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人的励志故事

|小龙

  信有不少朋友都会在自己学习工作之余,找一些励志的经典名人故事事例来看,下面是小编给大家整理的有关名人的励志故事,供大家参阅!

  有关名人的励志故事(一)

  “两只皮箱一个梦,雄心壮志离家园”,1987年年底的最后一天,徐小平怀揣着一个留学梦去了美国。归去来兮,1995年年底,在俞敏洪的游说下,徐小平回国加入新东方的创业团队。

  “岁月,来去匆匆忙乱;青春,一误再误短暂”,当年兜里只有50美元便去闯荡美国的徐小平,从最初那困顿劳碌的打工岁月,到逐步安稳的居家异国音乐教师生涯,再到回国后加入新东方创业团队的激情人生,最后是现在功成业就后的幸福生活,20年的光阴就这么过去了。如白驹过隙,忽然而已,20年的光阴也累积成徐小平身上众多的title:著名留学、签证、教育和人生发展咨询专家;新东方创业元老;新东方文化发展研究院院长等等一系列闪光耀眼的头衔。在这些头衔的背后,20年的光阴更是打造了一个风趣、机智、幽默、自信抑或是带有些许自恋的徐小平;20年的光阴更是成就了一个热爱生活的徐小平,20年的光阴更是磨砺了一个曾经艰苦地奋斗过,现在依然在执着地寻求生活意义的徐小平。

  在徐小平那温暖而明亮的办公室里,记者采访了徐小平。

  记者:“人人都觉得您很快乐,真的是这样吗?”

  徐小平:“告诉你一个秘密,不过千万不要告诉别人——真的是这样!”

  北京冬日阳光虽没有夏天那样刺眼,但此时此刻透过落地窗照在徐小平身上,依然光明灿烂。徐小平眼睛里闪烁着阳光般的温暖,非常快乐地说:“我在国外扫过地,洗过盘子,送过Pizza,甚至有过揭不开锅,去当铺把我的相机典当换钱购物的经历。我自己的情感和事业,也都曾有过不同的挫折与失败,但是,我从来没有失去过信心,从来没有失去过希望。相反,这些挫折与痛苦,往往都成了我自己取之不竭用之不尽的精神财富。人的一生中,每一种经历尤其是不幸的经历,往往会蜕变成宝贵财富。这个观点,是新东方的基本信条之一。俞敏洪就是这样一个征服了苦难的人,一个从逆境中走出来的胜利者,他是这个真理的实践者。而我,虽然看上去好像快乐得像头猪,但实际上也是验证了这个理论的活化石。”

  是的,徐小平生活中遭遇了海外的经历磨难、创业的挫折迷茫以及人生路途中不断涌现的那些恼人的事情。但这一切,都为他追求幸福,渴望美好提供了永恒的动力。因为心态的健康,因为心灵的真诚,因为对于生活的激情,因为奋斗理论的指引,让历经沧桑的徐小平,在离开新东方管理岗位之后,依然更加坚定地朝前走,朝着幸福走,向着美好未来奋进。

  记者:“听说您在人生咨询理论里有个重要的思想:美丽是幸福的要素。您所说的“美丽”在人生百事中到底有多么重要?”

  徐小平:“恐怕和所有奋斗要素一样重要,假如不是最重要的话。你知道那个‘木桶理论’吧?‘美’是‘幸福木桶”上最重要木板之一。一个人的美包括很多方面:个性魅力、人格魅力、气质魅力、形象魅力等等。新东方最有魅力的人,可能是世俗眼光觉得‘最难看’的,我不说这个人是谁,免得被他穿小鞋……呵呵呵”。徐小平说得兴起,忍不住还调侃了一把俞敏洪老师。

  在醇香而温暖的咖啡气息里,徐小平放低自己的身子,调换了一个更舒适的姿势坐好:“我倡导的所谓‘美丽人生’,其实不是什么享受生活,而是一种奋斗哲学。即是:每一个当代青年,无论男女,要想获得成功,除了学历、学位、技术、专长之外,还得关注自身魅力。个人自身魅力,是和知识学历、工作经验一样重要、具有同样高度‘幸福木桶’上的一块木板。”

