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文网 > 短美文 > 作文大全 > 疫情防控背景下端牢中国人饭碗的对策研究论文

疫情防控背景下端牢中国人饭碗的对策研究论文

|邱妹

疫情防控背景下端牢中国人饭碗的对策研究论文(五篇)

民以食为天,粮食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基础,粮食安全问题关系到世界的和平与稳定。近年来全球粮价飙升,引起各方面的关注。下面小编为大家整理了疫情防控背景下端牢中国人饭碗的对策研究论文,希望大家喜欢!

疫情防控背景下端牢中国人饭碗的对策研究论文

疫情防控背景下端牢中国人饭碗的对策研究论文篇1

粮食安全是“国之大者”。今年全国_期间,_在看望参加政协会议的农业界、社会福利和社会保障界委员时,再次对粮食安全问题作出重要阐述,强调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必须把确保重要农产品特别是粮食供给作为首要任务,把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当前,全球粮食产业链供应链不确定性风险增加,保障国内粮食等重要农产品有效供给面临新形势,以_关于粮食安全的重要论述精神为指引,科学把握好国家粮食安全问题,具有特殊重要意义。

不断增强学习贯彻_关于保障国家粮食安全重要论述精神的思想自觉和行动自觉

_以来,把解决好十几亿人的吃饭问题作为治国理政的头等大事。_立足世情国情粮情,高瞻远瞩、审时度势,确立了新粮食安全观,明确了国家粮食安全战略,就端牢“中国饭碗”提出了一系列重要论述。这些重要论述立意高远、内涵丰富,展现了深邃的战略思维、宏阔的历史视野、深厚的人民情怀、宽广的世界眼光;深刻揭示了保障国家粮食安全的重要意义、战略重点、实现路径和重大政策,引领推动了粮食安全理论创新、制度创新和实践创新;充分体现了党中央对粮食安全一以贯之的高度重视,为我们做好各项工作指明了正确方向、提供了根本遵循、注入了强大动力。

_指出:“经过艰苦努力,我国以占世界9%的耕地、6%的淡水资源,养育了世界近1/5的人口,从当年4亿人吃不饱到今天14亿多人吃得好,有力回答了‘谁来养活中国’的问题。”_以来,我国粮食生产连年丰收,粮食产量连续7年稳定在6500亿公斤以上,人均粮食占有量达483公斤,明显高于世界平均水平;粮食收储调控能力显著增强,国家粮食储备数量充足、质量良好、储存安全;粮食流通现代化水平明显提升,粮食供给结构不断优化,更高层次、更高质量、更有效率、更可持续的粮食安全保障体系逐步建立,国家粮食安全保障更加有力,也为世界粮食安全作出了重要贡献。取得这些成绩,根本在于_关于保障国家粮食安全重要论述精神的科学指引。

我们要充分认识_以来国家粮食安全事业取得的重大成就,深刻领会“两个确立”的决定性意义,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坚定走好中国特色粮食安全之路。自觉对标看齐,心怀“国之大者”,以钉钉子精神,落实总体国家安全观,统筹发展和安全,不折不扣贯彻_关于保障国家粮食安全的重要论述精神,扛稳保障国家粮食安全重任。要用心领会和运用贯穿其中的立场、观点、方法,坚持底线思维,树立系统观念,强化粮食产购储加销协同保障,以国内稳产保供的确定性来应对外部环境的不确定性。

深刻认识保障粮食安全的全局意义、战略意义和历史意义

在长期的实践中,我国坚持走中国特色粮食安全之路,特别是_以来,党中央确立了以我为主、立足国内、确保产能、适度进口、科技支撑的国家粮食安全战略。

坚持从全局看粮食问题,从战略上把握国家粮食安全。_多次强调,“粮食多一点少一点是战术问题,粮食安全是战略问题”“不能把粮食当成一般商品,光算经济账、不算政治账,光算眼前账、不算长远账”。现阶段,我国外部环境复杂严峻,必须做好应对各种挑战和复杂局面的充分准备;我国已开启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迈进的新征程,现代化建设正处在关键时期,比任何时候都要注意处理好发展和安全的关系;经过多年丰收之后,我国粮食供求出现一些阶段性变化,需要我们高度关注。

坚持底线思维,贯彻以我为主、立足国内的粮食安全方针。“中国人的饭碗任何时候都要牢牢端在自己手上。”“我们的饭碗应该主要装中国粮。”一是出于战略考量,一个国家只有立足粮食基本自给,才能掌握粮食安全主动权,进而才能掌握经济社会发展这个大局。二是我国进口粮食具有“大国效应”,一旦大量从国际市场采购粮食,容易引起国际粮价大幅上涨。三是我国农业就业人口仍有接近1.8亿人,过多进口粮食会冲击国内农业生产和农民就业。

