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手起家的故事

|小龙

  白手起家,即是形容在没有基础和条件很差的情况下自力更生,艰苦创业。或许你只看到了百万富翁、千万富翁的表面风光和辉煌,你却不够了解在这辉煌的背后他们付出了多少。接下来就让小编为你带来有关白手起家的故事的相关内容,希望能给你帮助。

  白手起家的故事篇(一)

  1928年7月29日,李嘉诚生于广东潮州潮安县北门街面线巷的一个教师之家。5岁那年,李嘉诚在父亲李云经的引导下,祭拜孔子儒学,进入观海寺小学念书。1937年7月7日,日本侵华战争全面爆发,1938年日军轰炸潮州。1939年6月,刚刚读初中的李嘉诚在与家人辗转到香港,一家人寄居在舅父庄静庵的家里。

  1941年12月8日,太平洋战争爆发,圣诞节前夕,香港英军向日军投降。港币不断贬值,物价飞涨,李家生活愈加困难,而父亲李云经又在这时因劳累过度染上肺病。

  1943年冬天,李云经病重,他把李嘉诚叫到床前,轻声告诫道:求人不如求己,吃得苦中苦,方为人上人等训言。失意时莫灰心,得意时莫忘形。父亲李云经病逝,为了养活母亲和三个弟妹,14岁的李嘉诚被迫辍学走上社会谋生,会看相的同乡认为他“眼眸无神,骨架瘦弱,未来恐难成大器”。李嘉诚先在舅父庄静庵的中南钟表公司当泡茶扫地的小学徒。李嘉诚到这里之后,学到的第一个功夫就是察言观色,见机行事。

  1945年,8月日本投降。李嘉诚被调入高升街的一间钟表店当店员,学会了钟表装配修理技术。

  1947年,李嘉诚因不愿长期寄人篱下,便到一家五金厂当推销员,开始了香港人称之为“行街仔”的推销生涯。1948年,由于出色的推销成绩,20岁的李嘉诚便升任塑料花厂的总经理。

  1950年,年仅22岁的李嘉诚用平时省吃俭用积蓄的7000美元在筲箕湾创办长江塑胶厂。“长江”取意于“长江不择细流,故能浩荡万里”。办厂初期,曾经出过质量事故,李嘉诚在表妹庄月明的鼓励之下度过了难关。

  1955年,长江塑胶厂终于出现了转机,产销渐入佳境。1957年,李嘉诚阅读新一期的英文版《塑胶》杂志,无意看到一则消息:意大利一家公司利用塑胶原料制造塑胶花,正全面倾销欧美市场。这则消息使李嘉诚意识到:塑胶花也会在香港流行。于是李嘉诚到意大利考察,回港后率先推出塑胶花,随即成为热销产品。

  李嘉诚在香港快人一步研制出塑胶花,填补了香港市场的空白。李嘉诚走物美价廉的销售路线,大部分经销商都非常爽快地按李嘉诚的报价签订供销合约。有的为了买断权益,主动提出预付50%订金。李嘉诚掀起了香港消费新潮流,长江塑胶厂由默默无闻的小厂一下子蜚声香港塑胶业界。

  1957年岁尾,长江塑胶厂改名为长江工业有限公司。公司总部由新莆岗搬到北角,李嘉诚任董事长兼总经理。厂房分为两处,一处仍生产塑胶玩具,另一处生产塑胶花。李嘉诚把塑胶花作为重点产品。塑胶花为李嘉诚带来数千万港元的盈利,长江厂成为世界最大的塑胶花生产厂家。不久,他又积极开拓世界市场,并成为“塑胶花大王”。

  白手起家的故事篇(二)

  毛文超是“海外购物红宝书”小红书的创始人兼CEO。2003年,他离开家乡武汉,考入上海交通大学,学的是机械电子,2007年毕业在即,他同时拿到麦肯锡和贝恩咨询的实习机会,最后毕业留在了贝恩咨询。两年之后,他加入了一家私募基金公司,开始从事投资工作。年,在工作4年之后,他拿到斯坦福大学MBA的offer,去他口中的“农场”加利福尼亚待了两年。年,他回到上海,顺利拿到真格基金徐小平等天使投资的启动资金,就此创立“海外购物红宝书”小红书,希望帮助大家聪明购物,精致生活。总之,一切顺风顺水。

  毛文超所代表的新一代创业者,所处的大环境和上一代创业者有太多不同。与老一辈创业者不同,喜欢旅行、喜欢探索未知世界的毛文超总是鼓励身边那些瞻前顾后的伙伴们立即行动,不要犹豫:“一定是直线距离最短、也最直接。”

  白手起家的故事篇(三)

  2007年19岁的苗族小伙潘文伟以雷山县高考理科第一名的成绩考入了广东省中山大学。潘文伟出生在雷山县一个普通工人家庭。家里并不宽裕。9月临近开学的时候,他谢绝了父母送他到广州上学的好意。因为他知道,如果父母送他一趟,来回的花销,对当时的家庭来说,将是很大的一笔数目。

