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关河南景点的导游词

|新华

有关河南景点的导游词篇1

如今的少林寺不仅因其陈腐神密的释教文假名扬天下,更因其精深的少林功夫而举世闻名,中国功夫冠天下,天下武功出少林。这里是少林武术的发源地,少林武术也是环球公认的中国武术正宗流派。

列位来宾,我们如今要去观光游览的地方便是中国禅宗发源地-----少林寺。少林寺始建于北魏太和十九年(公元495年)由孝文帝元宏为布置印度僧人跋陀而依山辟基创建,因其座落于少室山密林之中,故名少林寺。北魏孝昌三年(公元527 年)释迦牟尼的第二十八代佛徒菩提达摩历时三年抵达少林寺,首传禅宗,影响极大。因而,少林寺被世界释教统称为禅宗祖庭,并在此底子上迅速生长,分外是唐初十三棍僧救驾李世民后失掉了唐王朝的高度器重,赢得了天下第一名刹的美誉。少林寺景区照旧我国著名的旅游胜地之一。2000年,少林寺景区被国度旅游局首批认定为我国目前最高级----4A级旅游区。少林寺景区包括少林寺常住院、塔林、初祖庵、二祖庵、达摩洞、十方禅院、武术馆等主要旅游景点。如今的少林寺不仅因其陈腐神密的释教文假名扬天下,更因其精深的少林功夫而举世闻名,中国功夫冠天下,天下武功出少林。这里是少林武术的发源地,少林武术也是环球公认的中国武术正宗流派。如今我们起首看到的是少林寺常住院。

少林寺常住院是少林寺的核心,是掌管僧人和执事僧举行佛事活动的地方,总面积三万多平方米,为七进建筑。如今我们起首看到的是:山门:山门便是少林寺的大门,这是清代建筑,一九七五年翻修,门额上的少林寺三字是清康熙天子亲书,上有康熙御笔之宝方印一枚。山门殿台阶下两侧的石狮是明代刻立的,即显示了空门的气派,又意味着镇邪与祥瑞,山门外两侧另有明代嘉靖年间建造的东西石坊各一座。各人看,山门殿佛龛中供奉的是大肚弥勒佛又称迎宾佛,他慈眉善目,笑迎你们的到来。我们把弥勒佛称为端庄端庄山门喜看世间灿烂照,笑哈哈迎来人祝愿极乐无量。山门殿佛龛背面供奉的是韦驮菩萨,人称护法金刚,它手持金刚宝杵,掩护寺院佛、法、僧三宝的宁静。我们看山门甬道两侧有多品碑刻,人称少林寺碑林,这些都是唐宋以来的著名原始碑刻。碑林东侧是慈云堂旧址,现为少林寺碑廊,它不仅纪录着寺院的兴衰状态,而且在历史、雕刻、艺术方面,也有很高的研讨代价,少林寺碑林和碑廊合计有碑刻108通。

天王殿我们如今看到是第二进建筑天王殿,天王殿的原建筑于1928年被好友三废弃。这是1982年重修的,殿门外的两大金刚,传为哼、哈二将,职责是守护佛法。大殿内侧塑的是四大天王,又称四大金刚,它们的职责是视察众生的善恶行为,扶危济困、降福人世。人们凭据四大天王的组合特点,寓意风调雨顺。 钟楼前这块碑刻为《天子嵩岳少林寺碑》俗称《李世民碑》,它刻立于唐玄宗开元十六年(公元728年)。正面是李世民告谕少林寺上座寺主等人的教文,表扬了少林寺僧助唐平定王世充的战功,右起第五行有李世民亲笔草签的世民二字,碑刻太宗文天子御书七个大字系唐玄宗李隆基御书。反面刻的是李世民《赐少林寺柏谷庄御书碑记》,记叙了十三棍僧救秦王的故事,也是影片《少林寺》拍摄的历史根据。

《李世民碑》的北边是《小山禅师行实碑》,记叙了少林寺曹洞宗第24代传法禅师的经历和重振少林禅宗的功德。它的反面是《混元三教九流图赞碑》,下面刻有佛、道、儒三教混元图像,此碑反应了嵩山是佛、道、儒三教荟萃之地,表现了三教合流的紧张头脑。再往北我们看到的是清乾隆15年(公元1750年)刻立的《乾隆御碑》。碑文是一首五言诗:明日瞻中岳,今宵宿少林,心依六禅静,寺据万山深,树古风留籁,地灵夕作阴,应教半岩雨,发我夜窗吟。

大雄宝殿西侧与紧那罗殿绝对的是六祖堂。是1982年重建的,殿内正面供奉的是大势至菩萨、文殊菩萨、观音菩萨、普贤菩萨、地藏菩萨,两侧供奉的是禅宗初祖达摩、二祖慧可、三祖僧灿、四祖道信、五祖弘忍、六祖慧能,人称六祖拜观音。六祖堂的西壁是大型彩塑达摩只履西归图。 藏经阁东西两厢辨别是东禅堂、西客堂,东禅堂是供僧人坐禅的地方,西客堂现为欢迎来宾的场所。

方丈室是少林寺方丈僧(也便是方丈)起居、生存、理事的地方。乾隆十五年玄月二十九日,乾隆游历嵩山时曾在此住宿。方丈室门口东侧的钟为元代铸造,此钟只能在遇到紧急环境下方可击之,起报警作用。达摩亭又称立雪亭。殿内神龛中供奉的是铜质达摩坐像,两侧辨别是二祖慧可、三祖僧灿、四祖道信、五祖弘忍。殿内悬挂的雪印心珠四字乃乾隆天子御题。提及达摩亭另有一个动人的故事。据释教经典纪录:达摩离开少林寺后,有一中国高僧神光也追随而来,客气向达摩讨教,被达摩拒绝,神光并不悲观。达摩到石洞面壁坐禅,神光侍立其后,达摩回寺院摒挡佛事,神光也跟回寺院,神光对达摩经心照料,形影不离。对禅师的一举一动,心悦口服,就如许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公元 536年冬天的一个夜晚,达摩在达摩亭坐禅入定,神光仍旧侍立在亭外,这时天上下起了大雪,大雪淹没了神光的双膝,神光仍双手合十,一动也不动,第二天早上达摩开定后,见神光站在雪地里,就问他:你站在雪地里干什么?神光回答说:求徒弟教授真法。达摩说:要我传法给你,除非天隆红雪。

神光解意,抽出戒刀,砍去了自已的左臂,鲜血马上柒红了白雪,达摩心动,遂把衣钵法器传给了神光,作为传法的凭据,并为其取名为慧可。我们如今所说的衣钵真传的成语故事即源于此。断臂求法的故事也不停为禅家所传诵。同时,为纪念二祖慧可立雪断臂求得佛法,人们又称达摩亭为立雪亭。达摩亭东侧的为文殊殿,殿内供奉的是文殊菩萨,下面请各人追随我去观光少林寺最高的大殿,当然也是最珍贵的殿堂。千佛殿千佛殿是明朝建造的,是少林寺院的最后一座建筑,又名毗卢阁,殿高20余米,面积300余平方米,是寺内的最大佛殿,殿内神龛中供奉的是毗卢佛(即释迦牟尼佛的法身)神龛上悬挂的法印高提匾额是清乾隆天子御书,殿内东、东南、三面墙壁上是明代绘制的500罗汉朝毗卢大型彩画,出自明代无名画家之手画意精美,计划大胆有很高的艺术研讨代价。我们往地上看,殿内砖铺底面上有4排48个站桩坑,他们是积年少林寺僧练拳习武的脚坑遗址,从这些脚坑我们可见少林功夫非统一样平常。千佛殿东面是观音殿又名锤谱殿,殿内供奉白衣大士,即观音菩萨。殿内墙壁上是清中晚期绘制的少林寺拳谱。

千佛殿西面是地藏殿,殿中心供奉的是地藏王,站在地藏王南侧的为答辩长老,北侧的为道明僧人,殿内南北两面墙壁绘制的是十殿阎君,西面墙壁绘制的是二十四孝图。列位朋侪,请各人按原路前往,我们下面观光的是国度重点文物掩护单位----少林寺塔林。

高一样平常在15米以下,由一级到七级不等,明塔的崎岖、大小、层级、形制是凭据僧人生前在释教的地位、梵学造诣、佛徒数目、威望崎岖、经济状态及历史条件而定的。 下面我们连续到初祖庵观光。

如今为各人简略先容一下初祖庵,初祖庵位于少林寺五乳峰下,在少林寺寺院的背面山坡上,是达摩的后代门生为纪念达摩面壁所建。面积7760平方米,此中初祖庵大殿为宋代典范的木布局建筑,如今为国度级重点文物掩护单位。如今我们乘座索道去二祖庵观光。二祖庵位于少林寺钵玉峰上,它是少林寺最高建筑,是二祖慧可所建,因其和初祖庵南北对望所以又叫南庵。传说二祖慧可立雪断壁后曾在此静养。达摩洞位于少林寺东南的五乳峰上 ,石洞深约7米,高3 米,宽3.5米,从公元527年到536年,达摩在此面壁九年,终成正果,首传禅宗,成为释教史上的巨大创举。这里有明代修建的十方一座,洞两旁山岩上有历代名流留下的多处石刻。

接上去我们去观光少林寺对面的十方禅院。 十方乃正四隅上下十个方位。四正:建有东、西、南、北四座单檐歇山式殿宇。四隅:建有春、夏、秋、冬四座各具特色的景圆。好了,列位游客,少林寺的观光活动就要结束了,欢迎各人有时机再到少林寺观光旅游,学拳习武,谢谢。 十方禅院计划精巧,古朴典雅,它是少林寺主要旅游景点之一。

有关河南景点的导游词篇2

接下来我把今天的行程向大家简单介绍一下:现在我们正行驶在京珠高速公路上,大约需要三个半小时,我们就到达了今天的目的地――享有中州盆景之美誉的?岈山风景区。

现在,我先向大家简单介绍一下河南的概况。可能大家都知道,古时呢,把天下分为九州,河南为豫州,独具九州之中,故称“中州”。而现在许多河南人喜欢把行、可以等词汇说成是中就来源于这里了。全省土地总面积16.7万平方公里,分17个省辖市,下辖88个县和21个县级市,省会为郑州。河南不仅平原辽阔、气候湿润、土质肥美堪称我国农业大省,而且还形成了比较完善的工业体系,经济逐渐迅速发展。交通方面,中国铁路网的两条中轴线路――陇海线和京广线分别从东至西、从南至北从河南的中部通过,郑州是全国铁路网的中心。另外,河南还是国家重要公路、航空线的贯通之处,是南来北往,西去东行的必经之地。因此,不论陆路或空中交通,河南与全国各地的社会、经济、文化联系都十分方便,处于全国交通辐辏的中心地位。

此外,河南还是中华民族发祥地之一,有着悠久的历史文化,我国第一个奴隶制王朝夏就建都在阳城镇,也就是现在的登封告成镇,还有距今八千多年的新政裴里岗化,三千多年的?都以及仰韶文化、二里头文化、大河村遗址等。除此之外,历史上还有不少的王朝都曾在河南内建都和分封诸侯。在中国的八大古都之中,仅河南就占据了四个,它们是:十三朝古都洛阳、七朝古都殷开封、殷商国都安阳、郑州。河南地处中原的腹地,五千年的中华文明史有四千年与这里紧密相连。所话说:“得中原者得天下”。南宋以前,这里一直是中国的文化轴心,长时间的政治、经济、文化的焦点。无数杰出人物在这块土地上纵横驰骋,激荡起多少历史风云。

游客朋友们,景区马上就要到了,现在我给大家简单介绍一下景区的概况。?岈山,位于河南省遂平县城西25公里处。系伏牛山东缘余脉,又名?峨山,玲珑山,因奇峰异石,犬牙交错而得名。因山势险要,历来都是兵家必争之地。此外?岈山还是国家四A风景名胜区、国家级地质公园。

现在景区就要到了,需要提醒大家的是进山注意防火,照相时注意安全。等师傅把车停好以后,请大家带好自己的贵重物品,关好车窗,记清我们的出牌号,随我一起下车游览!

