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门石窟导游词500字范文

|宇优

龙门石窟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评为“中国石刻艺术的最高峰”,位居中国各大石窟之首,那么你现在知道导游词是怎么样子了吗?小编在这里给大家分享一些龙门石窟导游词500字范文,希望对大家能有所帮助。

龙门石窟导游词500字范文

龙门石窟导游词500字范文篇1

各位游客,我是你们的导游,很荣幸今天能为大家服务。

我们今天要去游览的龙门石窟了,它可是河南第一个被列为世界文化遗产的景点,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2006年又被国家旅游局首批5a级景区,可谓来头不小啊!

说起“龙门”,它还有一个名字叫做“伊阙”。这名字从何而来呢?整个龙门是由两山组成,一山为香山,一山为西山,两山东西对峙,伊水从中流过,形成一座壮丽的门阙。故称“伊阙”,那为什么又叫“龙门”呢?因为伊阙刚好处于隋唐帝国之南,古代帝王又以真龙天子自称,凡是与皇帝挂上钩的都要带一个龙字,皇帝的衣服叫龙袍,皇帝的身体称龙体,皇帝住的地方叫龙亭,那么,位于皇宫龙亭南边的门呢自然就被称为龙门了。龙门石窟,从北魏太和十九年开凿,迄今已有1500余年的历史,它和敦煌莫高窟、大同云岗石窟,共同组成我国著名的三大石窟艺术宝库。两山现存窟龛2345个,大小造像10万余尊,造像题记碑刻2800多块。造像以北魏、隋、唐为主。北魏约占百分之三十左右,隋唐占百分之六十左右。

各位游客,我们现在来到的是莲花洞。这里为什么叫“莲花洞”呢?听我给大家解释:莲花洞是继宾阳中洞之后开凿的又一大型北魏石窟。因洞顶雕有大型飞天环绕的高浮雕大莲花藻井图案而得名。莲花是佛教象征的名物,意为出淤泥而不染。因此,佛教石窟顶藻井多以莲花为饰,但像这样大型的莲花,雕刻的如此精美,在龙门石窟中这不多见。主尊释迦牟尼正为他的两个弟子迦叶和阿难讲经授法。在莲花洞中还有一大奇迹就是在洞窟的南壁上雕有仅二厘米的小佛像,且这些小佛像个个五官清晰,栩栩如生。在坚硬的石壁上雕刻如此小的佛,而又刻得如此精工细作,确实为龙门一绝。

现在在我们面前的就是奉先寺,它是龙门石窟中雕刻最大、艺术最精、气势最磅礴、最具有代表性的重要洞窟。这寺里有我们龙门石窟中最大也是最宝贵的佛像,不过见这个国宝可不是那么容易,我们得爬几十级的台阶,大家慢行。现在让我们来看一看奉先寺的布局:一佛、二弟子、二菩萨、二天王、二力士,另外还有两个供养人,共十一尊。。主佛为“卢舍那大佛”。卢舍那大佛全像通高17.14米,其中头部高4米,就连耳朵都1.9米高。

一般说来,在佛学的教义里,佛、菩萨均为男性,而在龙门奉先寺的主佛卢舍那大佛却女性化,这是武则天出于政治的需要,而别出心裁,当时武则天曾以皇后的名义捐助了两万贯的脂粉钱用来修建洞窟,可谓是最大的股东了,设计师则大胆地突破了宗教和礼教的“仪轨”束缚,按照“佛非男非女,亦男亦女”的说法,将卢舍那大佛塑造成中年妇女特有的形象。值得一提的是它无论从相貌或神情都与武则天很是相像,可以这么说,卢舍那的形象在一定程度上就是武则天形象的化身。您看她的双眼稍向下俯视,目光恰好和礼佛朝拜者的仰视目光交汇,使你感觉佛好像远在天边,又好像近在眼前,这样可引起人们感情上的共鸣。由此可见设计者的匠心和卢舍那大佛艺术魅力所在。奉先寺的整个布局,使人感觉象是皇帝在宣召文武百官的场面。俨然一个“佛国朝廷”。从艺术上看,奉先寺造像布局谐调均称。大佛像五官刻画合乎比例,这一巧夺天工的辉煌成就,具有永不磨灭的艺术魅力。是唐代宗教艺术的概括,是我国雕刻史上伟大范例之一。

好了朋友们,由于时间关系,龙门石窟主要洞窟的讲解就先告一段落。现在给各位留一点时间照相。待一会儿我们过龙门桥,跨过伊河,到河对岸观赏龙门西山的全貌。谢谢各位的支持!