坚持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持续提高粮食安全综合保障能力。粮食安全的根基是“能力安全”,要切实把着力点放在国内生产能力、必要的储备能力以及国际资源掌控能力上来。一是藏粮于地。“耕地是粮食生产的命根子,是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根基。”近18年来,我国粮食连年丰收,只有两个年度小幅减产,打破了以往“两增一减一平”的怪圈,主要得益于耕地等基础设施保障能力的不断增强。二是藏粮于技。“解决吃饭问题,根本出路在科技。”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粮食播种面积有所减少,但产量却翻了一番多,主要靠提高单产。提高单产,主要靠良种、靠科技进步。三是增强粮食储备能力。国家逐步建立起粮食储备体系,管好用好“天下粮仓”,对于调节丰歉、平抑物价、保证市场供应具有重要作用。四是不断深化粮农领域国际合作。在毫不放松国内生产的同时,积极利用两个市场、两种资源,促进全球范围内粮食资源合理高效配置。

在确保口粮绝对安全、谷物基本自给的基础上,全方位多途径开发食物资源。我国每年消费2亿多吨畜禽水产品、7亿多吨蔬菜,与6亿多吨粮食一样,都是经济社会稳定的重要支撑。“要树立大食物观,从更好满足人民美好生活需要出发,掌握人民群众食物结构变化趋势,在确保粮食供给的同时,保障肉类、蔬菜、水果、水产品等各类食物有效供给,缺了哪样也不行。”长期以来,我们坚持向森林要食物,大力发展木本粮油、森林食品;向草原要食物,积极推动草原畜牧业集约化发展;向江河湖海要食物,稳定水产养殖,积极发展远洋渔业;向设施农业要食物,发展现代化设施种养业,探索智慧农业、植物工厂,有效缓解了我国农业自然资源约束。

坚持完善政策体系,保护和调动种粮抓粮积极性。一是保护农民积极性。关键是让农民种粮有钱挣,逐步完善农业支持保护体系,坚持和完善最低收购价制度,保护农民生产积极性。二是调动科技人员积极性。聚焦良种良法,国家先后出台了一系列激励农业科研人员创新举措,允许科研人员自主创业、持股兼职,调动科研人员积极性。三是压实地方责任。20世纪90年代中期我国即建立粮食省长负责制,目前实行粮食安全党政同责。任何省区市,无论耕地多少,都要承担粮食生产责任。与此同时,不断加大对主产区的支持力度,调动主产区积极性。

全力以赴提高粮食安全保障水平

_强调,“在粮食安全这个问题上不能有丝毫麻痹大意”“要未雨绸缪,始终绷紧粮食安全这根弦”。当前,资源环境约束加剧与粮食需求刚性增长的矛盾突出,粮食品种、区域等结构性矛盾突出,成本刚性上升与增加种粮收益的矛盾突出,个别品种外采率高与国际贸易风险的矛盾突出。要久久为功,以钉钉子精神落实国家粮食安全战略。

健全保障国家粮食安全的制度政策。全面落实粮食安全党政同责,严格粮食安全责任制考核,紧扣保障粮食安全的要害,加大粮食产量、播种面积、耕地保护和保供稳价等考核权重,强化考核结果运用,充分发挥导向作用。扎实开展中央储备粮棉管理和中央事权粮食政策执行情况考核,压实各方责任。认真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深入推进粮食储备安全管理体制机制改革。开展专项整治,从严惩治涉粮腐败,深化粮食储备购销领域监管体制机制改革。加快推动粮食安全保障法立法进程,进一步优化依法治理的制度环境。认真落实强农惠农富农政策,继续加大支持力度,使务农种粮有效益、不吃亏、得实惠。

切实加大耕地保护和农田建设力度。坚决守住18亿亩耕地红线,划足划好永久基本农田并确保主要用于种粮。实施好高标准农田建设规划,加大中低产田改造力度,全面提升耕地地力等级。加快发展高效节水灌溉,在水土资源条件适宜地区建设改造一批大中型灌区,提高稳产增产能力。推进耕地宜机化改造,解决耕地碎片化问题。深入实施国家黑土地保护工程,挖掘潜力新增耕地,支持将符合条件的盐碱地等后备资源适度有序开发为耕地。

强化现代种业等科技支撑。深入实施种业振兴行动,“种源安全关系到国家安全,必须下决心把我国种业搞上去,实现种业科技自立自强、种源自主可控”。支持现代种业提升工程,把种源等农业关键核心技术攻关抓紧抓实,提高种业企业自主创新能力,推进育繁推一体化发展。加快农机农艺、良种良法等科技突破,加强农机农艺融合和集成示范。始终立足抗灾夺丰收,健全农作物病虫害等防治体系,全面提高农业抗风险能力。

优化农业布局和产品结构。将有限的资源优先用于口粮等必保品种,稳口粮、稳玉米、扩大豆、扩油料,着力提高单产。实施大豆和油料产能提升工程,在黄淮海、西北和西南地区推广玉米大豆带状复合种植,在东北地区开展粮豆轮作,充分挖掘大豆增产空间和潜力,开展盐碱地大豆种植示范。提高农业绿色发展水平。在确保国家粮食安全的前提下,推动用地与养地相结合,加强农业面源污染治理。贯彻大食物观,宜粮则粮、宜经则经、宜牧则牧,形成同市场需求相适应、与资源环境承载能力相匹配的现代农业生产结构和区域布局。