有关河南景点的导游词篇3

洛阳,素称“九朝古都”,但实际上先后有十三个朝代在此建都。洛阳作为都城,前后历时1520_年,是中国七大古都中建都时间最早、朝代最多、历史最长的古都。

距市区13公里的龙门是洛阳南面的天然门户,这里两岸香山、龙门山对立,伊水中流,远望就象天然的门阙一样。因此自春秋战国以来,这里就获得了一个形象化的称谓“伊阙”。隋炀帝都洛阳,因宫城城门产正对伊阙,古代帝王又以真龙天子自居,因此得名“龙门”,“龙门”之名即延用至今。举世闻名的龙门石窟就雕刻在伊河两岸的山崖上,南北长约1公里。从北魏孝文帝迁都洛阳时开始营造,经过东魏、西魏、北齐、隋、唐、延至北宋,累计大规模开凿约四百余年,现存窟龛 2345个,碑刻题记2800余块,佛塔70余座,造像近11万尊。其窟龛、造像和题记数量之多,居中国石窟之冠,与敦煌莫高窟、大同云冈石窟并称为中国三大佛教艺术宝库。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于1961年确定龙门石窟为全国第一批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_年11月,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第24届世界遗产委员通过列入《世界遗产名录》。

龙门石窟是中国古代封建政权凌驾于佛教之上的宗教艺术,由于魏、唐两代皇室的参与而形成了龙门石窟皇家风范的重要特色,许多窟龛或造象的兴废变迁都与当时的政治形势变化有着密切关系。

“龙门山色”自古即为洛阳八景之首。北魏以来,这里松柏苍翠,寺院林立,到唐代有十寺最为有名。山脚处泉水汩汩,伊水碧波荡漾,唐代时行船往来,穿梭其中。精美的雕像与青山绿水交相辉映,形成了旖旎葱茏,。钟灵毓秀的龙门山色。伊阙风光。中国古代历史上曾有许多文人墨客,帝王将相,高僧大德徜徉于此,赋诗吟诵。唐代大诗人白居易“洛都四郊山水之胜,龙门首焉;龙门十寺观游之胜,香山首焉”的佳句,声名远扬,今诵尤新。

潜溪寺朋友们,下面我们将参观龙门石窟西山北端第一个大窟潜溪寺。潜溪寺为唐高宗初年雕造。洞内造像为一佛、二弟子、二菩萨、二天王。主像阿弥陀佛居中而坐,身体各部比例匀称,面容丰满,胸部隆起,表情静穆慈祥。两侧观世音、大势至菩萨体躯比例适中,丰满敦厚,表情温雅文静,富于人情味,揭示了唐初雕刻艺术的长足发展。阿弥陀佛和观世音、大势至菩萨合称为“西方三圣”,是佛教净土宗供奉的偶像。

隋唐时代是中国佛教发展的又一个繁盛期。佛教学风在“破斥南北、禅义均弘”形势下,南北佛教徒们不断的交流和互相影响,完成了对以前各种佛教学说的概括和总结,从而使佛教中国化的趋向更加明显,也使佛教造像艺术充满了清新与活力。因此,在造像艺术上发生了不同于北魏时代造像风格的变化,潜溪寺中的造像已揭开了盛唐那种丰腴、典雅的造像风格的序曲。

宾阳中洞 北魏孝文帝迁都洛阳后,实行了意义重大、比较彻底的汉化改革,历史上称为“孝文改制”。由最高统治者实行的政治上的改革必然对当时皇家贵族发愿开凿的佛教石窟造像有一定影响。下面我们将参观的宾阳中洞的造像风格和服饰就是孝文帝改制在文化上的反映。

朋友们,现在我们面前的这三座洞窟合称为宾阳三洞。宾阳三洞因统一规划、有计划开凿且并排布局而得名。这三座洞窟从公元520_年开凿直到520_年停工,历时长达20_年还未完工,史书记载用工多达80多万。中间的为宾阳中洞,是北魏宣武帝为其父母孝文帝及文昭皇太后祈福做功德而开凿。洞中三壁造三世佛,从南向兹依次为过去世燃灯佛、现在世佛释迦牟尼和未来世佛弥勒佛。

宾阳中洞的窟顶是穹隆形,好像蒙古包的顶部,地面雕刻着大型莲花,周边是莲花花瓣、水波纹和其它装饰图案,如同鲜艳美丽的地毯式样子。这种形式使人很自然联想起北方游牧民族的生活。

主佛释迦牟屁,造像手法已和北魏鲜卑族拓拔部固有的粗犷敦厚之风有所不同,而是吸收了中原地区汉民族文化的成分和当时南朝所流行的“清瘦俊逸”的风尚,形成了迁都洛阳后佛教造像“秀骨清像”的艺术形式。主佛体态修长,面容清瘦,眉目疏朗,嘴角上翘,表情温和,神采飘逸。服饰已脱去了云冈石窟中双领下垂式袈裟和偏袒右肩式袈裟,改为中原地区褒衣博带的形式,衣裙下部雕作羊肠纹拖在基座前部,一层一层折叠着。这种雕造风格迅速在全国流行开,成为北魏时期佛教艺术中国化、民族化的造像特色。

这种造像手法与现实生活中的人物形象接近了许多,正是孝文帝改制在龙门石窟造像上的反映。

中洞窟门内前壁两侧下层各有一幅大型浮雕,北为孝文帝及侍从礼佛图,南为文昭皇太后及嫔妃礼佛图。这两幅作品,精美绝伦,20世纪30年代被盗凿而去,现分别藏美国纽约大都会博物馆和堪萨斯州纳尔逊艺术博物馆。

1978年,当人们拆除宾阳中洞的清代所建砖券门时,雕凿于北魏时期造型鲜为人知的天王造像显现在人们面前。朋友们请看,当时在窟门过道两壁上发现的就是三头四臂的帝释天王和四头四臂大梵天王浮雕。

宾阳中洞完成于六世纪中叶,它显示了当时我国石窟艺术发展的高超水平。

伊阙佛龛之碑-----李泰与宾阳南洞朋友们,我们现在所看的这块大碑,名为“伊阙佛龛之碑”,由唐太宗时中书侍郎岑文本撰文,中央令、大书法家褚遂良书丹。这通碑为目前国内所见褚遂良楷书之最大者,字形奇伟秀美,是唐楷书法艺术的珍品。碑文主要记述唐太宗第四子魏王李泰为其母文德皇后长孙氏死后做功德而开凿,碑文中并有大量粉饰、美化李泰之语。因此,结合太宗末年李泰与太子李承乾争夺太子位的史实可知,李泰借为母亲开窟造像做功德,实有获得太宗好感,为自已捞取政治资本的目的和用心。需要说明的是,这通碑原应为此魏所雕的宾阳中洞的造窟碑,到了唐代李泰为节省费用,竟就势磨去原有碑文,又重新雕刻成唐碑的。

宾阳南洞下面我们参观宾阳南洞。宾阳南洞是在北魏未完工的基础上,为唐代早期又继续开凿的洞窟,所以在造像艺术上承北魏刚健之遗风,下开盛唐活泼生动之气象。主尊像阿弥托佛面部丰润,嘴唇厚大,衣纹自然、流畅。这一期间的宝座都是呈方形直角,到了盛唐才趋向于莲花束腰须弥座的形式。

洞内龛像密布,其中太宗贞观年间的题记达19处,为中国石窟中贞观题记最多的一窟。众多的造像题记为研究初唐的石窟造像艺术提供了珍贵的文字资料。

摩崖三佛龛朋友们,我们面前的这一窟因临山摩崖造像且题材为三佛而称为摩崖三佛龛。崖壁上为三坐佛,以弥勒佛为主尊居中,左、右二结迦坐佛。以弥勒为主尊的三佛题材为中国石窟所罕见。该窟无题记,结合文献研究,该窟应为武则天建立武周政权制造佛教神学舆论所开凿,宣扬武氏为弥勒下凡,以利于稳固政权。它开凿于武周政权时期,即公元690年左右,因武氏晚年发生了张柬之策动的政变,武周政权结束,该窟随即中辍,因此,窟中造像仅为毛坯,比较粗糙。

万佛洞 万佛洞因洞内窟壁上雕刻有一万五千尊小佛像而得名。窟顶莲花周围刻有“大唐永隆元年十一月三十日成,大监姚神表,内道场运禅师一万千尊像龛”的题记,表明这个洞窟完工于公元680年的十一月三十日,主持修造者是大监姚神表和内道场的智运禅师。

主佛阿弥陀佛的造像手法体现了唐代盛行的以丰腴为美的审美时尚,表现出一种雍容大度、仪态轩昂的造像风格。人物波状的发纹、丰满圆润的脸部轮廓、垂肩的双耳、宽厚的双肩、简洁流畅的衣纹都表明盛唐的雕刻技艺在这一时期已经达到了成熟的阶段。

主佛端坐于仰覆莲束腰须弥宝座上,在宝座束腰部位雕刻了四位金刚托重力士,他们的肌肉突出,富于动态,与主佛的静态,一动一静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南北两壁雕刻的一万五千多尊高约4厘米的小佛,把整个万佛洞装点成西方佛国中佛祖弘扬佛法、众生虔诚聆听的场面。在窟顶碑刻题记的外侧是凌空飘舞的飞天,这飞些天手捧供果,翩翩起舞,与它对应的是窟内南北两壁壁基下部的伎乐人。每侧墙壁下部各有6位伎乐人,手持空篌、法锣、羯鼓,一方面为研究唐代音乐提供了史料,另一方面,它们与窟顶飞天上下呼应,营造了一种西天极乐世界里,歌舞升平,万人成佛的场景。

万佛洞前后两室,窟门外两侧为二力士,前室南北壁原来刻有龙门石窟体形最大、造形最为精美的护法狮子两尊,20世纪30年被盗,现藏于美国波士顿博物馆。

窟门外南壁上部刻有一观音菩萨,面部丰润,体态健美左手提净瓶,右臂向上弯曲持佛尘搭于右肩。她那扭动的身躯、微斜的头颈、丰满的胸部,形成了优美的曲线,显得含蓄、端庄,是唐刻观音菩萨的杰作。

双窟 万佛洞下的这两座洞窟因并排雕凿且有共同的前室而得名“双窟”。北洞中是三世佛造像,主尊为释迦牟尼,南北两侧是二弟子、二菩萨以及过去佛和未来佛。三世佛的造像题材表现了佛教世界里的过去、现在和未来。

在双窟的南洞里,雕凿的主佛是弥勒佛,南北两壁上雕有小千佛。弥勒和释迦牟尼分列在南北两个洞窟,称作双窟,它们完工于同一时代,所以在人们的想象中是当时的唐高宗李治和皇后武则天共同临朝执政的一种局面。在这个历史时期,武则天实际上是掌管朝廷的重权,奏章都由她来批阅。武则天在这一时期,为了积极树立自己就是弥勒下世这一思想,但又有碍于李治在位的实际情况,所以就把释迦牟尼和弥勒共同雕凿于南北两窟,就是现在我们看到的这种双窟并列的局面。

莲花洞朋友们,现在我们面前的这座洞窟称为莲花洞。因洞顶有一朵保存完好、直径达3米多的高浮雕的大莲花而得名。洞内造一佛二弟子,均呈立姿,为释迦牟尼带领两个弟子游说讲经之像。主佛采用高浮雕手法,两侧的弟子迦叶、阿难用浮雕手法,对比鲜明。迦叶身披厚重的袈裟,手持锡杖,胸部肋骨暴露,细腻地表现出这位佛教继承人经过艰辛岁月,长途跋涉的形象。他右手拄着的锡杖上带有九个响环,震地有声,据说是佛教中一种法器。人们听见响环的声音,就知道佛祖到来,出外叩拜佛祖、倾听佛法。

二弟子的头像于20世纪30年代被盗凿,现都存于法国吉美博物馆。

窟顶莲花周围环绕着飞天,她们手捧供果和其它的器皿,显得飘逸洒脱,在《妙法莲花经》里曾有这样的记载:飞天是佛教中的香因神,说是诸天伎乐,百千万神于虚空中一时俱作,雨众天华,表现了佛教中飞天和伎乐人营造出欢乐和谐的场面。

