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和我的中国年·寻味”征文一等奖

|邱妹

中国年,它承载了中华民族最特殊的意义,给一切美好的事物赋予新的希望。我们也应该静下心来,体会全家一起包饺子、做游戏的传统年味,传承新年的美好与喜庆。下面小编为大家整理了“我和我的中国年·寻味”征文,希望大家喜欢!

“我和我的中国年·寻味”征文一等奖

“我和我的中国年·寻味”征文一等奖篇1

你有没有感受过真正的年味?自从参加了“感受祖辈过年”的活动,我收获颇多。

在一个阳光灿烂的日子里,我来到学校活动中心,介绍人和颜悦色地说:“以前人们拜访好友都用包头,包头上总会粘一条红色的纸条……”听完之后,轮到我们把包头送给老人们。我一手捧着心爱的包头,一手拿着甘蔗,将两样礼物一起送到老人手中,七位老人眉开眼笑,脸上仿佛开了一朵菊花。看着他们的皱纹随着笑脸舒展开,我的心暖暖的。

送完包头,我们来到了“小鱼跃春”——做敲鱼面的地方,一位阿姨向我们介绍:“做敲鱼面,是我们的一种习俗。”只见她每敲完两下桌子,再敲一下桌子,整节奏就是“咚咚锵,咚咚锵”可见在繁忙的劳作中,伟大的劳动人民同时创造了多么美妙的民间乐曲,我想:最美妙动听的乐曲也莫过如此了吧。看完“小鱼跃春”,我们又去看了“轰的一声乐开花”——打炒米,只见一个叔叔坐在凳子上先往打炒米的炉子下点燃一把火,再不停地旋转,转到一定程度时,再把大米放进去,没过几分钟,喷香的炒米就爆好了。看完打炒米,我们又兴致勃勃地去粘窗花、拔河、做灯笼、捣年糕……

祖辈的年味,才是真正的年味!

“我和我的中国年·寻味”征文一等奖篇2

过年的时候,朋友家人聚在一起,挂灯笼,贴春联,剪窗花,换衣服,铺新被子,做好吃的。今天,我们去塘栖古镇感受一下一年的味道。2月8日,我们一大早就踏上了寻找新年味道的旅程。孩子们兴奋不已,迫不及待地想象着唐奇古镇的新年味道。大约半个小时的车程后,我们来到了塘栖古镇。

唐七古镇洋溢着浓浓的过年味道。看,每栋老房子都挂着红灯笼和喜庆的窗花,道路两旁挂着彩旗。连小狗都穿着红色的衣服准备过年。听着,远处传来一阵爽朗的笑声,夹杂着有节奏的“啪嗒”声。只有走进去,你才知道,孩子们吵着要新鲜出炉的,热腾腾的,白白的,好吃的年糕。用鼻子嗅。除了年糕的香味,家家户户还在门口设大锅饭炖香焖羊肉,象征羊年喜气洋洋;毛茸茸的丸子整齐地放在蒸笼里,晶莹剔透。象征粮仓的干草堆上写着“五谷丰收”的字样特别醒目,寓意来年丰收喜悦。

塘栖古镇四周是节日庆典,充满了“年味”。连浙江卫视的大叔大妈都来这里找一年一度的味道。

“我和我的中国年·寻味”征文一等奖篇3

猴年新春的脚步越来越近,喜庆的灯笼、春联挂满宿城,大街小巷到处是提着礼品行色匆匆的市民,家家户户进入春节“倒计时”:大人们忙着置办过年的食物;孩子们帮家里打扫卫生;归乡的游子带着一年的辛苦和收获,急切地回家探望久别的亲人。春节在人们的眼中是神圣的,更是温馨的。但是,在走亲访友时,总会听到一些声音:生活越来越好了,年味却越来越淡了,过年越来越没啥意思了。

如今物质丰富了,人们想吃什么,超市、市场里多的是;想穿新衣服、玩好玩的,再也不用等到过年。天天都在过年,真正要过年了,哪儿还有年的味道呢?然而,“过大年”远不是吃吃喝喝那么简单,吃喝本身并不是过年的重要内容,人们感觉“年味”少了,是因为吃喝以外的“文化”传统少了、淡了。吃喝追求健康、绿色,为什么非要大鱼大肉?亲友们多在一起唠唠“知心话”,不一定非要掺杂那么多的物质?在风俗上多来点讲究,日子才会增添生机。如果每个家庭都如此,过大年就能红红火火,中国人就能感受到越来越浓烈的“年味”。

其实,“年味”就在我们身边,在热闹的商家,也在缤纷的网上,让我们一起寻找“年味”,迎接新春的到来。

“我和我的中国年·寻味”征文一等奖篇4

狗年新春的脚步越来越近,喜庆的灯笼、春联挂满宿城,大街小巷到处是提着礼品行色匆匆的市民,家家户户进入春节“倒计时”:大人们忙着置办过年的食物;孩子们帮家里打扫卫生;归乡的游子带着一年的辛苦和收获,急切地回家探望久别的亲人。春节在人们的眼中是神圣的,更是温馨的。但是,在走亲访友时,总会听到一些声音:生活越来越好了,年味却越来越淡了,过年越来越没啥意思了。