龙门石窟导游词500字范文篇2

龙门石窟是中国著名的三大石刻艺术宝库之一,位于河南省洛阳南郊12公里处的伊河两岸。经过自北魏至北宋400余年的开凿,至今仍存有窟龛2100多个,造像10万余尊,碑刻题记3600余品,多在伊水西岸。数量之多位于中国各大石窟之首。其中“龙门二十品”是书法魏碑精华,唐代著名书法家褚遂良所书的“伊阙佛龛之碑”则是初唐楷书艺术的典范。

龙门石窟青山绿水,万像生辉,作为佛教艺术宝库,早在1961年即被国务院公布为全国第一批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982年被国务院公布为全国第一批国家级风景名胜区,2000年11月30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将龙门石窟列入《世界文化遗卢舍那大佛产名录》。2006年1月被中央文明办、建设部、国家旅游局联合授予“全国文明风景旅游区”。2007年4月,被国家旅游局评定为全国首批“5A级旅游景区”。2009年,龙门石窟被中国世界纪录协会收录为中国现存窟龛最多的石窟,创造了现存窟龛数量中国之最。

龙门山清水秀,景色宜人,温泉增辉。自古以来,龙门山色被列入洛阳八大景之冠,唐代大诗人白居易曾说:“洛都四郊,山水之胜,龙门首焉。”龙门石窟就开凿于山水相依的峭壁间。它始凿于北魏孝文帝由平城(今山西大同市)迁都洛阳前后。当时孝文帝深感国都偏于北方不利于统治,而地处中原的洛阳自然条件优越,于是在公元493年迁都洛阳,同时拉开了营建龙门石窟的序幕。龙门石窟经历东魏、西魏、北齐、北周、隋、唐和北宋等朝,雕凿断断续续达400年之久,其中北魏和唐代大规模营建有140多年,因而在龙门的所有洞窟中,北魏洞窟约占30%,唐代占60%,其他朝代仅占10%左右。据统计,东西两山现存窟龛2345个、佛塔70余座。龙门石窟是中国古碑刻最多的一处,有古碑林之称,共有碑刻题记2860多块,其中久负盛名的龙门二十品和褚禭良的伊阙佛龛之碑,分别是魏碑体和莲花洞唐楷的典范,堪称中国书法艺术的上乘之作。

龙门全山造像11万余尊,最大的佛像卢舍那大佛,通高17.14米,头高4米,耳长1.9米;最小的佛像在莲花洞中,每个只有2厘米,称为微雕......

龙门石窟导游词500字范文篇3

各位亲爱的朋友:

大家早上好!

很高兴在这个风和日丽的早上看到大家!同时也很荣幸今天能与大家同行,感谢在座的各位朋友参加由我们美好时光旅行社组织的这次龙门石窟一日游活动。首先自我介绍一下,想必大家对咱四大名著之一红楼梦都耳熟能详吧,我这姓正是贾史王薛四大家族中的薛姓,单名一个涵字,大家叫我小薛就好,千万不要叫薛导,那就太见外了!今天同我一起为大家服务的还有司机赵师傅,我与赵师傅可以说是黄金榙档,所以说在座的各位你们这次的旅行交给我们,不仅可以放心,还有舒心、开心。然后请大家注意下我们的车是蓝白相间的金龙车,车牌号是88888,希望大家上下车时注意识别。旅游期间,请大家认清导游旗的标志。

我们现在已经踏上旅途了,行驶在郑少高速上,大约需要两个小时就到达我们今天的目的地,游览世界文化遗产,中国最大的皇家石刻艺术宝库——龙门石窟,参观潜溪寺,宾阳三洞,万佛洞、奉先寺、香山、白园等。游览结束后返程,约16:00左右抵达郑州,结束愉快行程!