洞窟南壁左上部层层排列了几层小型佛像,据说这是龙门石窟最小的佛像,高度仅有2厘米,五官清晰,刻画细腻。南壁壁面上排列了许多佛龛,龛楣装饰有各自不同的特点:有帷帐式的,有的是火焰纹,有表现文殊与维摩诘对座辩法的故事,还有礼佛图的形象。在龛楣细部,有忮乐人、飞天,有莲花化生出来的菩萨;有线刻的,有浅浮雕的。其中一对飞天,她们的衣裙向上卷起,飘飘荡荡的形式好象一朵盛开的莲花,而两个飞天的面部正是莲花的花蕾。外侧是一些伎乐人向她们飘飞过来,荡起的衣裙好象莲花的枝蔓一样,表现了一种绿柳丝绦万千条景象。

这个小龛龛楣是火焰纹的造型,它的火焰向内收,到中间再向上形成火苗的苗头,火焰纹之上南北两侧各一组众生听法像,这个浮雕表现了文殊菩萨和维摩诘辩法的情景。它的上部是帷幕,帷幕是中国民俗画常有的表现形式,在这里我们看到外来的佛教文化与中国本土文化的结合,成为有中国特色的佛雕艺术形式。

窟外门楣为火焰纹,中间刻有一个兽形铺首,雕工精湛。左上方有明代河南巡抚赵岩题“伊阙”二字。

奉先寺现在,我们参观的是奉先寺。奉先寺,原名“大卢舍那像龛”,规模宏大、气势磅礴、雕像精美、技艺精湛,是龙门石窟开凿规模最大的摩崖像龛,也是龙门石窟唐代雕刻艺术中最有代表性的作品。据于唐玄宗开元十年刻就的《河洛上都龙门之阳大卢舍那像龛记》记载,奉先寺为唐高宗所创,皇后武则天曾于高宗咸亨三年(672年)捐助脂粉钱两万贯,工程完工于上元二年(675年)。整个大像龛造像布局为一佛、二弟子、二菩萨、二天王、二力士等一铺九尊大像,主尊“大卢舍那佛”坐像,通高17.14米,头高4米,耳长1.9米,面相丰满圆润,方额广颐,眉若弯月,双目俯视,炯炯有神;略作微笑,两耳长垂,衣纹简练,灵活而又储蓄的眼睛显得更加秀美,整尊造像,给人一种庄严典雅、肃穆宁静之感。左侧迦叶,身首虽残,但仍显出一位饱经风霜的老僧形象;右侧阿难,浓眉细眼、年轻睿智、虔诚大方、充满自信,宛如一聪慧少所形象。二菩萨衣饰华丽,端庄而矜持的表情,天王严肃威武而双硕壮有力的神情,力士坚毅勇猛而双暴躁的性格,以及那无所谓惧倾力承托的地鬼,无不形神兼备、惟妙惟肖。其雕凿规模、艺术设计、人物塑造、雕像造型方面的成就,反映了唐代艺术家的高超技艺、审美时尚、美学理念和唐代美术所达到高度艺术水平。同时,在一定程度上也反映了当时统治阶级及艺术家心目中神化的“圣贤”形象,从另一侧面又折射出了当时社会佛教发展的盛况和唐代国力的强大。因此,奉先寺大卢舍那像龛群雕,既是盛唐雕刻艺术的代表,又是人类美术史上的杰作,具有永恒的艺术魅力和美学价值。

古阳洞朋友们,参观完奉先寺,我们将继续参观南面的古阳洞。著名的“龙门二十品”其中有十九品就在这一洞窟中。北魏孝文帝太和十七年(公元493年)迁都洛阳,孝文帝开始在龙门为其祖母冯太后开窟造像祈福作功德,王公大臣、贵族、官僚、武官将相继在窟内造像,这就形成了古阳洞内最早的一批造像,从而开始皇家营造龙门的第一斧第一凿,揭开了创建龙门石窟的第一篇章。

现在我们面前的这一洞窟就是古阳洞,它是利用天然溶洞扩凿而成的。正壁主佛为释迦牟尼,结跏趺坐于方形台座上。面相长圆,较为瘦削。头顶还塑了一个发冠,发冠本身是道的产物,这是在清朝八国联军侵略中国,慈禧太后逃亡西安回北京途中路过龙门留下的,所以当地也有人称古阳洞为老君洞。

主佛两侧的菩萨上身微微后倾,头戴宝冠,面容清秀,上身袒露,身着长裙,造型厚重,比例匀称,表情庄重文静,姿态优美,是北魏石刻艺术的代表作。

北侧墙壁上排列了三层大型佛龛,最上面一排的造像与云冈石窟有着一脉相承的联系,佛像都是结跏趺坐,形体较显浑厚。如果说它还保持着云冈石窟的特色的话,那么第二层交脚弥勒的造像,则体现了北魏时期龙门石窟造像秀骨清姿的艺术格调。人物瘦小,细腰,双腿交叉坐于台座上。北壁最上部的佛龛雕凿于北魏景明三年,我们现在只能看到佛龛残损的身躯,佛头高32厘米,被人盗走后,现在为私人收藏。最下部的一排佛龛,造像风格表现出雍容大度的特点,可能是唐早期的作品。不同时期的造像集中在同一洞窟里,说明了古阳洞雕凿时间之长,绵延朝代之久。

龙门石窟中有许多碑刻题记,经过历朝的推崇,到清代中期,人们从这2800多块题记中,精选出了二十块有代表性的作品,称为“龙门二十品”,古阳洞就占十九品。“龙门二十品”是魏碑书法的杰出代表,以“龙门二十品”为代表的魏碑体,字形端正大方,魄力雄强,气象浑穆,上承汉隶,下开唐楷,在我国的书法艺术上占有重要地位,被视为国宝。

北魏造像峻拔瘦硬的风格与魏碑斩刻奇肆的风格艺术内涵相通。历史上书法家发现了碑刻题记的价值,却又把雕像视为工匠的艺术。相反,西方研究中国艺术史的专家对北魏石雕给予了极高的评价,认为“魏的雕刻代表了人类宗教艺术的一个高峰”。

药方洞药方洞因窟门两侧刻有古代药方而得名。此洞北魏晚期创建,经东魏和北齐,直至唐初仍有雕刻,因此在雕刻艺术上呈现不同时代的多种艺术风格。洞内主佛、二弟子、二菩萨和洞外二力士及窟门八角束腰莲花柱均为北齐所雕造。该洞是龙门石窟中具有北齐造像风格的唯一大型石窟。北齐时期的雕像头部硕大,身躯如柱,给人以臃肿、笨拙的感觉。

洞口过道两侧石壁上刻有药方近140个,治疗40种疾病。治疗方法主要是药物治疗和针灸治疗。涉及科别有内科、外科、妇科、儿科、五官科、皮肤科、神经科、肿瘤科、泌尿科等。所用药物多是我国农村常见的植物药、动物药和矿物药。制剂方法有丸、散、膏、汤等。

药方洞石刻药方刻于唐代初年,是我国现存最早的石刻药方,是我国医学宝库中的瑰宝。它记录了我国古代医药的成就,在研究我国医药学上有重要价值。

皇甫公窟皇甫公窟因北魏胡太后母舅皇甫度开凿而得名。主佛释迦牟尼高3.18米,身穿褒衣带式的袈裟,衣饰用平直九刀刻法,衣裙有棱有角,坐在莲花座上。面部已经残损了,头上还留有高肉髻,右足外露,足掌向上;右臂平举,手掌上扬;左手掌心向外,手指向下,作满足人们愿望的与愿印。有趣的是,这尊大佛竟有有6个手指,据说是按照孝明皇帝的形象塑造的。由此可以看出皇甫度以佛事向皇帝献忠心的良苦用心。

皇甫公窟南、北壁基下保存有具有极高价值的礼佛图浮雕,这两幅浮雕人物图案带有浓重的绘画意味。北壁皇帝礼佛图东起前三人为比丘,前两个比丘正俯身向香炉内添香,第三位是年长的高僧,左手托钵作前导。第四人为一老妇,头饰华丽,身穿长裙大袖,左手持一莲蕾,徐步向前。弟八人为一青年男子,头戴笼冠,身穿宽袍大袖的长袍,右手托钵,有趣的是其身后还有一男童为他提衣摆。这一男一女无疑是孝明皇帝和胡太后。这一作品用写实的手法把人物的年龄,性格,身份,气质都刻画得淋漓尽致,其余的宫女有的手举华盖,有的手拿莲蕾,虔诚严肃,徐徐而行。南壁则为皇甫公夫妇礼佛图。

左右二菩萨半结跏趺坐在菩提树下,坐树下思维状。菩提树树干弯曲,枝繁叶茂。树的上方又分别刻有一组罗汉像,罗汉身穿双领下垂式袈裟,双手合十或手持莲花。

围绕着窟顶的莲花有八个伎乐,她们衣带飘扬,手持琵琶、笙、排萧等乐器,翱翔云间,由此看出在北魏时期,这些乐器就已经非常盛行了。

擂鼓台南洞 参观完西山的洞窟,请朋友们继续参观东山的洞窟。现在我们面前的这三座洞窟称为“擂鼓台三洞” 。南边的这座窟为擂鼓台南洞。洞内方形座台上的佛像被称作“大日如来”在密宗里“大日如来”指的就是释迦牟尼。主佛头戴佛冠,臂戴臂钏,脖子戴项圈,穿袒右肩式袈裟,整个造像保留了外来造像艺术风格。

佛端坐在束腰方形台座上,这种台座在武周时期是比较流行的式样。从正面看,佛头部微微向下倾斜,目光向下俯视,和礼拜者的眼神交流,流露出一种关爱世人的殷殷之情。主尊丰润的右臂搭于盘起的右膝之上,舒闲的神态、优雅坐姿都体现出佛的从容、恬静。从侧面看这尊大佛的形态,头微微向前倾斜,肩向后仰,腰向内收,臀部依其坐势显得收放有序,胸部向前隆起,腰部三道环形的衣纹线条又显现出腰部肌肉的健康有力。整个佛的造像极富质感,也正符合古人所说的:肌理细腻,骨肉亭匀。

在四壁上有高约36厘米的菩萨坐像,层层排列着有760尊之多,端坐在四周的墙壁上,神态肃穆安祥,似乎正在聆听佛弘扬佛法。菩萨在古印度都是男性的形象,传入中国后,逐渐塑成了女性的形象。

创造者对人物的形态美把握得相当适度,简洁明快的线条和人体造型的健康都表现了当时的雕凿者自身的审美价值取向及美学理想。

擂鼓台中洞 中间的这座洞窟称为擂鼓台中洞,又叫“大万五佛洞”,因洞中造有一万五千尊小佛像,且比西山万佛洞小千佛稍大而得名。主尊为弥勒,整尊造像采取高佛雕手法,背光为龟甲形背屏,周围环绕着伎乐人/飞天、骑象和骑狮的童子。

主尊端坐在束腰方形高台坐上,台坐下部延伸出两朵莲花,每朵莲花上站立着一尊菩萨,整个造像浑然一体。主尊佛头20世纪30年代 被盗,现藏于美国旧金山亚洲艺术博物馆。

洞窟雕凿完成于武周时期,是为武氏政权歌功颂德的。西山的双窟是弥勒与释迦牟尼并坐,当时武则天还没有成为一朝之君,表明她与_一个天皇一个天后并列的身份,而在这一洞窟中,以弥勒佛为主尊,表明她已破天荒地成了一位女皇。

看经寺 :现在我们参观的是看经寺,看经寺是龙门东山最大的一个石窟,整个窟室的平面设计基本上呈方形,与同一时期其它洞窟最大的不同是该窟正壁上没有主像,而是在洞窟地面中央建坛,上置佛像供人拜佛。据考证,该窟为禅宗开凿,洞窟造型为禅宗曾人打坐礼佛的禅堂。

窟内墙壁上部有一些不规则的零星造像,在北、东、南三壁下部雕有唐代最精美的一组29尊浮雕罗汉像。释迦牟尼去世之后,将传法的任务叫给了迦叶,迦叶寂灭后交给了阿难,之后传莫田地,传商那阿修,最后至二十九组菩提达摩。

