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好景好物优秀的导游词

|航就

如果让你来写陕西好景好物优秀的导游词,你知道怎么下笔吗? 作为一名导游,常常需要准备导游词,导游词不是以一代百、千篇一律的,它必须是从实际出发,因人、因时而异,有针对性的。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陕西好景好物优秀的导游词,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陕西好景好物优秀的导游词(精选篇1)

西安鼓楼是所存在中国最大的鼓楼,位于西安乡内乱争西大街南院门的北端,东与钟楼相望。鼓楼始修于亮太祖朱元璋洪武十三年,清康熙三十八年以及清坤隆五年前后二次重建。楼上本有巨鼓一壁,每日击鼓报时,故称“鼓楼”。

鼓楼横跨南院门大街之上。鼓楼以及钟楼是一对孪生兄弟,相距仅半里,相互辉映,为今乡增色。鼓楼是亮洪武十三年(公元1380年)修成的,比当初的钟楼早修4年。楼基面积比钟楼楼基大738.55仄方米,通高34米,雄杰秀丽没有亚于钟楼。今时楼悬梁挂一壁大鼓,厚暮时击鼓向齐乡住民报时,故称鼓楼

今时击钟报晨,击鼓报暮,因此有“晨钟暮鼓”之称。同时,夜间击鼓以报时,“中午”,等于“子夜”,“五鼓”等于“五更”,一晚上共报5次。亮代的西安乡周长11.9千米,面积为8.7仄方千米,鼓楼地处西安乡中部恰恰西北,为使鼓声能传遍齐乡,就必须修制高楼,设置大鼓。亮、清二代,鼓楼周围大可能是陕西行省、西安府署的各级衙门,这些衙门办公以及四周的住民生活都离没有合鼓声,鼓声亦成为其时人们最熟悉的动听之声了。李允严所誊写的“声闻于天”的匾额,一语叙破,说亮了鼓楼的实际意义。

现在楼内乱争设有楼梯,登临楼上,凭栏便能眺望齐乡景色。西安鼓楼是乡内乱争亮清修建物的次要标志以及代表之一。

从50年代合始,百姓政府曾多次建缮鼓楼,90年代又贴金描彩,举行了大规模的维建,为入一步合收以及操纵文物资源,慌忙成文化旅游偶迹的倒退,恢复“晨钟暮鼓”,1996年西安市决意重造鼓楼大鼓。重造的大鼓高1.8米,鼓面直径2.83米,系用整张劣质牛皮蒙造而成。鼓腹直径3.43米,重1.5吨。上有泡钉1996个,寓意1996年造,加之4个铜环共20__年,象征公元20__年,催人奋入,跨进21世纪。该鼓声音洪明、浑薄,重槌之下,十里可闻,是中国最大的鼓。在钟楼以及鼓楼之间,合辟为钟鼓楼广场,绿草红花点缀其间,制型独特的声光喷泉没偶然变动,是今村夫民戚闲、娱乐的好往处。

陕西好景好物优秀的导游词(精选篇2)

小雁塔与大雁塔东西相向,是唐代京师长安保留至今的两处重要地标。小雁塔在唐、宋朝时期一直叫“荐福寺塔”,“小雁塔”之名和“大雁塔”有关。

唐高宗永徽三年(652年),朝廷资助在长安大慈恩寺西院建造用于安置玄奘由印度带回经籍的佛塔,此塔名雁塔。唐中宗景龙元年(720年),由皇宫中的宫人集资、著名的道岸律师在荐福寺主持营造了一座较小的佛塔。后来,为了区别两塔,慈恩寺塔名为“大雁塔”,而荐福寺塔外形似雁塔又小于大雁塔,故名“小雁塔”,一直流传至今。

小雁塔建于唐中宗景猪年间(707—720年),是为了存放唐代高僧义净从天竺带回来的佛教经卷、佛图等而建。小雁塔所在塔院是荐福寺的一部分,不过塔院并不在当时的荐福寺内,而是与寺门相对。塔院位于安仁坊,与位于开化坊的荐福寺门隔街相望。唐末战乱,荐福寺屡遭破坏,寺院毁废,只有小雁塔得以保存。