郑州,简称郑,又名商都,是河南省会,地处中原腹地,华北平原南部,北临黄河。郑州是国家重要的综合交通枢纽、新亚欧大陆桥及黄河流域第一大城市和经济中心、中原经济区及中原城市群的中心城市。郑州是中国八大古都之一,历史上夏朝、商朝、管国、郑国、韩国五次为都,八代为州。

洛阳位于河南省中西部,黄河中游南岸,伊洛盆地北缘,因居古代城区在洛水之阳而得名。根据历年的考古发掘和大量翔实的文献,先后曾竟有十三个朝代在此建都,时间长达1500多年。是我国八大古都中,建都朝代最多,年代最早,时间最长的天下名都。由于洛阳长期作为全国的政治、经济、文化、科技、交通中心,所以许多重大历史事件多发生在这里,许多历史名人多活动在这里。历史学家司马光说:“若问古今兴废事,请君只看洛阳城。”如果您想了解5000年的中国,那您必须来看洛阳了。

而最能代表洛阳的就是洛阳“四宝”了。这第一宝就是洛阳牡丹。“洛阳牡丹甲天下”。牡丹由于其花型花色雍容华贵,而被称为“花中之王”。唐代诗人白居易的“花开花落二十日,一城之人皆若狂。”是对当时赏花胜景的真实写照;宋代诗人苏辙为了观赏牡丹,更是“花从单叶成千叶,家从汝阳迁洛阳。”这第二宝就是当年曾经归为国力的唐三彩了!以黄——绿——白为主色调,诞生于唐代的这件工艺品,现在已经远销国外。其中,黑色的将军马被英伦友人赞颂为“伦敦黑”、“黑宝石”,有水火土所凝结的这件器物正可称得上是中国人智慧的结晶。这第三宝就是洛阳水席,一是进口水席汤水多的特点,二是似水流云的上菜顺序,即上一道,吃一道,撤一道。其特点是突出酸辣,富含汤水,滑儿爽口,食而不腻,共24道菜,8个凉菜,16道热菜。而这第四宝就是咱们今天将要参观的龙门石窟。

一路说来一路聊,说话间我们便来到了景区的停车场,各位朋友,请您关好车窗,带上您的随身物品,随我下车参观游览吧。

龙门石窟是中国古代封建政权凌驾于佛教之上的宗教艺术,由于魏、唐两代皇室的参与而形成了龙门石窟皇家风范的重要特色,许多窟龛或造象的兴废变迁都与当时的政治形势变化有着密切关系。“龙门山色”自古即为洛阳八景之首。北魏以来,这里松柏苍翠,寺院林立,到唐代有十寺最为有名。山脚处泉水汩汩,伊水碧波荡漾,唐代时行船往来,穿梭其中。精美的雕像与青山绿水交相辉映,形成了旖旎葱茏,。钟灵毓秀的龙门山色。伊阙风光。中国古代历史上曾有许多文人墨客,帝王将相,高僧大德徜徉于此,赋诗吟诵。唐代大诗人白居易“洛都四郊山水之胜,龙门首焉;龙门十寺观游之胜,香山首焉”的佳句,声名远扬,今诵尤新。

朋友们,下面我们将参观龙门石窟西山北端第一个大窟潜溪寺。潜溪寺始建于唐朝初年,距今约1300多年的历史,因在凿洞时有源源不断流出的溪流而得名。洞内造像为一佛、二弟子、二菩萨、二天王。主像阿弥陀佛居中而坐,身体各部比例匀称,面容丰满,胸部隆起,表情静穆慈祥。两侧观世音、大势至菩萨体躯比例适中,丰满敦厚,表情温雅文静,富于人情味,揭示了唐初雕刻艺术的长足发展。阿弥陀佛和观世音、大势至菩萨合称为“西方三圣”,是佛教净土宗供奉的偶像。洞内前侧两壁各雕一护法天王,高颧大目、体魄雄壮、孔武有力、身披销甲,是唐代高级武将的形象。踩在脚下的夜叉,也塑造的十分生动传神。

请大家跟我继续前行,现在我们来到了莲花洞。这里为什么叫“莲花洞”呢?这是因为洞顶雕有大型飞天环绕的大莲花藻井图案而得名。莲花是佛教象征的名物,意为出淤泥而不染。因此,佛教石窟顶藻井多以莲花为饰,但像这样大型的莲花,雕刻的如此精美,在龙门石窟中并不多见。此洞开凿于北魏孝昌年间,属于北魏后期作品。该洞主尊释迦牟尼,两侧为胁侍菩萨,佛与菩萨之间,为侍立的伽叶、阿难二弟子。

