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文网 > 短美文 > 感人故事 > 有哲理的哲理故事

有哲理的哲理故事

|小龙

  从自己的内心世界着手,从了解自己,了解宇宙的真理与真相开始,进而超越了物资条件及外在环境的制约,进而内心达到了真正的轻松与自在。下面就有小编为大家整理有哲理的哲理故事3篇,希望对大家有帮助。

  有哲理的哲理故事篇(一)

  清朝末年,在一个小镇上,王氏家族和胡氏家族两家世代为敌,两户人家只要一碰面就会动起手来。

  一天晚上,王虎与胡一从市集里走出来,倒没有开打,两人一前一后走在小路上,保持着距离,互不理睬。

  天色渐渐暗了,走着走着,突然王虎听见前面的胡一“哎呀”一声惊叫,原来他掉进黑暗的溪沟里了。

  王虎看见后,连忙赶上前去,心想:“无论如何总是条人命,怎能见死不救呢?”

  王虎隐隐约约看见胡一在溪沟里挣扎。急中生智的王虎连忙折下一段枯枝,迅速将枝梢递到胡一手中。

  胡一被救上岸后,感激地说了一声“谢谢”。

  然而,胡一猛一抬头后发现,原来救自己的人居然是仇家王虎。胡一怀疑地问:“你为什么救我?”

  王虎说:“为了报恩。”

  胡一听了更为疑惑:“报恩?恩从何来?”

  王虎笑着说:“因为今夜在这条路上,只有我们两人一前一后行走。刚才你遇险的时候,要不是你的一声‘哎呀’,第二个坠入溪沟里的人一定是我。所以,我哪有知恩不报的道理。因此,要说感谢的话,理当先由我说。”

  此时,王虎与胡一的双手紧紧地握在一起了。

  俗话说“冤家宜解不宜结”。一个人要想取得事业上的成功,光靠自己的力量是不行的,光靠朋友的力量是不够的。

  那些过去与你是竞争对手的人,只要你可以包容,再大的仇恨也能消融,再多的朋友都可结交。

  有哲理的哲理故事篇(二)

  有一位高僧,他酷爱陶壶,只要听说哪里有好壶,不管路途多远他一定会亲自前往鉴赏,如果中意,花再多钱他也舍得。在他所收集的茶壶中,最中意一只龙头壶。一日,一个久未见面的好友前来拜访,他拿出这只龙头壶泡茶招待他。朋友对这只茶壶赞不绝口,观赏把玩时一不小心将它掉落到地上,茶壶应声破裂。

  高僧蹲下身子,默默收拾这些碎片,然后拿出另一只茶壶继续泡茶、说笑,好像什么事也没发生过一样。

  事后,有人问他:“这是你最钟爱的一只壶,被打破了,难道你不难过,不觉得惋惜吗?”

  高僧说:“事实已经造成,对碎壶留恋又有何益?不如重新去寻找,也许能找到更好的呢!”

  很多时候,我们对已经发生的事情耿耿于怀,其实就是抱着无益的烦恼不放。拿得起,放得下,才是让自己活得轻松的人生态度。

  也许,昨天你跟同事吵了一架,心中一直忿忿不平,再想到这个人以前对你的所作所为,心里更是生气?然后,你开始想要是过会儿遇到他,你该怎么做?不理他?还是给他一点颜色?你继续想,若是他也还你颜色该怎么办?你要跟他硬拼吗?还是……你甚至想到以后,等有一天你当上主管时,你要怎么修理他。总之,你从过去想到未来,始终带着愤怒的情绪。

  现在就放了自己吧,你们吵架,他的种种不好都是过去的事了,或许他早就将此放置一边,开心的享受自己的生活去了,而你还在这里红颜大怒,伤身伤心伤自己。

  曾经,有位满怀怨恨的妇人向我诉说着过去种种的不平,“我会如此难过是因为那个人实在太过分了……”她激动地说。

  “嗯!你的境遇的确悲惨!”我说:“但是会让你如此难过的还是你自己呀!”

  “怎么会是我呢?明明是他对我不好!”

