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场励志故事长

|小龙

  职场中切忌心浮气躁,眼高手低,应心态平和。看完长篇的励志故事可能会有所感悟。下面是小编给大家整理的职场的励志故事长,供大家参阅!

  职场励志故事长(一)王宝强生命里的第一个贵人

  2002年春天,北京某处的建筑工地上,一名工人腰上的呼机忽然响了,他停下手上的活计,低头看看腰间,喊出一个名字:“王宝强。”

  在匆匆赶去公用电话亭的路上,这名叫做王宝强的瘦小工人还不知道,这将是一个改变他命运的电话。在此之前,他是民工、“北漂”,北影厂门口50元一天的“蹲活儿”的。而在此之后,一切都不一样了。

  电话是《盲井》剧组打来的,通知王宝强去见导演李杨。之后,他得知,自己将出演这部电影的男主角,一个进城打工几次被骗的少年。同时,他拿到了500元钱的预付片酬。

  “500块钱啊,我激动的呀。”说起500元拿到手上的那一刻,王宝强的声音依然带着一丝颤抖。

  对于2002年的王宝强来说,500元,是笔大钱。

  那年的冬天,他终于给家里打了来北京两年以来的第一个电话,用的是小卖铺里的公用电话。开口问的第一句话是:“你们都好吧,庄稼怎么样了?”电话那头,家里人立刻骂了过来:这么长时间不跟家里人联系,以为你死了。骂完,两边都哭了。

  王宝强说,李杨是他生命里的第一个贵人。他还是习惯把自己的生活和许三多对应起来:“《盲井》像是史今,把我带入部队;《天下无贼》像是袁朗,让我真正知道演戏是怎么回事;《暗算》让我在演技上有了突破;《士兵突击》让我真正奠定了位置。”

  李杨看上王宝强,是他身上的质朴本色。李杨是反对学院派表演模式的人,他觉得,王宝强之所以后来能脱颖而出,就因为他“很贴近观众”。

  在李杨看来,王宝强很“努力”:“他是草根阶层出身,生存不易,所以知道珍惜每一个机会。”而《士兵突击》的编剧兰小龙也说,他特别羡慕王宝强成长经历当中曾经有过在北影坐冷板凳的经历,很少有人从年轻时候就从零开始的这种状况。

  《盲井》里有下井的戏,几百米深矿井,要求演员真的到矿井中去表演去拍摄。很多演员都放弃了,而王宝强真的下了井,真的坚持下去了。李杨很感慨:“这行里聪明人太多了,很多人拍电影就是为了成名,就是为了赚大钱,遇到危险就跑了。可是王宝强没跑,那时我觉得,这小孩行。”

  在王宝强看来,他能够得到《盲井》的机会,只有两条:一是坚持,一是相信。

  王宝强不否认幸运的存在,但他认为,除了幸运,自身努力也是很重要的。他认为,自己还算是个勤快的人:勤跑,勤打听消息。《盲井》剧组招人的消息,就是他打听来的,听到了,立刻就放下所有的活跑去面试。

  做演员,一个很大的开支就是拍照和印照片。生活已经很苦了,但王宝强从来没有省过印照片的费用:“第一张可能白洗白送了,第二张也白了,但是第100张,第200张呢,也许人家挑中的就是第200张。”

  王宝强说,他从没学过表演,所以他在片场只有一条,相信导演,导演让怎么演就怎么演。“拍《盲井》时我啥都不懂,拍《天下无贼》时更不用说,冯小刚那么优秀的导演,按他说的演就没错。”

  《盲井》是低成本电影,演员拿的都不多,钱都放在制作上。王宝强说,当时他拍这部电影时,根本没想片酬问题,也没想上没上保险,只觉得这是个机会,一定要抓住。《盲井》的拍摄中,资金出了问题,很多人都跑了,也有人劝说王宝强走,但是王宝强没走。

