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全国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多少钱

|冰倩

那么你知道2022年全国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多少钱吗,居民可支配收入指居民可用于最终消费支出和储蓄的总和,即居民可用于自由支配的收入。下面是小编给大家整理的2022年全国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多少钱,希望大家喜欢!

2022年全国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多少钱

2022年全国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多少钱

2022年全国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6883元,比上年名义增长5.0%,扣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2.9%,与经济增长基本同步。

按常住地分,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49283元,比上年名义增长3.9%,扣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1.9%;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0133元,比上年名义增长6.3%,扣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4.2%。全国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中位数31370元,比上年名义增长4.7%。按全国居民五等份收入分组,低收入组人均可支配收入8601元,中间偏下收入组19303元,中间收入组30598元,中间偏上收入组47397元,高收入组90116元。全年全国居民人均消费支出24538元,比上年名义增长1.8%,扣除价格因素实际下降0.2%。

居民可支配收入占GDP的44%,会产生哪些不良后果?我们又是如何造成这一差异性的?甚至就连泰国也比我们高?

百科对GDP的定义和解释为:国内生产总值(Gross Domestic Product,简称GDP),是一个国家(或地区)所有常住单位在一定时期内生产活动的最终成果。GDP是国民经济核算的核心指标,也是衡量一个国家或地区经济状况和发展水平的重要指标。

广义上讲,每年我们经济增速的6%或是7%,其实指的就是GDP的增长,按照这一定律来看,GDP的增长,某种意义上就代表着经济的增长,代表着经济朝着越来越好的方向前进。

微观上看,GDP的增长和个人之间的收入增长,尤其是居民可支配收入增长之间的关系,也是呈正比的。

理论上,GDP越高,我们的收入也就越高,自然可支配收入也就越高,具体反映到现实生活中,我们的消费能力就更强,能够更好地享受到物质带给我们的精神满足。

可现实情况是,我们的居民可支配收入,仅仅只占GDP的44%,到底是什么原因,造成这一巨大差异的?

这就不得不提GDP的组成形式。

GDP主要包括政府、企业和居民三个方面的收入,还加上城市居民和农村二元化等因素, 形成了以财政收入、企业留存和居民收入三分天下的格局。

而由于我国地域辽阔,因此东中西部地区之间的经济不平衡,也客观存在。

但真正影响居民可支配收入和GDP比重的,可能还不全是地区之间的经济失衡。

我们以2017年为例,当年GDP总量为82.7万亿,其中财政预算收入达到28万亿,占GDP比重的1/3,还有企业的留存和折旧等又占了1/3,余下的1/3才是真正属于居民的收入。

2017年全国居民可支配收入总额为26万亿,还不到当年财政收入的90%,仅占GDP总量的31%。

而发达国家在财政税收、折旧、企业留存等方面的比重要比我们低得多,因此居民可支配收入才能够占到GDP如此高的比重。

另一个原因在于,鉴于目前我们仍然是发展中国家,因此在地方开支、转移支付、企业发展等方面的压力更大,相应的居民可支配收入就会减少,这就造成了GDP总量虽然大,居民可支配收入却少的局面。

以房地产为例,过去房地产一度占到GDP总量约四分之一的地位,称之为GDP的支柱产业也毫不为过,但房地产这部分GDP产生了多少居民收入呢?大头依然还是买房者的付出,而不是卖房者的收入。

同样的道理,这几年我们大力发展基建,搞公园建设,都是为了更远的未来,这也在无形之中,导致GDP虽然上去了,收入却并没有上去多少。

这也造成了上述现象,GDP总量大,但是居民可支配收入少。

这一现象的出现,很多人似乎并没有特别重视,但殊不知,GDP和居民可支配收入的差距越大,对经济的一些不良反应和后果,也就越大。

居民可支配收入占GDP比重减少,会产生哪些不良后果?

首先影响最大也最为深远的一点就是出生率。

出生率这几年的“断崖式下跌”相信很多人已经有了亲身感受,而影响出生率最重要的一个原因,其实就是收入跟不上时代的需求。

本质上,我们也可以称之为收入跟不上GDP的庞大体量。

理论上,当GDP总量高到某一个阙值时,必然会带来某一方面的成本高昂,例如房地产、例如物价等等。

因此,看似居民可支配收入占GDP比重和生育率无关,但实际上,收入的增速有限,以及宏观经济的快速前进,恰恰造成了这种尴尬的场面。

而人口问题又关乎到社会的方方面面,其重要性已经无需再过度阐述。

除此之外,居民可支配收入的比重占比少,也同样影响着经济本身。

在央行下调了两项关键利率之后,又批准了银行提供人民币3000亿的信贷计划,继续用于支持基础设施项目,继续通过拉动基础设施建设来作为经济增长的关键动力。

因为疫情和其他原因,这几年经济增长放缓,而通常基建和房地产的确是刺激经济的一个有效方法,但这种方法能够一直持久有效吗?

按照发达国家的经验,其经济组成结构一般都是以第三产业消费服务为支柱,这种模式一般被认为是比较健康的。

换言之,当基建和房地产已经接近饱和时,经济增速的下滑,就要靠收入再分配来实现,换言之就是要靠拉动内需,而目前之所以需求不足,收入是其中一个比较重要的原因之一。

而我们的居民可支配收入占GDP的44%,显然并不能够用以支撑第三产业的蓬勃发展,这也是为什么我们能够看到北上广深一线城市的第三产业已经堪比发达国家,但其他地区之间第三产业还差距较大的原因。

收入就经济转型而言,依然是较为重要的一点。

    33289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