较长经典人生哲理故事

|小龙

  小故事蕴含大道理,大道理打开智慧门。因此小编给大家准备了一些较长经典人生哲理故事的优秀例文,以供各位参考。

  较长经典人生哲理故事篇1

  有一个小孩,大家都说他傻,因为如果有人同时给他5毛和1元的硬币,他总是选择5毛,而要1元。有个人不相信,就拿出两个硬币,一个1元,一个5毛,叫那个小孩任选其中一个,结果那个小孩真的挑了5毛的硬币。

  那个人觉得非常奇怪,便问那个孩子:难道你不会分辨硬币的币值吗?

  孩子小声说:如果我选择了1元钱,下次你就不会跟我玩这种游戏了!

  这就是那个小孩的聪明之处。

  的确,如果他选择了1元钱,就没有人愿意继续跟他玩下去了,而他得到的,也只有1元钱!但他拿5毛钱,把自己装成傻子,于是傻子当得越久,他就拿得越多,最终他得到的,将是1元钱的若干倍!因此,在现实生活中,我们不妨向那傻小孩看齐不要1元钱,而取5毛钱!

  而更多的人在社会上,却常有一种不拿白不拿,不吃白不吃的贪婪!殊不知你的贪不仅损害了他人的利益,还会使他人对你的贪反感。或许他人可以容忍你的行为,不在乎你的贪,但如果你懂得适可而止,他会对你有更好的印象与评价,因此愿意延续和你的关系。

  可叹的是,现代社会充斥着下列现象:人际关系一次用完,做生意一次赚足!以为自己这样做是聪明,殊不知这都是在断自己的路!我不希望你有这种聪明,而希望你能一直拥有那个小孩一样的傻,因为这会让你得到更多回报。

  10个5毛钱多,还是一个1块钱多?你自己算算吧!

  欲望的永不满足不停地诱惑着人们追求物欲的最高享受,然而过度地追逐利益往往会使人迷失生活的方向,因此,凡事适可而止,才能把握好自己的人生方向。

  几个人在岸边垂钓,旁边几名游客在欣赏海景。只见一名垂钓者竿子一扬,钓上了一条大鱼,足有一尺多长,落在岸上后,仍腾跳不止。可是钓者却用脚踩着大鱼,解下鱼嘴内的钓钩,顺手将鱼丢进海里。

  围观的人发出一片惊呼,这么大的鱼还不能令他满意,可见垂钓者雄心之大。

  就在众人屏息以待之际,钓者鱼竿又是一扬,这次钓上的还是一条一尺长的鱼,钓者仍是不看一眼,顺手扔进海里。

  第三次,钓者的钓竿再次扬起,只见钓线末端钩着一条不过几寸长的小鱼。众人以为这条鱼也肯定会被放回,不料钓者却将鱼解下,小心地放回自己的鱼篓中。

  众人百思不得其解,就问钓者为何舍大而取小。

  钓者回答说:哦,因为我家里最大的盘子只不过有一尺长,太大的鱼钓回去,盘子也装不下。

  在经济发达的今天,像钓鱼者这样舍大取小的人是越来越少,反而是舍小取大的人越来越多。俗话说,贪心图发财,短命多祸灾。心地善良、胸襟开阔等良好的品性,才是健康长寿之本。贪图小便宜,终究是要吃大亏的。

  法国人从莫斯科撤走后,一位农夫和一位商人在街上寻找财物。他们发现了一大堆未被烧焦的羊毛,两个人就各分了一半捆在自己的背上。

  归途中,他们又发现了一些布匹,农夫将身上沉重的羊毛扔掉,选些自己扛得动的较好的布匹;贪婪的商人将农夫所丢下的羊毛和剩余的布匹统统捡起来,重负让他气喘吁吁、行动缓慢。

  走了不远,他们又发现了一些银质的餐具,农夫将布匹扔掉,捡了些较好的银器背上,商人却因沉重的羊毛和布匹压得他无法弯腰而作罢。

  突降大雨,饥寒交迫的商人身上的羊毛和布匹被雨水淋湿了,他踉跄着摔倒在泥泞当中;而农夫却一身轻松地回家了。他变卖了银餐具,生活富足起来。

  大千世界,万种诱惑,什么都想要,会累死你,该放就放,你会轻松快乐一生。

  较长经典人生哲理故事篇2

  如果你把快乐建立在因缘聚合之物上面,就意味着你的快乐是有条件的,一旦它依附之物随着因缘的离散而消亡,它也会随之消失。建立在外物上面的快乐,是不会永恒的,不管这个外物是什么东西。