提升粮食收储调控能力。认真组织粮食收购,守住“种粮卖得出”底线;多措并举组织好市场化收购,推动形成主体多元、渠道多样、优粮优价的市场化收购新格局。强化储备调节。优化政府粮食储备规模结构布局,完善储备调控体系,增强政府调控能力。合理把握政策性粮食销售节奏和力度,增加市场有效供应。加强市场预期引导,维护正常市场秩序。落实全球发展倡议。以“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为重点,积极支持粮食企业“走出去”“引进来”,开展国际合作,拓展多元化粮食来源市场。推进全产业链节约减损。落实粮食节约行动方案,推进饲料减量替代,倡导节约消费。

疫情防控背景下端牢中国人饭碗的对策研究论文篇2

摘  要:民以食为天,粮食产量是国家经济建设、社会发展及国民生活水平发展的重要基础。粮食安全保障直接关系到国家的发展、社会的稳定等。由此可见,在科技时代的大背景下,我国粮食生产质量总体发展趋势是好的,但是存在着地域性供应不足和生产过剩的矛盾问题,甚至有些地区依赖国外进口粮食,这无疑对国内粮食安全保障来带一定的威胁。本文就新形势下我国粮食安全保障问题进行简要分析。

关键词:新形势,粮食安全,对策,建议

时代在发展,科技在进步,随着我国经济建设呈现出一种经济常态化发展趋势,社会发展对环境资源的需求量加剧的约束,使我国粮食生产水平没有得到显著提高,人们膳食结构的多样化导致对粮食需求结构出现了不同程度的变化。为了确保粮食产业链的可持续性发展,保障粮食质量安全问题,是我国现阶段的亟待解决的问题。

一、现阶段我国保障粮食安全存在的问题

1.粮食区域性供应不足和产量过剩问题并存

目前我国粮食生产存在区域性供给不足的现象,主要是因为粮食生产由东南地区逐步向东北地区转移,这种地域性产业区变化导致南部地区粮食生产出现缺口。随着城市化进程速度的不断加快,城镇率已近60%并处于一种持续增进的状态,不断推动城镇和农村居民消费能力,居民可选购的产品种类及膳食结构已经出现多样化的发展态势,就会出现口粮的粮食消费总量的下降,工业用粮和饲料用粮的增加,使得粮食供应不足问题越发显著。此外,粮食生产中的部分作物供应存在过剩的现象,如玉米产量从20_年到20_年增长了72.40%,尽管20_年国家已经对玉米收储制度做出了一些改革,但是供过于求的现状依然存在。在新时代发展背景下,存在粮食区域供应不足和供给过剩的矛盾共同体。

2.耕地数量和质量下降

在资源需求量增加及对环境可持续发展的双重压力下,使得粮食安全生产受到越来越多的外界因素的约束。在我国,粮食的安全保障以及产量的逐年增长都是以牺牲生态环境和资源超负荷消耗为代价换取而来的,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为了促进农业建设的快速发展,一些地区将草地和湿地资源开垦为耕地农业种植,破坏生态资源的和谐发展;第二,粮食种植对于水资源的需求量非常大,在一些水资源匮乏的地区种植粮食就会导致该区域水位不断下降 ,造成土地沙漠化;第三,为了提高粮食总体生产量,化肥、农药等肥料被广泛应用于粮食种植中,这些肥料的使用,会造成土壤中的有益菌、蚯蚓的大量死亡以及土壤中一些元素的积累,造成环境污染严重,耕地质量下降。

3.农业生产技术不足,农作物质量缺乏竞争力

尽管我国是粮食需求及生产大国,但是粮食生产方式比较粗矿,生产技术不如国外发达。为了提高粮食产量,获取更多的经济效益,一些地区对土地进行过度的开垦,滥用农药及化肥等,破坏土质成分,缺少经济建设与环境保护和谐发展的长远战略眼光。例如,与国外相比,我国化肥使用量是外国发达国家的3倍,但是粮食产量却远低于国外,由于化肥中不含有腐蚀质和有机质,这些元素的缺失会破坏土壤的团粒结构,使土壤出现板结现象,降低农作物的产量。农作物在生长期间需要氮磷钾、钙铁锌等多种微量元素,化肥中所含有的营养成本往往比较单一,长期使用化肥,容易出现农作物营养成分的失调,使作物内部转化结构受阻,降低产量。

此外,现阶段我国农业科技发展水平远远不能满足现代化农业发展需求 ,农业技术与国外发达国家相比还存在一定的差距,主要表现在技术落后,创新能力不足,这些问题最终导致粮食生产缺少优质品种,国际竞争能力较低。特别是近几年来,国外种子被大量引进中国,对国内的农业种植经济发展具有一定的冲击,我国相关部门已经开始加强外国种子引进的管理,以此减少对国内粮食产业的影响,避免农业市场被国外控制的风险。