  “幸福固然包含很多层次的东西,比如今日人们谈到幸福,往往最容易想到的是金钱,是物质。在今日中国,人人都在为金钱狂奔,我看有点过多地强调了幸福生活物质功利的那个层面,而忘记了另外许多层面。我不想说这个被忘记的层面是什么,因为很多很多,但从我做新东方学生人生发展咨询的角度,我看到的是:大家过于关注大脑的发展(学习学习再学习),而忽略了人的发展(综合素质和个人魅力)。人的发展,人作为肉体的架构,分子的组合的外在的呈现——人之美。”

  说到此处,徐小平顿了顿,然后眉开眼笑一字一顿地总结道:“我对‘美’的强调与推崇,是我对当代青年人生发展和奋斗理论最重大的贡献——外在的美,也是‘幸福木桶’上一块极重要的木板。”

  记者:“新东方上市是一个里程碑。作为元老和大股东,新东方上市后,你个人的生活幸福感是否得到了加强?”

  徐小平:“新东方的上市是一件令人激动的事情。但上市后第二周,我就看到一篇对我的不实报道,会让人们对新东方产生误解,这立即令我陷入了巨大的苦闷。成功不是万能药。幸福和成功,靠的是你不断征服困难、迎接挑战的勇气。”

  徐小平说,新东方上市之后,他反而陷入了一个成功综合症。这个成功综合症的定义是:你终身为之奋斗的目标,一朝得到了实现,寻找新的目标,确立新的追求,加强新的动力,就成了一个大问题。

  徐小平迟疑着说道,“我的问题是,参与创建新东方使得我登上了个人事业的珠穆朗玛峰,当我要再寻找下一个山峰的时候,就不那么好找了。新东方是一个太阳,走出这个太阳,还有什么更加耀眼的星球可以飞往?别人是黄山归来不看山,我却有点珠峰归来无山登的尴尬。”

  其实,徐小平的问题不是没有山可以登,而是有着太多的山可以选择。在徐小平探索新山峰的过程中,会晤过携着宏伟商业企划案的华尔街银行家,也路遇过各式怀揣新奇创业梦的年轻人,他们都没有打动徐小平,而一个当年的北大校友创建56个少数民族少儿合唱团的梦想让他彻底动容了。

  “在中国那些边远的崇山峻岭里搜索,到中国最原生态的少数民族部落里寻找,找到那些穿着破烂满身泥土但有着最清亮的嗓音和心灵的孩子们,经过数月的训练后,给她们穿上漂亮的服装,带到现代化的都市深圳和北京,登上绚丽的舞台,一瞬间,在舞台华美的灯光下,她们变成了白雪公主。当看见这一个个的灰姑娘变成了白雪公主,我忍不住热泪滚滚,并当场表示我要加入这个伟大得可以获得诺贝尔和平奖的事业!”

  徐小平此时的声调低沉了下来,“不过是几万元的资金投入,几个小时的飞行距离,人的命运,在一瞬间得到了改变。这就是最令我激动的一种梦想得到了实现:人的命运,人的发展,人的美,就这样一下子便进入了最理想的状态,最美丽的境界——这一类的事业,也许就是我下一个人生珠峰!当然,我不会把此事当作我的全职工作,但类似的工作,将是我今后最大的奋斗目标。”

  说到此处,徐小平兴奋起来了,“在我苦苦地寻找下一个山峰的时候,其实有无数激动人心的山峰在向我招手,关键是我自己还迷恋着新东方这座大山,还无法真正舍她而去远行……”。

  回想徐小平的工作历程,从北大团委文化部长,到加拿大的音乐教师,到新东方的留学与人生咨询专家,他几十年如一日所最为关注的,就是通过自己的努力,改变人的命运,关注青年的命运。少数民族少儿合唱团的善事,让他看到了通过人为的努力,能够让他人的命运得到如此有益的变化。用这样的方式去改变原本困顿的命运,去提升孩子们的素质,凸显山林少男少女的人之美,让他们梦想成真——这,正是徐小平一生追求并在新东方攀上峰顶的事业。

  在改变他人命运、提高他人幸福感的同时,徐小平的幸福感必定也会来得更强烈吧!