菩提达摩是北魏时期自天竺来中国的曾人,被后代的佛教禅宗奉为第二十九代传人。看经寺这二十九尊传法的罗汉,恰好与《历代法宝记》所载西土二十九祖先相吻合。

窟内现二十六尊罗汉像保存完好,每尊罗汉像高约1.8米,与真人等高,神态各异,性格刻划入微,有饱经风霜而又睿智的、执着而又聪慧的、慈祥善良的、凶猛严历的、诙谐幽默的、严肃认真的,无不栩栩如生,是龙门石窟中现存最完整的一组罗汉群像雕刻。

龙门石窟虽然是佛教文化的艺术表现,但也折射出当时的政治、经济、和社会文化时尚。石窟中保留的大量宗教、美术、书法、音乐、医药 、建筑 等事物石料,使龙门石窟成为一做大型的石刻艺术博物馆。

古老的艺术、优美的环境、方便的交通、完善的旅游设施,吸引着越来越多的海内外学者和游人纷至沓来。

这第二宝就是当年曾经归为国力的唐三彩了!以黄——绿——白为主色调,诞生于唐代的这件工艺品,现在已经远销国外。其中,黑色的将军马被英伦友人赞颂为“伦敦黑”、“黑宝石”,有水火土所凝结的这件器物正可称得上是中国人智慧的结晶。

这第三包就是洛阳水席,一是进口水席汤水多的特点,二是似水流云的上菜顺序,即上一道,吃一道,撤一道。其特点是突出酸辣,富含汤水,滑儿爽口,食而不腻,共24道菜,8个凉菜,16道热菜。

那第四包是什么呢?就是咱们马上就要参观的龙门石窟。至于为什么把它称为第四宝?游览完后,咱们自己就知道答案了。

好了,游客朋友们,龙门石窟已经到了,在下城之前提醒大家:我们的车身为浅绿色,车牌号为豫A96888。我的手机号码是1234567。现在呢?请大家关好车窗,带好随身物品和贵重物品,跟我下车,一同参观游览吧!

龙门石窟位于洛阳市南12公里的伊河两岸,这里两山对峙,伊水中流,形如门阙,故称“伊阙”,隋朝史称“龙门”,沿用至今。龙门石窟从北魏孝文帝迁都洛阳时开始营造,历经400余年,现存窟龛2300多个,雕像10万余尊,碑刻题记2800余块。雕刻内容除了佛教之外,还涉及建筑,服饰,音乐,书法,医药等,如同一座包罗万象的石刻艺术博物馆.20_年11月,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并与敦煌莫高窟,大同云冈石窟合称为中国三大佛教艺术宝库。

各位朋友,现在大家左手边的就是潜溪寺,他是我们进入龙门西山北端第一个大石窟。潜溪寺始建于唐朝初年,距今约1300多年的历史,因在凿洞时有源源不断流出的溪流而得名。窟内洞顶雕刻了一朵大莲花,洞内所供住尊像为阿弥陀佛,佛身高7.38米,面额丰满,胸部隆起,衣纹斜垂座前,身体各部比例匀称。神情睿智,整个姿态给人以静穆慈祥之感。两侧为二弟子、二菩萨、二天王。特别是南壁的大势至菩萨,造型丰满敦厚,仪态文静,与主佛造像为龙门石窟唐代石雕中最优美的两尊。洞内前侧两壁各雕一护法天王,高颧大目、体魄雄壮、孔武有力、身披销甲,是唐代高级武将的形象。踩在脚下的夜叉,也塑造的十分生动传神。

请大家跟我向前走,路旁右侧并排坐西向东的这三座石窟,即宾阳三洞。其中以中洞为代表,中洞在北魏时称灵岩寺,明清以后才改称宾阳洞,传说是根据道教八仙之一吕洞宾之字和号的末两字相加而命名的。此洞从北魏宣武帝景明元年,就是公元520_年开始雕凿到正光四年,即公元520_年6月完工,历时达20_年之久。宾阳中洞是一座三世佛窟。北魏由于受“法华经”影响较大,除了信仰释迦、多宝外,还信仰的对象便是三世佛了。在龙门石窟仅此一例。正面是以释迦牟尼佛像为主的五尊雕像。释迦身着褒衣博带式袈裟,通高8.4米,面部清秀、神情饱满、高鼻大目、微露笑意。释迦左右侍立着二弟子、二菩萨。二菩萨含睬若笑、温雅敦厚,给人以亲切感。窟顶做琼隆形,中央雕刻着重瓣大莲花构成的莲花宝盖。

请大家跟我一起离开宾阳三洞拾级而上,现在我们看到的就是万佛洞。万佛洞的形状是方形平顶,顶上雕一莲花藻井,因洞内刻有15000尊佛像,又叫“万佛洞”。该洞主尊名阿弥陀佛,有圆光和身光,结跏跌坐在印覆莲束腰须弥座上,一手贴身斜举胸前,一手抚膝。原洞外除浮雕的二力士之外,还有两尊石狮,即龙门唐代浮雕的精品,在30年代被盗。现存于美国波士顿艺术博物馆和堪萨斯城纳威尔逊艺术博物馆内。

请大家跟我继续前行,现在我们来到了莲花洞。这里为什么叫“莲花洞”呢?这是因为洞顶雕有大型飞天环绕的大莲花藻井图案而得名。莲花是佛教象征的名物,意为出淤泥而不染。因此,佛教石窟顶藻井多以莲花为饰,但像这样大型的莲花,雕刻的如此精美,在龙门石窟中这不多见。此洞开凿于北魏孝昌年间,属于北魏后期作品。该洞主尊释迦牟尼。两侧为胁侍菩萨,佛与菩萨之间,为侍立的伽叶、阿难二弟子。

朋友们,再登几十步台阶就到奉先寺了,奉先寺市龙门石窟中规模最大的露天窟龛,从唐高宗咸亨三年四月始建,至上元二年十二月底完工。据专家们推算,这样浩大的工程,仅用三年零九个月就成完工,这是不可想象的。为了政治上的需要,武则天捐脂粉钱两万贯,以加速了工程的进度,其名称用“奉祀祖先”之意。奉先寺的主尊名为报身佛卢舍那佛,左右为二弟子、二菩萨、二天王、二力士及二供养人,共11尊。卢舍那佛通高17.14米,面长4米,耳长1.9米,为龙门石窟中最大的佛像,结跏跌坐在八角形束腰莲花须弥座上。造像庄严、睿智、温和、慈祥,这是理想化了的社会圣贤的形象。

请大家随我继续参观古阳洞。古阳洞开凿于北魏太和十六年,就是公元493年迁都洛阳之际。洞内雕刻90%以上是北魏时期的作品,是龙门石窟群中开凿最早、内容最丰富的一座洞窟。古阳洞的造像,以其风格、特征而论,代表了迁都洛阳后北魏后期的一些变化。由北魏前期粗旷、雄健、挺实变为清秀、美丽、开始摆脱前期的作风。面部表情刻画也由严峻变得比较温和,给人以亲切之感。

好了,各位,龙门石窟的讲解到此即告一段落,接下来的时间,大家可以自由参观,参观游览时要注意安全,同时还要注意保护环境。我们三十分钟后准时在这里集合,希望大家玩得开心!我们待会儿再见!!!

有关河南景点的导游词篇4

各位游客朋友:

大家上午好!欢迎各位贵宾来到国家4A级景区、国家森林公园、国家水利风景区、“中原第一湖”南湾湖风景区观光游览。今天,很荣幸能陪同大家游览南湾湖迷人的湖光山色,并希望通过我的导游讲解能让南湾湖给您留下深刻而美好的印象。

公园最西端,还有临湖而建的抱月楼等建筑,为赏月之好去处。由于时间关系,我们就不去了。下面我们经海棠院出园。

下面,让我给大家简要介绍一下南湾湖风景区的一些基本情况。

南湾湖风景区位于信阳市西南7公里处,以南湾湖为中心,包括董家河、负痈邸⑹三里桥、南湾等六个乡的大部分山林、水域,东与信应(信阳-湖北应山)公路临界,南与新田畈为邻,西与寨后湾接壤,北与双头寨相连,总面积445平方公里,水域面积75平方公里。今天我们要参观的景点主要有南湾湖大坝、鸟岛、猴岛、消夏岛、南湾水族馆等。

游客们,现在我们所处的位置就是南湾湖大坝,它是南湾湖水库的重要控制枢纽。

水库是新中国成立初为治理淮河而修建的大型治淮工程,新中国第一任地质部长李四光第一任水利部长傅作义在大坝选址和建坝时亲临视察指导。南湾湖最大蓄水量16.3亿立方米,是信阳人的“大水缸”,建库以来在防洪、灌溉、发电、养殖、城市供水和旅游观光等方面发挥了巨大的的经济社会效益。

参观完雄伟的大坝,现在我们来到了景区新建的旅游码头。请各位随我一同上船,让我们荡舟湖上,来欣赏这青山绿水展现的千道风景,去感受那茶香渔村蕴涵的万种风情吧!

青海湖四面环山,它的东面是我们刚刚走过的日月山,北面是崇宏壮丽的大通山,南面是逶迤绵延的青海南山,西面是峥嵘嵯峨的橡皮山.山水相辉映,有构成了一副美丽动人的画卷.

游船现在已缓缓驶出码头,当您看到这满眼的翠绿,无边的碧水,难道能忍受得住不去亲近它吗?那么,各位朋友,就让我们放松心情,带着热爱美、热爱大自然的美好心情,尽情地去看、去听、去品、去感受这迷人的南湾湖吧!

凡来过南湾湖的客人,都夸南湾美,我想在座的各位应该也有同感。那么,您能告诉我南湾湖美在哪儿吗?

南湾湖美,美在其水。今天展现在我们面前的自然娇媚的南湾湖,控制流域面积1100平方公里,最大水容量16.3亿立方米,设计灌溉面积112万亩,城市日供水能力达30万吨。75平方公里的水面烟波浩渺,一碧万顷。时而微风吹拂,游船划过,碧波荡漾,水光粼粼;时而风平浪静,为您展现“鱼在天上游,鸟在水底飞”的山色倒影,那短暂的寂静,让您体验“此时无声胜有声”的意境;夕阳西照“半湖瑟瑟半湖红”的景象美丽动人;如果幸运,赶上细雨蒙蒙中游南湾湖,就像游“烟雨漓江”一样,定会使您置身于一副梦幻般的泼墨山水画卷中。南湾湖的水质清澈透明,掬手可饮,为国家一级优质软质水。在湖的上游还有黑龙潭、白龙潭。黑龙潭大潭套小潭,小潭连清泉;白龙潭两山对峙,一水中涵,相传为“豫南第一泉”。

南湾湖美,美在其林。南湾湖位于北亚热带与暖温带的结合处,是南北气候的过渡地带,常年平均气温15℃,无霜期自3月中旬至11月中旬,长达255天,年平均降水1120毫米,适宜各种亚热带及暖温带的动植物生长。景区内森林面积7146.2公顷,林木总蓄积量49.1万立方米,森林覆盖率96,形成了以马尾松、杉木为主的人工林及以栎类为主的天然次生林。种子植物游116科、525种,中草药种类占全国药用植物种类的76,有国家规定的保护植物野生杜仲、青檀等。动物种类达1000余种,其中脊椎动物200余种,国家级保护动物有猕猴、大鲵、小灵猫、白冠长尾雉等,形成丰富多样的森林资源。大气质量优于国家一级质量标准,空气纯净,富含负氧离子,是名副其实的天然“氧吧”,被命名为国家森林公园;又因一年四季不同的景色韵味,被誉为“北国的江南,江南的北国”。

南湾湖美,美在其鱼。南湾湖因水质好,无污染,年产300万公斤南湾鱼。南湾鱼不仅肉味鲜美,而且微量元素含量多、营养高。经测定,南湾鱼含有蛋白质、脂肪以及人体必需的多种维生素和稀有元素,其中有抗癌元素之称的“硒”的含量是普通鱼类的3~5倍以上,尤其南湾花白鲢,不仅肉质细嫩,肥美可口,而且头部富含有DHA,是备受欢迎的保健珍品,素有“花鲢美在腹,味在头”之说,目前“南湾鱼”已成为省内外的知名品牌。各地来的客人可是羡煞信阳人、南湾人有这样“近水楼台先得鱼,一年四季尝个鲜”的好口福了。