  王宝强说,自己从来不会主动跟人要什么。以前跑龙套,穴头通常都会在演员费用上卡一手,但王宝强不争,给多少是多少:“你跟人家争,人家就不用你了。”后来出了名,就不用争了:“到现在,位置在这里了,你不用争,人家也会给你。”

  从少林寺出来以后,王宝强的脾气就不那么倔了。“在家里倔,有爹娘让着你,出来了,谁会让着你?”在剧组里,王宝强不是爱说话的人,也不扎堆。正在拍摄的电视剧《烈火男儿》在广州一处消防大院培训,在班长眼中:“王宝强不爱说话,当然你跟他说话他也说。”

  然而训练场上的王宝强其实是紧绷着的。有一个项目是学习穿衣服,消防队员们必须在十几秒内把衣服穿好。别人训练的时候,王宝强就蹲在旁边专心看,看完了等他上场,居然第一次就迅速完成了动作。

  “对我来说,每一次机会都是最后一次。”王宝强说。他是个肯场下下苦功的人,他文化程度不高,所有台词,都翻字典来注音。别的演员是拍一场戏记一场戏的台词,他是提前把所有的台词都背下来:“这样方便导演调整。”刚开始时候,记台词要花好久好久,后来记得就越来越快。

  2003年,王宝强以《盲井》在台湾地区拿到了金马奖。冯小刚是看了《盲井》之后找到王宝强的,因为很多明星都有档期问题,冯小刚先问王宝强:“4个月行不行?”王宝强连连点头说:“行,行。一年都行。”《天下无贼》之后,一切都顺理成章,“傻根”在《殷商传奇》里成为哪吒。《暗算》里成为天才少年阿炳,在《士兵突击》里成为许三多。

  王宝强说,他非常感谢这几部戏的导演:“以后只要是他们的戏,他们让我演死尸我都去演。”《天下无贼》拍完,他觉得无以为谢,就从家乡背了一袋小米送给了冯小刚。

  对于王宝强来说,他现在要非常努力去做的是,怎样才能继续保持一种质朴的生活方式。他说,他自己是“摸着底走上来的”,拍戏时候,他依然最能吃苦。拍《殷商传奇》,所有撞在墙上的动作,都还是真撞;拍《士兵突击》,许三多在剧中做了333个腹部绕杠;拍这段戏时,王宝强没有用替身,伤了手,大拇指上掉了一块肉,腰扭伤了。

  他对金钱的态度,基本还是:“挣了钱就给家里,自己留下够花的就行。”但是许多变化在悄悄发生,有时令他困惑。

  成了名之后,应酬场合就多起来,喝酒就成了难题:“我一直不太会喝酒,但很多场合,你不干了就不行。”他成名后,去少林寺,去北京,一下成了家乡子弟的热门出路,很多人都把希望寄托在他身上,但是他也实在帮不到这么多人:“我最多只能做到帮他们介绍。”

  他忽然发现,他的时间也开始紧张起来:“《士兵突击》之后,今年的时间排得满满的,每天都要接受七八个电话采访。我以前不怎么会说话,你看我现在能说了吧,都是采访练出来的。”此外,还要录歌,录广告,上新戏??2000年,他来到北京时候,买的是站票,没少被别的旅客翻白眼,当时,他想,有一天有钱了,一定买一张坐票。现在,他坐飞机都已经是家常便饭。

  2006年,王宝强还回家帮家里收玉米;今年就不可能了。他说,今年的春节,他想带父母去海南。他觉得,人生最美的事,就是终于向父母证明了,这个儿子没白养。那些混在北京的日子里,这是他最大的压力,也是他最大的动力。

  王宝强说,《士兵突击》是他入戏最深的一部戏,许三多是什么样子,王宝强就是什么样子。《士兵突击》的后半段,人生的残酷真相逐渐向许三多展开,在竞争的压力下,许三多杀了女毒贩,也看到了自己的成功给别人造成的压力。王宝强说,这也是他一直在想的一场戏。接受凤凰卫视采访时,他说:“如果有一天让我再碰到这个,我一定还会杀了他,因为我是一个兵,我相信第二次杀人的时候,肯定就不会像第一次那样,以后杀人肯定是不眨眼的,一样能磨练出来。只是你们没有看到第一次杀人时候的样子,这就是成长。”

