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年的记忆主题作文

|新华

过年的记忆主题作文篇1

【年夜饭,吃吃浦东“老八样”】

眼下已经进入农历腊月,离辛丑牛年的春节越来越近了。要是你来问一问我们老一辈土生土长的上海浦东人:年夜饭,你们最想吃的是什么?我们会不假思索地回答——浦东的“老八样”。

说起浦东“老八样”,让我想起了几年前看过的《吃吃浦东老八样》的演出,那亲切悦耳的乡音,欢快热烈的曲调,活泼风趣的表演,喜庆欢腾的场面,一下子让我想起了许多往事。

因为对浦东“老八样”有着很特殊的情结,多年前在我退休的那天,我特地请来我的侄子,他是一位厨师,请他精心地烹饪了两桌颇为正宗的“老八样”,另加一个什锦大冷盆,来招待我的几位同事和老友。离开供职多年的单位,告别朝夕相处的同事,我心中感慨颇多。但这两桌“老八样”,让大家大快朵颐,谈兴大发,我心中那种若有所失的感觉也就很自然地消散了,大家都陶醉在浓浓的乡情友情之中。

“老八样”是一种有地方特色的菜式。蒸三鲜、扣三丝、走油肉、扣鸡地栗、羊肉金针菜、咸肉水笋、红烧鲫鱼和肉皮汤,当年,人们也称它为“八样头”或者“硬八样”。旧时办喜事,经济条件差的人家,就是单用这八样菜来待客的,肉皮汤则可以任意添加。富裕一点儿的人家,会另加一个什锦冷盆。“老八样”制作上颇为讲究。一是讲究刀功,以扣三丝为例,其所选用的精肉丝、火腿丝和冬笋丝,都要切得细而均匀,出笼后浇上鲜汤,就成了一道形美味佳的功夫菜了。二是讲究油锅的操作,肉皮、走油肉和爆鱼都得下油锅,走油关键是火候,须恰到好处,开得好的肉皮吃起来松软爽口,一咬一口汤。三是讲究浓油赤酱,如走油肉,从油锅捞出来后,要用优质酱油、茴香桂皮等经文火长时间煨煮后,才会皮皱肉香,酥而不腻。煮走油肉、红烧肉要数用钱万隆的特制酱油为最佳,故此民间有“一家烧肉满村香”之说。

而今,国富民强,人们的生活水平日益提高了,品尝浦东“老八样”已经成了再寻常不过的事了。如今农家置办酒席和乡间的酒水一条龙,“老八样”仍是习以为常的当家菜。就连上海老饭店、老正兴和德兴馆等名店,也仍以蒸三鲜、扣三丝、走油肉、肉皮汤等几样本帮菜作为店家的招牌菜,浦东地区的“老八样”餐馆更是随处可见。

浦东,沧桑巨变,在原来广袤的阡陌农田上,已经奇迹般地建成了一座现代化新城。五湖四海的人聚集到浦东来寻求发展,全国各地的特色菜系随处可见,而浦东的“老八样”尚能占有一席之地,不仅是因为它合当地人的胃口,更是因为它牵系着我们的悠悠乡情。

年夜饭,吃吃浦东“老八样”,感受时代变迁,品味乡愁和年味。

过年的记忆主题作文篇2

【炒米糖的味道】

喝过腊八粥,年味就越来越浓了。腊月二十三祭灶,二十四掸尘,新年的脚步更近了,蒸年糕,磨豆腐,炸圆子,做炒米糖,家家户户忙着置办年货。

炒米糖可是每家必备,条件好点的人家,还能做上花生糖、芝麻糖、花生酥,甚至是奢侈的浇切片。

入冬不久,精选粳米或者糯米,煮上满满一大锅饭,先在家里晾上一两天,然后用竹匾晒干,再细细搓碎,俗称“晒阴米”,进进出出足足需要半个月的时间。

腊月过半,糖坊师傅就忙碌起来。隔壁邻居是一方姓兄弟,祖传米糖手艺,张家请,李家邀,很是吃香。

做炒米糖程序繁杂。铁锅里放些细砂炒米,并用竹筛子筛净。接着把糖稀倒进锅里加热,还加点香油,然后把砂糖倒进锅里,边加热边用铲子在大锅里使劲搅拌。方师傅不时用铲子铲起来看看糖稀的色泽、“老嫩”程度,等到糖稀熬到铲起来成线时,糖稀也就熬好了。

