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色基因传承教育观后感范文

|淑燕

红色基因传承教育观后感范文有哪些你知道吗?面对未来,我们应当继承这些红色精神,为中国梦的实现尽我们所能,让红色精神永远传承。一起来看看红色基因传承教育观后感范文,欢迎查阅!

红色基因传承教育观后感范文

红色基因传承教育观后感范文篇1

12月17日星期二上午,汕头的冬天今年迟迟不来,在暖暖的阳光照耀下,我们外马三小501班的少先队员,在校长和老师们的带领下,排着整齐的队伍,精神抖擞,踏上了“红色基因代代传”的爱国主义教育之旅。

一路上,我们队容整齐,步伐有力,容光焕发。汕头老市区经过创建文明城市的活动后,市容市貌有了明显的改善,一座座整齐干净的楼房映入眼帘,周围的人很快发现了我们朝气蓬勃的队伍,他们投来关切、好奇的目光,人群中的小宝宝朝我们热情地挥手,可爱极了,我想,她一定很羡慕我们。

我们为什么能有文明、小康的生活呢?很快校长就告诉了我们答案。

我们第一站是海平路97号红色交通站。老师告诉我们,红色交通站是它通俗的简称,实际上它有个很威风的名字——中共中央至中央苏区秘密交通线汕头交通站。站里陈列了许多名人名画,让我印象最深刻的还是那幅《莺歌舞》,作者吴中贵,全画中最突出的色彩是鲜艳的红色,点点滴滴中夹着一些绿色、肤黄色,整个画面就这么几种颜色,却那么有韵味!校长就在这代表着革命枢纽的旧址中,即场为我们开讲了一场生动的爱国主义讲座。在校长亲切温和的声音中,我们仿佛迈进了革命先辈壮丽的奋斗图卷,这里面有我们敬爱的周总理,他曾四次来到潮汕地区,传播革命火种。我们也重温了母校的校史和同文学堂的来历。爱国人士丘逢甲先生创办了同文学堂,在1979年,学堂更名汕头市外马三小。听完校长的精彩演讲,我们既为母校悠久的历史、深厚的底蕴、纯粹的红色历史感到自豪,也不禁抚摸胸前的红领巾,立下认真学习,传承红色基因的志向。这是多么温馨的一幕啊,温暖的阳光照耀着我们鲜艳的红领巾,催促我们不忘初心,努力前行,为学校增添光彩。

随后,我们一行继续体验红色革命旧迹,经过小公园中山纪念亭,这里是汕头第一面五星红旗升起的神圣地方,如今它给安上漂亮的灯光设备,成为一个漂亮好玩的旅游景点。我记得我刚来汕头时,妈妈最早带我到的就是这个小亭子,没想到它也是红色精神的象征啊。

最后我们来到大埔会馆,师长介绍说,这是八一南昌起义南下总指挥的旧址,1927年8月1日,革命部队南下潮汕,经常在这里开会议事,大埔会馆是活跃的地下党活动点,为部队进驻汕头、发动群众开展头争,建立红色政权立下了汗马功劳,影响深远。校长总结补充——希望我们少先队员继续传承这种革命精神。

今天的红色教育之旅,让我们既观赏到富有特色的革命旧迹,又在师长的解说中了解到革命先烈的丰功伟绩,明白了今天的幸福生活来之不易。我为自己下定了决心,要传承红色基因,发扬红色精神,好好学习,天天向上,努力成长为承担社会复兴大任的“新红人”。

红色基因传承教育观后感范文篇2

“十月革命一声炮响,给我们送来了马克思列宁主义”,百年前的中国,风雨飘摇,山河破碎。1921年中国共产党应运而生,从此,中华民族便从黑暗走向了光明。不论是刘胡兰、王二小、江姐,还是董存瑞、黄继光、邱少云,正是这一批批有着坚定信仰的先辈们,使得“星星之火”,迅速形成燎原之势。这就是共产党人传承的革命精神!正是这样勇于牺牲的精神才使得旧中国完成了蜕变,真正的站起来了。

