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文网 > 实用文档 > 范文大全 > 电影排片怎么决定的

电影排片怎么决定的

|和杰

电影排片怎么决定的_电影排片是谁定的

电影排片可以说决定了一部影片的票房多少!电影排片怎么决定的?下面是小编用心整理的电影排片怎么决定的,如果大家喜欢的话,欢迎大家收藏并积极分享哟!

电影排片怎么决定的

电影排片怎么决定的?

一般连锁影城都会提前一个月左右开始针对下个月进行排片预估,那时会定个大概的排片比例,后期会再调整;国家电影管理部门从2016年开始正式规定,所有电影必须取得《电影公映许可证》才可以进行电影票预售,违规将被处罚,一般影片公映许可证在影片上映前15-30天可以取得。

所以,多数院线会在影片上映前15-20天开始预售重点影片电影票,如好莱坞进口大片及国产影片佳作,一般提前一周以上预售的场次为可售场次的50%以内,后期根据预售情况进行调整,可售场次是指给这部影片的可放映场次,而不是整个影院的所有电影的可放映场次,例如某影城单日可放映场次为50场,预计上映当日《复仇者联盟3》排片占比为60%,那上映当日《复联3》的可售放映场次即为30场,提前一周开始预售的场次一般为15场,后期根据预售情况再进行调整。

另外非重点影片的预售一般为影片上映前3-7天,也有部分影城会采取提前48小时,才将所有当日预售全部放出,减低无效或低效排片的占比。

决定排片的因素主要为电影本身的影响力和票房预估潜力,进口片会参考国外上映的票房,系列电影会考虑前作的票房,非系列电影会根据主创人员、影片制作团队、影片的宣传等情况综合考虑,但最主要的还是会根据影城所处市场的电影喜好程度、同类影片在所处市场之前的票房情况以及同档期其他影片综合考虑,一般会先预估全国可产生票房再分解到地区可产生票房,最后再折算成排片占比。

还有两点很重要,1.影城硬件条件好的,有巨幕、杜比影院且处于城市核心商圈的影城,一般在进口视效大片上映时,肯定优先排映进口大片,2.院线公司有无参与电影的投资或者发行工作,如有参与,一般会给这部影片较好的排片空间来保证影片放映。

举个例子,《前任3》这部影片虽然票房成绩很好,但是明显产生票房的城市为二线以下城市,那么在这些城市影城较多的院线则会多排映此片。

2018年1月6日,《前任3》全国票房为近2.2亿元,《星球大战:最后的绝地武士》全国票房超过7200万元。当日以一线城市为主的百丽宫影城《前任3》排片约为29%,票房约为202万,《星战》排片约为33%,票房约为223万。

以二线城市以下为主的大地影城《前任3》排片约为50%,票房近1500万元,《星战》排片约为25%,票房约为344万元,顺便说一句《前任3》的出品方华谊是大地院线的股东,大地也是影片发行方华影天下的股东。

电影排片是谁定的?

事实上,近年来就不断有片方对院线排片公开抱怨,例如在2016年,《百鸟朝凤》的导演吴天明曾公开下跪,求院线给予排片;2017年,《闪光少女》宣发团队集体下跪求排片;2018年,导演冯小刚公开指责万达给《我不是潘金莲》的排片太少;今年暑期档,《明日战记》主演、监制古天乐也公开表示院线排片少。而这些公开请求、炮轰排片的出品方或宣发团队,其电影往往在豆瓣等电影打分平台均有着7分以上的成绩,可以说在观众当中拥有不错的口碑。

不过也有《红海行动》《流浪地球》《你好,李焕英》等上映初期排片较低,但最终逆袭成为档期排片最高的影片的案例。

针对上述现象,《中国经营报》记者采访多位从业者了解到,排片率更多取决于发行预售以及上座率。排片经理会根据提前观影体验和预售情况决定影片前三天的排片,根据上座率的高低决定未来的排片,而排片的好坏可以直接影响票房的10%~20%。此外,记者还联系采访了多家上市影视公司的相关负责人,但截至发稿,对方并未回复。

排片率不合理?

灯塔专业版数据显示,9月9日,由张晋主演的中秋档军事动作片《狼群》在全国上映,影片虽然有张晋、李治廷、蒋璐霞等一众明星出演,但截止到9月23日,该片的票房却只有2351.7万元。

事实上,电影《狼群》的票房会出现断崖式的下跌并不意外。灯塔专业版数据显示,在9月9日首映日,《狼群》的全国排片大概是10.7%,次日就下降到2.8%。CGV影城(清河巨幕店)工作人员向记者介绍,《狼群》的预售并不高,因此首日的排片高一点,大概是4场,后面就没排片了,一直到9月23日。