  王宝强说,他觉得拍完《士兵突击》之后,人就老了。因为看得多了,要应付的事也多了。事实上,在他看来,《士兵突击》后半段的许三多,已经比前半段老了很多。现在想起来,他觉得,拍《盲井》时,是最单纯的。

  电视剧里,最后一句台词被安排由袁朗说出,只是不是对着许三多,是对着成才,他说:“路很长,比许三多还要长。”

  职场励志故事长(二)把斧头推销给小布什总统

  孙教授接着给我讲了一个成功推销员的故事。

  ——2001年5月20日,美国一位名叫乔治·赫伯特的推销员,成功地把一把斧子推销给了小布什总统。布鲁金斯学会得知这一消息,把刻有“最伟大推销员”的一只金靴子赠予了他。

  这是自1975年以来,该学会的一名学员成功地把一台微型录音机卖给尼克松后,又一学员登上如此高的门槛。布鲁金斯学会创建于1927年,以培养世界上最杰出的推销员著称于世。它有一个传统,在每期学员毕业时,设计一道最能体现推销员能力的实习题,让学生去完成。

  克林顿当政期间,他们出了这么一个题目:请把一条三角裤推销给现任总统。八年间,有无数个学员为此绞尽脑汁,可是,最后都无功而返。克林顿谢任后,布鲁金斯学会把题目换成:请把一把斧子推销给小布什总统。

  鉴于前八年的失败与教训,许多学员知难而退,个别学员甚至认为,这道毕业实习题会和克林顿当政期间一样毫无结果,因为现在的总统什么都不缺少,再说即使缺少,也用不着他们亲自购买;再退一步说,即使他们亲自购买,也不一定正赶上你去推销的时候。

  然而,乔治·赫伯特却做到了,并且没有花多少工夫。一位记者在采访他的时候,他是这样说的:“我认为,把一把斧子推销给小布什总统是完全可能的,因为布什总统在得克萨斯州有一农场,里面长着许多树。于是我给他写了一封信,说:有一次,我有幸参观您的农场,发现里面长着许多矢菊树,有些已经死掉,木质已变得松软。

  我想,您一定需要一把小斧头,但是从您现在的体质来看,这种小斧头显然太轻,因此您仍然需要一把不甚锋利的老斧头。现在我这儿正好有一把这样的斧头,它是我祖父留给我的,很适合砍伐枯树。假若您有兴趣的话,请按这封信所留的信箱,给予回复……最后他就给我汇来了15美元。”

  乔治·赫伯特成功后,布鲁金斯学会在表彰他的时候说,金靴子奖已空置了26年,26年间,布鲁金斯学会培养了数以万计的百万富翁,这只金靴子之所以没有授予他们,是因为该学会一直想寻找这么一个人,这个人不因有人说某一目标不能实现而放弃,不因某件事情难以办到而失去自信。

  讲完这个故事,孙教授告诉我: “乔治·赫伯特的故事在世界各大网站公布之后,一些读者纷纷搜索布鲁金斯学会,他们发现在该学会的网页上贴着这么一句格言:

  不是因为有些事情难以做到,我们才失去自信,而是因为我们失去了自信,有些事情才显得难以做到。

  我再给你讲一个作家的故事。——美国成功学的创始人拿破仑·希尔博士,年轻时立志要做一名作家,要达到这个目的,他知道自己必须精于遣词造句,字典将是他的工具。

  但是由于他小时候家里很穷,接受的教育并不完整,因此,那些“善意的朋友”就告诉他,说他的雄心壮志是“不可能”实现的,劝他不要异想天开。

  年轻的希尔并没有接受朋友的劝告,他用打零工挣来的钱买来了一本最好的、最完整的、最漂亮的字典,他所需要的字都在这本字典里了。他做了一件很奇特的事。他找到“不可能”这个词,用剪刀把它剪下来,然后丢掉,于是他便有了一本没有“不可能”的字典。

