励志的故事1000字

|小龙

  有很多励志的故事具有很好的激励作用,那么关于励志的故事1000字都有哪些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励志的故事1000字,希望大家喜欢。

  励志的故事1000字篇一

  1876年的美国,一位20来岁的年轻人只身来到芝加哥,他一无文化,二无特长,为了生存,只好帮商店卖起了肥皂。随后,他发现发酵粉利润高,立刻投入了自己所有的老本购进了一批发酵粉。结果他发现自己犯了一个错误:因为当地做发酵粉生意的远比卖肥皂的多,自己根本不是他们的对手。

  眼见着发酵粉如果不及时处置,损失十分巨大,年轻人一咬牙,决定将错就错,索性将身边仅有的两大箱口香糖贡献出来,凡是来到本店惠顾的客户,每买一包发酵粉,都可以获得赠送两包口香糖。很快地,他手中的发酵粉处理一空。

  在随后的经营里,这个年轻人又发现:口香糖在市面上已经越来越流行,虽然是个薄利行业,但因为数目庞大,发展前景要比发酵粉好。他当即脑瓜子一转,又集结起所有的家当,把宝押在口香糖上了。营销过程中,他积极听取顾客的意见,配合厂家改良口香糖的包装和口味,后来他感觉这种配合局限性很大,索性倾其所有,自己办起了口香糖厂。

  1883年,他的“箭牌”口香糖正式面世。但在当时,市场上口香糖已有十多个品种,人们对这支生力军接受的速度非常慢,他一下子又陷入了困境。这时候,他想了一个更为冒险的招数:搜集全美各地的电话簿,然后按照上面的地址,给每人寄去4块口香糖和一份意见表。

  这些铺天盖地的信和口香糖几乎耗尽了年轻人的全部家当,同时,也几乎在一夜之间,“箭牌”口香糖迅速风靡全国。(励志名言 )到1920年,“箭牌”已经达到年销售量九十亿块美元,成为当时世界上最大的营销单一产品的公司。这位惯于“错中求胜”的年轻人,就是“箭牌”口香糖的创始人威廉·瑞格理。

  不仅如此,接下来的大半个世纪,“箭牌”口香糖还干过几件忙中出错的事情:二十世纪六十年代,公司投资一千多万美元成立了保健产品分部,并推出了抗酸口香糖。但由于糖里添加了有争议的药物成分,新产品没上市便被查禁,胎死腹中。为了抢占市场优势,他们更是投入巨资,大胆收购一些竞争对手,以至于几度陷入严重的经营和生产危机。

  昏招迭出的“箭牌”最后的命运如何呢?到今天,“箭牌融入生活每一天”的广告词已经家喻户,“箭牌”口香糖也已成为年销售额逾50亿美元的跨国集团公司。说起成功的奥秘,第三代传人小瑞格理一语道破了天机:那就是“大胆犯错”———须知机遇只有在犯错的过程中才能发现,只有经历错过的尝试,才能清晰地找准成功的方位。

  现在有些人无论做任何事情,都会有前怕狼后怕虎的情绪。做事缩手缩脚,举足不定。他们以为这样做是很保险的,是加上这样做似乎很保险,但是成功的机会也是很少的。因此但凡我们在做任何事情的时候,胆要大心要细。既不要怕犯错误,也要总结自己偶然犯错的经验教训。说不定明天你就会获得巨大的成功。

  励志的故事1000字篇二

  之前一直有关注尹丽川导演,可能是她身为女性导演内陆少见,我自己对她还是满怀期待的,十一度青春短片系列里的《哎》还算稳扎稳打,好歹不算是一个拖后腿的导演,这年头这样的新锐已经很少见了。

  《与时尚同居》说来与时尚关系倒不大,着实把时尚圈儿那点儿装逼劲儿都表现出来了。至于尹丽川导演的诗人身份到没有在电影中表现,这是一部比较纯粹的商业片,个中的植入广告也没有到碍眼的程度和剧情结合的还算挺好,证明导演在这上面还是动了脑子的。只可惜这样的电影,票房不卖座也是必然的,就像导演和制片见面会上说的,逆境中前进吧,心里不舒服就看一看《与时尚同居》励志一下。

  为什么这部电影无法卖座呢?或者是中国大陆的都市爱情喜剧始终无法让大部分观众掏腰包进电影院的主要原因到底是什么?单看这一时期的院线电影,《与时尚同居》就面临着同水平的《幸福额度》的挤压。而都市爱情喜剧真正的较量也就落在了演员阵容上。周渝民、徐若瑄、谭咏麟、春晓、余男,加之最大笑点贡献的筷子兄弟,这个整容可看度足以让此片的网络点击率保持一定的水准,但是真若让大家淘出40块钱去看这部电影还是觉得心里别扭。

  喜剧部分:仍然只能靠着方言和娘炮来让大家发笑,而这种笑点不是当今网络时代电影院线的长存之道。倒是王太利、林雪和那个煤老板非常抢戏,以至于我都不想看到仔仔和Vivian的脸了,为了明星效应而请的偶像演员,终究不是喜剧的归宿。倒不如《疯狂的石头》来个逻辑大混战,黑色幽默的隐晦是文化人的选择。《摩登》杂志成功以后,广告商上门最后三人一起开心的雀跃起来实在是雷掉了我两点血。

