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为民三问心得体会范文2016精选

|忧伤草2

  党员干部中开展“为民三问”大讨论。要求每名党员认真查找自己在理想信念、宗旨意识、履行职责、改进作风、执行党的纪律、履行党员义务等方面的差距和不足,切实查找根源、受到教育、触及灵魂。以下是小编整理的为民三问心得体会范文,欢迎阅读参考!

为民三问心得体会(一)

  通过党支部组织我们学习“三问于民”使我明白了深刻的道理,思想得到了进一步的升华,总书记在十八大报告中强调:“全党同志一定要坚持‘问政于民、问需于民、问计于民’,从人民伟大实践中汲取智慧和力量”。尽管“全党同志一定要坚持 ‘三问于民’,从人民伟大实践中汲取智慧和力量。”这个问题,已不是总书记第一次谈起,但在党的十八大这个极具非凡意义的大会上,听到总书记再次提起,不由让人浮想联翩,感慨万千。为此,我有三点感想。

  其一:唯有“问政于民”方能政令畅达凝聚民心。政,即国家大政方针,其贯彻落实程度,不仅事关国家政令的畅通,更是群众最切身最直接利益维护程度的体现。如何才能做好“问政于民”?笔者认为,作为执政者,必须顺应时代发展的潮流、顺应大多数人民群众意愿的呼声。只有更多的问政于民,才能真正使大多数人民群众的收益,才能为执政赢得更多支持,才能使执政者地位更加稳固,并最终促进社会经济的发展和进步。中国共产党之所以能领导中国实现民族独立,国家繁荣发展,最根本原因在于中国共产党始终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党的根本宗旨,始终维护最广泛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

  其二:唯有“问需于民”方能冷暖入微体察民情。民之所需,是公民对国家和社会在政治、物质和精神层面的最直接要求,也是事关群众生产生活冷暖疾苦的最现实民情体现。如何才能做好“问需于民”?我认为,作为执政者,必须深入到群众中去,设身处地的了解群众之疾苦,倾听他们的现实需求。这里更多的强调执政者与人民的沟通和了解。只有执政者更多深入基层,深入群众,才能真正了解人民疾苦和诉求,才能增进与人民群众的感情,才能带着感情去为人民谋发展。谋利益。焦裕禄、沈浩、杨善洲等优秀共产党员之所以能够

  赢得一方百姓之信任,在于他们深入基层,深入百姓,问需于民,了解民生疾苦,并有针对性的谋划发展之路

  其三:唯有“问计于民”方能群策群计集中民智。勿庸置疑,社会发展离不开人民群众劳动和智慧的推进,向群众问计,就是对群众智慧的再汇集,再提练。如何才能做好“问计于民”?我认为,作为执政者,无论有多么宏大政治目标,社会发展目标,要实现这个目标则必须有人民群众的支持。正如郑青原文章所说:“群众是真正的英雄,是我们党的力量源泉和胜利之本”。党的成长发展历史告诉我们,人民群众的智慧是党化解危机,走向成功根本原因。因此,要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全党同志必须坚持问计于民,紧紧依靠广大人民群众。有了人民群众的支持,我们的发展就有了最伟大的力量支持,有了人民群众的支持,党的各项事业才能取得最终的成功。

  “三问于民”就是凝聚民心、体察民情、集中民智,从人民的实践创造和发展要求中获得前进动力,贯彻落实以人为本、执政为民。只有得到人民的支持,我们的党才能取得成功;只有汲取人民的智慧,我们的党才能攻坚克难;只有充分发挥人民主体作用,我们的党才能不断从胜利走向胜利,从而早日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奋斗目标。全党同志一定要将“三问于民”精神发扬光大,不断强化政民血肉联系,切实履行职责,将党的各项惠民政策履行好,实施好,让民众更充分的享受到发展带来的好处。

为民三问心得体会(二)