南湾湖美,美在其茶。山水生灵气,云雾育山珍。四季分明和雨水充足的天然气候以及略带酸性的土壤条件,使南湾湖上游的车云山、集云山、云雾山、连云山、天云山等五云茶山和黑龙潭、白龙潭成为了国优名茶“信阳毛尖”的主产地。逢春时节,那一片片茶园,漫山碧透,绿得醉人。信阳毛尖是河南省著名特产之一,素来以“细、圆、光、直、多白毫、香高、味浓、汤色绿”的独特风格而饮誉中外。信阳毛尖早在唐代就已成为朝廷的贡品,清代已成为全国名茶之一。

南湾湖美,美在其岛。南湾湖位于淮河上游,大别山北麓,在水库建成之前,周围都是起伏的浅山丘陵,水库建成之后,由于大坝截流、水位提升,这里就“峰峦成岛屿,平地卷波涛”,成为一个湖波风景区了。原来的一个个山头,就成了湖中大小不一、形态各异的61个岛屿,错落有致地散落于清碧的湖水中,犹如碧珠撒玉盘,美不胜收。我们今天要游览的岛屿是鸟岛、猴岛和消夏岛。不知不觉中,游船已到码头,请大家带好自己的随身物品,请随我一起登岛游览。

朋友们,首先请大家看一看下大门口这幅对联:“假日寻幽此地有山光水色,流连胜景名园多异树珍禽。”这是原新华社社长、已故著名记者穆青老先生所题,它是对鸟岛美景真实写照。鸟岛面积520亩,是南湾湖中最大的岛屿,分为旅游开发区和鸟类保护区。每年春夏时节有十几万只鹭科候鸟从南方飞到此地,繁衍生息,主要有白鹭、灰鹭、和牛背鹭。每到傍晚鸟群觅食回巢的时候,那真是处处见鸟影、时时闻鸟鸣,颇有西塞山前白鹭飞、“一行白鹭上晴天”的美妙意境。有些朋友会问,南湾湖这么多岛屿,这些白鹭为何偏偏选择鸟岛作为它们的栖息地呢?大家可以从这幅鸟岛的地图上找到答案:首先,鹭科鸟类属于一种靠水栖息的鸟群,它们主要以小鱼小虾及贝类为食,特别是在它们哺育幼鸟期间,就更需要充足的食物,而鸟岛的外围形状不像其他岛屿是规则平滑的圆形,而是多浅滩和湾汊,这恰恰是适宜鱼虾生活的良好环境,所以鹭鸟的食物十分充足;其次,鸟岛上的树木比其他岛上树木要粗壮繁茂许多,这方便鸟儿们搭巢筑窝。好了,鸟岛的游览暂时告一段落,请各位继续随我一起乘船,前往下一站猴岛参观。

与环洲以一座白桥相连的是樱洲,又名连萼洲,是四面环水的洲中洲。樱洲以遍植樱花而得名。春天,这里是赏樱胜地。繁花似锦,人称“樱洲花海”。

我们现在到达的就是猴岛。猴岛的面积虽然不大,但因岛上放养着50余只太行猕猴,并以观猴、与猴零距离接触、与猴同乐等趣味互动项目,吸引着来自五湖四海的宾朋。这里我给大家简要介绍一下猕猴的生活习性。猕猴属群居类动物,每种群相对集中,并具有排斥其他同类种群的特性,以普通杂粮及果蔬为食。每个群体由一个猴王,担负着群体的“领导”工作。动物是人类的朋友,我们要更爱护它们。猴岛上有专职饲养猴子的管理人员,每天定时给岛上消毒,并在游人不太多的时候,通过哨声每天早晚集中喂养它们两次。猴子生性顽皮,所以我们上岛以后首先要阅读观猴须知,特别是不要对猴子做出攻击性的动作,喂猴和拍照的时候不要一直盯着猕猴的眼睛,以免招来不必要的麻烦。猴岛的自由参观时间是半个小时,之后我们继续乘船,前往消夏岛游览。

消夏岛,顾名思义是消夏休闲场所。每当夏季,许多客人喜欢住在岛上为游客提供的帐篷和小木屋里消暑、度假。现在游船已经接近消夏岛了,我们可以看到一座白色的拱桥,桥名“相合桥”,寓意为“两岛相连一相合,山水相交二相合,日月印湖三相合。”

游览完消夏岛后,我们将乘船返回码头,去参观根据我国四大文学名著之一《西游记》设计建造的西山景区,这一景区主要表现了《西游记》中“唐王游地府”这一惊心动魄的故事情节。另外,我们还将参观南湾湖水族馆,该馆展出了国内外珍惜鱼类30余种,建有鳄鱼池、洞天观鱼和曲桥赏鱼等游乐设施。

好了,由于时间的关系,今天的南湾湖之旅就到此结束,还有许多美景只能等到下次您来的时候再去欣赏了。希望通过我今天的讲解,使您已经对南湾湖风景区一个大致的了解,同时希望大家有机会再来南湾湖观光游览,届时我将很高兴为各位服务,去共同领略南湾湖的迷人风采!

春日踏访柳堤是最有意趣的,漫步在这问株杨柳间株桃的长堤上,不知游客们是否有心旷神怕的感受。堤虽长但并不显得单调,请看前面堤畔的这座攒尖翘角式的四柱方亭,显然是让我们在此驻足,静静地揣摩欣赏这里的景色。亭内面西的长堤春柳匾是清代进士扬州书法家陈重庆的手笔。联题:佳气溢芳甸(赵孟句),宿云檐野川(元好问句)。为扬州书画家王板哉所书,登亭小想,使我们在领悟中又进入了新的意境。

在榕湖东侧, 湖滨饭店前, 簇拥于小叶樟, 夹竹桃与翠竹间的一个260多平方米的小岛上。高7米, 长宽各4.45米, 面积19.8平方米, 为6柱、6角、单檐、攒尖顶小亭,3面有石栏桌凳,北面有曲桥通达,是喧闹市区中难得的安宁憩息地。每当日出,霞光满亭,激人奋进,妩媚可亲。

有关河南景点的导游词篇5

各位来宾,我们现在要去参观游览的地方就是中国禅宗发源地-----少林寺。少林寺始建于北魏太和十九年(公元495年)由孝文帝元宏为安顿印度僧人跋陀而依山辟基创建,因其座落于少室山密林之中,故名“少林寺”。北魏孝昌三年(公元520_年)释迦牟尼的第二十八代佛徒菩提达摩历时三年到达少林寺,首传禅宗,影响极大。因此,少林寺被世界佛教统称为“禅宗祖庭”,并在此基础上迅速发展,特别是唐初十三棍僧救驾李世民后得到了唐王朝的高度重视,博得了“天下第一名刹”的美誉。

现在的少林寺不仅因其古老神密的佛教文化名扬天下,更因其精湛的少林功夫而驰名中外,“中国功夫冠天下,天下武功出少林”。这里是少林武术的发源地,少林武术也是举世公认的中国武术正宗流派。

少林寺景区还是我国著名的旅游胜地之一。20_年,少林寺景区被国家旅游局首批认定为我国目前最高级----4A级旅游区。

少林寺景区包括少林寺常住院、塔林、初祖庵、二祖庵、达摩洞、十方禅院、武术馆等主要旅游景点。

现在我们首先看到的是少林寺常住院。

少林寺常住院是少林寺的核心,是主持和尚和执事僧进行佛事活动的地方,总面积三万多平方米,为七进建筑。现在我们首先看到的是:

山门:山门就是少林寺的大门,这是清代建筑,一九七五年翻修,门额上的“少林寺”三字是清康熙皇帝亲书,上有“康熙御笔之宝”方印一枚。

山门殿台阶下两侧的石狮是明代刻立的,即显示了佛门的气派,又象征着镇邪与吉祥,山门外两侧还有明代嘉靖年间建造的东西石坊各一座。

大家看,山门殿佛龛中供奉的是大肚弥勒佛又称迎宾佛,他慈眉善目,笑迎你们的到来。我们把弥勒佛称为“端庄庄重山门喜看世间光辉照,笑哈哈迎来人祝福极乐无穷”。

山门殿佛龛后面供奉的是韦驮菩萨,人称护法金刚,它手持金刚宝杵,保护寺院佛、法、僧三宝的安全。

我们看山门甬道两侧有多品碑刻,人称少林寺碑林,这些都是唐宋以来的著名原始碑刻。碑林东侧是慈云堂旧址,现为少林寺碑廊,它不仅记载着寺院的兴衰状况,而且在历史、雕刻、艺术方面,也有很高的研究价值,少林寺碑林和碑廊共计有碑刻108通。

碑林的西面是锤谱堂,这里回廊一周42间,它用泥塑和木雕等形象地展示了少林寺武术的缘起、发展、练功、精华套路、国防功能、僧兵战迹、武术活动等内容,共陈展14组216个锤谱像。有坐禅、跑经绕佛、八段锦、小红拳、大红拳、六合拳、通臂拳、罗汉拳、昭阳拳、练基本功、十三棍僧救秦王、小山和尚持帅出征、月空法师平倭寇以及俗家弟子习拳练武等。俗话称:锤谱堂里五分钟,出来一身少林功,大家比照这些塑像姿势就可以练习少林功。

天王殿 我们现在看到是第二进建筑天王殿,天王殿的原建筑于1920_年被石友三烧毁。这是1982年重修的,殿门外的两大金刚,传为“哼”、“哈”二将,职责是守护佛法。大殿内侧塑的是四大天王,又称四大金刚,它们的职责是视察众生的善恶行为,扶危济困、降福人间。人们根据四大天王的组合特点,寓意“风调雨顺”。

大雄宝殿 是全寺的中心建筑,是僧人进行佛事活动的重要场所,该殿和天王殿一样在1920_年被军阀石友三烧毁。这是1985年重建的。该殿是面阔五间的重檐歇山式建筑。殿内正中供奉的为现世佛----释迦牟尼如来佛,左为过去佛----东方净琉璃世界的药师佛,右为未来佛-----西方极乐世界的阿弥陀佛,殿内东西山墙悬塑的是十八罗汉,屏墙后壁悬塑的是观世音。少林寺大雄宝殿与其它寺院大雄宝殿的不同之处在于这里的三世佛左右各塑有站像达摩祖师和被称为少林寺棍术创始人的紧那罗王。另外,在该殿中间有两根大柱下还有麒麟雕像,预示了禅宗佛教是完全汉化的中国式的佛教。

大雄宝殿前两侧的建筑为钟、鼓二楼,东南为钟楼,西南为鼓楼,原建筑毁于1920_年的兵火,1994年进行了重修,它们是寺院的固定建筑。我们常说的“晨钟暮鼓”是寺僧起居和进行佛事活动的一种信号。

钟楼前这块碑刻为《皇帝嵩岳少林寺碑》俗称《李世民碑》,它刻立于唐玄宗开元十六年(公元720_年)。正面是李世民告谕少林寺上座寺主等人的教文,表彰了少林寺僧助唐平定王世充的战功,右起第五行有李世民亲笔草签的“世民”二字,碑刻“太宗文皇帝御书”七个大字系唐玄宗李隆基御书。背面刻的是李世民《赐少林寺柏谷庄御书碑记》,记述了十三棍僧救秦王的故事,也是影片《少林寺》拍摄的历史依据。

《李世民碑》的北边是《小山禅师行实碑》,记述了少林寺曹洞宗第24代传法禅师的经历和重振少林禅宗的功德。它的背面是《混元三教九流图赞碑》,上面刻有佛、道、儒三教混元图像,此碑反映了嵩山是佛、道、儒三教荟萃之地,体现了三教合流的重要思想。再往北我们看到的是清乾隆20_年(公元1750年)刻立的《乾隆御碑》。碑文是一首五言诗:明日瞻中岳,今宵宿少林,心依六禅静,寺据万山深,树古风留籁,地灵夕作阴,应教半岩雨,发我夜窗吟。