  “你的痛苦难道不是你自己的想法造成的吗?”我说:“想一想,那个人和那些事都已经过去,你现在的痛苦又从何而来?还不是因为你自己紧抓着过去不放,不是吗?对方也许只伤害过你一次,你却在心中一而再、再而三,反复想着,好像已被伤害过千百次似的。想想看,他都已经伤害你了,难道你还要对他念念不忘吗?或许你的遭遇真的很悲惨,你的不幸是别人难以想象的,但问题是你气愤,怨恨,痛心疾首,痛不欲生,真正痛苦的本源还是你自身啊!如果没有你自己情绪的支持,没有你给身体内的痛苦以能量,这些痛苦又怎么会继续存在呢?”

  放下痛苦,就能轻松放下自己,怀揣一颗平淡从容的心享受生活。关键是我们自己愿不愿意。

  没错,我们是唯一能决定自己要受苦多久的人。既然如此,既然决定权在自己,为什么我们总要让自己苦上个十天半个月,甚至好多年还不肯“放下”呢?

  有哲理的哲理故事篇(三)

  这是一位台湾作家讲过的一个小故事:

  一个卖水果的摊主遇到了一位难缠的老太太:“这么难看的苹果也要卖5元1斤吗?”老太太拿着一个苹果左看右看。摊主很耐心地解释:“其实我这苹果还是很不错的,你可以去别家比较比较。”老太太说:“4元1斤,不然我不买!”

  摊主笑着说:“我卖的都是5元1斤,没有二价……”“可你的苹果个头不大,而且颜色也不好看,很丑的!”“如果又大又红又漂亮,就要卖10元1斤了。”摊主依然微笑着。

  无论老太太怎么贬低苹果,摊主始终面带微笑不急不躁地解释。老太太虽然嫌苹果这不好那不好,最终还是以5元1斤的价格买了一些“丑苹果”。

  老太太拎着“丑苹果”走了,作家对摊主说:“她这样贬低你的苹果,你为什么一点儿也不生气?”摊主说:“我为什么要生气呀?嫌货才是买货人啊!”

  的确,只有那些挑三拣四,嫌货不好的人才是真正想买货的人,比如那位老太太,虽然嘴里数落着苹果的诸多缺点,但在她心里对“丑苹果”还是比较满意的,也就是说,她是想买苹果的,若是不想买,即使那苹果再小再烂,老太太也不会关心苹果的优劣,更不会妄自评价。

  一位居士结婚才半年,就跑来找我诉苦,说他的妻子对他总是“横挑鼻子竖挑眼”,几乎每天都要挑出他的一大堆毛病:饭后不洗碗,睡前不洗脚,炒菜没味道,电视机的声音开得太大……

  居士的牢骚还没发完,就被我打断了,我把作家讲的那个故事告诉了小师弟,小师弟有点迷惑:“你的意思是……我是‘丑苹果’?”

  我肯定地对他说:你就是那个“丑苹果”,和老太太的心理一样,在你妻子心里,对你还是满意的,不过,你和“丑苹果”又有所不同,“丑苹果”生来就是那副丑样子,已经无法改变,而你比“丑苹果”有优势,你是可以改变的,你完全可以变成一个让你妻子满意的完美苹果。

  在这个世间,无论高低贵贱,其实人人都渴望完美。渴望健康长寿,是为了实现生命质量的完美。渴望事业有成,是为了实现自我价值的完美。渴望物资富足,是为了实现物资财富的完美。渴望身份显贵,是为了实现权势地位的完美。渴望妻贤子孝,是为了实现家庭生活的完美。渴望人爱爱人,是为了实现感情世界的完美。渴望人敬敬人,是为了实现人际关系的完美,等等。总之,人们所谓的追求无非是为了实现生命过程的完美。

  如果真正了解了佛法,就会知道,很多修习佛法而得到一定成就的人,在物资财富以及外在条件上,可以说是没有更多的拥有以及更高的要求,然而就是因为他们从自己的内心世界着手,从了解自己,了解宇宙的真理与真相开始,进而超越了物资条件及外在环境的制约,进而内心达到了真正的轻松与自在。

    5302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