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宵节的传说故事及意义

|文凤

元宵节吃“元宵”象征着家庭像月圆一样团圆,寄托了人们对未来生活的美好愿望。关于元宵节的传说故事及意义有哪些呢?下面小编给大家带来元宵节的传说故事及意义,希望大家喜欢!

元宵节的传说故事及意义

元宵节的由来简介

农历正月十五元宵节,又称为“上元节”,春灯节,是中国汉族民俗传统节日。正月是农历的元月,古人称夜为“宵”,而十五日又是一年中第一个月圆之夜,所以称正月十五为元宵节。又称为小正月、元夕或灯节,是春节之后的第一个重要节日。中国幅员辽阔,历史悠久,所以关于元宵节的习俗在全国各地也不尽相同,其中吃元宵、赏花灯、舞龙、舞狮子等是元宵节几项重要民间习俗。

每年农历的正月十五日,春节刚过,迎来的就是中国汉族的传统节日之一的元宵节,正月是农历的元月,古人称夜为“宵”,所以称正月十五为元宵节。正月十五日是一年中第一个月圆之夜,也是一元复始,大地回春的夜晚,人们对此加以庆祝,也是庆贺新春的延续。元宵节又被称为“上元节”。

按中国民间的传统,在这天上皓月高悬的夜晚,人们要点起彩灯万盏,以示庆贺。

出门赏月、燃灯放焰、喜猜灯谜、共吃元宵,合家团聚、同庆佳节,其乐融融。元宵节的节期与节俗活动,是随历史的发展而延长、扩展的。就节期长短而言,汉代才一天,到唐代已为三天,宋代则长达五天,明代更是自初八点灯,一直到正月十七的夜里才落灯,整整十天。与春节相接,白昼为市,热闹非凡,夜间燃灯,蔚为壮观。特别是那精巧、多彩的灯火,更使其成为春节期间娱乐活动的高-潮。至清代,又增加了舞龙、舞狮、跑旱船、踩高跷、扭秧歌等“百戏”内容,只是节期缩短为四到五天。

元宵节的传说故事

传说一

传说在很久以前,有一只神鸟困为迷路而降落人间,却意外的被不知情的猎人给射死了。

天帝知道后十分震怒,就下令让天兵于正月十五日到人间放火,把人类通通烧死。

天帝的女儿心地善良,不忍心看百姓无辜受难,就冒着生命的危险,把这个消息告诉了人们。众人听说了这个消息,有如头上响了一个焦雷。

吓得不知如何是好。过了好久好久,才有个老人家想出个法子,他说:“在正月十四、十五、十六日这三天,每户人家都在家里挂起红灯笼、点爆竹、放烟火。这样一来,天帝就会以为人们都被烧死了”。

大家听了都点头称是,便分头准备去了。

到了正月十五这天晚上,天兵往下一看,发觉人间一片红光,以为是大火燃烧的火焰,就禀告天帝不用下凡放火了。人们就这样保住了生命及财产。

为了纪念这次的成功,从此每到正月十五,家家户户都悬挂灯笼,放烟火来纪念这个日子。

传说二

相传汉武帝有个宠臣名叫东方朔,他的个性既善良又风趣。

如果宫里有谁得罪了汉武帝,总要靠东方朔来讲情。

有一天冬天,下了几天大雪,汉武帝觉得有点无聊,东方朔就到御花园去给武帝折梅花。

刚进园门,就发现有个宫女泪流满面的准备投井。东方朔慌忙上前搭救,并问明她要自杀的原因。

原来,这个宫女名叫元宵,家里还有双亲及一个妹妹。自从她进宫以后,就再没和家人见面。每年到了腊尽春来的时节,就比平常更加的思念家人。她想,既然不能在双亲跟前尽孝,还不如一死了之,于是才来投井。

东方朔听了她的遭遇,非常的同情她,就向她保证,一定设法让她和家人团聚。

这一天,东方朔出宫后,便在长安街上摆了一个占卜摊。不少人都争着向他占卜求卦。不料,每个人所占所求,都是“正月十六火焚身”的签语。一时之间,长安里起了个大恐慌。人们纷纷求问解灾的办法。

东方朔就说:“正月十三日傍晚,火神君会派一位“赤衣神女”下凡查访。她就是奉旨烧长安的使者,你们若看到一个骑粉色银驴的红衣姑娘,马上跪地哀求。

那姑娘便说:“我是领旨来烧长安的。玉帝还要站在南天门上观看。既承父老求情,我把抄录的偈语给你们,可让当今天子想想办法。”