朋友们,再登几十步台阶就到奉先寺了。奉先寺,原名“大卢舍那像龛”,规模宏大、气势磅礴、雕像精美、技艺精湛,是龙门石窟开凿规模最大的摩崖像龛,也是龙门石窟唐代雕刻艺术中最有代表性的作品。从唐高宗咸亨三年四月始建,至上元二年十二月底完工。据专家们推算,这样浩大的工程,仅用三年零九个月就成完工,这是不可想象的。为了政治上的需要,武则天捐脂粉钱两万贯,以加速了工程的进度,其名称用“奉祀祖先”之意。主尊为“大卢舍那佛”坐像,左右为二弟子、二菩萨、二天王、二力士及二供养人,共11尊。卢舍那佛通高17.14米,面长4米,耳长1.9米,为龙门石窟中最大的佛像,结跏跌坐在八角形束腰莲花须弥座上。其雕凿规模、艺术设计、人物塑造、雕像造型方面的成就,反映了唐代艺术家的高超技艺、审美时尚、美学理念和唐代美术所达到高度艺术水平。同时,在一定程度上也反映了当时统治阶级及艺术家心目中神化的“圣贤”形象。

朋友们,参观完奉先寺,我们将继续参观南面的古阳洞。古阳洞开凿于北魏太和十六年,即迁都洛阳之际。洞内雕刻90%以上是北魏时期的作品,是龙门石窟群中开凿最早、内容最丰富的一座洞窟。古阳洞的造像,以其风格、特征而论,代表了迁都洛阳后北魏后期的一些变化。由北魏前期粗旷、雄健、挺实变为清秀、美丽,开始摆脱前期的作风。面部表情刻画也由严峻变得比较温和,给人以亲切之感。龙门石窟中有许多碑刻题记,经过历朝的推崇,到清代中期,人们从这2800多块题记中,精选出了二十块有代表性的作品,称为“龙门二十品”,古阳洞就占十九品。以“龙门二十品”为代表的魏碑体,字形端正大方,魄力雄强,气象浑穆,上承汉隶,下开唐楷,在我国的书法艺术上占有重要地位,被视为国宝。西方研究中国艺术史的专家也对北魏石雕给予了极高的评价,认为“魏的雕刻代表了人类宗教艺术的一个高峰”。

朋友们,今天龙门石窟的讲解到此即告一段落,接下来的时间,大家可以自由参观,参观游览时要注意安全,同时还要注意保护环境。我们四十分钟后准时在这里集合,希望大家玩得开心!我们待会儿再见!

龙门石窟导游词500字范文篇4

尊敬的各位游客:

大家好!

很荣幸能为大家做导游!我们今天游览的景区是龙门石窟。我想,您也许游览过风景秀丽的颐和园,观赏过雄伟壮观的万里长城,可今天游览的龙门石窟,会给我们一种耳目一新的感觉。龙门石窟始建于498年,也就是北魏时期,虽然距今已有一千多年的历史了,但是经过后人的修整,至今仍保存得很完整,已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请各位在遵守规则、保持清洁的前提下细细观赏。

现在,我们已来到西山石窟脚下,前方的洞穴叫万佛洞,两旁洞壁上密密麻麻地排列着无数个小佛,说它是万佛洞,可真是名副其实。这些小佛大的有三四厘米高,小的却只有两厘米高,别看它们个头小,却都雕刻精细,排列整齐,虽然数目很多,但却排列得井然有序。这些精美的艺术品,都是古代能工巧匠智慧的结晶。大家一定要慢慢地欣赏,细细地品味。

接下来,我们就到了龙门石窟最有代表性的地方——奉先寺,这里有九尊佛像,中间一尊最大的佛像身高17.14米,头高4米,耳长1.9米,他的雕工极为精湛,大佛坐姿端正,面容慈祥,双耳垂肩,就连衣服的褶皱,皮肤的纹理都雕刻得清晰可见。其他八尊佛像也都身材高大,形态各异。总体看来,奉先寺洞穴雄伟壮观,气势磅礴,再加上周围淡淡的薄雾,更是显得神秘莫测,真不愧是神来之笔呀!

龙门石窟有佛像十万余尊,佛洞两千多个,我们已经欣赏完了。再回头看一看这美丽的景观吧,是否还有些依依不舍呢?

龙门石窟导游词500字范文篇5

各位游客大家好!