  凝望着窗外中关村林立的钢筋水泥建筑,徐小平仿佛远眺到那遥远而美丽的山寨,以及他自己心中种种激动人心的人生高峰。他用诗一般的语言描绘了自己的前景:“也许,我还没有启程攀登属于我的下一个山峰,但是,我已经踏上了人生的路途,开始了新的跋涉,不要多久,我会在新的人生高峰向大家招手”。

  有关名人的励志故事(二)

  生活和工作中的王建宙痴迷于电信行业,同时还是一个“手机达人”,随身携带5个手机是他的习惯之一

  无论多么跌宕起伏的戏剧都有谢幕的时候,职业生涯也是如此。

  过去一年多,中国移动董事长王建宙一直“被传言”即将退休,3月22日,传言变成现实。

  2月16日,中组部相关部门人员到中国移动进行了干部考核并与主要管理干部谈话,现任党组书记、副董事长奚国华将接任中国移动董事长一职。

  在王建宙“掌舵”中国移动的七年多时间里,中国移动的收入从2004年的1924亿元(人民币,下同)增长到年的5279、99亿,净利润从420、04亿增长到年的1259亿。用户数也从2004年的2、042亿户增长到年的6、5亿户,增长了3倍以上。

  对此,王建宙谦虚地表示:“我有幸作为中国移动管理团队的一员,与全体员工一起,见证已经驶入国际轨道的公司列车,借助列车已有的惯性,继续快速奔驰。”

  素描王建宙

  年3月22日,经过工作交接和简短的发言,年届64岁的王建宙终于卸下了身上的重担,不过未来一年,他仍担任全国政协委员的职务。

  王建宙出身杭州的一般公务员家庭,中学时曾到杭州农村下乡三年,也曾在杭州西湖边当免费导游,为的是学好英文。

  接触过王建宙的人对他的评价一般都是“儒雅”、“谦和”、“极少发脾气”。

  从某种角度看,王建宙不太像一位“国企负责人”:他不喜欢“前呼后拥”,无论出席何种规格的国际会议,最多身边带一个秘书,因此,当大部分国企负责人都喜欢自称“企业家”时,王建宙更愿意把自己定义为“职业经理人”。

  他同时是一位上市公司高管。王建宙这样描述自己的状态:“长期坐在高速列车里,整天处于一种高速运动的状态,甚至连睡梦中都有这种感觉。”每天早上上班,他的第一件事就是看前一天晚上纽约股市中国移动的股价,如果连续两小时不看公司股价,“就会觉得不舒服”。

  与其他专注本土经营的国企负责人相比,王建宙以流利的英语活跃在达沃斯等国际经济论坛和国际投资者的交流会上。从新闻集团董事长默多克到软银集团董事长孙正义,包括互联网新贵FacebookCEO扎克伯格都在他的朋友名单之列。

  生活和工作中的王建宙痴迷于电信行业,同时还是一个“手机达人”,随身携带5个手机是他的习惯之一。比如同时用两个手机上网,以比较不同手机的上网速度,或者连续3小时将手机保持通话状态,以测试移动网络信号覆盖情况。

  这种对手机的关注演变成王建宙的一个特殊习惯——拍电话亭。“无论去哪里,只要看到电话亭,就拍下来。我拍了许多国外不同城市的公用电话亭照片,放在相册里,给大家欣赏。后来变成一种爱好,出国考察期间都出去找电话亭。”

  “经常有人问我有什么爱好,我回答,其实我的爱好很简单,也很容易满足。以前我最喜欢看到人们用手机打电话,现在我更喜欢看到人们用手机上网。这就是我最大的爱好,无论何时,看到有人用手机,一种愉悦感就会油然而生。”他说。

  过去几年,中国移动一直是全球用户数最多的运营商。2006年8月,中国移动市值超过沃达丰公司(Vodafone),成为全球市值最大电信运营商,此后连续5年位居全球电信运营商市值榜首。收入和利润的快速增长让中国移动被称为“大象快跑”,而王建宙就是推手。

  2004年11月,王建宙从中国联通调任中国移动担任一把手,提出了发展农村市场的建议,却遭到公司内外强烈反对,来自投资者的反对声音尤甚。

  王建宙认为,在城市市场已经基本接近饱和的情况下,只要能尽量降低每个用户的获取成本,分摊到每个用户身上的投资和维护成本几乎可以忽略不计,因此,巨大的农村市场仍然可以带来高额利润。

  他随即在2006年秋组织高盛等30多家投行的分析师到农村市场参观,并将此称为“反向路演”,最终投资者大多都被“说服”了。事实也证明,王建宙这个“不被大多数人看好”的战略是对的。