大雄宝殿东侧的殿宇是紧那罗殿,重建于1982年,内塑的紧那罗王是少林寺特有的护法神。这里展示了紧那罗王的报身、法身、应身三种不同的形象。

大雄宝殿西侧与紧那罗殿相对的是六祖堂。是1982年重建的,殿内正面供奉的是大势至菩萨、文殊菩萨、观音菩萨、普贤菩萨、地藏菩萨,两侧供奉的是禅宗初祖达摩、二祖慧可、三祖僧灿、四祖道信、五祖弘忍、六祖慧能,人称六祖拜观音。六祖堂的西壁是大型彩塑“达摩只履西归图”。

藏经阁 又名法堂,明代所建,毁于1920_年,1994年重建,它是寺僧藏经说法的场所。内供少林寺的一位缅甸国弟子于1996年揖赠的汉白玉卧佛像一尊。在藏经阁月台下有一口大铁锅,是明代万历年铸造的,据说是当时少林寺和尚用来炒菜用的小锅,从这口锅内可以想象到少林寺复当时的昌盛与繁荣。

藏经阁东西两厢分别是东禅堂、西客堂,东禅堂是供僧人坐禅的地方,西客堂现为接待宾客的场所。

方丈室是少林寺住持僧(也就是方丈)起居、生活、理事的地方。乾隆十五年九月二十九日,乾隆游历嵩山时曾在此住宿。方丈室门口东侧的钟为元代铸造,此钟只能在遇到紧急情况下方可击之,起报警作用。

达摩亭 又称立雪亭。殿内神龛中供奉的是铜质达摩坐像,两侧分别是二祖慧可、三祖僧灿、四祖道信、五祖弘忍。殿内悬挂的“雪印心珠”四字乃乾隆皇帝御题。说起达摩亭还有一个动人的故事。据佛教经典记载:达摩来到少林寺后,有一中国高僧神光也追随而来,虚心向达摩求教,被达摩拒绝,神光并不灰心。达摩到石洞面壁坐禅,神光侍立其后,达摩回寺院料理佛事,神光也跟回寺院,神光对达摩精心照料,形影不离。对禅师的一举一动,心悦口服,就这样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公元536年冬天的一个夜晚,达摩在达摩亭坐禅入定,神光依旧侍立在亭外,这时天上下起了大雪,大雪淹没了神光的双膝,神光仍双手合十,一动也不动,第二天早上达摩开定后,见神光站在雪地里,就问他:“你站在雪地里干什么?”神光回答说:“求师傅传授真法。”达摩说:“要我传法给你,除非天隆红雪。”

神光解意,抽出戒刀,砍去了自已的左臂,鲜血顿时柒红了白雪,达摩心动,遂把衣钵法器传给了神光,作为传法的凭证,并为其取名为“慧可”。我们现在所说的“衣钵真传”的成语故事即源于此。“断臂求法”的故事也一直为禅家所传诵。同时,为纪念二祖慧可立雪断臂求得佛法,人们又称“达摩亭”为“立雪亭”。

达摩亭东侧的为文殊殿,殿内供奉的是文殊菩萨,下面请大家跟随我去参观少林寺最高的大殿,当然也是最珍贵的殿堂。

千佛殿 千佛殿是明朝建造的,是少林寺院的最后一座建筑,又名毗卢阁,殿高20余米,面积300余平方米,是寺内的最大佛殿,殿内神龛中供奉的是毗卢佛(即释迦牟尼佛的法身)神龛上悬挂的“法印高提”匾额是清乾隆皇帝御书,殿内东、西北、三面墙壁上是明代绘制的500罗汉朝毗卢大型彩画,出自明代无名画家之手画意精美,设计大胆有很高的艺术研究价值。我们往地上看,殿内砖铺底面上有4排48个站桩坑,他们是历年少林寺僧练拳习武的脚坑遗址,从这些脚坑我们可见少林功夫非同一般。

千佛殿东面是观音殿又名锤谱殿,殿内供奉白衣大士,即观音菩萨。殿内墙壁上是清中晚期绘制的少林寺拳谱。

千佛殿西面是地藏殿,殿中间供奉的是地藏王,站在地藏王南侧的为答辩长老,北侧的为道明和尚,殿内南北两面墙壁绘制的是“十殿阎君”,西面墙壁绘制的是“二十四孝图”。

各位朋友,请大家按原路返回,我们下面参观的是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少林寺塔林。

少林寺塔林是历代少林寺高僧的坟茔,总面积14000余平方米,1996年国务院公布为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塔林现存唐、宋、金、元、明、清各代砖石墓塔240余座,其中唐塔2座、宋塔2座、金塔10座、元塔46座、明塔148 座,其余为清塔和宋代不详的塔。少林寺塔林是我国现存古塔群中规模最大、数量最多的古塔群,这里的塔高一般在15米以下,由一级到七级不等,明塔的高低、大小、层级、形制是根据和尚生前在佛教的地位、佛学造诣、佛徒数量、威望高低、经济状况及历史条件而定的。

少林寺塔林中的名塔有:唐贞元七年(公元791年)的法玩禅师塔,宋宣和三年(公元1120_年)的普通塔,金正隆二年(公元1157年)的西唐塔,明万历八年(公元1580年)的坦然石塔,清康熙五年(1666年)的彼岸塔,元代(后)至元五年(1339年)修造的菊庵长老塔等。塔林是研究我国古代建筑史、雕刻、书法、艺术史和宗教文化的珍贵宝藏。

下面我们继续到初祖庵参观。

现在为大家简单介绍一下初祖庵,初祖庵位于少林寺五乳峰下,在少林寺寺院的后面山坡上,是达摩的后代弟子为纪念达摩面壁所建。面积7760平方米,其中初祖庵大殿为宋代典型的木结构建筑,现在为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现在我们乘座索道去二祖庵参观。

二祖庵位于少林寺钵玉峰上,它是少林寺最高建筑,是二祖慧可所建,因其和初祖庵南北对望所以又叫南庵。传说二祖慧可立雪断壁后曾在此静养。

达摩洞位于少林寺西北的五乳峰上 ,石洞深约7米,高3 米,宽3.5米,从公元520_年到536年,达摩在此面壁九年,终成正果,首传禅宗,成为佛教史上的伟大创举。这里有明代修建的十方一座,洞两旁山岩上有历代名人留下的多处石刻。

接下来我们去参观少林寺对面的十方禅院。

少林寺对面少溪河南岸就是石方禅院,建于正德七年(1520_年),清顺治十年重修,为寺院邮亭,是行脚僧人住宿的地方,1958年倒塌,1993年重修。新建的十方禅院与过去不同,是一组新的佛教禅景-----五百罗汉堂。

十方乃正四隅上下十个方位。

四正:建有东、西、南、北四座单檐歇山式殿宇。

四隅:建有春、夏、秋、冬四座各具特色的景圆。

十方禅院设计精巧,古朴典雅,它是少林寺主要旅游景点之一。

好了,各位游客,少林寺的参观活动就要结束了,欢迎大家有机会再到少林寺参观旅游,学拳习武,谢谢。

有关河南景点的导游词篇6

万水千山总是情,来点掌声行不行?(游客配合鼓掌)好的,谢谢!

各位游客朋友,大家好!

在这阳光明媚的早晨,很高兴能和各位一同前往洛阳龙门石窟。首先请允许我代表中州旅行社对各位的到来表示最诚挚的欢迎!那么我呢?就是此次行程的导游员,我姓赵,大家可以叫我赵导或小赵都可以。坐在我旁边的这位就是咱们此次行程的安全大使王师傅了,王师傅有多年的驾车经验,技术娴熟,所以咱们的安全问题大家大可放心。我和王师傅都很高兴也很乐意为大家提供服务。在此次游览过程中,大家有什么意见或建议尽可能地向我们提出,我们会乐于接受,尽我们最大的努力去帮助大家,您的满意就是对我们工作的最大肯定。最后,希望大家在此次游览过程中,忘记烦恼,忘记领导,开开心心参观,快快乐乐游览!

接下来我把咱们今天的行程给大家简要介绍一下:我们现在已经踏上旅途了,行驶在正少高速上,途径新密、登封、伊川,大约需要两个小时就到达我们今天的目的地——洛阳龙门石窟。

洛阳位于河南省中西部,黄河中游南岸,伊洛盆地北缘,因居古代城区在洛水之阳而得名。根据历年的考古发掘和大量翔实的文献,先后曾竟有十三个朝代在此建都,时间长达1500多年。是我国八大古都中,建都朝代最多,年代最早,时间最长的天下名都。由于洛阳长期作为全国的政治、经济、文化、科技、交通中心,所以许多重大历史事件多发生在这里,许多历史名人多活动在这里。历史学家司马光说:“若问古今兴废事,请君只看洛阳城。”也就是说洛阳是中国历史的缩影。如果您想了解5020_年的中国,那您必须来看洛阳了。

而最能代表洛阳的就是洛阳“四宝”了。

这第一宝就是洛阳牡丹。“洛阳牡丹甲天下”。牡丹由于其花型花色雍容华贵,而被称为“花中之王”。唐代诗人白居易的“花开花落二十日,一城之人皆若狂。”是对当时赏花胜景的真实写照;宋代诗人苏辙为了观赏牡丹,更是“花从单叶成千叶,家从汝阳迁洛阳。”了;民间艺人李正封的“国色朝酣酒,天香夜染衣。”的唱词,道尽了牡丹的国色天香。每年4月15日至25日都会举办洛阳牡丹花会,花海人潮,热闹非凡,希望大家到时再游洛阳。

有关河南景点的导游词篇7

各位朋友上午好。欢迎大家来驻马店旅游。我是驻马店旅行社的导游员,我叫赵肖林,大家可以叫我小赵。今后呢,我就是大家的朋友和家人了,相信有了小赵的陪伴,咱们的旅程一定会更精彩。站在我旁边的是咱们的司机老牛,人如其名,牛师傅的车技也是相当牛的,所以大家可以尽情享受着一路美景。

亲爱的朋友们,咱有缘千里来相会,不是一家人,不进一家门。在以后的旅行中大家要相敬相爱,互帮互助,相信您一定会不虚此行的。朋友们,我们现在正行驶在京珠高速公路上,大约三个半小时,就到了驻马店。相信大家初次来到驻马店,那我简单向大家介绍一下沿途风景。我们的大巴车现在正行驶在具有中华第一古都之称的新郑市内,那下面我就要考考大家了,谁知道新郑最有名的特产是什麽?“金丝枣”(游客回答)。“对,您说得很对,那又有谁知道新郑枣何以取名为金丝枣吗?”那是因为新郑种枣历史悠久且品种优良。产的枣颗粒饱满多汁。最为神奇的是把此枣这麽一拧便可以扯出丝来,故美其名曰“金丝枣”。金丝枣营养丰富,被称为“水果之王”,是适合中老年人和女士朋友的首选产品。同时,新郑还有两大代表品牌产品:“好想你红枣片”和白象方便面同样全国有名。好的,朋友们,随着车子的前进,咱们以经来到了许昌市内,许昌又名“莲城”,说起许昌,不得不说一下“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的雄浑的三国文化,三国文化的代表是曹操送别关羽之地灞陵桥和关羽,夜读之地春秋楼以及现今犹存的曹丞相府。另外呢许昌还是烟草之都,所以有兴趣的朋友们不妨来许昌体验一番,相信定会大有裨益的。好的朋友们,看完了许昌下面一站呢对美食爱好者来说可要注意了,朋友们谁知道“打造中国肉类第一品牌”是什么集团的口号?地球人都知道是中国驰名商标——双汇,所以我们现在到达的是具有中国食品名城的漯河市 ,同时还有享有盛名的南街村集团的总部也驻扎在漯河市内,包括世界五百强企业可口可乐公司、百事可乐公司、中粮公司都在漯河市投资大量股份,是不是有心动的朋友想要来这里大饱口福呀!开个玩笑,朋友们相信有了这一路的期待,您一定想要对驻马店有更迫切的了解,不久之后我们就到了此次的目的地,现在我先大体介绍一下驻马店市概况,让您对此次的旅程多一份期待,多一份了解。

驻马店因为古代设立驿站而得名,古时为官员停靠休息和调换马匹的地方。从此处可以看出驻马店历来为交通要冲且在中国古代扮演着南北沟通的重要作用。说起咱驻马店的名气不得不提及一位历史名人—唐明皇的老婆杨贵妃,有诗为证:“一骑红尘妃子笑,无人知是荔枝来。”想当年要不是咱驻马店,杨贵妃如何吃得上新鲜的荔枝。驻马店历史悠久,人文荟萃。论历史悠久,驻马店上古的伏羲画卦亭,秦王丞相李斯墓,孔子晒书台,罗成墓,战国炼铁遗址,同时还流传着美丽而古老的传说。比如有:“中有巨人,盘古是名,神斧铿锵,去、劈开阴阳。”的盘古开天劈地的传说,和“本是仙境两彩蝶,彩翼高扬气若连。”的梁祝化蝶传说,都给驻马店这个古老的城市增添了一抹神秘的色彩。好了,话说到此,我们也到了今天的目的地了,请大家带好自己的随身物品跟我下车,我们的车牌号是豫A10086,导游旗是蓝色的,让我们一起出发来探寻美丽而又风情万种的驻马店市吧!