与《狼群》相似,暑期档的科幻片《明日战记》也同样拥有豪华的明星阵容,集结了古天乐、刘青云、张家辉、刘嘉玲等一线明星,制作成本也比较高,但票房不佳。公开资料显示,《明日战记》从2015年就开始筹备拍摄,在该片中担当主演且兼任监制等多个角色的古天乐花了7年时间打磨,最终电影的出品方为深圳电影、天下一电影、寰亚电影、万合天宜、猫眼、宏寰文化等,发行方只有猫眼。相比同样暑期档的科幻片《独行月球》的开心麻花、猫眼和淘票票三方,在宣传和排片方面,《明日战记》显得较为弱势,尤其是《独行月球》发行中有两方是线上电影票销售的主要渠道。截至目前,《独行月球》票房30.31亿元,依旧占据日票房排名前三,《明日战记》票房6.68亿元。

根据灯塔专业版的数据显示,即便在《明日战记》的首映日,《独行月球》的排片高达48.6%,《明日战记》只有28.9%。到8月12日,《独行月球》排片率下降到37.9%,《明日战记》为20.8%。9月12日,《独行月球》排片率为21.6%,高于《明日战记》的13.8%。而最终,《明日战记》票房仅有6.53亿元,片方分账票房2.35亿元。

通过对比可以看到,《明日战记》票房失利的一个重要原因,在于院线排片较少,尤其是上映前几日的排片率相对同档期对手没有形成绝对优势。一位不愿具名的影视公司总经理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认为,《独行月球》的排片占比一直很高,前期一度高达60%,即便是《明日战记》上映后,也能达到40%以上,直到《断桥》上映,才降到30%。反观《明日战记》,上映首日排片只有29%,如今更是降至15%。

上述人士表示,排片少的原因,是因为部分港片资本在内地市场的院线资源方面较为弱势,《明日战记》的上座率和《独行月球》相比相差不大,后期更是反超了《独行月球》,说明观众对《明日战记》的接受程度并不低。而8月19日上映的动画电影《新神榜:杨戬》又进一步压缩了《明日战记》的排片。

而《明日战记》在香港8月25日首映之后将宣传重点转移到了香港市场,内地排片率在8月26日开始大幅下降,从8月25日的18.2%下降到13.1%。后面虽然有所回升,但是再也没有回到18%。

预售+上座率或决定排片量

“首先要说明一点,排片工作是影院的主要工作之一,排片的好坏可以直接影响票房的10%~20%。”在北京一院线工作7年的小王(化名)告诉记者,正因为排片很重要,所以大型的院线在总部会下发排片指导,尤其是重点影片的上映,但这也只是粗略的全国性指导。剩下的就是各自门店对于自己的情况进行微调。一般的排片根据自身情况调整,上下幅度范围在5%左右。而每个影院的经理要为自己的业绩负责,无论宣发团队怎么宣传,最后排片还是影院经理来定。某部电影预售高,等于提前锁座,把三分之一的影厅与时间分配给预售好的电影是很正常的做法。而随着每日的上座率,会有相应的调整。

一些影视出品公司有自己的线下影院,那么该片在排片方面就会有一定的优势。“比如《哥,你好》的出品方就有万达。一方面可以优先排自己的片;另一方面可以第一时间获知别人的排片信息,制定最佳宣发方案。”小王说。

此外,小王表示,国内外的影片在排片上有所区别。引进的好莱坞分账大片,由于前期宣传力度大,以及市场对好莱坞制作产品的信心,因此在上映的前三天都会给予35%以上的排期,期望值特别高的影片,甚至可能会出现如《复仇者联盟4》这样的极端排映,排片率达到85%甚至是100%。

而国产影片一般扎堆在暑期档、贺岁档排片,影城一般会对几个大片进行相对的平均排映,大概在30%以上,中间穿插一些小制作影片,不过一旦一部影片上映前三天上座率不高,排片率会大幅度减少。

另外,目前很多片方(发行方)还有第三方选座平台(猫眼、大众点评)都会对影片进行大量有针对性的补贴活动,如9.9元一张的电影票等。这些补贴活动也是有排片比例要求的,必须满足百分之多少排片比例,才会进行补贴。同时能够有钱做补贴的影片通常质量也不会太烂,所以影城一般会选择满足排片要求以参加补贴活动。但是,这个排片比例的要求是有时限的,一般是影片上映的第一天。

电影排片谁说了算?