  一直到2008年,中国移动的收入和利润一直保持两位数增长,甚至长期在20%以上,增长动力主要来自新增用户的增长,其中的一半都来自农村市场。

  当以用户、语音、短信为驱动的业绩增长发展到一定阶段后,王建宙将目光投向数据业务,特别是移动互联网给运营商带来的无限可能。“中国移动需要互联网疯子。”2007年,王建宙在清华大学演讲的时候就明确指出。

  尽管时至今日,由于涉及多起腐败案,行业里对于“移动梦网”的评价褒贬参半,但不可否认的是,当年大力发展移动梦网、推动移动互联网产业发展,中国移动绝对做了第一个“吃螃蟹”的人。

  从当年的移动梦网到如今的Mobile Market,中国移动在思路和布局上至少领先竞争对手两到三年的时间。移动梦网不仅给中国移动带来了20%~30%的数据业务收入,更造就了新浪、搜狐、网易等互联网公司的成长,以及一大批以SP概念上市的互联网公司。

  王建宙的“遗憾”

  中国的通信产业如今经历了两次足以改变市场竞争格局的技术变革。一个是当年中国联通的成立以及CDMA技术的引入,另一个就是中国移动上马中国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3G标准TD-SCDMA。而这两个变革的首任亲历者就是王建宙。

  从王建宙1999年加入中国联通到2004年从联通轮岗至中国移动。资料显示,联通的移动电话用户从521万增加到9219万,增长105%,市场占有率由5.7%扩大到接近35%;主营业务收入从162亿元增加到670亿元,年均增长42.6%,收入市场份额从5.8%上升到接近14.5%。按用户数计算,联通成为全球第二大CDMA运营商。

  将一个完全没有市场基础的通信技术在市场中从小到大地运营,直至占有一定的份额是对运营能力的巨大考验。同样的故事在TD-SCDMA上再次上演。

  2009年1月,中国移动正式获得3G牌照,到年底,TD全国基站已经达到20多万,TD用户数达到5121、2万,三分天下有其一。

  如果要说王建宙在任期内最大的欣喜的话,就是通过成立TD-LTE全球发展倡议(GTI)等多种方式推动中国主导的4G标准TD-LTE获全球认可,使中国的通信标准首次与欧美标准站在同一起跑线上;如果说王建宙仍有遗憾的话,那就是TD-LTE尚未在其任期内大规模商用。

  TD-LTE让中国企业第一次在国际标准的制订上有了话语权,而且与国际技术FDDLTE基本同步。这与王建宙每次在公开场合和国际会议上的极力呼吁以及中国移动以身作则的投入密不可分。

  中国移动的数据显示,截至年2月底,全球已经有5个TD-LTE正式商用网络,另有10余家运营商明确了商用计划。

  众所周知,TD-LTE对于中国移动的意义远大于技术标准本身,王建宙要做的,是抢在其他运营商之前,为中国移动的长远竞争力“未雨绸缪”。

  更值得深思的是,“王建宙”之后的中国移动将何去何从?在“大象快跑”了多年之后,其他两大竞争对手正凭借3G迎头赶上,中国移动“独步天下”的时代已经一去不复返,中国移动下一步如何走?继任者将为我们揭晓答案。

  有关名人的励志故事(三)

  从无到有,又从顶峰跌入谷底,再到东山再起,一个人内心有强大就能成就多大的事业。

  东盛集团郭家学:大起大落,他的经历堪比史玉柱

  他从无到有,短短几年间积累了上亿身家;他从巅峰跌落,债务危机让他几度抑郁想自杀;他涅槃重生,八年还清债务,再造市值120亿的上市公司。

  热血创业,书生养猪

  郭家学是村里第一个考上大学的,从安康师范学院毕业后的他在学校工作两年后,就辞去了人人羡慕的铁饭碗,下海养猪,第一个创业项目遭到了乡亲们的嘲笑。

  他本是一个书生,却极具吃苦精神,每天凌晨四点起床给猪投饲料,一天要投放六次,这份长期的坚持让他家的猪养得也比别人家的好,最重的能达到200斤。

  当时体重只有120斤的他要把猪捆到门板上,他们村没有通公路,他只能背着门板,走十几里路出山把猪卖掉,“山路不好走,路边就是悬崖,不小心掉下去就完了”。

  七八月后,他已经养了30头猪,想申请扩大养殖规模,畜牧站领导的一盆冷水很快让他陷入迷茫,“养十头、一百头,你可以背出山,但是养一千头、一万头,你怎么背”?