朋友们我们今天的第一站是驻马店市的温州步行街,很早以前听人说初到一座城市,便先寻觅这座城市的步行街,很早以前听人说初到一座城市,便先寻觅这座城市的步行街,步行街对一座城市的意义已远远不知是商店林立的购物街那般简单,它更可以是这座城市的历史、文化和风土人情的生动体现,纵是多麽喧嚣的人潮也无法将之掩盖。一座城市的个性也往往通过步行街展现出来,当我们听着潺潺流淌的古筝曲《梁祝》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是否顷刻间把刚来时的疲惫消散殆尽,也为我们以后的旅程奠下基调,就让我们在这条步行街中来体验一个优雅、厚重和一个延续了千年的驻马店风情吧。现在呢大家看到这家店铺前面有一首诗“每逢佳节倍思亲”。大家知道这是描写什么节日的吗?大家都应该知道唐代诗人王维有一首诗《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就是描写重阳节感怀的,而重阳节的发源地就是在驻马店,不得不让我们引发感慨。

好了,看看这家店铺里的麦草画由不得你不震撼,麦草画是我们驻马店最有名的民间艺术被人们视为祈福迎祥的象征,并且已经申请了世界遗产名录。大家是不是很想知道麦草画的制作过程呢?它是将麦秆经过:熏、蒸、漂、刮、推、烫以及剪、刻、编、烩等多道工艺,以麦秆本身的光泽、纹彩、质感,一般不着色,根据需要进行裁剪和粘贴而成,给人以古朴自然高贵典雅之美。麦草画被文化部誉为“中国民间艺术一绝”,并且走出国门,走向世界,常言道:“越是民族的就越是世界的”。不仅令我们顿生几分豪情。我们驻马店麦秆画种类齐全,挂式、座式、卧式大中小型种类齐全,是您居家必备和装饰家居摆饰以及赠送亲朋好友的极其珍贵的工艺品。如果有文艺兴趣的朋友们,不妨收藏一幅我们驻马店这永恒的骄傲。

驻马店孕育了淳朴的风俗人情,每每我们看到农贸市场上早早而来的三两农民带着新鲜初摘的蔬菜。更有趣的是,有的摊子面前竟然没人,只写着“蔬菜两元一把,钱投进竹筐里即可。”朋友们,这种古朴淳厚的确令人向往。如果大家有时间,可以体验一下,这信任产生的美好感觉,无疑会使您的旅途更加愉快。

好啦,朋友们,今天的讲解词就到此为止了,大家回去好好休息,养足精神,我们驻马店还有更多好玩的地方等着你们去欣赏。

有关河南景点的导游词篇8

陈家沟,一个极其普通的村庄,座落在温县城东去五公里的青风岭上。黄河在村南千古流淌。

青风岭是一道东西蜿蜓数十公里的土岭。说是岭,其实与平地并无二致。只有站在黄河滩,才能看出一点岭的意思,不过三五丈高的样子,雨水顺岭而下,积年累月,将岭坡冲刷成一道道沟壑。土岭虽不高峻,却是一道天然屏障,挡住了滔滔黄水,保得一方平安。

清风岭上,坡崖生草,沟畔长树,芳草萋萋,林木繁茂——一并随了沟坡起伏。春夏令月,徜徉其中,可闻百鸟和鸣,可见野花斗艳,疑是进了公园,却又比公园来得自然。秋日,这里天高云淡,风爽气清;冬天,一场大雪捂下来,天地一白,不见俗物。

岭南,黄河滩空旷开阔。满滩的庄稼,绿地毯一般铺过去,一眼望不到边,风吹来,碧波荡漾,令人心旷神怡,荣辱皆忘;待到庄稼收割,黄土裸露,浓重的黄色涂抹了整个河滩,一派苍凉,又令人顿生天地悠悠、独立大荒的感慨。再往南,但见大河东去,不舍昼夜;对岸邙山青黛,连绵西走。此处原有陈家沟古渡,过河便是三英战吕布的虎牢关。虎牢关西侧,有两座古城堡,一叫霸王城,一叫汉王城,是楚汉相争时,项羽和刘邦两军对垒的地方。紧挨古城堡,便是伏羲画卦台,台下,黄河洛河二水交汇。相传,伏羲氏见河洛旋汇有感,于是,“仰则观象于天,俯则观法于地,观鸟兽之文与地之宜,近取诸身,远取诸物。”构演阴阳八卦。

岭北,一马平川,土地肥沃,适宜农耕,廛扑地,人烟稠密。特产四种奇物——山药、地黄、牛膝、菊花,俱有防病祛病之功、延年益寿之效。号称“四大怀药”,驰名中外。再往北,便是逶迤磅礴的太行山,但见云雾缥缈,山在有无之间。

陈家沟面虎牢之险,负太行之雄,地势北高南低,背风向阳。村中有三条纵贯南北的大沟,分称东沟、西沟和中沟。小沟没人计数,不知其数。村子不算大,近600户人家,2500多口人,散居在沟沟坡坡之间,约0、5平方公里方圆。街道随沟就坡,不规不则,房屋便也高高低低,错落有致。房是瓦房,墙却有砖砌、有土垒,其间还点缀一座两座茅草屋,显然古风古貌。村里绿树成荫,沟间多柳,坡上多桐树、洋槐树之属,树上小鸟唧啁,春来花开,有蜜蜂嗡嗡,有暗香浮动。人家养鸡、养羊、养猪,间有养狗,一犬咬,群犬吠;一家鸡叫,家家的鸡都叫。

饭时,人们端碗出门,圪蹴在街旁,树荫下就是饭场。菜是时令鲜蔬,饭却是各家各样:中午有卤面、捞面、大米饭;早晚两顿,或玉米粥或小米粥,粥中着土产,或南瓜或山药或红薯。一边呼呼噜噜吃,一边唧唧嘈嘈说,家国新闻,邻里短长,天上神仙事,人间风流话,无所不包,即兴话题,随意发挥。说到高兴处,一个个笑得上气不接下气,那饭便吃不成。话是永远也说不完的,饭场就永远具有吸引力。

这里民风淳朴。时至今日,人们依然守着脚下的黄土地,日出而作,日落而息,春种、夏长、秋收、冬藏,年复一年。

在陈家沟徜徉,看见田里耕作的农民,街头闲聊的老人,村口玩耍的孩子……,不知怎么就想到了陶渊明的诗句:“采菊东蓠下,悠然见南山。”

这是一个极不起眼的村庄。比起其他村庄,陈家沟的经济似乎还略略滞后,因此,外村人提起陈家沟,褒扬者说:古风依旧。贬抑者嘴角迸出一个字:穷。可是,“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陈家沟小觑不得,它在中国乃至世界都有名气!改革开放以来,本县、本省、本国人自不必说,和中国人相像的亚洲人,高鼻子、深眼窝的欧美人,一身炭黑、满口白牙的非洲人,不远万里,不惜钱财,偏偏要往陈家沟来,一批一批的,络绎不绝。在国外,许多人可能不知道中国有个温县,甚至不知道有个河南省,却知道有个陈家沟。这样的村庄,偌大的中国,能有几个?

陈家沟魅力独具。如今,太极拳已经在全世界传播开来。作为武术,它可以技击自卫;作为运动,它可以强身健体。这个开始泽被人类的拳种,就是从陈家沟走出来的。陈家沟,孕育了奥妙无穷的太极拳。陈家沟,是中外人士向往、游览、拜师学艺的“太极圣地。”

这是一个藏龙卧虎的村庄。当地民谣道:“喝喝陈沟水,都会跷跷腿。”“会不会,金刚大捣碓。”这个村上至八十老翁,下至几岁孩童,几乎人人会打太极拳。自从明末清初陈家沟陈氏九世祖陈王廷创编了太极拳以来,陈家沟代代相传,名手辈出,傲然屹立于中华武术之林!

陈家沟的习武之风可以追溯到600年前。那时,陈家沟不叫陈家沟,叫常阳村。据《温县志》载:“明洪武初年,元铁木耳守怀庆(怀庆府辖八县,温县其一),明兵久攻不下,太祖迁怒于民,大加屠戮,时温民死者甚多……。”民间传说,朱元璋曾经派兵三次血洗怀庆府。明兵所到之处,见人就杀,见房就烧,使得怀府八县,白骨露于野,千村无鸡鸣,三百里方圆,荒无人烟。

明洪武五年(公元1372年),朱元璋又下了一道圣旨:从山西洪洞县一带向怀庆府境内移民。

有个名叫陈卜的青年,祖籍山西泽州(今晋城)东土河村人氏,因家乡连年干旱,庄稼无收,眼看活不下去,只好扶老拖幼,出外逃荒要饭,辗转来到了洪洞县,不想正赶上移民,陈卜一家,也被官兵胁迫,一路东南,往怀庆府而来。

这陈卜,便是陈家沟陈氏一世祖。

陈卜为人仗义,古道热肠,移民路上,时时扶危救困。来到温县境内,陈卜和一些移民筑土为墙,结草为房,建起一个村庄。村须有名,大家敬重陈卜,便以他的姓名为村名,立村陈卜庄(今温县北冷乡陈卜庄)。如今村仍在,名依旧,村东北隅水井上的石盖,村民传说“是当年陈卜使用过的石碾盘。”住了二年,陈卜嫌陈卜庄地势低洼,又迁居常阳村。

陈卜精于拳械。他发现附近岭中多有土匪,便在村中设立武学社,教授子弟,保卫桑梓。《温县志》载:这个武学社,“开陈家沟世代习武之先河。”

后来,陈家人丁兴旺,在村中渐成大户,陈家武术闻名遐迩,加之村中沟壑纵横,人们便把常阳村渐渐叫成了陈家沟。

汲黄河之膏泽,纳太行之灵秀。明末清初,陈家沟出了一位武学大师,他就是陈卜的九世孙,如今被人们称为“太极始祖”的陈王廷。

陈王廷(1600——1680年),字奏庭。据(温县志)载:“陈王廷于武功一道,出类拔萃;熟读经史,学识渊博。文事武备,皆卓越于一时。……惜乎生不逢时,报国无门,遂隐居乡里,创拳遗世。”

陈王廷时值改朝换代,社会动荡。他久不得志,晚年干脆闭门不出,潜心研究各家各派武术,较其异同,发其精要。时日既久,心得既多,便萌生创新思想。他在祖传拳术的基础上,博采众家之长,取法《河图》《洛书》中的阴阳五行之理,结合中医经络学说和导引、吐纳之术,创编了一套具有阴阳开合、刚柔相济特色的新拳种。他名之为“太极拳”。

此后,陈王廷又把太极拳的招式化入各类武术器械中,依照太极拳原理,创编了刀法、枪法、剑法、棍法、锏法和双人推手、双人粘枪等等。也分别以“太极”名之。其中,双人推手解决了不用护具也可以练习徒手博击的技巧和技术问题。双人粘枪在拼刺上起到了良好的作用。

陈王廷创编的太极拳和太极推手,在我国武术史上均具有划时代意义的创造性成就。

“叹当年,披坚执锐,扫荡群氛,几次颠险。蒙恩赐、枉徒然。到而今年老残喘,只落下《黄庭》一卷随身伴。闷来时造拳,忙来时种田。趁余闲,教下些弟子儿孙,成龙成虎任方便。欠官粮早完,要私债即还。骄谄无用,忍让为先。人人道我憨,人人道我颠。常洗耳,不弹冠,笑煞那万户诸侯,兢兢业业不如俺。心中常舒泰,名利总不贪,参透机关,识破邯郸。陶情于渔水,盘桓乎山川。兴也无干,废也无干。若得个世境安康,恬淡如常,不忮不求,听其自然。那管它世态炎凉,权衡相参。成也无关,败也无关。不是神仙,谁是神仙?”