宋哲宗元祐年间(1086—1094年)的文献记载,当时的荐福寺已从最初的开化坊迁入了安仁坊的塔院内,与小雁塔成为整体。宋徽宗政和六年(1120年),一位自称“山谷迂叟”的信士发愿修缮小雁塔,将风化严重的塔檐、塔角修好,以白土粉饰,至今塔身可见白土粉刷的痕迹。

明、清两朝对荐福寺和小雁塔进行过多次修缮。明代曾有五次大规模的整修,基本上保留先有的格局。明宣宗宣德元年(1420年),陕西西宁卫弘觉寺番僧勺思吉蒙钦锡度牒,到荐福寺住坐,见这里殿堂荒废,遂发愿重修。明英宗正统十四年(1449年)大修竣工后,向朝廷乞赐寺名。“敕赐荐福寺”匾额就是明英宗的御笔。明宪宗成化末年(1487年),西安地区发生地震,小雁塔的塔身震裂。后来重修时在塔的底部砌了一层包砖,但没有修复塔身的裂缝(至1965年经过一次整修,才修复了地震震裂的裂缝)。小雁塔原有15层,明世宗嘉靖三十四年(1556年),遇到华县大地震时塔顶两层被震毁,现存13层。

清朝时荐福寺又多次修缮,以康熙三十一年(1692年)的整修规模最大。晚清时期还建造了藏经楼和南山门等。

辛亥革命以后,1920年—1949年5月荐福寺长期被占驻。小雁塔还曾成为军事指挥部。到国民党撤离西安后,小雁塔的地宫已填满了垃圾。

陕西好景好物优秀的导游词(精选篇3)

西安碑林博物馆位于文昌门四面,馆内由碑林、石刻艺术等部门构成,游记欣赏,个中由历代碑石、墓志构成的碑林是馆内的亮点,个中包罗颜真卿、柳公权、怀素等书法名家的碑刻,尚有《石台孝经》和《开成石经》两块唐代碑刻。

在碑林博物馆内,你可以或许浏览到历朝历代的碑刻和墓志,这里保藏的碑刻和墓志时刻跨度长达20__多年。个中的珍品有:颜真卿的《颜勤礼碑》、《颜家庙碑》等,是尺度的“颜体”;柳公权的《大达法师玄秘塔碑》,是“柳体”中最典范的代表作;唐代怀仁僧人从晋王羲之遗留的墨迹中选集而成的《大唐三藏圣教序碑》;闻名草书家怀素的《千字文》,笔意旷达。

除了书法各人的石刻外,最受旅客接待就是《石台孝经》和《开成石经》两块碑刻。《石台孝经》,是儒家经典,碑文由两个天子以四种字体誊写的,即:唐玄宗李隆基以隶书誊写碑文,又以楷书作小字注释,又在碑刻成后在碑侧用行书作讲明,而此这块碑的碑额是由唐肃宗李亨用篆书所写的。《开成石经》刻成于唐文宗开成二年(公元837年),一共包罗诗,书,礼,易,春秋等十二部经书。 在碑林博物馆赏识时,还可以在馆内的“石刻艺术馆”中抚玩到四神墓门、唐昭陵六骏图。

陕西好景好物优秀的导游词(精选篇4)

西安人总把城墙内的地方简称城里,被圈在城墙里的人被戏称城里人,这话听起来怪怪的感觉不靠谱!但每次凝视城墙上那厚实的青砖,还是震撼历史的沉重和荣耀!一堵墙隔住的是人心还是地域?钱钟书先生《围城》里那句"城里人想出去,城外人想进去"是在斗室中杜撰情感故事的遐想,还是感慨伍子胥不得出城门的绝望心情写照,历史总是这样生涩的让人费解!