二、新形势下我国粮食安全保障措施

1.大力发展现代农业

种植业规范化和优质化的发展规模,是粮食收储企业得以稳步发展的基石。对于粮食存储的合理布局以及设施的建设,以农业规模化生产布局及设施为重点参考对象。该项操作能够稳定粮食产量来源的同时还能确保粮食的优质质量和生产安全。此外,通过将信息化技术引入到农业生产中,不断开展新设备和新技术的研发和应用,使机械化生产水平得以显著提高,实现集约化生产,降低人工成本,提高经济收益,从而达到土地资源的高效利用。

2.统筹发展,缓解供给侧的矛盾

想要解决粮食区域性供应缺口的问题,首要任务就是降低生产流通成本,搭建企业共享平台,完成跨地域合作,促进粮食生产及收储等基础设施的建设,为粮食向各地输出提供便捷条件,解决粮食区域性供应不足的问题。工业和饲料用粮的逐年增加是引发粮食安全保障的一个重要风险点。因此,就需要提高工业用粮的生产效率,减少资源消耗,进而避免工业发展与人口用粮出现竞争的现象发生。对于一些高产、多库存的作物,对其供应侧体系的改革就显得尤为重要,国家要结合各地实际情况,修订粮食补贴政策,避免农民盲目跟风种植,实现科学、合理耕种。此外,加大高库存粮食的再加工并对外出口 ,减少库存积压,能够有效解决供给过剩的现象。

3.加强市场监管,保障粮食质量安全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食品安全问题已经成为当下国民关注的重点话题之一,人们更加青睐于绿色、营养、健康的粮食产品,因此对粮食质量也提出了更为严苛的要求。这就需要相关职能部门及监督管理机构加大市场粮食产品的质量监督管理力度,建立统一的监管标准,制定追溯体系,确保粮食质量安全性。

4.加大科技投入,实现粮食生产的现代化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先进的生产设备、最新的检测技术、优秀的管理人才等,这些都是确保粮食高效生产的先决条件。一方面,国家应大力支持农业发展,加大生产技术研发资金投入,联动多方科研机构以及粮食生产企业,不断推进创新农业技术的大力应用 ,从而得到优质品种。另一方面,要改变我国这种粗放型的粮食生产技术,逐步向精细化、智能化、标准化生产方向转变,新兴水利工程,提高机械化利用率,科学使用化肥,培养综合性技术人才,增加粮食企业的市场竞争性。

三、结束语

总而言之,我国是粮食生产和使用大国,但是在全球经济发展常态化、膳食结构多样化、人口逐步老龄化等问题的压力下,我国粮食产业要特别重视粮食安全保障管控问题,制定科学的管理体系,降低粮食安全问题对我国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带来的危机。加大农业供应侧改革力度,全面推进农业领域发展,保障粮食安全生产,促进我国经济建设的稳步发展。

疫情防控背景下端牢中国人饭碗的对策研究论文篇3

摘要:粮食安全问题不仅是一个重要的经济问题,更是一个重要的政治问题,尤其对我们这样一个13亿人口的大国而言,粮食安全尤为重要。近年来,全球范围内的饥饿与粮食安全问题始终是国际社会关注的热点,我国的粮食安全也面临许多隐忧。要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稳定协调可持续发展,必须以积极务实的对策解决好粮食安全问题。 关键词:粮食安全;重要性;隐忧;对策

国以民为本,民以食为天,食以粮为源。对于国家来说,粮食安全是关乎国计民生的大事;对于世界来说,粮食安全是实现和谐世界的保证。据悉,全球饥饿人口在20_年首次突破了10亿,约占世界人口的1/6,粮食安全问题十分紧迫。对于我们这样一个正处于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加速推进的国家而言,确保粮食安全不仅是实现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的基本条件,而且是促进社会稳定和谐的重要保障。 一、新形势下粮食安全的特殊重要性 所谓粮食安全,是指在保证国家遭遇各种灾害和战事时有足够应对储备的前提下,在使国家生态环境不断得到改善的前提下,国家具有持续保障所有国民能及时买得到、买得起、价格基本平稳的符合国民习俗要求的、符合食品安全的、符合国民健康营养标准所需要的粮食。1996年11月第二次世界粮食首脑会议通过的《罗马宣言》对粮食安全作出进一步表述,即“只有当所有人在任何时候都能够在物质上和经济上获得足够、安全和富有营养的粮食,来满足其积极和健康生活的膳食需要及食物喜好时,才实现了粮食安全”。

20_年11月18日,为期3天的世界粮食安全首脑会议在罗马落下帷幕。此前,联合国粮农组织(FAO)总干事迪乌夫以绝食的方式希望引起世界对全球日益增加的饥饿人口的注意,据FAO的报告指出,截至去年,全球饥饿人口已达10.2亿人,其中全球有29个贫困国家面临着严重的饥荒,这种情况反映出目前脆弱的粮食安全系统,也促使我们必须从在一个相当高的立足点上,充分认识粮食安全问题的特殊重要性。