一百年眨眼而逝,在中国共产党的带领下,我们的祖国正发生着日新月异的变化。“两弹一星”邓稼先、钱学森,“杂交水稻”袁隆平等等无数的共产党人为新中国的建设前赴后继,随着香港、澳门的回归,祖国的统一大业正逐步完成。正是这样自强不息的奋斗精神使新中国富起来了。

在新时代的中国,我们的强军梦实现了,航空母舰、五代战机、新型导弹从无到有,从少到多,从弱到强;我们的太空梦实现了,长征火箭系列、嫦娥探月系列、天宫空间站、天问火星探测,无不彰显着我们日益强大的国力;我们的高铁技术、量子技术、核电技术均走在了世界的前列。这样的成就离不开一代又一代共产党人的艰苦奋斗,离不开中国人民的拼搏努力,正是共产党人这样的信仰之力使得新中国逐渐强起来了。

在中国共产党建党_年到来之际,作为现在还是学生的我,只有学好知识、打牢根基,才能扛起继续奋进的大旗,肩负起时代的使命。我辈少年应当继承先辈精神,志存高远,用优异的成绩迎接“第一个百年”的到来。

红色基因传承教育观后感范文篇3

“起来,起来,我们万众一心,冒着敌人的炮火前进……”每当这雄壮的旋律响起时,我总是感到无比的骄傲与自豪。作为新世纪的接班人,我们要传承革命先辈们的“红色精神”与“红色事业”。

说起革命先辈们,我就会想起:董存瑞、邱少云、刘胡兰……这一个个坚贞不屈的革命烈士,他们为了人民的利益,为了祖国幸福的明天献出了自己年轻而又宝贵的生命。他们的事迹感动着、教育着一代又一代的中华儿女。我敬佩董存瑞怀抱炸药包毅然拉开引线与敌人同归于尽的英雄气概;我感慨邱少云在燃烧的熊熊烈火中为了隐蔽保护自己的战友,为了取得胜利而咬紧牙关任烈火吞噬的坚强意志!我钦佩刘胡兰面对敌人的铡刀而毫无畏惧的大义凛然……但这些对于我们新世纪的一代,或许已经太遥远了。我们未曾经历过这样的艰难困苦、这样的惊心动魄,可这段历史,它带给我们更多的是深思,值得我们去揣摩,去学习。

祖国的尊严与繁荣,是先辈们用热血换来的,如今,祖国的未来落在我们的肩上——作为新时代的少年,我明白:少年强则国强,少年富则国富,少年雄于地球,则国雄于地球,我们要担负起这份责任,牢记使命,团结一致,为中国开辟一条走向世界的道路,从而实现伟大的“中国梦。”

可幸福不会从天而降,梦想不会自动成真,生活也不会一帆风顺。作为新世纪的接班人,我们要坚定信念,传承发扬先辈们的革命精神,在学习中发扬,在校园中发扬,在做人处事中发扬,在一点一滴的成长道路上发扬,在为祖国的建设中发扬。因此,我们要挣做一个合格的中学生,在家里帮父母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在学校里专心听讲认真学习同学间要团结友爱、别人遇到困难时去及时帮助别人,在校外的公交车上给人让座……使自己成为一个合格的青少年。

可是在今天和平的环境里,我们是怎么做的呢?有些人在舒适的生活中迷失了自己:一些青少年自立、自强意识差,自私、自利观念强,缺乏爱心与同情心,遇到一点困难就退避三舍,受到一点挫折就寻死觅活。遥想当年革命年代在缺衣少食、弹药匮乏、敌军围追堵截等的艰难条件下,创造出无数壮举,现代人应该感到汗颜。当战火时代的硝烟散去,没有了炮火轰鸣、缺衣少粮的艰苦岁月,有的则是过于安逸的生活。殊不知,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今天,历史的接力棒传到了我们这一代的手上,我们更应该珍惜这笔丰厚的财富,用红色的激情去拥抱时代,拥抱事业,拥抱人生,让红色基因代代相传,永不变色。