  为了减轻家里的经济负担,他怀揣着200元钱和南下广州的火车票,背着沉甸甸的行囊,只身一人来到了中山大学。 开学不久,潘文伟就到学院的学工办当起了辅导员的助理,在这里,他每个月可以拿到400块钱左右的工资。因为做得很出色,一个月后,他被中山大学珠海校区学工办录用,在中山大学学工办,他开始接触学校里很多依靠自己能力,自食其力的同学,那时的他已经萌发了做一番事业的想法。

  潘文伟认为,有无经历挫折其实并非关键,关键在于有无做好充分准备。在做好准备的情况下,纵使遭遇挫折,只要保持心态平和,就一定能克服困难,把握机遇并取得成功。在大一接下监控设备这一大项目时,他便充分利用人脉资源,学会了不少关于项目竞标的商业技巧。这些技巧无疑为他拿下订单奠定了基础。

  值得一提的是,潘文伟在大一时几乎走遍了珠三角——东莞、中山、佛山、深圳、惠州……当同龄人还在为旅游目的地发愁的时候,他已将目标锁定在“逛工厂”。

  通过走访工厂,他增加了对社会与市场的认识。潘文伟至今也没有放弃这种做法。

  2008年1月,潘文伟在深圳认识了经销智能安全监控设备的小李。小李很喜欢谈企业,谈创业,而潘文伟对这些也是非常有兴趣,于是他们一拍即合,成为了非常要好的朋友。

  潘文伟得知一名做地产生意的朋友小王在山西有几处大楼盘需要安装智能安全监控设备。潘文伟敏锐地嗅到了其中的商机,他急忙同小李联系,两个人核算下来,如果能接下这笔业务,他们将会获得近百万元的收入。于是他们联系了小王,希望能接下这笔工程。 在这个过程中,潘文伟抓紧时间上门拜访了一些大型企业工程部的精英人士,学会了一些项目竞投的商业技巧。一个多月后,通过竞标,他和小李顺利拿下这个项目。

  到2008年6月,凭借这个项目的顺利完成,入学不到一年的潘文伟赚到了他人生的第一桶金25万元。紧接着他又一鼓作气,接连承接了几个比较大的项目,这其中包括一家房地产外墙贴砖项目。潘文伟称,到2009年初,自己已拥有百万资产。

  中山大学地理科学与规划学院07级辅导员张丹丹老师介绍,对于潘文伟自主创业的做法和精神,学院党委非常支持,老师们认为,潘文伟是各方面进步都很大的一个学生。他在学习的同时进行创业,取得了惊人的成绩。学院准备把他作为创业的典型在全院进行推广。张丹丹老师说,潘文伟在创业的同时,积极参加院校组织的各项活动,并取得了突出的成绩。今年4月在中山大学举办的“赢在中大”创业大赛中,他带领的团队已经挺进十六强决赛圈。

  2008年8月,潘文伟开始接触文化产业和网络新媒体。他发现网络进入3G时代之后,网络新媒体前景一片大好。同时80后和90后文化消费市场潜力巨大,倘若把两个市场整合起来,必定可以形成一个巨大的产业。2009年3月,看到了国家出台鼓励大学生自主创业的政策,潘文伟决定在网络新媒体和文化产业上大干一场。于是他投资50万元,并着手筹建网络新媒体项目,在中山大学团委的帮助下,几经努力,潘文伟和他的项目团队成功进驻广州大学城数字家庭产业孵化基地。目前进驻这个基地的,都是颇有成就的一些高新技术企业。其中不少企业资产早已过亿。

  目前他正紧锣密鼓筹建的项目,已经组建了一个15人的优秀团队,全部是80后和90后大学生,技术总监郭李鹏,是一个刚满19岁的大男孩,编辑江虹霖,年纪最小,只有18岁。

  “如果你了解父母的艰辛, 你的成长就会比较快。”

  潘文伟潘文伟创业的念头萌发于高中。当时,文伟一家五口人的生活完全靠在供电局上班的父亲的工资来维持。尽管如此,父母省吃俭用也要让文伟接受最好的教育。对此,他非常感激自己的父母。高考后,当其他人还沉湎在狂欢中时,潘文伟已经开始联合另外几位学习尖子开办暑期补课班,由此,他们赚到了几千块钱。这是他第一次尝到创业的甜头。

  初入大学,为了减轻父母的负担,潘文伟申请了勤工助学。一开始,他在学工办协助老师做贷款工作。没过多久,老师将表现突出的他推荐给了学校勤工助学中介机构——雁行社。2007年10月,潘文伟因获得仲明助学金而接触了富商杨国强,从其身上感受到创业的关键之一在于“胆识”。

    5295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