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代楷模刘永坦先进事迹个人感想

|文琼

9月29日,中央宣传部授予2018年度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获得者、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工程院院士、哈尔滨工业大学教授刘永坦“时代楷模”称号,下面是小编分享的时代楷模刘永坦先进事迹个人感想,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时代楷模刘永坦先进事迹个人感想

时代楷模刘永坦先进事迹个人感想1

在哈尔滨工业大学,刘永坦院士的先进事迹在师生朋友圈“刷屏”。“我一直在想,是什么样的动力,能让刘永坦院士栉风沐雨地坚守在雷达试验站?学习完刘永坦院士事迹后,我得到答案,那便是党和国家的需要。我已通过研究生支教团的面试,明年将踏上西部支教之旅,让青春在党和人民最需要的地方绽放,我想这是学习刘永坦院士精神的最好诠释吧。”哈尔滨工业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学生曲佳璐写下感悟。

为传承以刘永坦为代表的老一代科学家精神,培养更多具有国际视野、家国情怀、创新思维、领军能力的拔尖创新人才,2021年,哈尔滨工业大学增设“永坦班”,由刘永坦院士领衔并担任班主任。作为首届永坦班学生,高若瑜倍感骄傲和自豪:“刘永坦院士在风雨如晦中立下‘刻苦学习,科学报国’的朴素理想,在科研与生活条件困难重重之时勇往直前攻克技术难题,为祖国海防装上‘千里眼’,在成就卓著之时选择向更高目标砥砺前行,在荣誉加身时捐献奖金为党育人。他向我们诠释,要做仰望星空、理想远大的追梦者,做无畏困难、追求卓越的奋斗者。”

时代楷模刘永坦先进事迹个人感想2

“刘永坦院士心怀‘国之大者’,数十年如一日进行科技探索与攻关,为祖国海防事业保驾护航,他的事迹和精神值得每一位科研工作者学习、传承!”

赵万春所在的非常规油气研究院地质工程一体化科研团队是一支成员平均年龄仅有35岁的年轻团队。成员们虽然年轻,却都是敢啃硬骨头、敢于创新和突破的“闯将”。目前,他们正在全力进行黑龙江省第一批“揭榜挂帅”科技攻关项目的深入研究。团队用“非常规”的科研思想和学术思维积极解决“卡脖子”难题,助力大庆古龙页岩油勘探开发。

前不久,大庆油田古龙页岩油勘探实现重大战略突破,团队上下为之振奋,更加快了对页岩油科研攻关的脚步。大家希望以刘永坦院士为榜样,与大庆油田一道共同推动我国页岩油气开发技术水平走在世界前列。

哈尔滨理工大学电气与电子工程学院教授迟庆国表示,刘永坦院士的科研选择和爱国情怀对自己研究电容器有很大触动和启发,电容器是高压直流输电工程、新能源并网、新能源汽车的重要组成部分,未来自己将专注于研究方向,为实现国家“双碳”目标、解决“卡脖子”技术难题贡献自己力所能及的力量。

时代楷模刘永坦先进事迹个人感想3

刘永坦院士扎根龙江60载,一生只做一件事,一辈子推动国家对海探测领域前瞻布局,带出了一支敢打硬仗、能打胜仗的“雷达铁军”,铸就了捍卫国家领土主权的海防重器,使我国成为了世界上极少数拥有新体制远距离雷达这一核心技术的国家,为我国建设海洋强国作出了卓著贡献。这位皓首雄心的老党员,用一个甲子的无悔坚守,向深爱的党、祖国和人民交出了一份满意答卷,彰显了深厚的龙江情怀和家国精神。

刘永坦院士长达40年的潜心研究之路告诉我们,要完成技术突破绝不能浅尝辄止,要聚焦问题难点,专注、纯粹、深入、坚持不懈地钻研,才有可能取得成功;面对从零起步的科研难题和国内外重重质疑,刘永坦院士仍坚定信心、矢志不渝,这启发科研工作者应坚定科研信念,自主创新,敢于摆脱对国外技术、仪器的依赖,勇于突破国外技术封锁;刘永坦院士矢志报国、担当有为的家国情怀激励着我们要志存高远,心中有国家人民,勇担重任,面向国家重要需求,深耕细作,把成果写在祖国大地上。