  说理部分:讲的还算在理,没有让人觉得是为了说理而说理,只是这理说与不说到没什么区别。谭校长的角色除了硬要带个朋克手套耍帅以外,人物性格还是很饱满的,他说的这个时代崇尚“年轻、性和权力”,在这部影片里除了性都有表述。晓辉的开除和Celine的篡位,Alex最终还是败给了年轻,这倒映证了那句“出来混迟早要还的”。晓辉杂志的举步维艰则是Alex权力的制约,社会既是如此,能够吸引你的只有能够让你不会败退的位置。而最终影片还是想告诉你只要你努力你有点子你团结你年轻你不走寻常路你还是可以成功的。只是这个成功的前提要建立在你有一个身为煤老板儿子的朋友和一个会讲励志故事的老大爷。否则第一你没有资金创业,第二你失败的时候没有励志故事让你站起来。

  情感部分:个人认为在影片中这一部分可以完全删除掉,片尾字幕都出了还安排周、徐二人的吻戏恐怕太刻意来满足一些人的恶趣味。不过那句“在你穿裙子和死之间,我选择死”还是让人小温馨了一把。关于几人创业友情的刻画实在不够令人信服,与其说几人是为了友情走到一起的,不如说这个不伦不类的编辑部是为了个人目的聚在一起的,这也到好,当个人利益与集体利益相吻合的时候,才能使团体力量发挥到最大。

  现阶段中国大陆都市喜剧就像第一期《摩登》杂志一样,想效仿美国都市爱情又喜剧又励志又感人的小桥段只会让它变得不伦不类而成为市面上众多效仿者中的一员。每年都推出的类似题材的电影什么《非常完美》、《全城热恋》bulabula的一堆,对于投资方来讲收回成本应该问题不大。而对于导演自身来说,若不想出适合自己的又区别于他人的拍摄手法和题材,在这个新锐导演此起彼伏的时代要想站稳脚不能一鸣惊人也只能像影片里掉落在地上的《摩登》杂志一样,任人踩踏了。

  我还是希望尹丽川导演能像黄祯祯一样建立属于自己的女性团队,但是她要走的路还很远,无论是从镜头的拍摄还是剪辑上,都需要再加把力气了。

  或者还是商业片不适合你吧。

  励志的故事1000字篇三

  在新泽西州市郊的一座小镇上,一个由26个孩子组成的班级被安排在教学楼最里面一间光线昏暗的教室里。他们中所有的人都有过不光彩的历史;有人吸过毒、有人进过管教所、有一个女孩子甚至在在一年这内堕过3次胎。家长拿他们没办法,老师和学校也几乎放弃了他们。

  就在这个时候,一个叫菲拉的女教师担任了这个班的辅导老师。新学年开始的第一天,菲拉没有像以前的老师那样,首先对这些孩子进行一顿训斥,给他们一个下马威,而是为大家出了一道题:

  有3个候选人,他们分别是──

  A:笃信巫医,有两个情妇,有多年的吸烟史,而且嗜酒如命;

  B:曾经两次被赶出办公室,每天要到中午才起床,每晚都要喝大约1公升的白兰地,而且曾经有过吸食鸦片的记录;

  C:曾是国家的战斗英雄,一直保持素食习惯,热爱艺术,偶尔喝点酒,年轻时从未做过违法的事。

  菲拉给孩子们的问题是:

  如果我告诉你们,在这3个人中,有一位会成为众人敬仰的伟人,你们认为会是谁?猜想一下,这3个人将来各自会有什么样的命运?

  对于第一个问题,毋庸置疑,孩子们都选择了C;对于第二个问题,大家的推论也几乎一致:A和B的命运肯定不妙,要么成为罪犯,要么就是需要社会照顾的废物。而C呢,一定是一个品德高尚的人,注定会成为精英。

  然而,菲拉的答案却让人大吃一惊。“孩子们,你们的结论也许符合一般的判断,但事实是,你们都错了。这3个人大家都很熟悉,他们是二战时期的3个著名人物──A是富兰克林·罗斯福,他身残志坚,连任四届美国总统;B是温斯顿·丘吉尔,英国历史上最著名的首相;C的名字大家也很熟悉,他叫阿道夫·希特勒,一个夺去了几千万无辜生命的法西斯元首。”学生们都呆呆地瞅着菲拉,他们简直不相信自己的耳朵。

  “孩子们,”菲拉接着说,“你们的人生才刚刚开始,以往的过错和耻辱只能代表过去,真正能代表一个人一生的,是他现在和将来的所作所为。

  每个人都不是完人,连伟人也有过错。从过去的阴影里走出来吧,从现在开始,努力做自己最想做的事情,你们都将成为了不起的优秀的人才……”

  菲拉的这番话,改变了26个孩子一生的命运。如今这些孩子都已长大成人,他们中有的做了心理医生、有的做了法官、有的做了飞机驾驶员。

  值得一提的是,当年班里那个个子最矮也最爱捣乱的学生罗伯特·哈里森,后来成了华尔街上最年轻的基金经理人。

  “原来我们都觉得自己已经无可救药,因为所有的人都这么认为。是菲拉老师第一次让我们觉醒:过去并不重要,我们还有可以把握的现在和将来。”孩子们长大后这样说。

  有一位心理学家说过这样的话:你对孩子怎样描述,他们就怎样以你描述的样子成长。你说他是个无赖,他就会慢慢变得像个无赖;你说他聪明,他就可能真的变得十分聪明。

  许多成人不断在用自己的偏见扼杀孩子的美质,他们自己却一点儿都不知道。

    5255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