接下就把炒好的炒米,快速倒进热锅里,跟糖稀搅拌均匀,然后把热气腾腾的原料铲到正方形木头模子里,用“滚子”在模子里使劲来回滚平,边边角角都要压实压平,快速拆下模板,“啪”的一声,案板上赫然呈现一大块方形米糖。

方师傅把整块米糖快速用刀切成条状,随手一划,米糖整齐划一,均匀有序。接着麻利地切成片状。有时我们也来帮忙切米糖,真是“看人家吃豆腐牙齿快”。刀切炒米糖,不仅是体力活,更是一门技术活。刀要快且不用说,要看准火候,用力均匀。切早了,炒米糖容易粉碎,溅得满地都是;切迟了,炒米糖硬了,就切不动了。

此时,站在一旁的小屁孩早就等不及了,抢过两块碎片塞进嘴里,热乎乎的,炒米糖有点粘牙。过一会再吃,脆脆的,嚼起来咯嘣咯嘣的响。

汪曾祺先生曾在《炒米和焦屑》中写道:“炒米是各地都有的。但是很多地方都做成了炒米糖。这是很便宜的食品。孩子买了,咯咯地嚼着。”

如今,炒米糖越做越精致,花样也越来越多,大街上、超市里,随处可见,但找不到儿时过年吃的炒米糖了。

浓浓甘甜,甜不过当年炒米糖的味道。淡淡清香,香不过儿时过大年的滋味。

过年的记忆主题作文篇3

 随着年龄的增长,过年,在感觉中已经有些遥远,对于过年穿新衣服更是没有了小时候那急切的期盼。怀念儿时过年,成为增加年味的调剂品,虽然是久远的回忆,现在想起来还是那样鲜活生动。

小时候的过年,除了能吃到平常吃不到的好东西,能收到压岁钱,更重要的是能穿上新衣服。女孩子爱美,在年还没到来的时候,就开始想算着过年自己该穿什么样的衣服,都催促着自家的母亲快去扯布,裁缝那儿快不收衣服了,过年穿不上新衣服可怎么办?

我印象中好像没有那样去催促父亲,到过年时父亲准能给我带回新衣服和我意想不到的好吃的。记得那会儿只要供销社到了新货,只要与我有关的学习用品、吃的、穿的、一些小玩意儿,父亲都给我买,好多东西已经在前些时给我买过了,但还是重复着买,尤其是学习用品。清楚地记得那年供销社回来的年货中有我穿的花尼龙袜,四元钱一双,父亲都给我买,周围簇拥的购年货的婶子大爷们都说,小孩子还买那么贵的。

我九岁那年春节,在快过年的前两天,父亲从乡政府回来,我迫不及待地拉开挂包找新衣服,一看又是学生蓝,左上兜还挂好了明晃晃的两支笔,一支钢笔,不同的是比前两年多了一支红蓝芯圆珠笔,我满脸的高兴劲儿一下就消失了。因为连着两个“年”的新衣服父亲都是让裁缝给我做的学生蓝,一样的蓝上衣、蓝裤子。我好像受了委屈似的说:别的女孩子都是花布衫、花灯芯绒布面料的花鞋,我穿上一身学生蓝再配一双蓝网鞋,跟男孩子似的,不如其她女孩子的新衣服那样花哨和俏美。父亲说:这才有学生样,钢笔能随手拿出来写字,红蓝笔可画图画,要么再给你装支毛笔,过年出去玩看你给谁家写的春联掉了,随手给补一笔方便。父亲这一说让我哈哈地笑起来,觉得父亲说得有道理,要有学生样。