时代楷模刘永坦先进事迹个人感想4

刘永坦院士留学进修后,毅然选择回到祖国投身建设,彰显了他赤心报国、扎根东北、爱国奉献的科学家精神。他以实现民族复兴为己任,穷尽一生心血只专注于“御敌于千里之外”的国之重器,践行了共产党人的初心使命。他将800万元奖金全部捐出,体现了朴实纯粹、淡泊名利的精神风貌。作为一名新时代的思政课教师,有责任运用多元化教学方法,传承赓续以刘永坦院士为代表的哈工大“八百壮士”红色基因,理直气壮地讲好中国故事、讲出中国特色、讲透中国成绩,不辜负这个伟大的时代。

多次学习聆听刘永坦院士的先进事迹。他深有感触地说,从刘永坦院士身上,我更深刻地理解了“坚守”的不凡意义。正因为“坚守”科技报国初心,永怀一颗拳拳报国之心,才能让国之重器屹立于世界;正因为“坚守”哈工大规格和功夫,直面国际科技前沿,才能让人生轨迹不断刷新高度;正因为“坚守”北疆沃土,担当立德树人教师之任,才能培养出作风过硬的“雷达铁军”。刘永坦院士体现出来的家国情怀和社会责任感将一直激励着我们。

时代楷模刘永坦先进事迹个人感想5

刘永坦院士是时代楷模,也是哈工大全体师生的优秀楷模。坦先生从来到哈工大起,就立志在我国对海观测技术上做出突破,正是坚守着这样的初心,他带领团队几十年如一日坚守在科研一线,不计名利地刻苦钻研,最后做出世界领先的研究成果。一代人有一代人的使命,坦先生一直是我们在教书育人与科学研究工作中的榜样与灯塔,站在深圳这片创新热土,我们将接好他的接力棒,积极传承他这份许党报国、勇于创新、甘于奉献的精神,以习近平总书记贺信精神为引领,培育更多杰出人才、打造更多国之重器,为哈工大新百年卓越之路、为深圳“双区”建设贡献更大力量。

刘永坦院士既是成就卓著的雷达技术帅才,同时又是善于教书育人的优秀教师,四十年如一日带领团队攻坚克难,用心凝聚了一支专注海防科技创新的“雷达铁军”,为国家培养了一大批科技英才,耄耋之年仍奔波在教学、科研一线,继续为筑起“海防长城”贡献力量。他是共和国的战士,也是共和国的骄傲,无愧于“时代楷模”称号。从刘永坦院士身上,我们学到了艰苦奋斗精神和“筑就海防”的家国情怀。作为一线教师和基层党支部书记,一定要传承好刘永坦院士的艰苦奋斗、家国情怀精神,以时代楷模为榜样,为威海校区的发展贡献力量。

时代楷模刘永坦先进事迹个人感想6

认真观看了央视“时代楷模”发布仪式,深刻感悟了刘永坦院士深怀爱国之心、砥砺报国之志的科学家精神,进一步坚定了将来以所学专业知识助力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的决心。

他说,刘永坦院士带领团队四十年磨一剑,为祖国海防装上“千里眼”,早已将个人选择与党的需要、个人理想与祖国命运紧密联系在了一起。在他身上体现的这种浓厚的家国情怀和强烈的使命感,以及对科研的认真严谨精神深深激励着每个人。作为新百年的哈工大学子,我将进一步坚定理想信念,珍惜大好的学习时光,努力练就过硬本领,以奋斗放飞青春梦想,为建设世界科技强国和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贡献青春力量。

时代楷模刘永坦先进事迹个人感想7

在观看央视“时代楷模”发布仪式后感慨万千。他说,刘永坦院士的事迹令我动容,令我深思。刘永坦院士在风雨如晦中立下“刻苦学习,科学报国”的朴素理想,在恶劣实验条件下勇往直前攻克技术难题,在成就卓著时砥砺奋进更高目标,在新百年新征程起点上助力学校创新型人才培养。“征途漫漫,前路莫问归期;千秋伟业,百年只是序章。”多少胼手胝足的奋斗绘就了今日盛世的美好画卷,多少埋头苦干的奋斗推动了中国航船的踏浪前行。刘永坦院士的事迹勉励我们要做仰望星空、理想远大的追梦者,做无畏困难、追求卓越的奋斗者,勇担时代重任,在新的征途中勇往直前!