公元1369年,当明朝大将徐达从山西进入陕西后,将原来的奉元路改为西安府,取意“西方长治久安”之意,从而开始了明王朝在西安的统治,也拉开了明在西安修筑城墙的序幕。由于西安在历史的、军事地位极高,所以,明王朝在全国广筑城墙的过程中,对西安城墙的修筑更为重视。今天我们能看到的西安城墙,是在明代的“筑墙热”中筑起来的。也是在唐皇城旧址上建起的。从洪武三年(1370年),到洪武十一年(1378年),历时8年,西安城墙的修筑才全部竣工,西安城墙建筑型制宏伟,功能设计周密,矩形城池。新建的城墙大体只相当于唐时的皇城部分,南北宽约2.5公里,东西长约3.5公里,墙体全长13.74公里,南、北垣稍长于东、西垣,高度则无甚么变化,还是12米。城墙每隔120米就有一座突出墙体12米的敌台,俗称“马面”,这大约相当于古代弓箭的“一箭之地”(约合120步),如此,两座敌台就可互为犄角,从侧面射杀攀墙攻城的敌人,西安城墙共有敌台98个,形成锯齿形互为犄角的严密防卫体系。

西安的城墙有三道防线,第一道是护城河,河上有吊桥,吊桥拉起就断绝了城内外联系;第二道防线是护城河边的闸楼,负责拉起吊桥并与它后面的箭楼构成“瓮城”形成第三道防线——如城门被攻破,敌兵涌入,可以在这里形成“瓮中捉鳖”之势将入城的敌人聚而歼之。现今的明城墙是在原有基础上建的,也是全国现保存最完好的古代城墙。武昌古城墙历经战火和建设已毁拆殆尽,故宫外的城墙体系也只剩下前门楼等少数遗迹,当然还有荆州、襄樊古城墙等相对较完整的古城墙,但感觉规模较小,当你看到西安这座千年古都的城墙规模宏大且保存完整,确实难得啊!

好啦,美丽的古城游览完啦,希望你们有个愉快的旅程。我们也该说再见了,Bye!

陕西好景好物优秀的导游词(精选篇5)

各位朋友:

大家好。欢迎大家来到华清池参观,今天就由我来为大家讲解这里的山、这里的水,以及曾经发生在这里并流传了千年的爱情故事。

(第一部分:骊山得名,峰火戏诸侯,关中八景之一)

华清池,位于陕西省临潼区(县)骊山北麓华清宫的故址,西距西安 30 公里,东与秦始皇兵马桶相毗邻,南依骊山,北临渭水。大家请看前方山峦,这就是著名的骊山。由于从远处看,尤如一匹青苍色的骏马,因此得名“骊山”。“骊”在下汉语里是黑色骏马的意思。每当夕阳西下,骊山在斜阳的影子中,好像披上了艳丽的红装。“入暮晴霞红一片,疑是烽火自西来”,令人误以为当年烽火还在燃烧,故有“骊山晚照”之称,也成为关中八景之一。

大家请看骊山山峰最这一处,这就是坐落在骊山西秀岭上的峰火台。大家都知道,峰火台是古代发信号调兵遣将的一种报警设置,就在公元前 779 年,也就是周朝末期,褒国为取悦周幽王,进献美女褒姒,褒姒进宫后幽王便不理朝政,集众爱于褒姒一身,不但废了皇后,而且立了褒姒之子伯服为太子。可是褒姒却终日闷闷不乐,为博得美人一笑,幽王说“谁能使王妃一笑,赏金千两。”于是奸臣出计,点燃骊山的峰火,各路诸侯见到狼烟四起,赶来救驾,此时褒姒见惊恐万分的各路诸侯,却嫣然一笑,幽王惊喜若狂。公元前 771 年,当真正的战事来临时,幽王再次点骊山燃峰火时,各诸侯却以为仍是在为取悦,无人救驾,西周就此灭亡。这也就是我们曾听说过的“周幽王峰火戏诸侯,褒姒一笑值千金”的典故。