到了除夕的头天晚上,我就把新衣服拿出来,套在我厚笨的棉袄棉裤上试了试,翻过来掉过去地看,感觉有点肥大,便对父亲说,父亲说你长得快,等夏天的时候就不大了。我觉得父亲说得还是对,高兴地把新鞋、新袜叠好摆在枕头边放平,生怕乱放压出褶皱。

想着明天就要过年了,穿上新衣服去和同伴比美,真是高兴啊!想着想着,带着甜甜的笑意进入梦乡。

除夕一大早,我被鞭炮声从睡梦中惊醒,父亲叫我起床去放鞭炮。我穿好新衣服装了一挂鞭炮去找小伙伴玩,在花花绿绿的新衣服中,我那身学生蓝显得神气十足,左上兜的两支笔在阳光的照耀下格外晃眼,我打心眼儿里多了一种傲气,是因为兜里的笔,还是那身四个兜的学生蓝,我也不知道。

在鞭炮声和打闹的欢笑声中年三十的白天很快就过去了,等到夜色渐浓,玩了一天的我们各自准备回家,拍拍身上的新衣服,已经失去了原有的光亮,摸爬滚打了一天,衣服上斑斑点点沾了许多脏迹和吃东西随手抹的手印。此时,家人唤回家的声音在张灯结彩的冬夜回荡,煤油灯火苗亮起的灯笼在冬夜的黑暗里跳动着,在白雪的映衬下充满了祥和与神秘感,我们便向家的方向飞奔,身后隐隐约约有一种沙沙沙的声音,但不敢扭头看,怕看见鬼。

乡村的除夕夜,守岁叫熬年,据说要是一夜不睡的话,会变得聪明,脑子反应快记忆好。这一夜,感觉到穿着新衣服熬年真是好累。

零点的钟声敲响,辞旧迎新的鞭炮声和烟花旺火的燃烧声响彻除夕的夜空,预示着驱散旧年的所有晦气,迎接新年的吉祥,鞭炮声越响亮越吉祥。等这沸腾的烟花爆竹声渐渐远去,我们几个同伴相跟着,迎着有点刺脸的风,去挨家挨户的院里,在铺满炸碎的鞭炮纸堆里捡没有响过的瞎捻炮。一地的碎红弥漫着火药味儿,捡来的花炮筒把新衣服的兜子塞得鼓鼓的。

长大以后,告别了童年,从上学到工作再到成家,一次比一次走得远。对家乡过年的红火场面渐渐地变得遥远而模糊起来,关于新衣的期盼,已积压在记忆的最底层,早已被随时想买就买的现实生活所取代。

今年的春节由于疫情流行,我们只能宅家自乐,回忆儿时过年,如同一条细软柔韧的丝线,穿起萌动的春草、复苏的柳芽,和着众志成城抗击疫情的热浪,一路奔涌,迎接盎然春日的到来。

过年的记忆主题作文篇4

年的味道是香甜的。小孩子可以领到压岁钱、买新衣服、吃到好吃的,还可以开心地玩耍,大人们可以和兄弟姐妹们团聚,我虽然还是一名小学生,对年的味道却深有体会。

年的味道是幸福的、快乐的。人们忙碌了一年,终于可以跟家人团聚,大年三十那天,我起了个大早,回老家跟亲人团聚。我一下车,见到了舅舅、姥姥。我马上给他们拜年,他们笑着说:“真乖,来,这是给你的压岁钱。”我开心地说:“谢谢舅舅、姥姥。”舅舅说:“你们先进屋,我贴完春联就进去。”我说:“舅舅,我来帮你贴春联。”我拿着春联就往门上贴,舅舅赶忙说:“停,贴反了,春联分上联和下联,这是上联,应该贴在右边。”我恍然大悟,原来贴春联也有这么多的讲究。