  以后他把整个事业建立在这个前提下,那就是对一个迫切想获得成功的人来说,没有任何事情是不可能的。最终,他成为美国商政两界的著名导师,被罗斯福总统誉为“百万富翁的铸造者”。他的著作《人人都能成功》成为世界畅销书。

  听了孙教授这番话,我很受振奋地说:“孙伯伯,你今天所讲的给了我极大的鼓舞和信心,从今往后,不管别人怎样讥笑我,怎样打击我,我都不会让他们`偷走'我的梦想。”

  孙教授高兴地说: “好样的,小伙子,有志气!古往今来,所有伟大的智者都这样说,人们在自己身上设立的最大限制,就是成功的最大障碍。扩展你的心理界线,就扩展了你的生命;毁掉你的限制,你就无所不能。下面,我给你讲一件有趣的事,这个故事是著名的教育学家默门博士告诉我的。”

  ——去年五月的一天,默门去密西根小学采访唐娜老师。唐娜所带的小学四年级和默门以往所看过的差不多。教室里,学生坐了五排,每排有六个位子。而老师的桌子则放在教室的最前面,面对着学生。

  公布栏上贴着学生的作业。大体看起来,是个典型的小学生教室。但默门在第一次走进时,总觉得有些不寻常,仿佛有件神秘的事要发生。

  唐娜是密西根小学的资深老师,再过两年便要退休了。她志愿参加我所组织策划的全市教职员在职训练。这个训练主要是借助一些表达的方式,来鼓励学生对自己有信心,进而爱惜自己的生命。唐娜的工作则是借助参与训练,进而将这些理念实现。至于默门所要做的则是去访查并鼓励这些活动。

  默门在班级后面的一个空位子坐下来。每个学生都乖乖坐在位子上,绞尽脑汁在纸上写着。有个小朋友偷偷告诉我,她要在纸上填写所有她自认“做不到”的事情。

  她的纸上写着:“我无法将足球踢超过第二条底线。”“我不会做三位数以上的除法。”“我没办法让黛比喜欢我。”她非常认真地填写,即使已写了半张纸,她仍旧没有停下来的意思。默门沿着各排巡视每个学生,每个人都在纸上写下他们所不能做的事。诸如:

  “我没法做十次的仰卧起坐。” “我发球无法超过左边的球网。” “我不能只吃一块饼干就停止。” 此时,整个活动引起默门的好奇心,所以默门决定去看看唐娜在做些什么。默门接近她的时候,发现她也忙着填写。默门想还是不要打扰她的好。

  “我无法不用体罚的方法好好管教亚伦。” 在默门心里是反对学生和老师如此专注于消极的一面,而不去看积极的那一面。又写了十分钟。大部分人填满了一整张纸,甚至有人开始了下页。

  唐娜告诉学生,完成现在在写的这一张并指示学生将纸对折,交到前面来。学生依序来到老师的桌子前,把纸张投入一个空的鞋盒内。把所有学生的纸张收齐之后,唐娜把自己的也投了进去。她把盒子盖上,塞在腋下,带头走出教室,沿着走廊走。学生跟着老师走了出去,而默门则尾随其后。

  走到一半,整个行列停了下来。唐娜进入守卫室,找寻铁铲、铁锹。她一手拿着盒子,另一边拿着铁锹,带领大家到运动场最远的角落边。大家开始挖了起来。

  原来,他们打算埋葬“我不能”。整个挖掘过程历时十分钟,因为每个孩子要轮流挖。直到洞有三尺深的时候,他们将盒子放好,立刻用泥土把盒子完全埋葬。

  31个十多岁的小孩,围绕着这刚埋好的“墓地”,里面埋着所有每一个“力不能胜”的事情,这些都被深深地埋藏在三尺的泥土下。 此时唐娜开口了:“小朋友,现在手牵手,低头默哀。”学生很快牵手围绕墓地成一个圆圈,低下头来等待,唐娜则念出一段颂词:

