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悟人生的哲理故事

|小龙

  一则则生动的哲理故事,可以阐释一条条人生哲理,那么有关感悟人生的哲理故事的有哪些?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感悟人生的哲理故事,一起来看看吧!

  感悟人生的哲理故事篇一

  无相禅师在行脚时感到口渴,路遇一名青年在池塘里踩水车,于是上前向青年要了一杯水喝。青年以羡慕的口吻说道:“禅师,如果有一天我看破红尘,我一定会跟您一样出家学道。不过我出家后,不想跟您一样居无定所到处行脚,我会找一个地方隐居,好好参禅打坐,不再抛头露面。”

  禅师含笑道:“哦!那你什么时候会看破红尘呢?”

  青年答道:“我们这一带就数我最了解水车的性质了,全村人都以此为主要水源,若找到一个能接替我照顾水车的人,届时没有责任的牵绊,我就可以找自己的出路,看破红尘出家了。”

  无相禅师道:“你最了解水车,请告诉我,如果水车全部浸在水里,或完全离开水面会怎么样呢?”

  青年说道:“水车全部浸在水里,不但无法转动,甚至会被急流冲走;完全离开水面又车不上水来。”

  无相禅师道:“水车与水流的关系已说明了个人与世间的关系:如果一个人完全入世,纵身江湖,难免会被五欲红尘的潮流冲走;假如纯然出世,自命清高,则人生必是漂浮无根,空转不前的。”

  青年听后,欢喜不已地说:“禅师您这一席话,真使我长知识了。”

  感悟人生的哲理故事篇二

  徒弟去见师父:

  “我终于悟了!觉得‘今是而昨非’,以前的几十年,我全错了,可以再也不去想,只当那段日子根本不存在。”

  “嗯。”师父说,“好极了!明天到山下的花店,买一把晚香玉来,要直直地去,不必绕路。”

  “但不绕路就得经过风化区呢!”徒弟急着说。

  “你去买花就是了。”师父挥挥手。

  花买回来了,一入晚,馨香就四面泛滥,整个屋子都芬芳了。

  “是照我嘱咐的,去那家花店买的吗?”师父问。

  “是。”

  “经过了风化区吗?”

  “经过了,过了两次。”

  “你不是去买花吗?怎么到了风化区呢?”师父眼里闪出寒光。

  “但是不经过那个风化区,就买不到花。”徒弟急忙解释。

  “过那种脏地方,花还能香吗?”

  “香,香!您没闻到吗?比刚买的时候还香呢!”

  “这就是了。你不经过以前那段日子,哪里能有今天。甚至可以说,你没有迷失的痛苦,哪能有寻得的欢喜?过去的虽然过去了,但永远有那段过去,你不能不承认它的存在。只是而今你虽然出于污泥,却能成一朵莲花罢了。”师父露出慈颜:“觉今是而昨非,虽然是悟,却不是大悟。大悟就无所谓‘昨非’了,‘今是’里有‘昨非’呀!”

  没有一朵莲花,能否定污泥。

  没有一个今天的果实,能否定昨天的种子。

  感悟人生的哲理故事篇三

  春秋战国时期,晋襄公手下有个大臣叫阳处父。此人平时喜欢高谈阔论,又好自以为是地教训他人,摆出一副有知识和学问的样子。

  有一次,晋襄公派他到其他诸侯国访问,回来的时候路过鲁国的宁城。

  宁城有个叫宁赢的人,跟他交谈后,认为他非常有学问,打算陪他一起同行。可是,走了几天后,宁赢却离开阳处父独自一人回家了。宁赢的妻子见他回来,感到很纳闷儿,便问他为什么这么快就回来了。

  宁赢回答:“我同阳处父这个人相处几天后,发现他这个人就像一棵树,花虽然开得好看,可就是不结果子。”

  宁赢叹了口气,颇为感慨地说:“华而不实,怨之所聚也。”

  宁赢的妻子问:“为什么要说这样的话呢?”

  宁赢解释道:“阳处父这个人说起话来是滔滔不绝,头头是道,口若悬河,开始接触时感觉他非常有学识,容易产生好感,让人佩服;但是接触时间长了之后,发现他这种人其实是华而不实的,没真才实学。时间一长这种人就会露底,露底了别人定会怨恨他,积怨多了,我再跟着他,不仅不能得到好处,还可能会受到牵连。所以,我就提前回来了。”宁赢的妻子听了点点头。

  事实正如宁赢所说的那样,一年后,阳处父因为说话华而不实被人杀了。

  一个人结交朋友,特别是选择哪一类人作为朋友至关重要。

  选对了是一辈子的幸福,选错了是一种灾难,甚至还会跟着丢掉性命。

    52626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