贴完春联后,我们就回到了屋里,看到了舅妈、妈妈、姥姥她们在包饺子,大家分工明确,有包饺子的,有擀饺子皮的,还有择菜的,我凑热闹说:“我来和你们一起包饺子吧。”妈妈说:“你不会包,别添乱,一边玩去。”哥哥说:“走吧,我们去院子里放炮。”

过了一会儿,妈妈吆喝着:“赶紧去洗手,饭好啦。”洗完手,一家人坐在一起吃着丰盛的年夜饭,外面鞭炮声不绝于耳。小孩子边吃边玩,大人们有说有笑,畅谈他们小时候的年。

我觉得,年的味道是屋外点燃的鞭炮,是刚出锅的热腾腾的饺子,是手中的压岁钱,是寓意吉祥的春联窗花,是一家人团聚在一起。

过年的记忆主题作文篇5

小时候,总会盼望春节到来,在我的记忆中,小时候过春节总是十分的开心,十分的放纵,十分的好玩。

在我的记忆中,春节留给我印象最深的还是放爆竹了。

记得第一次放炮,还是在奶奶家楼下。那一年,爸爸放假回来,给我带来足足一箱的爆竹。我带出一袋“烟雾弹”放在花坛边上,手中拿着打火机,把打火机为在炮的旁边,十分害怕,不敢点。这时爸爸来了,帮我把炮点燃了,我在一旁捂上了耳朵。可是,只见一缕紫烟出来了,炮也没有响。我一看,也没有危险,就大胆放了一个。果然不响,我又找到了一报二踢脚,望着放在地上用打火机一点。“砰”的一声,我吓得坐在了地上,我以为那炮不不响呢,我从此以后都不放二踢脚了。

还有一次在我姥姥家,想玩火药,就把二踢脚拆开,把火药露出来,会烧红的炉钩子一点,噼里,一缕白烟升起,火药宛如一个闪光弹,把我的眼睛刺得生疼。

我拿上了三十多个窜天猴,到了院子里,平着放在地面上,在引火线上撒上火药,用打火机一点,三十多个窜天猴一起发射,场面十分壮观。

我又拿出了一个手持烟花,用手拿着,瞄准一个事先准备好的柴火堆。扑,的一声,烟花精准打中,而柴火堆并没有着火,我又走进了许多,两发双赞,终于着了。可是火越烧越大,我见事情不好,又扔了一袋足球炮进去,只听,叮叮叮几声响,熊熊燃烧的火堆已灭大半。我悬着的一颗心放了下来。

这就是春节,一个快乐的春节,一个十分快乐的春节,一个在我的记忆永远挥之不去的春节。

过年的记忆主题作文篇6

天还没亮,就被一阵电话铃声给吵醒,接通电话,马上传来的是最为温暖的声音,“昆儿,妈妈给你从老家寄来的肉收到没有,要记得赶紧拿出来保鲜,时间放置长了容易变坏……”母亲的电话让我早已失去了睡意,此时才想起,昨天收到的快递,因为忙于工作一直搁置在厨房没来得及打开。

母亲的一番交代提醒了我,我迫不及待地冲到厨房拆开快递,香肠、血豆腐、咸鸭蛋、宰成小块的鸡……每从快递中拆出一样东西,我的心就多了一份凝重,泪水情不自禁地在眼眶里打起了转,因为在这些东西体现的不仅仅是简单的“年味”,更重要的是渗透着母亲对儿女满满的牵绊。

可怜天下父母心,前几日,母亲听我说,今年因为疫情形势仍然复杂,政府提倡“就地过年”,不能回家,母亲虽然嘴上说着安全平安才是最大的福气,但仍能在电话中听出失落的语气,猜出母亲失落的样子,可在失落的同时,却不忘为远在异地的儿子默默地准备着他儿时最喜欢的“年味”,也许这就是天下最伟大的“母爱”!