  “各位朋友,今天很荣幸能邀请各位来参加‘我不能’先生的葬礼。他在世的时候,参与我们的生命,甚至比任何人影响我们还深。他的名字,我们几乎天天挂在嘴边,出现在各种场合,如学校、市政府、议会,甚至白宫。

  “现在,希望‘我不能’先生能平静地安息,并为他立下墓碑,上面刻着墓志铭。死者已矣,来者可追,希望你的兄弟姊妹‘我可以’、‘我愿意’能继承你的事业。虽然他们不如您来得有名、有影响力。如果你地下有知,请帮助他们,让他们对世界更有影响力。

  “愿‘我不能’先生安息,也希望他的死能鼓励更多人站起来,向前迈进。阿门!” 听完这段颂词之后,我想孩子们是永远不会忘记这一天。这个活动是这样具有象征性,这样意义深远。这个特别的正面鼓励将深刻在每个孩子的心版上。

  写上“我不能”,把“我不能”埋葬,聆听颂词。老师完成了大部分的活动,但现在还没结束,她带领学生回到教室。 大家一齐吃饼干、爆米花、果汁,庆祝他们越过了“我不能”的心结。唐娜则用纸剪下墓碑形状,上面写着“我不能”,中间加“安息吧!”三个字,再把日期填上。

  这个纸墓碑挂在唐娜的教室里。每当有学生说出:“我不能……”这句话的时候,唐娜只要指着这个象征死亡标志,孩子们便会想起“我不能”已经死了,进而想出积极的解决方法。 默门不是唐娜的学生,事实上她是默门教出来的学生。但从这次的活动,默门从她身上学到了一个永久不变的功课。

  直到如今,只要听到有人说:“我不能……”,默门的脑中立刻浮现出那个葬礼的情景。和小朋友们一样,默门会记起:“我不能先生”已经死了。

  听完了这个有趣的故事,我犹如吃了兴奋剂一般,精神抖擞,信心百倍。“我不能”不是一个事实,只是一个观念。这个美国的小学教师说得多么有道理,“能”还是“不能”完全取决于自己,我凭什么说我自己不行?我为什么断定自己一定考不上北京大学?

  职场励志故事长(三)从疯狂英语到赏识教育

  欧阳维建,教育活动家,教育品牌推广家、演讲策划家,赏识教育、疯狂英语两大教育品牌的总策划、产业创始人。继策划推广李阳疯狂英语后,正全身心致力于赏识教育品牌的全球推广。

  近十年来,他以坚韧的毅力,策划教育讲学5000场次以上,具有3000多万人次的教育推广经验。亲自指挥超过10万人次的各式大型培训,曾创下一场4万人、一天10万人次的教育活动奇迹!

  在故宫、长城、首都体育馆、清华大学,在马来西亚、新加坡、台湾……到处留下他推广教育名师及教育成果的身影。

  他努力奋斗的梦想是:搭建全国最大的教育名师推广平台!倡导不追明星追名师的社会新时尚!他倡导的教育推广精神:走遍千山万水,说尽千言万语,想尽千方百计,吃尽千辛万苦,服务千家万户!

  让赏识教育走进中国的每一个乡村:让农民的孩子也享受最好的教育!他策划的“百千万工程”,在中国已经掀起并正展开一场声势浩大的赏识教育热潮!

  疯狂英语的出现,是个奇迹,因为有李阳。赏识教育的出现,是个奇迹,因为有周弘。疯狂英语之所以疯狂,赏识教育之所以轰动,因为有欧阳维建!