如今物质丰富了,人们想吃什么,超市、市场里多的是;想穿新衣服、玩好玩的,再也不用等到过年。天天都在过年,真正要过年了,哪儿还有年的味道呢?然而,“过大年”远不是吃吃喝喝那么简单,吃喝本身并不是过年的重要内容,人们感觉“年味”少了,是因为吃喝以外的“文化”传统少了、淡了。吃喝追求健康、绿色,为什么非要大鱼大肉?亲友们多在一起唠唠“知心话”,不一定非要掺杂那么多的物质?在风俗上多来点讲究,日子才会增添生机。如果每个家庭都如此,过大年就能红红火火,中国人就能感受到越来越浓烈的“年味”。

其实,“年味”就在咱们身边,在热闹的商家,也在缤纷的网上,让咱们一起寻找“年味”,迎接新春的到来。

“我和我的中国年·寻味”征文一等奖篇5

“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又到了一年中最重要的传统节日——春节。让我们走出家门,一起去寻找身边的年味吧。

瞧,不仅火车站、飞机场等地人山人海,连客运中心都人头攒动。那是因为人们都要回家过年了,他们手里提着大包小包的年货,牵着大孩子,抱着小孩子……尽管凛冽的寒风拍打着他们的脸,可是他们的脸上却洋溢着回家团圆的笑容。

商场里、菜场里人声鼎沸,“大妈,买这么多东西啊!”“是啊。儿子、女儿马上要回家了,给他们多做点好吃的。”一位婆婆一边回答着,一边笑盈盈地接过卖家递过来的肉。过年了,吃是重头戏,有些人做起了年糕,寓意“年年高”,也有些人晒起了腊肠……

看,孩子们和家长一起,挥毫泼墨,在大门上贴上了新写的福字和春联;小区里、大街上挂满了大红灯笼。今年的灯笼也格外与众不同,上面写着“富强、民主、文明……”这是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呢。

身边的年味还有很多很多,看也看不完,写也写不完。春节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传统节日,不仅是全家团圆,更是历史文化的传承,让我们欢聚一堂,共同写下美好的祝福。

“我和我的中国年·寻味”征文一等奖篇6

过年啦!过年啦!我和小伙伴们去鸣鹤古镇找“年味”啦!

年味在古老的房子里。一眼望去,白墙黑瓦,古色古香,还盖了一些嫩绿的苔藓和爬山虎。

年味在美味的小吃里。我和小伙伴们一起聚集在了卖臭豆腐的小店。美味的臭豆腐,一个接着一个吃,大家连吃了五碗,却吃得不亦乐乎。我大口大口地吃,把年味都吃进了肚子里。

年味在甜甜的糖画里。我们各拿了一根糖画,咔嚓咔嚓地吃着,糖画甜香弥漫在我们五个人的周围,调皮地潜入鼻孔,让我们直流口水。

年味还在沉重的木槌里。我们蹦蹦跳跳地来到卖年糕饺的地方,观看老板做艾草糕。老板把早已准备好的材料放入石盆,然后用力地抬起木槌,再使劲地敲打下去,一直反复。轮到我来试了,我自以为木槌不怎么重,但试过我错了:我一只手靠到槌头后面,紧紧地握住,另一只手放在后面,再把左脚往前站,右脚往后站,然后用尽洪荒之力,使劲往上抬,抬了一点点,木槌似乎再向下拉,我猛地一下抬起来,又猛地一下摔下去,却没有一点声响。我呼了一口气,实在是太重了。到最后,我们都吃到了自己做的艾草糕,味道果然不一样!

年味在那里?在古老的房子里、在美味的小吃里、在甜甜的糖画里、在沉重的锤子里……

“我和我的中国年·寻味”征文一等奖篇7

挂起红彤彤的灯笼,贴上喜洋洋的春联。年味,像和煦的春风扑面而来。

大年三十,我们欢聚一堂,一起包饺子。哥哥揉面,姐姐和妈妈擀面皮,舅妈、姨妈和爸爸包饺子。我最调皮,一会儿擀几张奇形怪状的面皮,一会儿包几个露了馅儿的饺子,引得大家哄堂大笑。香喷喷的饺子出锅了,舅妈边吃边赞叹:“自己包出来的饺子,味道就是不一样。以后逢年过节,我们还是一起包饺子,既热闹又好吃。”原来,年味就藏在热腾腾的饺子里。

今年,除了年年必尝的“佳肴”――春节联欢晚会,我们又添了一道“新菜”――诗词大会。从初六开始,我们每晚如期坐在电视机前,看选手睿智敏捷的答题,听嘉宾妙语连珠的点评。年味,平添了几分诗意。

“读万卷书,行万里路”。趁着新年假期,我们走进福建永定,参观被列为世界文化遗产的承启楼。承启楼庄严古朴,气势宏伟。喜庆的灯笼,古朴的对联,摆放在祖堂里的舞龙道具,都在告诉我们,这座历史悠久的土楼王,正迎来她的第310个新年。原来,年味就藏在这世代族居、其乐融融的土楼里。

年味,需要我们用心去体会。

    2892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