看着母亲给我准备的丰富“年味”,小时候一幕幕过年的情形马上浮在眼前,瞬间记起了时光的味道。还记得小时候,因为家庭条件不好,父母为了我们兄弟姊妹四人,每天都要起早贪黑四处奔波忙于生计,可每到过年,父母都要通过一年的省吃俭用,为我们买上一身新衣服,发上几块钱“压岁钱”,做上一桌“美味”的年夜饭,看着几个小孩在桌子上你争我抢地“光盘”行动,能看到父母最欣慰和满足的笑容。在我的记忆里那种“年味”是最浓的“年味”。

长大后,为了工作和生活,我们一个个都离开了父母的身边,因长时间在外工作,父母最大的期望就是儿女能常回家看看,特别是能在逢年过节的时候和儿女团聚团聚,享受一下天伦之乐。可因为种种原因,很多时候都不能满足老人这些最简单的愿望,更多的时候是通过电话、微信、快递传递着互相间的情感寄托和深深牵绊。特别是看到母亲寄来的这一个个快递,屋子里浓郁的年味马上开始弥漫了起来,因为这种味道有家的味道、年的味道,更让我处处都能嗅到母亲的“味道”。

前几日,在看到您们与孙子视频聊天时,发现您们双鬓的白发、脸上的皱纹增添了不少,在谈笑间,更多的是不能对您们膝下尽孝的亏欠。对子女而言,余生的您们说一句,是一句;过一年,少一年。我希望今后的“年味”是每年都能看到您们健健康康、平平安安!

过年的记忆主题作文篇7

一个人,闲来无事,走进了一家普通的便利店,却不知道该买些什么。于是,就独自在店里慢慢逛。

春节到了,我突然想买点鞭炮,喜庆喜庆,逛了整整一圈,却唯独没有遇见鞭炮。

问过之后,才知道原来现在政府为了保护环境,不在允许随便卖鞭炮。每个小店都能买到鞭炮的情况已经成为历史。没能买到鞭炮,心中有些怅然,不禁想起以前过春节的时候。

鞭炮是我小时候过春节最好的玩具,每年我总会去偷偷买鞭炮。鞭炮种类很多,我最爱的一种只要一块钱,就能买到一盒,像一盒火柴,里面的鞭炮也像火柴一样,小棍状。

要用打火机点燃,十几秒后就会爆炸,没有绚丽多彩的火花美景,但有震耳欲聋的爆炸声和四溅的碎片,很吓人,没有人愿意把它与象征美好的鞭炮联系在一起。

肯定有人无法理解为什么我会喜欢这样的鞭炮,不美,只能吓人,同时还很危险。每个小男孩都有一点冒险精神,幻想自己是一个英雄,我也不例外。每当我手中有了一盒鞭炮,我就觉得自己有了可以依靠的后盾,不惧怕任何人,正因为这样,鞭炮也总能陪伴我许久。

而且,鞭炮确实给了我力量。到了春节时,家家户户都得做不少美食。香味吸引了不少“中华田园犬”,这些野狗就成了我用鞭炮的试验品。不过,很显然这些狗鼻子太灵,没有一只是被鞭炮吓走的,它们闻到了刺激的味道就跑,但我从不计较这些,依然我行我素,照样玩鞭炮。此外,我还试过炸沙子,吓鸡,炸蚂蚁,炸纸巾等等。当然,危险的事也发生过,我曾经一不小心把鞭炮扔进妈妈的头发里,好在她头发密,哑炮了,没有造成伤害。

其他的鞭炮我也喜欢,每年都会放几个。可惜,现在春节将至,大街小巷里却见不到鞭炮的影子,不禁有些怀念,鞭炮是春节的象征,是中华民族的传统习俗。可同时鞭炮又会影响空气,污染大气,这种危险的易爆物,国家已经明令禁止,鞭炮在不久的将来可能只能变为回忆。一想到这件事,心中就有些怅然和失落。