  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已开展两个多月了,两个对月来,通过学习有关资料,撰写心得体会,查摆问题,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我的内心受到了强烈的震撼,做为一名党员,做为一名奋战在集成农技推广战线的战士,我做了什么?“四风”问题究竟在自己的身上都有什么或多少表现?近一段时间内,我认真梳理了一下自入党以来,我的思想和为民服务行动上的轨迹,我有些汗颜了。

  “为民三问”,这个题命的好,好,在于问得及时,问得透彻,结合这次教育实践活动,我真的有必要坐下来,认真梳理自己的思想轨迹,认认真真回答“为民三问”了。 入党为什么?记得刚入党时,组织给我谈话,问我,入党的动机是什么?我回答:为人民服务,具体到我个人是为农民朋友服务。现在回想起14年前的那次谈话,犹在耳边。十几年来,到底服务了多少呢?说实在的,我也曾为全县“三农”事业做出过一定的贡献,这一点,党和人民都看到了,也肯定了,也给了我不少荣誉。荣誉,是一件好东西,他是对过去一段时间工作成绩的肯定与认可,正确认识它,会促使个人在后来的道路上做出更大的成绩。然而,在荣誉面前,我头脑有些发晕了,学习也少了,工作主动性也不强了,认为自己已步入不惑之年了,至于进取和创新,让年轻人干去吧,事不关己高高挂起。

  现在,在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中,经同志们的批评,我认真进行了反思。

  为农民服务,不仅仅是一句口号,一句话,更重要的是行动。要赋之于行动,首先必须端正自己的思想。当初,响亮的入党誓词,铮铮的入党申请,不是为了有面子,也不是为了自我表现,是为了在党的旗帜下成长,为了成为一名战士,一名敢于担当职责的战士。

  40岁,也许黄金年龄已过。但我们积累的经验却是一笔无穷的财富,我可以将这笔财富无限放大,传承给后来的旗手,让越来越多的优秀战士投身到这片沃土上。

  为民干什么?这是摆在我们农技战线战斗人员面前的一个不容回避的问题。“为民干什么”这个话题并不沉重,但他问得掷地有声,却不好回答。冠冕堂皇的话任何人都会说,但真正有是在价值和意义的能有多少?我们需要做的是用于担当,敢于担当。为民服务不是一件小事,它关系到全县富民强县,科技强县的成功与否,任重而道远,我们别无选择。

  农村是一个大舞台,农业是一个大天地,需要我们做的很多,这其中有我们熟悉和未知的东西,需要我们去攻破它。

  xx县是一个农业大县,生产上主要还是以传统生产为主,为改变农村和农业的现状,县委县政府早在2009年久启动了领导机关在基层包村大行动。之后,结合中央、省委的部署,实施了强村固基大行动,让各单位业务骨干到农村担任第一书记,目的就是通过此举将强农、惠农、富农政策及时传达灌输下去,让农业新品种、新技术、新成果在农业生产中真正发挥作用,改变农业增长方式,推进全县农业由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的转变,从而实现增加农民收入,壮大集体经济的目的。我曾有幸参与了上述两项活动,也为所包村庄做出了一定的贡献,现在想起来,那真是值得回味的两年。

  将来留什么?说到这里,我的脑海里闪现了雷锋、焦裕禄、孔繁森,闪现了“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的文天祥,然闲了“要留清白在人间”的于谦,他们无疑是当时的社会楷模,给我们留下了不死的精神。与先人圣贤相比,我们是渺小的,但我们并不是一无是处,因为我们在做着建设现代农业的大工程,这其中迸发出来的精神,也将会作为一种财富传承下去。

  因为我们是农业技术推广者,做好农业技术推广是我们的职责。但,技术是要发展的,我们当前推广的技术在目前来看是先进的适用的,而对于将来,由于随着技术革命大潮的风起云涌,可能会被更新或替代。其实这并不是一件令人伤感的事情,当我们把技术推广的方法,敢于奉献的精神而被将来肯定和传承的时候,我们是不是由衷的感到欣慰?

  当回首往事的时候,我们不因虚度光阴,无所事事而悔恨,而为从事了一项平凡而意义非凡的农技推广事业,而感到荣光,仅一点足矣!


    150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