时代楷模刘永坦先进事迹个人感想8

刚入学时就听说了刘永坦院士的名字,并通过学校组织的报告会了解了刘永坦院士的先进事迹。刚刚通过哈工大第二十届研究生支教团面试的她,明年夏天将踏上为期一年的支教之旅。

她说,我一直在想,是什么样的动力,能让坦先生栉风沐雨地坚守在雷达试验站?学习完坦先生的事迹后,我得到了答案——党和国家的需要便是他前行的动力。坦先生在党和国家的培养下长大,长大后在自己的专业领域,为党和国家的事业奉献一生。作为一名党员,我将始终坚持以习近平总书记贺信精神为引领,主动将自身发展同国家的前途和民族的命运紧密联系在一起,让青春在党和人民最需要的地方绽放绚丽之花。

时代楷模刘永坦先进事迹个人感想9

强烈的忧国意识和深厚的科学素养,让还在英国留学刚刚打开视野的刘永坦,决心彻底改变我国对海探测的落后局面。然而,这一探索在当时面临着巨大挑战:一是高频波段的散射和传播特性与微波波段截然不同,目标探测面临的外部电磁环境远比微波雷达复杂,现有常规雷达理论与技术无法适用。二是我国新体制远距离探测技术完全空白,国际上亦处于探索起步阶段,没有任何理论和技术可供借鉴。1982年初春,他光荣地加入了中国共产党。为了迅速形成整体方案,刘永坦带领团队,在几个月的时间内,熬出了一份20多万字的对海探测方案。1986年7月,航天工业部在哈工大举行了新体制雷达关键技术成果鉴定会并给予高度肯定。从此,新体制雷达从预研项目被列为国家科技应用与基础研究项目。

在理论突破的基础上,刘永坦院士带领团队迅速开展艰苦的实验验证,突破了系列关键技术,在威海成功研制出我国第一部新体制远距离雷达实验系统,全面验证了远距离探测理论体系和方法。这对于八十年代的中国、对当时全球对海探测领域,都是一项重大的突破。在国家的大力支持下,刘永坦院士组建了一支以哈工大为总体单位,中国航天科工集团、中国电子科技集团等优势单位联合攻关的新体制雷达“国家队”,在国际上提出了一系列首创方法,全面解决了海空多类型目标兼容探测难题,实现了海空多类型目标高概率、高稳定同时探测,成功研制出我国首部新体制远距离实装雷达,使我国成为极少数掌握远距离实装雷达研制技术的国家之一。

时代楷模刘永坦先进事迹个人感想10

20世纪30年代的中国,苍生蒙难,家国难安。特殊岁月里的童年经历,让刘永坦从小就对国家兴亡感受深刻,也让他将“家国”二字融入血液之中。

1936年12月,刘永坦出生在南京一个书香门第。1937年发生了惨绝人寰的南京大屠杀。出生刚刚一年的刘永坦就随家人开始了十余年的逃难生涯。 “永坦”不仅是家人对他人生平安顺遂最好的祝愿,更是对国家命运最深的企盼。1953年,刘永坦怀着投身祖国工业化事业的决心,考入哈工大。刘永坦靠着一种远超常人的求知、求真精神和努力,在读书期间就打下了扎实的基础。1958年,回到哈工大参与组建无线电工程系。这年夏天,他走上大学讲台,正式成为哈工大的青年教师和科技工作者,成为了哈工大“八百壮士”群体的一员。1965年春,参加了科技攻关第一战。遗憾的是,他还没有来得及完成人生第一项研制任务,就于1970年插队落户到黑龙江省五常县。1973年,他重回学校。1979年,他作为改革开放后第一批公派留学生,被派往英国深造,也正是在这里,刘永坦的心中萌生出这样的宏愿——开创中国的新体制雷达之路。

    721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