院线排片由市场决定,艺术片排片少是全球普遍现象

4月30日,在不少海外电影节获得好评的电影《闯入者》在全国上映,有提前看过影片的专业影评人认为,这是王小帅最好的一部电影。然而,连王小帅自己也没想到的是,《闯入者》上映当天,全国院线只给了它1.5%的排片率,且排片多在早上11点之前和晚上10点之后。最终,影片首日票房仅45万元。

翻看同日的影片成绩单:《何以笙箫默》获31.64%的排片率、首日票房6270万元;《左耳》排片率15.31%,单日票房2102万元;《速度与激情7》排片率14.8%,当日票房3070万元。这样一比,《闯入者》的处境着实有些尴尬。无独有偶,4月30日上映的《念念》,也只获得了2.28%的排片率,首日票房仅143万元。

近年来,随着中国电影市场规模的扩大,高票房国产影片的数量越来越多,国产影片的单片票房纪录不断被刷新。但正如《闯入者》《念念》所呈现的情况一样,不少风格明显的艺术片,在市场上仍然难以立足。2014年获台湾金马奖的《推拿》,上映5天票房不足300万元;获多个重要电影奖项的《黄金时代》,最终票房不过5000万元上下……质量高、口碑高的艺术片,缘何排片率低、票房低?

“影院排片从来都是由市场决定的,这是全球电影产业和市场发展的基本原则。”时代今典院线副总经理吴鹤沪说,“还是那句老话,电影票房是观众用脚投出来的,市场终究得尊重观众的选择。”

事实上,在以艺术电影著称的欧洲,艺术电影的市场表现也并不抢眼。根据2014年戛纳Marche Du Film(电影市场)发布的报告,在荣获戛纳金棕榈大奖的艺术片里,除了《生命之树》的观众人次达360万,其余影片都没能超过250万观众。

支撑小众的艺术片,需要足够大的市场规模,无法一蹴而就

虽然票房不高,“但并不意味着艺术电影对中国电影的发展不重要。相反,只有这些电影与商业电影的共同发展,才能促进国产电影创作和电影市场的多元化。”凡影调研创始合伙人王义之说。

其实,“双高双低”并非是所有艺术电影的宿命。今年,艺术气息浓厚的《狼图腾》在大年初一上映,排片率位于同期上映影片第五。此后,《狼图腾》凭借优秀的口碑,排片率每日递增:初二10.38%,初三11.18%,初四12.38%,初五13.65%,初六14.80%,最终一路“逆袭”攀升到票房榜第三名。而2014年3月,获第六十四届柏林电影节金熊奖的《白日焰火》也一举获得近1.03亿元的票房,刷新了艺术片在国内电影市场的票房纪录。

“无论商业电影还是我们说的艺术电影,要在市场上获得好的反馈,需要在营销方式、档期选择等多方面协同用力。”吴鹤沪举例说,《白日焰火》在淡季3月上映,就避开了与商业影片的竞争,获金熊奖的消息也成了上映前很好的营销点,“这些市场操作经验,都值得其他艺术电影学习。”万达影业项目开发中心副总经理陈洪伟则认为,“支撑艺术电影的分众市场要在足够大的市场规模下才能形成,中国市场规模显然没有达到相应水平。”

说到底,看不看艺术片,最终也是观众说了算。业内专家分析,由于观众的审美需求与社会发展阶段密切相关,在中国城镇化迅速推进的背景下,越来越多的新兴市场有成为艺术电影分众市场的可能,但观众审美趣味的变化,显然不是一蹴而就的事。

市场扩容,消费习惯逐渐形成,国产电影的文化话语权有待提升

排片少、票房低,是否不利于艺术片发展?会不会给国产电影发展带来负面影响?

“电影市场的发展一定是循序渐进的,全球最大的好莱坞市场,也不是一口就吃成了胖子。”王义之说。

截至目前,我国已拥有银幕总数逾2.7万块,而2003年中国电影产业改革启动之初,全国银幕总数仅为1700多块。在硬件建设带来的市场扩容下,去年中国电影票房已达296亿元,接近北美电影市场的47%,这与2003年全国10亿元票房、仅占美国1%的情况已有天壤之别。

此外,易观智库和1905电影网日前合作推出的《中国电影观众观影行为调研报告2014—2015》显示,从观影频率来看,中国观众中每年观看5至15部电影的观影人群占比最高,也就是说,观众月均看一部电影趋向常态化,这也与产业化改革初期人均观影次数趋近于零的情况截然不同。

王义之认为,中国电影市场的扩大,正是培养电影观众消费行为的过程。“中国电影在10余年间,观众从不习惯看电影,到逐渐形成到电影院看电影的习惯,这本身就是个飞跃。”

业内人士指出,以好莱坞为代表的商业片从来都是全球电影市场的主角,个人风格化的艺术电影大多只在更小的分众市场中生存。今年4月底,美国迪士尼单方面提出,要提高其旗下影片在德国市场的分账比例。而利润分配调整的背后,正是市场议价权和文化话语权的博弈。

“要知道,好莱坞全球市场份额已达85%,而在中国的份额目前维持在40%左右。我们要提升市场议价权、进而提升文化话语权的关键,就在于不断扩大市场规模的同时,让国产电影更好地被观众接受。”一位业内人士分析。

    3449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