  或许有的朋友会问,真正的快乐,到底有多快乐呢,它跟快感到底有什么不同?我无法把这觉受塞到你的心里,但我可以告诉你,假如你认知了真心,便会发现,凭借外境所得到的一切快乐,都无法跟你内心本有的“天堂”相媲美。因为,外界的一切总在不断改变着。

  比如,你为了买新款手机而省吃俭用,但它迟早会坏掉,更何况,你也许马上又开始期待另一款更新的手机了;再比如,你希望通过买一辆宝马车来让客户对你刮目相看,但是当你买了宝马车的时候,却发现对方已不在乎你开什么牌子的车,他们又开始在乎其他的东西了。这时候,你又该怎么办?

  如果你把快乐建立在因缘聚合之物上面,就意味着你的快乐是有条件的,一旦它依附之物随着因缘的离散而消亡,它也会随之消失。而且,这种快乐只是一种感觉,感觉是一种记忆,记忆是会被忘掉的东西。那么,通过外物来让自己变得快乐的这个希望,无疑是一个巨大的矛盾。在这种期待中,你将不断品尝失落的痛苦,即使拥有,也会感到患得患失,无法享受拥有的快乐。可见,建立在外物上面的快乐,是不会永恒的,不管这个外物是什么东西。明白了这一点之后,你再来看许多自己曾经非常在乎的东西,就会发现它们其实没什么意义,世界上的一切都没什么真正的意义,因为一切都不会永恒。拥有和失去,并没有本质上的区别,所以一切都不值得在意。但这并不意味着一个人应该啥都不管,随随便便地混日子,相反,明白缘起缘灭的自然规律,是为了让自己拥有一个更加积极的人生。

  我举个简单例子,如果你知道自己的爱人患上了绝症,她的生命也许只剩下一个月,你就会像疼爱稀世珍宝般地疼爱她,并且珍惜和享受与她共同度过的每一分每一秒,你甚至觉得只要她还活着,你就已经非常幸福了。这个时候,你不会在乎她对你好不好,有没有做好每一个生活上的细节,能不能做到你心目中的一百分。同样的道理,只有当你意识到所有东西都在不断变化的时候,你才会放下诸多的计较,好好地活在当下。

  不过,这还是一种推理,推理是带着思维痕迹的。思维也是念头,是另外一种记忆。但真心不是逻辑,不是推理的结果,它是一种最本真的东西,是生命本具的智慧,它不是飘忽不定、瞬息万变的,它不随外境的变化而变化,它既无虚幻之生,也无虚幻之灭。但它同样不是空空荡荡,什么都没有的。什么都没有,死水一样的木然沉寂,那是顽空,不是真心。能生起妙用的才是真心。真心的妙用,就是觉醒于当下,明白于当下,觉悟于当下。也就是说,你时刻都要安住于真心,安住于空性,保持警觉,提起正念,不要让欲望左右你的心,也不要昏昏沉沉的,对啥都没任何反应。比如,知道自己口渴了就喝杯水,但不计较这水好不好喝,也不会纠结于自己为啥没买另一种饮料,这就是真心的妙用。我的写作是真心的妙用,我们为众生服务也是真心的妙用,真心的妙用是随缘的,没有任何固定的形式,可以遍及世间一切。你做任何事,都清醒、自主,不被私欲所左右,这就是真心生起妙用。因为你明白,世上一切都是记忆,吃了什么,喝了什么,跟谁聊过什么,别人说了你什么等等一切,都是过去了的东西,你计较与不计较,都不能真正改变什么,也没有什么不会过去。当你真正明白了这个事实之后,就不会失落,更不会感到痛苦。你会发觉,随缘确实是一个好东西,假如能够真正随缘,这个世界上就不存在任何“问题”,只有“现象”,没有任何“痛苦”,只有“经历”和“营养”。

  可惜我们总是被世界的假象所迷惑。迷了的我们,会觉得自己遇上了过不去的关卡,觉得人生无法继续下去,看不到希望,身心皆疲。有时候,内心还会有另外一种声音趁机对我们说道:人为什么要活着呢?活着太累了,不如去死?死了,一切就都解决了,再也不用担心自己会被人瞧不起,再也不用担心饭碗不保,再也不用担心我爱的人抛弃我,再也不用担心一切的一切……所以,有一天,股票大跌,有人万念俱灰,就跳楼自杀了。谁知道他才落地,股票又开始反弹。他想象中的倾家荡产、妻离子散、露宿街头、食不果腹等“定数”,原来都会发生变化,只是他的猜想害了他。世界就是这样。巨大的灾难还是人的妄心造成的。