今天就让我给大家当一次导游,我姓王,可以叫我小王导游,下面让我给大家说一说龙门石窟的美景吧!

龙门是一个风景秀丽的地方,这里有东、西两座青山对峙,伊水缓缓北流,远远望去,犹如一座天然门阙,所以古称“伊阙”,现以成为游龙门的第一景观。龙门石窟始开凿于北魏孝文帝迁都洛阳(公元494年)前后,后来历经东西魏、北齐、北周,到隋唐等朝代又连续大规模营造达400余年之久。密布于伊水东西两山的峭壁上,南北长达一公里,共有97000余尊佛像,最大的佛像高达 7。 4米,最小仅有2厘米。

大家都累了吧!到我这边的椅子上座下歇会,我给大家讲一个龙门的传说吧!

相传远古时期,洛阳南面有一片烟波浩淼的湖水,周围青山苍翠,芳草萋萋,人们在山上放牧,在湖里打鱼,过着平静的生活。村里有个勤劳的孩子,天天到山上牧羊,常常听到从地下传出“开不开”的声音,回到家便把这件事告诉母亲。母亲想了想便告诉她,如过在听到就回答“开”谁知一声末了,山崩地裂,龙门山立刻从中间裂开,汹涌的湖水从中倾出,奔腾咆哮地流过洛阳城,一泻千流向东海,水流之后无数清泉从山崖石中迸出,为芳池泻为飞瀑。两山的崖壁上出现无数蜂窝似的窟窿,窟窿内影影绰绰全是石像,有的眉清。有的轮廓不清,千姿百态蔚为奇观,从此龙门石窟便名扬天下了。

游客们,湖的那边有很多景观比如白园、白居易、武则天、万佛洞,莲花洞等景观。

谢谢大家!今天游龙门石窟结束了好好休息,明天还有更精彩的旅游,再见!

龙门石窟导游词500字范文篇6

尊敬的各位游客们:

大家好!

今天,我很荣幸能陪同大家游览龙门石窟。

为使各位游客能对洛阳这座古老城市的历史文化和古迹有初步的了解,我将洛阳的历史及龙门石窟的大致情况,途中向大家做简单的介绍:洛阳在历史上曾是众多朝代建都的城市,素称“九朝古都。龙门石窟距市区13公里的龙门是洛阳南面的天然门户,这里两岸香山、龙门山对立,伊水中流,远望就象天然的门阙一样。“举世闻名的龙门石窟就雕刻在伊河两岸的山崖上,南北长约1公里。从北魏孝文帝迁都洛阳时开始营造,经过东魏、西魏、北齐、隋、唐、延至北宋,累计大规模开凿约四百余年,现存窟龛2345个,碑刻题记2800余块,佛塔70余座,造像近11万尊。其窟龛、造像和题记数量之多,居中国石窟之冠,与敦煌莫高窟、大同云冈石窟并称为中国三大佛教艺术宝库。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于1961年确定龙门石窟为全国第一批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16年11月,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第24届世界遗产委员通过列入《世界遗产名录》。

不知不觉,我们已经来到龙门石窟脚下,我们下车,首先沿着伊水西岸游览西山。

现在我们看到的是千佛窟。千佛窟只有一间屋大小,高三四米,两旁石壁上密密麻麻地排列着无数个小佛像,说他是千佛库真是名副其实。这些小佛像大的有三四厘米,小的却只有两厘米,可别看它们的个头儿像个小不点儿,但都雕刻的很精细,虽然数目众多,但是排列的却非常整齐。

接下来,我们就来到龙门石窟最有名的地方——奉先寺。这里共有九尊佛像,其中中间的佛像最大。这尊佛像,身高17。14米,头高4米,耳朵长1。9米,它的雕工极为精湛,大佛坐姿端正,面容慈祥,双耳垂肩,就连衣服的褶皱,皮肤的纹理都雕刻得清晰可见。其他八尊佛像也都身材高大,形态各异。总体看来,奉先寺洞穴雄伟壮观,气势磅礴,再加上周围淡淡的薄雾,更是显得神秘莫测,真不愧是神来之笔呀!

由于时间的关系,龙门石窟西山的讲解到处结束,给大家留出一些自由时间,龙门石窟还有更多的美景:东山上的石窟、香山寺、白园大家可以再去细细游赏!希望大家玩得开心、不虚此行。

    32677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