作为中国人,我们要爱国,因为“天下兴亡,匹夫有责”。而作为青少年的我们,祖国新一代的接班人,更应该立下这为祖国增光添彩的红色誓言。

红色基因传承教育观后感范文篇4

前几天,恰好去了市里的烈士陵墓。走近一间大大的革命烈士陈列室,里面陈列着烈士生前的照片、遗物等个人资料,以及详细地记载了革命烈士一个个动人的壮烈事迹。看完后百味杂陈,心里很是感慨。

走出陈列室,抬头前方是一片整齐的绿荫成林。我不免想到,这片生机勃勃花红柳绿的大地、以及我们所拥有的美好生活,是多少革命烈士在这片土地上浴血奋战拼下来的,他们为我们铺就了一条条通往实现美好中国的光明大道。董存瑞、黄继光、刘胡兰、赵一曼等一个个有血有肉的鲜活生命,在民族存亡之际,全然地舍弃个人利益、放下他们挚爱的这片热土和亲友,为了人民的利益、祖国的未来,他们毫不犹豫地献出了自己年轻的宝贵生命,他们的事迹流传不息、家喻户晓,传播大江南北整个中华大地。董存瑞怀抱炸药义不容辞地走向战场与敌人共归于尽;刘胡兰因为拒降而被铡死在钢刀之下;邱少云在燃烧的炙热烈焰里为了保护战友而任由大火吞噬了自己……回想起课本里这熟悉的一幕幕,我的眼眶湿润了,敬畏之心油然而生。

对于我们二十一世纪的新一代,这些或许已变得遥远飘渺了。只是,在当今和平年代的我们,虽有着丰富的物质条件,生活不再艰苦困顿,但不少人明明怀抱梦想却在灯红酒绿的世界边缘中慢慢地迷失了自我。我们当代人逐渐活成了这个样子,上班上学混蒙度日,手机电脑不离不弃。终日沉迷于电子产品、网络游戏,浑浑噩噩得过且过。就像俗语说的,做一天和尚撞一天钟。并且,遇到一点点困难就偃旗息鼓、逃之夭夭,不敢自我挑战迎难而上。缺乏勇气缺乏毅力,受到挫折就垂头丧气、自艾自怜。想到这些,我不禁脸颊发烫羞愧不已。

尽管战火时代早已离去,没有了炮火轰鸣、硝烟弥漫的艰苦岁月,有的是安逸平静的幸福生活,但我们仍然不能忘记那个缺衣少食、贫穷困苦、遭受敌军围剿的年代。革命烈士为我们打拼出这么美好的今天,我们更应该时刻铭记这一切的来之不易。也正是这一种伟大的精神力量托起了中华民族的脊梁,我们应该将这种精神传承下去。因为只有传承红色信任,才可以做真正意义上的时代新人,才可以实现中国梦,才可以中华振兴。

“生吾炎黄,育我华夏。待之有为,必报中华!”

红色基因传承教育观后感范文篇5

我们也许知道周总理“为中国之崛起而读书”的少年立志;我们可能了解彭德怀元帅“山高路远坑深,大军纵横驰奔。谁敢横刀立马?唯我彭大将军!”的沙场征战;我们亦或许知道“钟山风雨起苍黄,百万雄师过大江”的功成名就……这些载入史册的领导人的英雄事迹,我们耳熟能详,然而,有这样一些人,为了国家抛洒红色的血液,他们长埋于历史的长卷中,他们的红色青春,他们骨子里的红色基因也值得我们铭记。

孔子曾说“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这是孔子对于自己各个年龄段的总结。人的一生不过短短数十年,浑浑噩噩可能是虚度光阴,而少年立志,盛年追寻,中年不惑,才应该是我们新时代国人的选择,亦是那些革命先辈为国为民舍生忘死的最好注解。

