哲理故事加读后感
在思想教育过程中,情节生动、内容精炼的哲理小故事能起到画龙点睛的功效。为此小编为大家推荐了哲理故事加读后感,希望对大家有用。
哲理故事加读后感篇一
《最坏的结果》
有一位朋友做保险推销员,做得很成功,问她有什么秘诀,她告诉我,她们接受了一位行销训练的培训。训练师要求推销员想象自己正站在即将拜访的客户门外。
训练师:“请问,你现在在哪里?”
推销员:“我正站在客户家的门外。”
训练师:“很好!那么,接下来,你想到哪里去呢?”
推销员:“我想进入这位客户的家中。”
训练师:“当你进入客户家里之后,你想想看,最坏的情形会是怎样呢?”
推销员:“最坏的情形,大概是被客户赶出来吧。”
训练师:“被赶出来后,你又会站在哪里呢?”
推销员:“就还是站在客户家的门外啊。”
训练师:“很好,那不就是你现在所站的位置吗?最坏的结果,不过是回到原处,又有什么可恐惧的呢?”
读后感:只要有1%的希望,我都会做100%努力。失败了又怎样呢?最坏的结果不过是退回到原处,我并没有损失什么,相反还增加了不少工作经验和人生体验,一切只不过从头再来。
哲理故事加读后感篇二
麻雀和蝙蝠
有一天,意大利科学家斯帕拉捷照常给女儿讲故事,讲的是麻雀和蝙蝠比谁捉的虫子多。他说:“麻雀忙啊忙,忙得不可开交。可蝙蝠却安心睡着大觉,一直到天黑才起来捉虫子。”这时,女儿好奇地问:“爸爸,天那么黑,蝙蝠看得见吗?捉的虫子会比麻雀多吗?”
“嗯……嗯……”女儿的话让斯帕拉捷顿时语塞,因为他确实没弄明白这个问题。但他是一个严谨的科学家,具备良好的品质,他觉得不能装懂,而应该用事实来说话。于是,他逮来了几只蝙蝠,先蒙住它们的眼睛,再蒙住它们的鼻子,最后蒙住它们的耳朵。终于,他发现蝙蝠飞行根本离不开耳朵的帮助。
孔子有言:“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斯帕拉捷讲故事遇到了“不知”,他没有回避与敷衍,而是想方设法去探究。于是,他才知晓了蝙蝠飞行依靠超声波的秘密。由此,仿生学家们大受启发,后来才发明了雷达。
读后感:实事求是,不但是正确的人生态度,也是正确的学习态度。只有真实了解了自己的不足,才能想办法去补足;只有知道自己哪些知识不懂,才能有针对性地去学习。老老实实地学习,不欺骗别人,不欺骗自己,那么也没有什么能欺骗得了你!
哲理故事加读后感篇三
联合利华引进了一条香皂包装生产线,结果发现这条生产线有个缺陷:常常会有盒子里没装入香皂。总不能把空盒子卖给顾客啊,他们只得请了一个学自动化的博士后设计一个方案来分拣空的香皂盒。博士后拉起了一个十几人的科研攻关小组,综合采用了机械、微电子、自动化、X射线探测等技术,花了90万,成功解决了问题。每当生产线上有空香皂盒通过,两旁的探测器会检测到,并且驱动一只机械手把空皂盒推走。
中国南方有个乡镇企业也买了同样的生产线,老板发现这个问题后大为发火,找了个小工来说:“你他妈给老子把这个搞定,不然你给老子爬走。”小工很快想出了办法:他花了90块钱在生产线旁边放了一台大功率电风扇猛吹,于是空皂盒都被吹走了。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
1、知识并不一定都是生产力;
2、民工兄弟很有创造力;
3、能吹是多么的重要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