  疯狂英语和赏识教育的横空出世,是因为上世纪末的中国教育太需要反叛的精神和重建的力量,太需要具有原创精神的教育名师,太需要理想主义者站出来一呼百应。但是教育市场的拓展除了需要天才讲师们的文化推动力,更需要天才策划家们的市场策动力。欧阳维建是疯狂英语和赏识教育两大教育品牌的总策划。

  他不为人知。他藏在大局和帷幄的背后。他既是谋士又是将领。正因为有了他的参与和默默付出,两位教育品牌名师才真正立足市场,以盛会的方式登临学府、社区、公共平台,召开千人、万人、数万人的公众演讲。

  正因如此,疯狂英语和赏识教育才最大程度地征服了人心;正因如此,教育才从真正意义上实现了品牌化,为自由的市场引动自由的文化教育气息;正因如此,两大教育品牌才成为让世人皆知的人文景观。曾有人说,欧阳维建推广疯狂英语和赏识教育的模式,应该收入世界顶级的MBA案例教学课堂中!

  “疯狂”托起第一教育品牌

  千百年来,中国教育以默诵和笔试为主,所以中华民族一直是一个羞于表达的民族。一个羞于表达的民族,在心理上一定存在着深深的压抑和自卑。但是,李阳的“疯狂英语”出现了。用极度的疯狂宣泄了极度的压抑,用极度的表达突破了极度的自卑。

  振聋发聩的“英语口语教学法”突破了“聋哑英语”,袭卷了校园,俘获了千万学子们的心。但是传统教育的卫道士们却以“疯狂英语冲击学校正常教学秩序”为由,禁止李阳进校讲学,李阳曾多次被驱赶出校园。

  某著名教授公开在媒体上说,“疯狂英语”不值一提,其“吼”的方法不符合人类学习语言的规律,之所以产生趋之若鹜的现象是因为一些人学英语的功利性太强,不想下工夫,只求所谓的速成法……李阳痛苦而困惑:疯狂英语的出路在哪里?

  1997年的3月,李阳在湖南长沙做疯狂演讲。而时为株洲市一中副校长的欧阳维建则在台下观看,听着李阳在台上狂喊:我要让中国的每一个角落都充满了学习的声音!每天反省自己,一切的物质、所有的情感生活,都比不上每天增加智慧! 演讲结束后,欧阳维建敏锐地悟到“疯狂英语”的特殊意义:

  李阳的价值并不在于他教会了多少人英语,而在于他唤醒了一个民族的求知热情,激发了整整一代学子学习外来文化的信心。而这些正是传统教育中最缺乏的一页。但是传统教育部门由于其根深蒂固的旧观念,难以接纳如此标新立异的教育方法,于是双方格格不入。

  而在教育领域工作多年的欧阳维建深知自己能够在两者之间架起沟通和运作的桥梁。他找到李阳,对他说:我能帮助你。在李阳的邀请下,欧阳维建来到广州。但是否就此辞职下海,欧阳维建一时还下不了决心。可是半碗米粉却缔结了他与李阳的一世情义。

  当时,他们在广州街头的地摊上吃饭,各要了一碗米粉。欧阳维建吃了一半就不吃了,李阳觉得丢了可惜,端起来就连汤带粉收拾干净。欧阳维建感动了,他知道李阳这是把他当兄弟看呢!既然是兄弟,就不分彼此。他毅然辞职,铁了心和李阳一起干。

  1997年6月,欧阳维建和李阳走到了一起,“疯狂英语”的燎原之势便开始注定。在欧阳的组织与策划下,“疯狂英语”的演讲战役从各大城市学府打响,向社会广泛辐射,全国近3000万人聆听过李阳的精彩演讲。“疯狂英语”推广期间,欧阳维建曾创下一场4万人,一天10万人次的教育活动奇迹。

  2002年,随着李阳出任韩日世界杯足球赛大使和在中央电视台春节联欢晚会上的露脸,“疯狂英语”进入了鼎盛时期。一时间,李阳成为100多个国家1000余家著名媒体追踪采访的热点人物。

  而“疯狂英语”的口号从“让三亿中国人说一口流利的英语”加升为“让三亿外国人讲一口流利的中文”,足见其争霸天下之雄心。这也是中国人第一次在文化教育上对西方文明喊出如此自信的口号!