“十五志于学”在我们看来似乎理所应当,但是如果放在数十年前那个国不立家不安的时代里,是没有多少适龄的少年能够上的起学的。1943年在那遥远的哈尔滨,年仅13岁的王济堂就已经成为了抗联的地下联络员。在我们的印象里,13岁本应该是在学校里面学习知识的黄金时间。但是那个时候整个东北三省都被控制在日军的魔爪之下,生存尚且是个问题,更别提接受教育了。但可能就是因为这样的空前大灾难,使一批批才十几岁的少年踏上了革命的道路,其中运气好的可能能够等到新中国解放,却也不乏年纪轻轻就为了革命英勇牺牲的。琼崖少年何如伟14岁便立志“拿枪,打鬼子!”;而淮安城的王元甲同志15岁就为了保守我军的行迹被日军残忍杀害……这样的事迹不胜枚举,本该是一生中最具有生命力的时候,但为了革命,为了国家,变成了一具具冰冷的尸体,何等惨烈!

昨日之少年,今日之未来,革命的成功与这些英勇的少年不无关系。而明日之中国,就应该仰仗我们这些少年。或许有人觉得革命已然过去,我们也并不需要似昨日之少年一样为革命抛头颅洒热血,然而其精神内核却是相同的,明日之中国需要有思想,有作为,能担当,能够推动中国走向复兴之路的青年,少年立志,少年则强,国才能强!

“三十而立”指的是三十岁就应该自立于世。这里的“独立”不仅仅是指自己在物质方面能够不依靠别人,更是指精神的独立,人到盛年,更应该有自己的判断,而不被外人的意志所影响。在那湖南宁乡,有这样一位女性,她本来只是雇农的妻子,但是民族危亡,时代倾覆,就算是一个普通的农家妇女,也有着自己独立的革命追求,她在复杂多变的环境中,保护我国的地下工作人员,用自己的智慧与敌人巧妙斡旋。然而不幸的是,这位刘石三嫂在她30岁的时候由于掩护我军且在敌人的酷刑之下仍然保守党的秘密壮烈牺牲了。在我们的印象里面,那个年代的女性可能仅仅是“用来传宗接代”的,亦或是被认为相夫教子即可。但是这位刘石三嫂却拥有自己独立之精神。

陈寅恪先生在王国维先生的纪念碑上所提“独立之精神,自由之思想”,虽然已过近百年,却更具时代的荣光。现今的时代,虽然是一番小康盛景,但人们精神世界的贫乏可见一斑,外媒总是评价中国人没有信仰,这也不无道理。现在的人心浮躁,多数人追求身外之物,现在的人难道还不如一介山野村妇有追求?我们的国家是需要经济的快速发展,但是作为国家的脊柱——盛年之人,更应该有着独立的精神,以有形之身躯追寻国家之真魄,如此才能支撑起我们中华民族千年的精神体系。

“四十而不惑”是指人到中年能不为外物所迷惑,人生总有追求,然而长时间的求而不得便会使人忘了初衷。我们所知道的朱自清老先生,可能我们对与他的第一印象是个文人,殊不知曾称赞他“表现了我们民族的英雄气概”。事实上,面对美国侮辱性的施舍,闻一多、金岳霖、吴晗等一大批文化界人士都在《抗议美国扶日政策并拒绝领取美援面粉宣言》上签下了自己的名字。国家的独立并非易事,共产主义的追求也不甚容易,其间不只需要时间的浸润,更需要一颗随时随刻都不会为外物所迷惑的纯净而又坚定的内心。

四十岁人已到中年,可能很多人会因为志不达而慢慢忘记了自己的追求,纷繁世界,有很多都会绊住寻觅的脚步。革命中,也有意志不坚之人,他们好似一株芦苇,随风飘摇,最后也不得善终。事实上,往往那些被外物所迷惑的人都只能是人生的失败者。新时代的国人一旦明确了自己的追求,就不能太过贪恋沿途的风景,志坚才能达志。

人生须臾,不过长河一瞬;此身渺小,不过天地蜉蝣,身死形灭不过一场空,唯有精神永存。革命先辈们书写了自己的红色生涯,这些红色基因应该为我们所铭记,引领我们去开启国家的新纪元。开来不能忘既往,争做时代新人!

    2215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