1 粮食安全是经济发展的前提条件。农业是人类“母亲产业”,在人类茹毛饮血的远古时代,农业就已经是人类抵御自然威胁和赖以生存的根本。农业生产的直接成果就是粮食,粮食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根本,没有粮食就没有人类的一切,更不会有人类的现代文明。发展粮食生产就必须大力发展农业,二者相辅相成,紧密相关。从某种意义上讲,以粮食生产为主要目的的农业发展状况直接影响、左右着国民经济全局的发展。社会生产的发展首先开始于农业,在农业发展的基础上才有工业的产生和发展。只有在农业和工业发展的基础上,才会有第三产业的发展。_也曾指出:“农业问题,主要是粮食问题”,“要避免过几年又进口上千万吨粮食的局面,如果那样,将会影响我们的经济发展速度。”农业是国民经济中最基本的物质生产部门,是工业等其他物质生产部门与一切非物质生产部门存在与发展的必要条件。工业发展所用的原料来自粮食生产,作为农业产品的粮食又是所有产业发展的劳动力维持生存的直接、间接物质基础,因此,与农业发展密切相关的粮食安全是经济发展的前提条件。

2 粮食安全是国家安全的战略基础。粮食是社会安定的基础,农业是安定天下的产业。农业能否稳定发展,能否提供与人们生活水准逐渐提高这一基本趋势相适应的农、副产品,关系到国家的安全和社会的安定。如果不能提供粮食和必需的食品,那么,人民的生活就不会安定,生产就不能发展,国家将失去自立的基础。从这个意义上讲,粮食在国家安全上居于基础性地位。所以,粮食问题是安全问题,而非经济问题。中国是一个粮食生产大国,也是一个粮食消费大国,从国家安全战略角度看,我国人口众多、农业受自然风险和市场风险

影响较大,粮食安全对中国具有特殊的战略意义。美国世界观察所所长莱斯特·R·布朗博士(Lester·R.Brown)的《谁来养活中国》的发表,不仅引起我国学术界和决策层的广泛关注乃至震动,而且在世界范围内反响更强烈。对于“布朗命题”的反向思考,有助于我们更加慎重地应对中国的粮食安全问题。

3 粮食安全是政治安全的命脉。从政治角度看,粮食安全是立国的基础。我国的自立能力相当程度上取决于粮食的生产、农业的发展。如果农、副产品不能保持自给,过多依赖进口,必将受制于人。一旦国际政局变化,势必陷入被动,甚至危及国家安全。可以说,粮食生产和农业在国民经济发展中的基础地位是否牢固,关系到人民的切身利益、社会的安定和整个国民经济的发展,也是关系到我国在国际竞争中能否坚持独立自主地位的大问题。美国前国务卿基辛格在上世纪70年代接受媒体采访时曾说过:“如果你控制了石油,你就控制了所有的国家;如果你控制了粮食,你就控制了所有的人。”近年来,很多国家的粮食安全问题都已经开始凸显,因为粮食问题而受制于人,从而丧失国家最基本的公共物品——粮食的主导权。实际上,粮食危机已在一些国家引发了政治和社会问题,如果不及时解决,有可能进一步危及世界和平与安全。_明确提出要确保国家粮食安全,并且把此放在发展现代农业的首位。实际上,新中国成立后,党和政府一直高度重视农业和粮食生产问题。始终把农业放在国民经济的基础地位,把粮食生产作为国民经济的基础。改革开放前就提出了“以粮为纲”的指导思想;改革开放后,改革首先从农业、农村、农民中取得突破,并获得成功,不但推动了其他方面的改革,而且使我国粮食生产迈上了新台阶。近年来粮食连年丰收,20_年粮食总产达到5015亿千克,20_年达到5285亿千克,20_年量达到5308亿千克。所以,在一些国家粮食安全频频告危的情况下,中国才能感到“手中有粮,心里不慌”,在许多全球性和全国性重大政治问题的应对上才显得自信和从容。

4 粮食安全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条件。粮食安全是构建和谐社会的物质基础。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城市化、工业化和现代化步伐加快,虽然农业产值在整个国民经济中的比例逐步降低,但农业的基础性地位和重要性却丝毫没有改变。历史反复证明,粮食一旦出现大的波折,将直接危及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基础。上世纪印年代初的三年自然灾害,90年代初发生的全国性粮食价格暴涨,都对整个国民经济造成了严重的影响,并且调整恢复用了相当长的时间和努力。现在,要实现_提出的又好又快发展目标,必须最大限度地消除影响经济社会发展的不和谐、不稳定因素,必须避免出现大起大落。在确保国民经济社会发展有一个坚实、稳定的基础方面,国家粮食安全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同时,我国仍是农业大国,13亿总人口中有7.4亿是农民,只有保证粮食安全,才能促进农民增收、农业增效和农村发展,也只有这样,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构建和谐社会的发展目标才能够实现。