  “疯狂英语”成功了!而在这成功的背后,是人生的艰苦,是一场场无日无夜的斗争。在事业奠定的初期,没有光华,没有幸福,只有不甘于平庸的挣扎。

  那段日子他们携手走过。他们同吃过一碗米粉,一同翻过车,掉过车轮,遭遇过车匪路霸,他们连续10天每天只休息两三个小时……无论是李阳,还是欧阳维建,他们都曾在焦虑与煎熬的铁砧上锤炼过。他们的生命品质,惊人的相似,坚忍卓绝而不言放弃。

  如此要求完美的两个人,能够走到一起就是奇迹,同时他们也创造了奇迹。

  但是由于初涉教育产业,没有经验,这对患难与共的合作伙伴留下了太多的遗憾,例如不懂得如何建立好的管理机制结果造成管理上的混乱;不懂维护“疯狂英语”的品牌利益,直到现在,李阳仍然和他人共享自己一手缔造的品牌利润……

  周弘的演讲让他潸然泪下

  随着疯狂英语的日益庞大,随着视野的一再宽阔,欧阳维建感到,教育人物品牌化的道路才刚刚开始,中国只升起了一个教育品牌人物。就像夜空中升起的第一颗北斗星,一定还会升起第二颗、第三颗,以至于星辰无数。教育品牌的天空,终有一天星光灿烂。欧阳维建坚信不疑地开始了下一轮寻找。

  2001年5月18日,欧阳维建又一次坐在台下听演讲。

  如果当年李阳的演讲让欧阳维建热血澎湃,而眼前这位叫周弘的父亲的演讲,则让欧阳潸然泪下。

  这位智者型的父亲,通过对生命的赏识与接纳,一手把双耳全聋的女儿培养成了天才:8岁背诵圆周率小数点后1000位数字,10岁发表6万字的幻想小说,16岁成为中国第一位聋哑少年大学生,直至赴留学美国,拿到教育管理硕士学位。

  听着周弘的演讲,欧阳维建深深地被伟大的父爱所震撼了,也深深地伤感自己的童年。他没有享受过家庭的温情。一开始,人生于他就是一场凶暴而冷硬的斗争。

  欧阳维建长在贫寒的农村,兄弟姐妹5个。也许是因为生活太艰难了,父亲脾气暴躁,稍不如意动辄打骂。当父亲的拳头一次次向他挥来,他也无处申冤,只有挥拳打老二,然后老二打老三,老三打老四,老四打老五,老五无人可打,只有去学校打同学打老师。

  在家庭暴力之下,可怜的老五被打出了家门,赶出了校门,流失社会,成为了少年犯进了监牢……由于童年遭遇,父亲在欧阳维建的心中从来都是可畏而不可亲的。

  但是,周弘出现了。这位父亲型的教育导师,是以仁爱作为其“赏识哲学”的精神底色。所以,从小就缺乏仁爱教育和无条件赏识的欧阳维建,第一次见到周弘之时,就在心理上完全接纳了这样一位教育品牌人物。

  我不想多谈周弘如何“三顾茅庐”请欧阳维建出山,也不想描绘欧阳是如何毫不犹疑的放弃“ 疯狂英语”加盟“赏识教育”,我只想说周弘是一位用情极深的人,而欧阳维建则眼光极智。

  如果说欧阳维建用智商征服了市场,那么周弘则是用情商征服了欧阳。周弘不懂市场,在欧阳维建没有出现的时候,“赏识教育”在他手中堪称惨淡经营。他一次一次与人合作过,但始终不成气候。上当受骗的烦恼、遭人误解的委屈、维持生存的压力搅得他焦头烂额。

  但是周弘见到欧阳维建之后,马上就从这个人的不世举止后面,看见了不同凡响的胆识和才华。为了能让“赏识教育”更好的发展,周弘主动让贤,他对欧阳维建说,今后你当董事长,我一心一意做我的研究和演讲!

  周弘“让贤”的背后是一颗赏识的心,托付重任的同时,也给了欧阳维建莫大的信任感和安全感。所以说,“赏识教育”能成今天的大气候,实在是两人情商与智商的完美结合。

    5329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