穿越岁月的尘烟,我们仿佛看到一代宗师轻吟自己写下的长短句《叙怀》,漫步在陈家沟的林木间。他一定神态安详,心境闲适,也有些许的无奈,正如陶渊明。

陈王廷创编的太极拳传下来了。陈家沟陈氏代代相传,代代出名手。“大河南北言拳法者,必曰陈沟也”。

陈王廷的淡泊名利、与世无争的思想也传下来了。陈氏后人不事张扬,只在族内演练,外界只知道陈家沟有一种拳,名叫太极拳,那拳很厉害,可是难见“庐山真面目”。斗转星移,漫漫100多年,太极拳不出陈家沟。

清道光年间,河北永年人杨露蝉把太极拳带出了陈家沟。他在陈家沟学得了太极拳后,到北京教拳,由此,太极拳在社会上传播开来,并逐步衍变为杨、吴、武、孙四大流派,誉享九州。说起太极拳,世人只知杨、吴、武、孙,不知有陈。

作为源流的陈氏太极拳,依然蛰伏在陈家沟的沟沟壑壑之间,“养在深闺人未识。”然而,世间凡事,有一失必有一得。惟其如此,陈氏太极拳原汁原味,独独保持了其刚柔相济、快慢相间、蓄发相变、蹿蹦跳跃、松活弹抖等特色。还有,太极推手中的挽花、定步、活步、大捋、花脚步(乱踩花)五种对练法,唯陈氏太极拳保留全貌。其他流派只练定步一法,其余四法不传。

陈家沟依然故我。人们依然日出而作,日落而息,忙来时种田,闲来时练拳。拳练成了,有的便出去走镖,在刀尖上讨生话;老了,便归耕故里,教下些弟子儿孙,成龙成虎任方便。闲了,人们便说他们的陈家沟,陈家沟的太极拳……

绿树掩藏的陈家沟,两步一个故事,三步一个传说,走上五步,就是一段太极拳历史。在村中盘桓,如同在太极拳历史的隧道里穿行。——东大沟是个清幽的去处,一沟的柳树,“横柯上蔽,在昼犹昏,疏条交映,有时见日”,当年,陈王廷就在这里造拳;村南头有一所故宅遗址,当年陈氏十一世,年方十五岁的孪生兄弟陈恂如、陈申如,从这里出发,夜奔北平皋村,杀得山东几十个响马喊爹叫娘,束手就擒;村西玉皇庙如今红墙黄瓦,一派肃穆。当年,陈氏十二世,八十老翁陈敬柏,在这里被逼无奈,一掌劈死凶僧“黑狸虎”;如今的太极武术馆,当年是陈氏家庙广场,陈氏十三世,耄耋老人陈公兆,为救百姓和官员,奋力掀翻疯牛;还是在家庙广场,当年陈氏十四世陈长兴,站在戏台前看戏,立于千百人中间,无论众人如何推、揎、拥、挤,他脚步丝毫不动,“凡近其身者,如水触石,不抗而颓。”时人称他是“牌位大王”;陈氏十五世陈耕耘,保镖走山东,力战贼魁,一举全歼,莱州百姓勒石纪念,引得一代枭雄袁世凯派人寻至陈家沟,延他前去教拳;陈长兴的高徒杨露蝉,当年栖身的土屋和窥拳的断壁,至今犹在。他开始是偷学,然后到西大沟的大皂角树下悄悄练习,大皂角树而今虬枝如铁,冠盖如云,据说,上面住有神仙,杨露蝉就是沾上了仙气,才练就了一身太极功夫;“杨露蝉学拳处”的北边街口,就是当年陈氏十六世陈仲甡、陈季甡兄弟大战“大头王”的地方。“大头王”骁勇异常,无人能敌。他率兵前来抢掠,被陈仲甡一枪挑于马下,陈季甡腊木杆一横,捺住头颅,众乡勇一涌而上,取了首级。……

走在陈家沟的街道上,让人感到武风浓郁,好手遍村。低矮的土屋里,曾经住过一位豪杰;简陋的院落内,曾经产生过一位英雄……。甚疑惑,眼前,圪蹴在街旁吃饭的农民,闲坐在村口的老者,会不会就是一个身怀武功绝技的高人呢?解放初期,驻村工作员张北方在陈氏十八世陈照旭家食宿,两人熟了。有一天吃了饭往外走,张北方说:“都说你十分本事,露一手叫咱看看?”陈照旭当时手掂烟袋,脚靸布鞋,说:“我有啥呀。”张北方一转身,陈照旭不见了,一看,他坐在丈把高的门楼上,正悠悠地吸烟呢。

就是这些一身土气的庄稼汉,一旦走出陈家沟,便令世人刮目相看。

1928年,陈氏十八世陈照丕身穿粗布衣,肩背布包袱来到北京,应武林人士之约,在宣武门立擂,连打十七天,逢战必胜,无一败绩。自此,世人方一睹陈氏太极拳的风采,赞叹:“陈家沟人厉害!”1929年,陈氏十七世陈发科,腰别长杆烟袋,在北京与众多武林高手较技,掷放跌打,威力惊人,被北京武术界尊为“拳术大师”,“太极一人”。当时著名武术家杨季子有诗云:“都门太极旧尊杨,迟缓柔和擅胜场。不意陈君标异帜,缠丝劲势特刚强。”

改革开放后,世人似乎才发现了陈家沟。有人惊呼,发现了“太极桃花源”!

近三十年来,陈家沟一代太极新人茁壮成长。拳技非凡的陈小旺、当代“中国十大武术名师”之一的陈正雷、拳传四海的王西安和被誉为新加坡太极拳开山人的朱天才,人称“四大金刚”,蜚声海内外。

还有陈小星、陈世通、陈庆洲、陈长留、陈照森、陈桂珍、陈素英、陈春爱……一大批太极俊彦。名扬中华武坛。

人们更把陈小旺的子侄陈炳、陈自强、陈鹏飞等七人,称为“陈氏七龙。”把陈正雷的三个子女陈娟、陈斌、陈媛媛誉为“太极三星。”……如今,陈家沟陈氏二十世、陈氏太极拳第十二代传人虽然年纪轻轻,但已经在国内外大赛和太极文化交流活动中崭露头角。可谓:“世代人才出不尽,纪元新辟有强弓。”

自1981年3月以全日本太极拳协会会长三浦英夫为团长的武术团队访问陈家沟以来,目前,陈家沟已接待了5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近500批来访武术团队。

自1983年5月陈正雷、王西安等访问日本以来,陈家沟陈氏太极拳“四大金刚”和大批太极好手,频频应邀出国讲学传拳,足迹遍及五大洲,开创了陈氏太极拳走出国门,与国际武术界交流对话的新局面。

目前,全世界习练太极拳者有1亿5000万之众,并且人数还在以强劲的势头增长。太极拳,已经成为世界第一武术运动,已经成为在世界上叫得响的中国品牌,已经成为中国人心目中的民族情结。

发祥于陈家沟的太极拳,真是风光无限。

于是,关于太极拳的研究和讨论,热闹且热烈。

太极拳是什么?有人说是“一种状态”。有人说是“一个过程”。有人说是“一种情绪”。有人说是“一个境界”……。众说纷纭,仁者见仁,智者见智。越是说不清才越有底蕴。——正如一部《红楼梦》。但说太极拳是“哲拳”,乃是所有人的共识。

陈王廷用现象界无所不包的宇宙法则“太极”来命名拳种,已经表明了太极拳的哲学背景。太极本无极,无极即太虚。古人认为,原始混沌的太虚是无极之境,无极之境是静止的,意理行而生太极,太极动而生阳,静而生阴。《易》曰:“一阴一阳之谓道。”“阴阳”是古代哲学的代名词,用来说明一切事物既相互矛盾、又相互依存的对立统一规律。一套太极拳,刚柔相济、内外协调、上下相通、快慢相间,形意结合、顺逆缠丝,招招势势无不具阴阳之理,顺乎自然。

但是,如果停留在从形与性上来定义或诠释太极拳是“哲拳”,那么,也还是不够。体现太极拳是“哲拳”,还有一个重要的方面,那就是:它可以陶冶人。蕴含在太极拳中的太极哲理:平衡、和谐、质能互转……以及它在高度矛盾中体现出来的超然化境,久习并领悟,自然也是必然地会溶入习练者的生命轨迹之中,自觉或不自觉地修身养性,完善自我,向更高的人格境界攀升。具体说来,将太极哲理贯穿到自我全人格并引领自我全人格,自会立身中正,虚怀若谷,明事理,识大义……。这应该就是人们所说的“人拳合一”,“太极精神”。

博大精深、玄奥玄妙的中国传统文化,全在这个越品越有滋味的太极拳里了。

不管外界对太极拳如何宣扬、赞扬,陈家沟始终是平静的,波澜不兴。人们种田便种田,练拳便练拳,一切似乎与他们无关。

陈家沟,依然是陈家沟。

在陈家沟,太极拳,依然是太极拳。

不以物喜,不为势动,这是饱经沧桑后的从容,大彻大悟后的笃定。陈王廷遗风犹存。300多年的太极拳传承,300多年的太极文化积淀,造就了今天的陈家沟。

陈家沟自有独特的风采。学校里不仅有朗朗的书声,更有练拳的身影。体育课,主要内容就是教授太极拳。孩子们放学回家,常被父辈叫过一旁:“走趟架我看看。”练好了,兴许会领几声夸奖;练不好,随时指拨,免不了挨几句数落;家长有脾气躁的,几次纠正不过来,一急,巴掌响到了孩子的屁股上。有女人正做着饭,忽然点手叫丈夫:“这一势该咋个化?”两人比划开了。忽然又是一声叫:“哎呀不好!”一看,饭煮糊了。饭场上,说起拳,满口溅星,一时兴起,放下碗,“刷刷”就是几个动作。在田里干活儿,这个说:“缠腕跌法这一招,轻轻逆缠,借力打力,用个朋劲就中了。”那个说:“不对吧,得用捋劲。”有了争论。“来,葛葛手。”工具一扔,就在庄稼地头,你来我往演试……

夜晚,清风岭上一溜儿几十个村庄,人安枕榻,鸡栖于埘,都睡了。陈家沟却醒着。树林中,沟坡间,院落里,到处都是练拳的身影。那拳柔起来如春溪东去,水流潺潺;刚起来若虎啸山林,龙起渊泽……。拳道深厚的人,一听拳风,便知道练的是二路还是一路,大架还是小架,甚至知道练者达到了几层功夫。

黄河滩则是另一番景象,但见人影憧憧,一对对面对面,手搭手,你进我退,我进你退,有人跌倒了,有人往起爬。这是在练推手。双人推手是检验拳势正确与否、肌肤灵敏程度和徒手博击的有效途径,但是难免摔跟头。滩地的黄沙,软软的,柔柔的,人跌上去,簌簌然压一个坑,不挫皮肉,不伤筋骨,纵然头上脚下栽下去,依然毫发无损,仅沾满头满脸黄沙。不少人直练到夜露降临、雄鸡初啼方回。陈家沟人说:“练拳,还是夜里长功夫。”

一套拳打了300多年。

因为长期习拳,陈家沟村人健康、寿长。清乾隆60年,高宗皇帝在皇宫太和殿举行“千叟宴”,宴请全国80岁以上、有德有才、儿孙满堂之人。千位老人中,陈家沟占得两位:85岁的陈善和88岁的陈毓英。现今,陈家沟80岁以上的老人有近百位,个个鹤发童颜,神清气朗。

    6746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