二、我国粮食安全存在的隐忧

1 耕地数量逐年减少,水资源短缺矛盾加剧。受非农建设用地及生态退耕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等因素的影响,改革开放以后农业耕地尤其是优质肥沃的耕地数量逐年有不同程度减少。据有关资料表明,1996年我国耕地面积为19.151亿亩,20_年下降到18.151亿亩,短短7年时间减少了1亿亩。20_年我国耕地面积为18.137亿亩,比20_年净减少140万亩,人均耕地下降为1.41亩(20_年人均耕地1.43亩),仅为世界平均水平的40%。北京、天津、上海、浙江、福建、广东等省市人均耕地已低于联合国粮农组织确定的警戒线(0.8亩)。而且,我国耕地面积分布极不平衡,62%的耕地分布在水资源不足全国20%的淮河流域及以北地区,水资源充足的长江流域及以南地区耕地仅占38%。虽然全国耕地后备资源总潜力在21-01亿亩,但60%以上分布在水资源不足、水土流失、沙化及盐碱严重的西北部地区,且交通不便。加上这几年有些地区片面追求经济利益,把农业结构的调整简单地理解为减粮扩经,将良田改种果树等经济林木或毁田养鱼,有些地区退耕还林还草的速度过快

等,自然造成耕地面积减少。同时,耕地质量也在下降。全国耕地中只有不到1/3是可灌溉的高产稳产农田,其余2/3是中低产田,其中一半以上耕地严重缺乏氮、磷、钾。从水资源情况来看,农业用水非常紧缺。再加上我国农业节水程度很低,灌溉水利用系数仅为0.4—0.45,而发达国家为0.7-0.8。所以,采取水利和农艺等方面的有效措施,提高灌溉水的利用率和水分生产率也十分紧迫。以陕西省为例,20_年全省常用耕地面积为4200万亩,按照常年农作物的复种指数计算,全省农作物播种面积仅能达到6000万亩左右,比1998年减少了1500多万亩;人均耕地面积也由2000年的2.02亩减少到20_年的1.63亩。现有耕地的三分之二为中低产田,灌溉水田、水浇地面积仅为20%左右。宜耕后备土地资源较为匮乏,扩大粮食播种面积的空间非常有限。同时,作为陕西粮食主产区的关中地区人均水资源量仅为全国平均水平的1/6,农业生产用水紧张,尤其是渭北旱塬地区农业生产用水极度缺乏。这些具体情况不能不引起我们对粮食安全的高度关注。

2 粮食需求刚性增长,消费结构升级加快。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人口增加45%,粮食增产为60%,粮食消费需求每年需增加40亿千克,呈刚性增长趋势。预计20_年13亿人口人均粮食消费量382千克左右,10年后的20_年14.5亿人口,人均粮食消费量将增加到390千克左右,到2030年,人口为16亿左右,按年人均需400千克粮食计算,届时需要6.4亿吨。这种人均粮食需求量加大和人口总数稳定增长,必然对我国粮食安全带来极大挑战。此外,健康食品来源于单位面积粮食产量不能明显提高;食品安全需要更多的绿色粮食饲料发展转化蛋、奶、肉。每年我们肉类消费需求要增加80万吨,蛋奶消费也“跨越式”增加。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改善,人口的不断增多,与绿色革命要求的粮食产量放缓会形成一定程度反差,这也是个重大挑战。

3 粮食浪费严重,储备量不断下降。由于种种原因,我国粮食浪费相当严重。有媒体报道,中国人每年消费用珍贵粮食酿造的酒,相当于一个西湖;每年中秋节糟蹋的用蛋黄、水果等烤制的月饼,相当于一个小山头。国务院鉴于粮食和食品在生产、储存、加工、运输、消费等环节损失浪费现象严重,尤其是讲排场、比阔气等不良消费方式造成的浪费触目惊心,在今年年初曾专门发文要求要移风易俗,大力破除讲排场、比阔气等陋习。另外,在全球范围内存在的粮食危机依然十分严峻,世界粮食库存量仅占消费量的15%,我国目前虽然粮食储备充足,超过了联合国规定的粮食储备量占社会消费量18%的水平,但是同时自给率也是95%,还有一定的缺口。同时,市场经济没有推行以前的广大乡村群众一般将当年生产的粮食的大部分甚至全部都储存起来。只消费前一年的粮食。而新世纪以来,农村群众也受到市场经济大潮的冲击,人们的储粮意识愈来愈淡薄,据我们随机调查,很多农民不储粮,或粮食储备量很少。