春节的鞭炮是我童年的美好回忆,这个中华文明的瑰宝,我仍希望可以传承下去。我们应该守护好这象征美好的传统,把中华文明推向世界。

过年的记忆主题作文篇8

【回家过年】

快过年了!也许是因为大街小巷越来越浓的年味,也许是因为年近半百,越是到年根儿底下就越时常有一种说不清道不明的情绪,时不时地想起小时候的事情。可能很多人都有这样的感受。

望着窗外川流不息的车流、五彩闪烁的霓虹,眼前不断幻化而来的是:小时候田野地里津津有味地咀嚼、芦苇荡里撒着欢儿地奔跑、夏夜房檐下一遍又一遍数着星星、还有恶作剧的顽皮……甚至淘气时被父母哥哥训斥,现在想来,都有着“故乡”两个字的情感标签。

有人说,家乡可以有无数个,故乡却只能有一个,那是被称之为“老家”的地方。当年少已成往事,当奔波忙碌成为常态,我渴盼拥有让心灵得到休闲的片刻时光,为生活提纯取暖,在纷繁复杂的世事风雨中拥有可以放纵精神自由的憩园。家,就这样把浓浓的情感元素外化于一颦一笑之中,把渗入骨髓的文化基因无理由地沉淀在生命里。

当萨克斯曲《回家》的旋律缓缓响起时,我的心跳就不由自主地开始加速:回家、回家、回家……这是任何人都会无法抗拒的呼唤。有家才有爱,有家才有情,有家就有永远。

在家里,可以找回年轻、找回青春、找回童年,把一切浸润在无拘无束释放温情的河流里。家的港湾,消解你的烦恼,宽容你的任性,共鸣你的喜悦,也能用温暖的手掌擦去你的泪水。哦,我看见了父亲那双浑浊的眼,静默无声,却又有无法形容的力量,定格我童年的稚嫩,成长的历程;母亲满头银发,在家的巷口张望,用世界上无法替代的目光深情铺就我远行的道路和归来的期盼。还有小伙伴们见面时的拥抱,声声呼唤着我的小名儿……

家,总在春节这个中国传统文化最大的发酵场里,散发出幸福的味道,浓得化不开、香得飘不散、醇得挡不住。

洗却时光的漫漫风尘,我更懂得岁月不居、时节如流,更懂得从家出发的意义。家是脐带,牵系我走到世界任何一个地方,牵系我的一生,让我不时地回望,问问自己:我是谁,我要到哪里去,我最终要回到哪里。警醒我感悟那些身后苍茫的岁月,沉淀我眼前那犹未可知的时光。

我想说,朋友们,无论身在何处,从业何方,回家吧,回家过年!

过年的记忆主题作文篇9

【过年的味道——油烙圆子】

坐了十几个小时的车,终于到了老家的街上,爸爸停好车,叫我们都下来。

天气寒冷,虽然仅仅是吹着微风,也把人冻得发抖打颤。店铺里挂满对联、灯笼,摆满窗花以及各种年画。街上行人手拉着手,或是搭着肩,或是两手提着满满的年货,讨论着自己家里为过年准备了什么东西,给孩子买了什么颜色的新衣服。每个人都神采奕奕,脸上洋溢着幸福。

街道上一排都是卖油烙圆子的小摊,这是我们老家湖南永州的特色美食。自从到广东念书,只有过年爸爸妈妈才会带我回湖南老家,所以油烙圆子成了我一年中最牵挂的美食。激动的心,颤抖的手,我迅速穿过马路,把朦朦胧胧的睡意丢到了九霄云外。

“好多钱一串?”爸爸用方言问摊主奶奶。

“一块钱五串。”奶奶抬起头笑着说。妹妹跳着说她也要,并拉着爸爸的手摇了摇。爸爸从口袋里抽出钱包,翻开拿出一张十块钱递给老奶奶,“那给我拿十块钱的吧。”