  机遇转折,驻留西安

  不久,县里有一个中草药种植场承包,郭家学决定接下来,那时的他没有什么存款,可以说一无所有。

  幸运的是,他有一个开明的母亲,在他最困难的时候,把祖屋卖了,换了2700元钱,支持他创业。

  中草药种植也是极苦的,冰天雪地里他要踩着雪伐木,十个手指关节都肿了,母亲心疼不已,好在多年辛苦,他的事业终于稳定下来。

  1988年,手里有了一点钱后,他决定到西安去考察项目,在西安和朋友们一起吃饭的时候,大家看着他红肿的双手,问,“你好好的一个知识分子怎么搞成这样?还是留在西安吧,大城市发展机会更多。”

  这一次西安行,让他决定留下来。

  商业登高,梦想扩张

  通过打工所得和几年的积蓄,1990年,他注册了自己的公司,主要做医疗器械。没有背景,没有资金,《中国合伙人》就是郭家学那个年代创业的真实写照。

  在一次医疗器械交易会上,他发现了一个应用数模转换技术的医疗电脑产品,只需要25万元,他觉得这个产品肯定有很大的市场,但那时的他,连25万元都拿不出来。

  他游说厂家把样品借给他,让他回西北地区做总代理,但事实上,他耍了一点心眼,把产品带回西安后,他就找了几个工程师拆解仪器,并用两个月造出了同类产品,在西北地区卖得十分火爆。

  到1994年,他的公司已经发展成为陕西最大的医疗器械公司。

  1996年,陕西国有企业卫东制药厂经营不善,他突发奇想,想“并吞”这家国有企业,经过几番谈判,最终,他接下这家企业,改造成陕西东盛医药股份有限公司,开创了陕西民营企业收购国有企业的先河。

  三年后,他又以6000万元收购青海上市公司同仁铝业,并更名为“东盛科技”,借壳上市。

  折戟沉沙,负债八年

  势如破竹的连番收购、资产增长、上市举动,让郭家学一路登顶,在他还埋头朝着世界500强冲刺的时候,一场大危机正悄悄酝酿,顷刻爆发,打得他措手不及。

  2004年,东盛耗巨资收购云南白药,也因此崩断了东盛的资金链供应,但他坚决不走破产的路,“作为一个企业家,不做对不起市场的事情,这是我们的责任跟义务,倾家荡产也要还钱。”

  于是,他开始了长达八年的还债漫漫路,他先后出售了白加黑和丽珠的股份,当时市值100多亿的云南白药股份也以7.5亿匆忙出售。..。..到年底,东盛所有的贷款及利息一共48亿,全部还完。

  从40岁到48岁是他一生最潦倒黑暗的日子,一头黑发都急白了,最绝望的时候他甚至想过自杀解脱。

  “我所有的股权都被查封,我甚至13个月没有给员工发过一分钱工资,每一个副总都从家里拿过钱,甚至抵押自家的房子帮助公司,共渡难关。正是因为他们的无私奉献和支持,我才没倒下。”

  整装出发,东山再起

  年以后,郭家学重振旗鼓,投入中医药文化的远足中。

  由东盛控股的广誉远是一家拥有近500年历史的中华老字号中药企业,收购广誉远是他亲自去谈判,那一年正值非典时期,他两次去谈收购方案,飞机上都只有他一个人。

  凭着对医药的热爱,他立志推进民医民药工程,希望通过自己研发的药材,做出好的中药,再通过全国各地有名的老中医,能够治好平民百姓的疾病,让他们远离病魔。

  年和年,广誉远先后完成了2次定向增发,为企业发展夯实了资金贮备;年,广誉远投入新的生产基地,扩大龟龄集、定坤丹和安宫牛黄丸等市场紧俏药品生产。

  经历了大起大落后,他不再凶猛突进,急于扩张资本的道路,而是更淡定从容,把精力放在了做好一个企业、做精一个产品上。

  这就是他现在的追求,也是他今后毕生追求的一项事业。

    5326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