(第二部分:九龙湖,飞霜殿)

好了,各位游客,现在我们一边一向前走一欣赏。我们面前的这片碧波荡漾的水面叫做九龙湖,它属于华清池的西区。大家一定会问这里为什么以“九龙”为名呢?其实这个湖分成上下两个区域,中间有长堤东西横贯。谢下伸一大龙头,龙日泉水淙淙,长年不绝,堤壁间有八龙吐水,与大龙头合为九龙之数,因而以九龙命名。

我们再来看这尊雕塑,不用问,这就是此处的主人公杨贵妃了。唐玄宗和杨贵妃正是在这里演绎了一段人间最浪漫的爱情故事。现在我们就来看看他们当年在华清池建造了怎样的宫殿。这个飞檐翘角、红墙绿瓦的唐式建筑就是飞霜殿,唐玄宗每年十月至年底,都偕杨贵妃沐浴华清池,他们就住在这座充满神秘色彩的宫殿中。这里红柱挺立,回廊环绕,雕梁画栋,富丽堂皇,东西两殿即“沉香”、“宜春”,主次井然,错落有致,加上门前石龙盘阶,石狮和石牛相衬,再配以龙凤大缸及花木点缀,更显示了皇家建筑的气派。

(第三部分:唐玄宗与杨贵妃的爱情故事,海棠汤,莲花汤,星辰汤,尚食汤,温泉水源。)

说起杨贵妃,大家肯定都不陌生。她名叫杨玉环,出生在陕西华阴, 17 岁便长得如花似玉、美若天仙。公元 735 年,她被唐玄宗册封为他的儿子寿王李瑁的妃子。 5 年后,由于唐玄宗的爱妃武惠妃病逝,后宫三千粉黛无一人令唐玄宗中意,他便下令在温泉宫召见杨玉环,这样便拉开了唐玄宗与杨玉环的爱情罗曼史的序幕。公元 745 年,杨玉环被册封为贵妃,从此,唐玄宗对杨贵妃的宠爱成为千古绝唱,甚至于两人终日厮守,置其他嫔妃于不顾。白居易在他的《长恨歌》里就这样写道:“后宫佳丽三千人,三千宠爱在一身”。

直到安史之乱,唐玄宗偕杨贵妃逃至马嵬坡前,将士相逼,玄宗不得不赐死杨贵妃,那时杨贵妃才 38 岁。据史载,天宝年间,也就是公元 742 年至 756 年的 14 年间,唐玄宗偕杨贵妃驾临华清宫达 43 次之多,可见华清池的出名和唐玄宗、杨贵妃的“长恨歌”有千丝万缕的关系。

刚才我们提到了,唐玄宗和杨贵妃每年秋冬来到华清池,是为了享受温泉沐浴的。那么,我们现在就去看看一千多年前的皇家浴池吧。

唐华清宫背靠骊山,面向渭水,倚骊峰山势构筑,规模宏大,建筑壮丽,楼台宫殿,遍布骊山上下。正如白居易诗中所说:“高高骊山上有宫,朱楼紫殿三四重。”唐华清宫充分利用有利地形,构筑成一个庞大的宫殿建筑群,主要殿舍以温泉为中心。这里保存着 5 座从地下挖掘出来的大小不一的古浴池。

“海棠汤”又名“芙蓉汤”,俗称“贵妃池”,因池平面呈一朵盛开的海棠花而得名。一方面用海棠花的艳丽衬托贵妃的娇美,另一方面用海棠花的造型形象比喻杨贵妃丰腴的形体。整个汤池呈现了唐代的协调的美学观念。不仅如此,汤池的供水系统也设计得非常科学合理,池底正中有一直径为 10CM 的进水口,进水口上装莲花喷头,寓意为海棠花蕊,下接陶制水管道,与温泉总源相通。温泉因自然压力从花蕊中自动喷洒出。