奶奶开始忙碌起来,她揭开锣筐的盖子,把昨天晚上提前和好的糯米团拿出来。奶奶一手拿着面团,一手揪出跟棒棒糖差不多大的小剂子。用龟裂的双手揉搓着,把小剂子揉成圆润的小球,三两下就好了。把它们沿着锅的边缘,像坐滑滑梯一样滑下去,遨游在金黄色的油锅里。炸这个必须是小火,不然会糊的,不一会儿就全部揉好下到锅里面去了。老奶奶年纪大了,弓着腰用锅铲温柔地翻动团子。

那些团子在锅里滚来滚去,一会儿浮上来,一会沉下去,又翻身,打个滚。它们雪白的身体都被盖上了浅浅的金纱。奶奶吃力地扭开装冰糖的盖子,用勺子挖了几勺冰糖,放进锅里,用锅铲轻轻搅动着。团子游累了,融化的糖也躺在团子上睡着了,团子浮上来,穿着金黄的外套出来见世面了。

奶奶用大漏勺将团子都舀出来,放在一个大盆里,趁那糖还有粘性,撒上白芝麻,晃动着盆子,让团子沾满芝麻,最后把它们都装在盒子里,刚装好妹妹就扒住爸爸的手要吃。

盒子里一串串油烙团子摆得整整齐齐,圆滚滚的,外壳金黄漂亮。我也迫不及待尝了一串,吃起来外酥里嫩,还有些空心,甜而不腻,热腾腾又软软糯糯。或许是太久没有吃到这让我魂牵梦萦的油烙圆子,霎时我感觉获得了极大的满足。远处鞭炮声响起,小孩儿赶忙捂紧耳朵,白烟缓缓升上空中……

过年的记忆主题作文篇10

【坎坷探亲路 只为短暂聚首】

春节,在中国人心中具有特殊分量,而对于一名守卫边疆的军人来讲更是如此。

1993年是我入伍的第三年,也是我第一次过年回家探亲。为了给亲朋好友带些驻地的土特产,我提前一个月忙着采购物资,当时部队管理严格,除了周末请假外出采购外,很多时候还需请其他战友帮忙采购。这样断断续续采购了多次,土特产终于装满了两个野战背囊。

火车票也是一票难求,需提前一个月订购。出发当天,由于担心现金被偷,我就把钱放于袜子里和内衣口袋等数个隐秘之处,路上怕行李丢失,我少吃饭、少喝水。无论是中途购票转车,还是上洗手间,行李一直都在我的视线里。

经过二十六个小时的奔波,我终于到达了我的家乡——河南许昌。回家后,亲朋好友收到我带回的土特产,别提有多高兴,很多土特产还是他们生平第一次见到。在家的日子总是幸福和短暂的,假期很快要结束了,我又开始忙着采购家乡土特产,准备归队赠送给战友们。

每次回家和归队,内心总是矛盾重重。一是不知道这次离家后,多久才能再回来;二是因为每次探亲路途遥远,让我饱尝奔波劳累之苦。类似的探亲之旅一直持续到2000年,才慢慢得以改善。

回想二十年前,春节想要寄些特产给父母,需要提前一个月或者二十多天开始采购物资,当时快递也不像现在这样便捷,邮寄到家至少需要半个月时间。后来当地邮局拓展了代购代邮业务,有时索性不再去超市选购物品,直接让邮局代购代寄。

再后来随着社会经济的飞速发展,全国道路交通建设的大力完善,从成都到河南许昌老家的时间也大大缩短,仅需八个小时,没有以前那种在火车上紧盯行李不敢睡觉的情景了。各地的物资也丰富起来了,快递也四通八达了,父母索性不让我再邮寄东西回家。现在回家探亲的路越来越畅通,速度也越来越快,昔日偏远的乡村早已焕然一新,乡亲们的脸上也露出了满意的笑容,处处洋溢着幸福的气息。

回想往事,当初那么坎坷的回家之旅,图的是什么呢?我想,图的是与家人团聚,吃一碗妈妈煮的饺子,和爸爸下一盘棋。

    6224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