为民除掉熊耳山上一条修炼成精、作恶多端的黄龙。他在与黄龙搏斗前,先用三味真火炼他的斩妖剑,经过九九八十一天冶炼后,想试试宝剑的威力,就照着一块巨石劈去,手起剑落,巨石瞬间被劈成两半,就留下这道裂隙,后来吕洞宾终于剑斩黄龙为民除了一害。

阴阳界

紧接着一线天的就是阴阳界。阴阳界也叫阴阳涧,是一条深达60多米的大山涧。两侧为突兀陡立的奇树怪石、悬崖峭壁。这里集中了抱犊崮三分之一的树种(约250种),而且大多数是自然生长在峭壁之上。据说当年八仙比试本领,各显神通,在这里布下了阴阳八卦阵。根据我国传统哲学,万物含阴含阳,在这个小环境中也同样暗含着许多对阴阳组合。如上面是高山,下面是深涧,山为阳,涧为阴;上边是石,下边是水,石为阳,水为阴;涧之北为阳,其树木颜色多鲜艳,秋天红叶特别多,多数直立、红色;涧之南为阴,其树木颜色偏暗,树木多横生、弯曲。传说这条涧是吕洞宾的阴阳临界点,当地的百姓叫“鬼门关”。如果你在这里站上几分钟,或许会觉得胸闷气短,甚至还会出冷汗。所以至今当地还流传着这样一句话:“闯过鬼门关,能活九十三”。据专家调查分析,此处可能是由于周围特殊的地理环境造成二氧化碳聚集且不易散发,导致缺氧所致。

君山望海

明清时因抱犊崮在鲁南居群山之首,其山形如峨冠 危坐的君子,俯瞰鲁南大地,故美其名曰“君山”。据《峄县志·山川》云:“君山有抱犊崮,壁立千仞,去海三百里,天气澄朗海上望之宛然在目。”君山望海也被誉为“峄县八景”之冠。君山望海景区主要有十八罗汉洞、天梯、天池、望海石、观云亭等景点。

十八罗汉洞

登到崮顶,绕崮而行即可观赏四周崖壁中形状各异的洞穴。沿一山间小道向东行,沿途可看到数块红色巨岩并排镶嵌在崖壁之上,像一条红色的绸带系在了抱犊崮这位谦谦“君子”的脖颈上。行约200米处,沿崮下一条荆棘小道攀木援石而上,就来到了被人们称做“不解之谜”的十八罗汉洞。罗汉洞洞高2米,深4米,宽3米。在洞里洞外的石壁上有许多摩崖石刻佛像。据所刻文字记载:佛像刻于上元元年(即公元674年)。由此推断,这里自唐代初期,就已经是佛教圣地,这些造像由于年代久远和战火浩劫,有些已经模糊不清,但仍可看出精巧的刀法和古朴的线条,可辨认出的观音、弥勒、韦驮、金刚等造像仍然栩栩如生。在当地流传这样一段歌谣:“罗汉洞,八丈深,十八罗汉个个真。数来数去十九个,六根不净迷了心。”罗汉的个数到底是18个还是19个成为人们心中的难解之谜。其实洞里洞外的造像本来有20个,后来被毁掉了一个半,取名为十八罗汉洞。由于望文生义,一些人自认为只有18个造像,当数出来是19个时,就认为是自己心不诚,六根不净的原因,就编了上面的民谣自欺欺人。此外,除佛家十八罗汉洞外,此处还有道家炼丹的炼丹洞,有崎岖深邃的王禅洞、北斗洞等.

天梯

天梯原本是登上抱犊崮崮顶的唯一通道,极其险峻,有“一夫当关、万夫莫开”之说,而奇景常在于险远,正因如此,使许多中外游人望而却步,留下遗憾。在崮之西北角,有一处悬崖豁裂,西侧一座山峰形状颇似人的一根大拇指,故名“一指峰”。古人曾沿着这道天然的裂隙,在悬崖峭壁上面凿一些窄窄的脚窝,供人们手足并用,攀援而上。天梯高40多米,需攀登100余步,其中又有3处最险,分别是:八瞪眼、鹰见愁、鬼门关。八瞪眼是在一块巨大光滑垂直的峭壁上凿有8个脚窝,攀登时一步比一步紧张,每登一步都要瞪大眼睛,再一个就是鹰见愁,这是垂直石壁上一个仅容一足的鸟道,长约7米,一边是峭壁,一边是万丈深渊,苍鹰见了都要发愁。再往上就是鬼门关,这是上山最后一道险关,从这边悬崖峭壁上奋力跃到另一峭壁,需要付出很大的勇气,故被称为鬼门关。

天台庙

走过天梯,前方是一座造型古朴,图案、花纹流光溢彩的石门,名曰“天台”,它就像一座矗立在天边的天门一般,直耸云霄,威严壮观。穿过天台,终于到达崮项。

崮顶面积方圆60余亩,履土数尺,地势平坦,树林茂密。俯瞰四方,令人顿生“登临芳心远,身与碧云齐”之感。若遇云雾天气,阵风吹来,松涛轰鸣,更兼烟云迷乱、小雨沥沥,当地人有“崮顶每年七十二场浇花雨”之说。东行10余米,可看到一处天台庙遗址。这是天台庙的地穴遗迹,南侧一石碑记载:明朝万历年间重修天台庙。天台庙又相传为泰山奶奶庙,庙中过去供顽石一块,上刻日出形象,没有文字,仅刻一平线,中绘半环,如日出东方光芒四射,线条刀工深厚拙朴。不过现在遗址内仅有三个残缺不全的石雕像,雕像上的图案、文字也已经模糊不清难以辨认了。