莲花汤,是专供唐玄宗李隆基沐浴的,是唐华清宫御汤遗址中最有气势,最具代表性的汤池,也称“御汤九龙殿”。宫殿面积达 400 多平方米,有内殿外殿之分,御汤可储水 100 近立方米。俨然一座庞大的室内游泳池,充分显示出唐代追求恢弘大气的社会风尚及皇权神授的至高无上和唯我独尊。莲花汤造型独特,呈写实的莲花状,这自然与宗教观念相融合,将沐浴看作是与自然的沟通,最终实现“天人合一”,这也是唐人心目中沐浴的最高境界。也深刻反映出玄宗皇帝对人间现实的肯定和感受、憧憬和执着。

星辰汤,是唐太宗李世民“汤泉宫”的文化遗存,专供唐太宗所用。原名“御汤”,是目前国内发现的最大的御用汤池,信奉“天人合一”说的唐玄宗便将酷像北斗七星的“御汤”更名为“星辰”汤。很显然,这些用意就是想企求苍天斗保佑李氏王朝,永固帝位。

尚食汤,形制小,工艺简单,并无奇特造型,相对于前面的御用汤池,显然沐浴者的地位不及前者。据推断,尚食汤在华清宫可解释为皇帝赏赐给等级较高的随行内待宫员的沐浴场所。

还有一个汤池是太子汤,顾名思义,是东宫的皇太子沐浴的地方。

其实,在华清池沐浴温泉的历史,可以追溯到古老的原始社会,并以其天然温泉吸引了在陕西建都的天子帝王,周、秦、汉、隋、唐历代封建统治者,都视这块风水宝地为他们游宴享乐的行官别苑,或砌石起宇,兴建骊山汤,或周筑罗城,大兴温泉宫……华清池,现浴池面积约有 3000 平方米,可供 400 余人同时沐浴。温泉水每小时流量 110 余吨,水温达 43 度。其水质优良,颇具医疗功效,极适宜沐浴。它既是一座国内罕见的大型温泉池,又是可供游人游览的文物保护场所。一旦完浴后可谓“冬走十里不凉,夏走十里不热”。

(第四部分:环园——西安事变,五间亭,兵谏亭)

华清池不仅在中国古代史上享有盛名,中国近代史上震惊中外的“西安事变”也发生在这里。我们现在就来看一看西安事变的旧址——环园。

1936 年 12 月 12 日 ,国.民党爱国将领张学良、杨虎城发动了“西安事变”,也叫“双十二事变”。蒋介石被迫接受停战议和、联共抗日、释放政治犯等条件。张学良、杨虎城两将军发动的西安事变以及中国共产党促成的这次事变的和平解决,对推动国共再次合作、团结抗日,起了重大的历史作用。

大家看到的这一字排开的 5 间房屋,就是蒋介石当年住的五间厅。著名的西安事变就发生在这小小的五间厅中。我们可不能小看这五间房子,当年八国联军进攻北京时,慈禧西逃时就住过这里; 1934 年修葺后,这里又成国.民党高官游览休想的场所; 1936 年 10 月、 12 月蒋介石两次到陕西来,都以华清池为“行辕”,就住在五门厅。他在这里策划高级军事会议,推行“攘外必先安内”的政策,因而引起张学良、杨虎城的强烈不满,导致了门月 12 日凌晨 6 时的震惊中外的西安事变,酣睡中的蒋介石突闻枪响,仓惶在两名侍卫搀扶下从华清池五间厅后窗逃跑,藏于半山腰一虎斑石东侧石峡洞内,后来被搜山部队发现,扶掖下山,送往西安。今天,在五间厅内,各门办公室使用的桌子、椅子、床、沙发、茶具、火炉、地毯、电话等均按原貌复制摆放,我们仍然能看到当年激战时在玻璃上留下的子弹孔痕迹。

“西安事变”是中国近代史上的一个重要转折点。这座高 4 米,宽 2.5 米的石亭,建于 1946 年 3 月,由胡宗南发起,黄埔军校七分校全体士官募捐而成,当时名曰“民族复兴亭”、“正气亭”;解放后,该亭更名为“捉蒋亭”; 1986 年 12 月在纪念“西安事变” 50 周年前夕,再次易名为“兵谏亭”。

好了,今天我们华清池景区的讲解就到这里了,谢谢大家!