4 对粮食的需求增加,进口依赖度提高。随着人口增长、城市化、工业化发展,我国粮食需求总量不断增加。据测算,城市化程度每提高1%,粮食消费总量大体上增加100万吨。另外,随着人们消费结构和生物工业的发展,工业用粮将继续增加,预计年递增2.2%,占粮食总消费的8.0%左右。美国用大量的玉米等谷物为原料生产乙醇,来代替作为能源的汽油。这意味着现在美国生产的玉米全部用于转换汽油还不够,必须每年以10%的增长速度生产玉米,才能满足其目前汽油需求量的20%。巴西主要用甘蔗生产的乙醇约占世界生物能源的32%。我国已成为粮食纯进口大国,近年来我国大豆进口量居于世界首位。据海关统计,20_年上半年,在国际粮食市场价格翻倍增长的情况下,我国仍进口谷物、淀粉、豆类1571万吨,比20_年同期增长约3%。去年上半年进口玉米与前年同期相比增加了约28%。中国进口菜籽数量也不断增大,由20_年的29.62万吨上升到了20_年的89 63万吨。我国对国际粮食市场的依赖度越来越高。

5 农业生产方式传统分散,科技附加值较低。目前,我国广大农村依然沿袭着家庭承包责任制以后形成的传统、分散的生产模式,农业的规模化、集约化水平很低,农业生产基

本靠天吃饭,也因此造成粮食生产科技附加值较低。目前我国农业科技进步贡献率为40%左右,远低于欧美发达国家60-80%的水平。 三、保证粮食安全要有硬措施

面对严峻的粮食安全挑战,必须积极采取应对措施,当前主要应做好以下几项工作: 1 稳定粮食播种面积。耕地面积的保障是粮食生产的基础,也是保障粮食安全的根本途径。因此,必须始终把耕地保护摆在突出位置,进一步建立健全耕地保护补偿机制,坚决守住18亿亩耕地的红线,保证现在人均约1.3亩耕地。根据国土资源部《全国土地开发整理规划》,全国土地开发整理补充耕地的总潜力为1340万公顷,到20_年全国将通过开发整理等方式,补充耕地应达到274万公顷。同时,要采取措施应对城市化过程中对耕地的蚕食,限制现有土地性质的转换,要严格执行基本农田制度,确保农业用地的用途。 2 适度发展规模农业。近年来,大批农村劳动力从土地中转移出来,为加快土地流转、实行农业规模化经营创造了条件。_也明确指出,要“按照依法自愿有偿原则,健全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市场,有条件的地方可以发展多种形式的适度规模经营”,允许农民以转包、出租、互换、转让、股份合作等形式流转土地承包经营权。搞好农村土地流转,可以优化农村土地资源和劳动力资源合理配置,促进农业结构调整和规模经营,发展壮大农业龙头企业,促进农村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基层要专门成立土地流转服务机构,作为规范和激活土地流转市场的桥梁,为群众提供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的有关服务工作,鼓励适度发展规模农业,走农业现代化道路,保证粮食生产逐年增收。

3 大幅度增加农业补贴。农业是弱质产业,投资规模大。见效慢,世界各国政府都重视对农业的投入。美国、日本、欧盟等发达国家一直实行对农业和粮食生产的各种财政补贴,补贴资金成为农民收入的一部分。相较而言,近年来我国对农业的支持力度一直在加大,但是直接投入仍然相对不足。借鉴发达国家的经验,我们今后要采取有效措施,进一步加大对农业的投入,加大对粮食生产的奖励力度,加大对农业生产的直接和间接补贴。

4 强化农业科技支撑。建立健全农业科技创新体系,加快推进农业科技进步。要以点带面,大力发展农村职业教育,完善农民科技培训体系,调动农民学科学、用科技的积极性,不断增加农业生产的科技含量,确保粮食的增产增收。譬如,我省要充分依托杨凌高新农业示范区的平台,利用西北农林科技大学的科研优势,提升农业区域创新能力。逐步构建以农技推广机构为主、科研单位和大专院校广泛参与的农业科技成果推广体系,建立农业科技创新激励机制。

5 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从整体来看,农村基础设施仍然薄弱,农业发展方式仍然粗放。所以,要下大力气加强农业基础设施特别是农田水利设施建设,稳步提高耕地基础地力和产出能力。不断扩大丰富水源和土地条件较好地区的灌溉面积,积极发展节水灌溉和旱作节水农业。着力投资治理大河、大江、湖泊,努力完成一批水利骨干及配套工程。推进农业综合开发和基础农田整治,推行沃土工程,加快改造中低产田。

6 建立农业保险与粮食安全预警制度。农业与自然天气的关系紧密相关,干旱和洪水等天灾很容易使脆弱的农业损失惨重,需要市场经济体制下完善的农业保险替他们分担压力。同时要根据丰年、歉年的区域粮食生产情况,逐步建立粮食生产、需求、储备、市场动态及突发事件跟踪的监测预警分析制度。做到胸有成竹,确保随时有粮可用。