观云亭和天池

沿崮顶林荫小道继续前行,只见两侧松柏茂密、苍翠欲滴;天风吹拂、松涛齐鸣;奇花异草时有所见。前行约200米处有一座造型古朴、幽雅别致的观云亭。登上观云亭,举目远眺,蓝天白云、山川四野尽收眼底;俯瞰崮下,庙宇楼阁、绿树红叶一览无余。观云亭下侧有两汪水潭,每处长4米,宽3米、深2米,碧水深潭常年不息,此为“天池”。昔日有诗称赞它是:“石潭洁如三夏月”。这两座天池还是“民国第一案”发生前孙美瑶部队的唯一水源,正因为当时水少人多,危在旦夕,才被逼上劫车的道路。孙部将洋人劫来后,最初是住在巢云观,时局危机时,也曾把洋人搬到崮顶上居住,吃的全靠天池中的水。

望海石

沿天池旁一条小路东行约40米,只见一块顶端平整的巨石探出绝壁,名叫“望海石”。此石是观看云海、观日出的最佳地点。踏上望海石,极目远眺,顿生“会当临绝顶,一览众山小”之豪气,只见山之阴群山奔逐、逶迤起伏。如能在雨过天晴的黎明登山,则可看到东方150公里之外的黄海,一片墨蓝的海水镶嵌于天壤之间,就像一幅被春风吹皱的绸带微微袅动。如在深秋初冬之时,常可望见浩渺的云海。云海来时,波浪翻滚,起伏的群山就像大海中的小岛,令人心旷神怡。这便是古人所说的“君山望海”。除此之外,抱犊晨曦也颇为壮丽,凌晨时刻,曦辉初显,一轮红日冉冉跃出云海,象一个巨大的火球在水面上浮动,正如清代诗人雷晓诗中所云:“峭壁早邀沧海日,方台平宿泰山云。阳城十二皆东走,坐老乾坤是此君。”

抱犊崮顶

沿桃源洞旁的曲径勉力攀登,即可到达抱犊崮顶,崮顶上可见石庙和地穴残迹,石庙相传为泰山奶奶庙,庙中过去供顽石一块,上刻日出形象,没有文字,仅刻一平浅,中绘半环,如日出光芒四射,这可能就是传说中的石雕天神象,可惜已毁于兵祸。登崮顶俯瞰四方,令人顿生“登临芳心远,身与碧云齐”之感,眼前顿觉豁然开朗!山之阴群山奔逐,逶迤起伏;山之阳公路如网,厂矿林立。左麓莲花山,右麓杏花山,平坦的崮头确像一巨大的仙台。崮顶风烈,烟云迷乱。若遇云雾天气,山中白云蓊郁而起,远远望去,袅袅烟霞环绕峨峨崮顶,若隐若现,整个崮顶悬浮于白云之上,宛如虚无缥缈的仙山琼阁。崮顶石祠已倾圯,仅余石堆累累,南边石池依然完好,水清照人。秋高气爽时,微风吹来,松涛阵阵,只觉胸中俗气荡涤一空。如能在雨过天晴的黎明登山,则可以看到东方一片墨蓝的海水,镶嵌于天壤之间,如一幅被春风吹皱的绸带,微微袅动。这时你将会忘记脚下嚣尘滚滚的人境,以为自己就是那天上的神仙。

山东导游词篇8

游完青檀寺,从冠世榴园出来,我们又驱车去了台儿庄区,并于当天晚上去台儿庄古城看夜景。现在回想起来,也是一段不平凡的经历。

当天下午,我们到达台儿庄,先找了一家宾馆住下后,就直奔台儿庄古城。

到了停车场,刚一下车,一个人就主动上来和大人们聊天,说是能把门票搞便宜些,大人们贪图便宜,就上了他的车。他先是把我们领到了一个地方,又让我们上了另一个人的车,在另一个人的车上,车主收了我们560元钱,在黑暗中带我们到了一个正在建设的东门。这时又来了一个人,在前面给我们引路,那个人领着我们走过一片建筑垃圾,穿过一片草地,又爬上高高的城墙,并让我们靠着城墙边走,中间数次告诉我们不要出声,这时我们才知道上当了。原来他们是领着我们逃票呀。这几个人只花了几十元的车费,却白白收了我们五百多元呀,真坑人!

但是一从城墙上下来,刚才的恐惧立即抛之脑后,台儿庄的夜景太美了!我们去了好多展馆,有展示了台儿庄地形的,有展示台儿庄水阀的,有展示古代青楼的,还有展示古代驿站的……真是美极了!美中不足的是,由于我们“被逃票”的时间太长了,到的时候,篝火晚会已经结束。

终于走到了西门,我们只好依依不舍的离开了。

台儿庄这次旅行给了我一个深刻的教训:天上没有掉下来的馅饼,千万不要贪图小便宜!

    67888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