陕西好景好物优秀的导游词(精选篇6)

陕西汗青专物馆,是位于陕西西安的一座国家级综开性汗青类大型专物馆。筹修于1983年,1991年6月20日落成合放,它的修成标志着中国专物馆偶迹迈进了新的倒退里程。陕西汗青专物馆以其歉富的文物匿品成为展示陕西汗青文化以及中国今代文亮的殿堂,被誉为“今都亮珠,华夏宝库”。

三秦大地是中华民族生息、繁衍,华夏文亮身世、倒退的首要区域之一,中国汗青上最为光辉的周、秦、汉、唐等十三个王朝曾在这里修都。歉富的文化遗存,深薄的文化积淀,形成了陕西独特的汗青文化风貌,被誉为“今都亮珠,华夏宝库”的陕西汗青专物馆则是展示陕西汗青文化以及中国今代文亮的艺术殿堂。

陕西汗青专物馆是一座综开性汗青类专物馆。位于中国陕西省西安市雁塔区的小寨东路91号(大雁塔西南侧)。是中国第一座拥有古代化的措施方法的大型国家级专物馆。是“4A”级旅游景点。

陕西汗青专物馆修建的外观着意凹起了盛唐风采,馆舍由一组“中口殿堂、四隅崇楼”的仿唐作风修建群组成。馆舍布局呈“轴线对称,主从有序;中口殿堂,四隅崇楼”的结构特点。把唐代今典修建作风与古代专物馆成效相结开,融中国今代宫殿与庭院修建作风于一体。馆区占地65,000仄方米,修建面积55,600仄方米。文物库区面积8000仄方米,展厅面积11000仄方米。

陕西汗青专物馆馆匿文物370,000余件,上起远前人类初始阶段使用的简双石器,下至1840年前社会生活中的种种器物,光阴跨度长达一百多万年。中国汗青上强盛的周、秦、汉、唐等。

王朝曾在陕西西安附近修都,拥有歉富的文化遗存,深薄的文化积淀,文物数量多、种类齐,品位高、价格广,此中有俊丽的商、周青铜器,aaa,绰约多姿的历代陶俑,和汉、唐金银器,唐墓壁画。堪称陕西悠暂汗青以及文化的象征。陕西汗青专物馆被誉为“华夏珍宝库”以及“中汉文亮的瑰丽殿堂”。

陕西好景好物优秀的导游词(精选篇7)

大家好!今天就由我来给大家介绍世界八大奇迹之一的秦始皇陵兵马俑。秦始皇陵兵马俑位于陕西省西安市的临潼区。它最早发现的时间是1974年.说来也奇怪,它的发现者竟然是一位正在掘井的农民。它的发现,即刻引起了陕西省文物保护单位以及国家文物管理部门的高度重视,并及时地采取了保护措施和开发工作。

兵马俑一共分为3个坑:一号坑,二号坑与三号坑。大家瞧!这是一号坑,坑里严谨有序的阵容,反映了秦始皇时代军队的强大。二号坑和三号坑内,有些陶俑因接触空气而脱落颜色,有些还会因此破碎,考古学家不得不再用黄土覆盖上,所以二、三号坑里的陶俑比一号坑中的陶俑相对少一些。

在秦朝,陶俑都是一块块烧制成的,而秦始皇陵兵马俑坑里约有20_个陶俑,还有大部分埋在地下没有挖掘。可想而知,这多麻烦、多辛苦啊!坑内每一个陶俑都跟真人一样,形态各异,表情丰富,形象逼真。可见当时的劳动人民多么的聪明、伟大!

秦始皇陵兵马俑庞大雄伟的气势,不愧被称为世界八大奇迹!

    3892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