疫情防控背景下端牢中国人饭碗的对策研究论文篇4

在我上一年级的时候,我十分不注意节俭粮食。每一天吃饭都把许多白花花的米粒留在桌子上,掉在碗里。

过不了几天,我吃剩下的米粒一点一点地聚集在一齐居然有一个0.5立方分米的碗的容积那么多。妈妈见我这样浪费粮食,下了一个决定:要在星期天带我去田野里走一走,看一看,让我见识见识农民伯伯种米的辛苦。不知妈妈苦心的我高兴得一蹦三尺高。

到了星期天,我和妈妈正要去拉车去田野时,妈妈突然说道:“相蕾,车子坏了,没办法,我们只好走着去了。”一路上,强烈的太阳光像一个大火球一样,让人们感到十分的闷热。豆大的汗珠不断地从我的额头上渗出来,我不耐烦地向妈妈说道:“妈妈,什么时候到啊?”而妈妈却总是说:“快了快了!”。

到乡下了,我睁大眼睛望着,田野一片绿色,就像是一块一块绿色的大毛毯铺在那里叫人恨不得立刻就扑上去睡个大觉。在这翠色欲流的绿毯子上,有着许多勤劳的农民伯伯在忙碌地干着农活,有的在耙田,有的在挑秧苗,有的……你瞧,那边一个三十多岁的农民伯伯正在抛秧呢!他从一块奇特的板子上拿出翠绿色的秧苗,撒到田中,让它们自我“随遇而安”。他每抛撒一把秧苗,手臂上的汗珠就都随着秧苗飞洒向田中。此外,还有一个农民伯伯在除草,伯伯轻轻地弯下腰,用那洁净的双手去清除在稻田里的那肮脏的杂草和污泥。火似的太阳照射在每个农民的后背上,汗水浸透了他们每个人的衣服,一个个农民从田里走出来,都是一身污泥一身臭汗。

忽然,我看到了我年过六旬的外婆也在地里干活,她弯下腰大概仅有五六分钟又站起来伸伸腰,并不断地用手捶打着自我地腰。满头的汗珠都来不及擦,正一滴一滴地掉落在田里,像一个个可爱的小水滴贴在外婆的脸上。这时。我不禁想起了李绅的一首诗:“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

回到家后,我想了又想,觉得自我以前这样浪费粮食真是太不应当了,我下决心要好好珍惜来之不易的每一粒粮食。

疫情防控背景下端牢中国人饭碗的对策研究论文篇5

今天,我看到了一幅极具讽刺的漫画:一个小女孩的母亲在吃完饭后把剩饭剩菜倒进垃圾桶里,小女孩见了,急中生智,把唐诗三百首拿来,念:“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

我也经历过这样的事情。记得那是去年的事了。大年初一,我吃了很多零食,到了中午吃午饭的时候,妈妈说:“今天,你要吃一碗饭,而且还要一粒不剩。”我问:“为什么?”“因为这是农民伯伯用汗水换来的,我们要懂得珍惜粮食!”“哦!”我坐在椅子上目不转睛的盯着那一碗满满的白米饭。怎样才可以不用吃饭而不让爸爸妈妈看到呢?我绞尽脑汁,可怎么也想不出一个瞒天过海的方法。这时,爸爸发现我一直没吃饭,便问我:“儿子怎么还不吃饭?是不是哪里不舒服?”我回过身来:“我,没事,没事现在就吃,就吃。”说完,便装模作样的吃了两口。这两口饭在我看来是世界上最最最最苦的药,让人见了,食欲顿消。怎么办?怎么办?被爸爸发现没吃饭了。我急中生智,眼前一亮,我想:我假装去外面吃,然后趁他们不注意,把饭一粒不剩的倒进垃圾桶。“爸爸我想拿饭去外面吃,这里的空气不比外面清新。”“好吧!”我兴奋得就像心里揣着一只活蹦乱跳的兔子。我急忙端着饭,连菜·肉都不夹,就跑到外面去了,爸爸可能感觉不对劲,便放下筷子,悄悄的跟着我……我看到垃圾桶,毫不犹豫的把饭倒进里面。“哈!终于不用吃饭了,太棒了!”我兴奋地又叫又跳。刚才的焦急与不安早已抛到九霄云外。这时,爸爸突然出现在我面前:“干什么?你的饭呢?是不是倒掉了?快说!”妈呀!爸爸是不是长了千里眼和顺风耳呀?“沉默是金”我坚信这句话。

爸爸见我不说话,便已明白了七分。他坐在椅子上,语重心长地说:“粮食来之不起,是农民伯伯用汗水换来的呀!你一定要好好珍惜。”接着爸爸给我讲了农民伯伯是怎样种出粮食的。最后问我听不听过这首诗“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我点了点头,那你明白这首诗的意思和用意了吗?”“明白,爸爸我以后一定会珍惜粮食,不让农民伯伯的劳动白费!不让农民伯伯的汗水白流!”

以后我一定要珍惜每一粒粮食。我十分喜欢“悯农”这首诗,因为它让我懂得了珍惜粮食,看到了农民伯伯的辛勤劳动!

    2325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