  当你有足够的清醒和理智,能够跳出许多现象来客观评价自己的处境,就会发现,一切都充满了不确定性。这意味着,你当然要承担自己的选择与行为所产生的后果,但这后果未必像你想象中那样不能承受,因为世界是无常的,充满了各种变数。对于前面的那个可怜人而言,他的死亡是一种变数,股票的回升是一种变数,恐惧情绪的消散也是一种变数。再者,如果他能安住于真心,不受欲望的左右,清醒评价自己的承受能力,再进行投资,那么他就不会做出难以挽回的选择,更不会在投资失败之后放弃生命;甚至,如果他能安住于真心,可能就会把投资的钱用在发展公益事业,帮助他人上面,这也很好。这又是另一种变数。心变则世界变,命由心造,可惜他偏偏选择了死亡。所以,人的可悲之处,不在于遇到了什么事情,而在于用一种错误的态度面对人生。

  当我们不能选择自己的命运时,其实还可以选择我们面对人生的态度。正如我的小说《大漠祭》中老顺常说的那句话:“老天能给,老子就能受”。老天能给,是天的能耐;老子能受,是人的尊严。

  有趣的是,当你以一种高贵的态度,坦然接受命运中的所有事情——包括那些大部分人都不愿意接受的事情——的时候,你就会发现,原来再大的事情,也不过是记忆而已,无论是事情本身,还是痛苦、失落的情绪,都终究会过去,它们都不会永恒。

  较长经典人生哲理故事篇3

  有这么一个传说。

  有一个人,他做了一世的旅客。他每天都在赶路,他所走的路就是世界上的路。他很不幸,一开始便穿了一双不合脚的鞋子,这使他走起路来总不能十分如意。而且走了不久,他的鞋便挑进一粒沙。路既是世上的路,而这世上又遍地是沙土,跳进一粒沙,本也极其平常。可是这以后,他的行程就更困苦了,那沙子磨他的脚,使他走一步,痛一步,你想,假如鞋子里没有一粒沙,那该是多么愉快呢。不错,这也是一件非常简单的事,只要做下来,水滨也好,山脚也好,把鞋子脱掉,只一抖,便可抖出那粒磨脚的沙子。然而他不能。他赶路赶得很急,每天都担心日落西山时赶不到个段落。天晚了,他住下来,他疲乏得厉害,还不等脱去鞋子,他已经沉沉地入睡了。而第二日,天未亮他便急忙起程。年月久了,那痛楚之感也许与日俱减,但每当与明日同时醒来,望着那永久新鲜、永久圆满而又光明的太阳,而自己开始又走上一日之程时,那起初的步伐总也是痛苦的。他就这样走着,走着,一直走到不能再走,走到最后,走到死。他死了,人家把他脱得精光,当然也脱了他的鞋子。人们搜索他的衣袋,衣袋是空的。人们抖擞他的鞋子,一粒沙落在地上,那沙子形体微小,滚圆如珠,落地作金石声。那小小沙子黯然有光,仔细看时,上面隐隐似有纹理。据后来人说,那沙上实在是几个字迹,但年代久远,没有人知道那字迹说些什么。又过了些年月,连那粒沙子也不知去向了,对于那几个无人懂得的字迹也就更觉得关系重大,既不可得,也就弥觉可惜。

  这传说并不见于载籍,只不过有人曾经这样说过。可是那曾经说这传说的人却还遭了反驳。

  “这传说是一个胡说,我不相信有这样的事实。”

  那个反驳者这样质问,可是反驳者所得到的却只是沉默。反驳者觉得不够得意,就又进一步反驳。

  “傻瓜!一个人放着安闲的日子不享受,为什么要到处乱跑?这是走路,又何必紧赶?像我饭后散散步,水滨林下,随意溜达溜达,也极合卫生之道。而且,走路就要拣那好路走,为什么要自找麻烦呢?”

  这次他所得到的不再只是沉默了,因为他只听到一阵急促的脚步声,不见人影,那个说传说的已经走远了。

  所以,我也不希望有任何辩驳,因为我只替他个说传说的再说一遍。

    52998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