说完,便扔下一张红帖,扬长而去。老百姓拿起红帖,赶紧送到皇宫去禀报皇上。

汉武帝接过来一看,只见上面写着:“长安在劫,火焚帝阙,十六天火,焰红宵夜”。汉武帝一看大惊,连忙请来了足智多谋的东方朔。

东方朔假意的想了一想,就说:“听说火神君最爱吃汤圆,宫中的元宵不是经常给你做汤圆吗?十五晚上可让元宵做汤圆。

万岁焚香上供,传令京都家家都做汤圆,一齐敬奉火神君。再传谕臣民一起在十六晚上挂灯,满城点鞭炮、放烟火,好像满城大火,这样就可以瞒过玉帝了。

此外,通知城外百姓,十六晚上进城观灯,杂在人群中消灾解难”。

武帝听后,十分高兴,就传旨照东方朔的办法去做。到了正月十六日长安城里张灯结彩,游人熙来攘往,热闹非常。

元宵的父母也带着妹妹进城观灯。当他们看到写有“元宵”字样的大宫灯时,惊喜的高喊:“元宵!元宵!”元宵听到喊声,终于和双亲、妹妹团聚了。

如此热闹了一夜,长安城果然平安无事。汉武帝大喜,便下令以后每到正月十五都做汤圆供火神君,正月十六照样全城挂灯放烟火。

因为元宵做的汤圆最好,人们就把汤圆叫元宵,这天叫做元宵节。

元宵节传灯的意义

很多人都听说过“传灯”这个词,尤其是在佛教当中,《景德传灯录》《东域传灯录》《延宝传灯录》《传灯法师列传》《天圣广灯录》《靖国续灯录》《道明联灯录》《嘉泰普灯录》等等等等,以传灯命名的典籍非常多,为什么以“传灯”命名呢?

《般若经》中说:“诸佛弟子凡有所说,一切皆承佛威神力,与诸法性常不相违。依所说法,精勤修学,证法是性,故佛所言如灯传照。”这是佛经当中记载关于传灯的最初概念,即把佛法一代代的传承下去,传法于他人,如同灯灯相传、心心相印,故名传灯。法能破暗,如灯能照明。将法传下去,如同把解脱的光明传给弟子,以譬喻命名为传灯。

《维摩经》中说:“譬如一灯燃百千灯,冥者皆明,明终不尽。”这是说传灯的作用,能使佛法永不停止,且发扬光大,普及到任何一个地方,所谓常转。借此实质的传灯,暗喻佛法的弘扬将无边无尽。同时,以灯灯相传、光光互照,燃起我们的心灯,使大慈大悲的大爱传遍世界的每个角落,把佛法的甘露妙雨洒遍每个人的心中。

因为佛法犹如明灯,能照破世间黑暗,所以把传法称为传灯。《大智度论》中说:“为令法不灭,当教化弟子,弟子展转教,如灯燃余灯。”可见,传灯能使佛陀的法脉展转相传而不绝,代表佛法延续不断、永不穷尽。

先前,历代传承上师、祖师大德们,以他们的慈悲和智慧,给我们传来了解脱的希望;如今,我们也同样以我们的真心和力量,把解脱的种子传向世人。让佛法给大家带来无限光明、无限温暖、无限祥和、无限美满,这就是传灯。

灯,燃烧自己,照亮别人,破暗为明;佛法,是让菩萨们牺牲自己,利益众生,以佛智慧破除众生的愚痴暗障。

传灯法会,就是把这种象征具体化,以实质的形式表达出来,大家手捧莲花座灯,相互传递,将光明传向四方;象征将释迦牟尼佛的智慧光明传遍十方,具有代代薪传的意义。

尤其在末法时期,众生根性更加愚钝,恶业更加深重。人们在贪、嗔、痴三毒的指引下,难得片刻安宁。只有佛灯的光明,才能照破迷惑颠倒的我执,开发我们的智慧,坚定我们的胜解。有灯光的地方,诸佛菩萨慈光自然摄照。我们应当观想灯火如须弥山高,灯身如大海广阔,其光所照之处,众生见者,烦恼和痛苦全部消除;身体健康、智慧增长,如法所求悉皆获得。

    3200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