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语文课本优秀教案范文模板3篇

|庄宇2

  教案是老师在进行教学的重要参考材料,对教学进度和节奏的把控有重要的作用,可以提高教学效率。优秀的教案设计可以帮助老师提高教学水平,对教学过程进行预测和推演,从而更好地实现教学目标。这里给大家分享一些优秀的教案设计,供大家参考。

  《白杨礼赞》教案

  一、教学目标

  ◎正确说出全文结构,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学生通过朗读、阅读和品味关键字等方法,结合教师解释和自主合作交流等方式,在理解文章结构的基础上感受象征手法的表达效果。

  ◎学生通过学习本文,北方农民、哨兵所具有的团结、向上的精神。

  二、教学重难点

  学生通过朗读、阅读和品味关键字等方法,结合教师解释和自主合作交流等方式,在理解文章结构的基础上感受象征手法的表达效果。

  三、教学方法

  谈话法、小组合作探究法、多媒体辅助教学法。

  四、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请学生说说自己喜欢的植物,以及自己喜欢它的哪一种品格,互动两轮,顺势引题。

  (二)通读全文,整体感知

  1.通读课文,谈谈读完课文有什么感受。

  2.请学生简述文章中主要写了那些对象。

  (杨树;人)

  (三)细读课文,深入研读

  1.朗读课文1-6自然段,请用一个词概括杨树的特点。

  (不平凡)

  2.同桌合作,文中描写了杨树哪些不平凡?

  (生长的环境:单调;形态:力争上游)

  3.朗读课文7-9自然段,说说北方的农民、哨兵等人具有哪些特点?

  (生命力强;质朴、坚强、力求上进)

  4.小组讨论,作者是如何从树过渡到人的?

  (象征的手法)

  (四)小组讨论,拓展延伸

  白杨树和北方的农民、哨兵等人具有相似性,为什么此处不是比喻而是象征?比喻和象征有何区别?

  (比喻:喻体通常为具象的,两者是特征上的相似;象征通常是用具象象征抽象的特点,两者所体现的品格品质相似。)

  (五)回顾全文,小结作业

  结合板书请学生集体简述本文说明的内容,结束课文。

  作业:请学生再次回想下自己喜欢的植物,使用象征手法写一段200-300字的短文,下次课分享。

  五、教学反思

  本文写自1940年,茅盾曾经的文字多以资产阶级、小资产阶级为主角,此篇热情地歌颂了抗战中的士兵百姓。《白杨礼赞》写于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最艰苦的时期。1940年5月,茅盾离开新疆返回内地,受朱德同志邀请前往延安。在延安参观讲学期间,看到了抗日军民团结战斗的精神风貌,留下了深刻的印象。皖南事变后,作者借礼赞西北高原上的白杨树,来表达对北方抗日军民热爱和赞美之情,便写下了此文。结合这段创作背景,学生会更加深刻地理解茅盾写作对象及写作风格的改变。

  《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教案

 

 一、教学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全诗,背诵全诗。

  2.通过小组合作探究等方式,理解诗情,理解全诗内容及重点词。

  3.感受诗人独在异乡、思念亲人的感情。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理解全诗内容及重点词。

  【难点】感受诗人独在异乡、思念亲人的感情。

  三、教学方法

  朗读法、问答法、小组讨论法。

  四、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同学们,每逢佳节亲人相聚一堂,欢乐的气氛难得难忘。有一个人在九月九日重阳节的时候在他乡苦读。看着别人扶老携幼、开开心心地过节,于是他拿起手中的笔来表达心中对家乡亲人的无限思念。他是谁呢?今天我们共同走进他的诗作《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来感受千古佳作的无限魅力。【板书课题】

  (二)初读感知

  ◎思考这首诗的题目《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是什么意思?

  诗人写这首诗的时候独自一人在长安读书,求取功名,恰逢重阳节,诗人无比思念家乡的亲人,就写下了这首诗。

  ◎教师指导学生认读生字。

  ◎教师范读古诗,学生齐读古诗。

  (三)深入研读

  ◎理解首联独、异乡、为异客,理解诗句意思,体会情感

  独:独自一人。

  异乡:他乡,故乡以外的地方。在诗中指的就是长安。

  为异客:做他乡的客人。

  体会出作者孤独、无奈的情感。

  ◎理解颔联诗人为什么每逢遇到节日就加倍的思念亲人?

  ◎诗中说“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请大家想一想,到底少了哪一个人呢?

  ◎诗人写这首诗要表达什么样的情感?

  (四)巩固提高

  王维的笔下,有着这样浓浓的乡思诗句,你还知道哪些有关乡思的诗呢?

  王维的《杂诗》中还有——君自故乡来,应知故乡事。来日绮窗前,寒梅著花未?

  李商隐《夜雨寄北》诗云——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

  (五)小结作业

  小结:道不尽的离愁,诉不完的思乡,曲折有致地铺展在我们面前。历经1000多年,当我们今天再次读起它的时候,涌向心头的又岂止是感动。在不知不觉间我们也走进了这浓浓的乡愁中,今后无论我们走到哪里,同学们都不要忘记亲人,不要忘记故乡。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

  作业:搜集王维的其他诗词,研读并赏析。

  五、教学反思

  本首诗歌,主要描写了王维的思乡之情。在教学过程中应该添加更多的吟诵、朗诵比赛等,帮助学生更好地体会诗歌。

  《藤野先生》教案

  一、教学目标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正确把握文章的线索。

  ◎通过教师讲授和小组合作,学生可较为熟练地进行人物性格特征的分析。

  ◎结合创作时代背景,学生可深刻体会作者深刻的爱国情感。

  二、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通过教师讲授和小组合作,学生可较为熟练地进行人物性格特征的分析。

  【教学难点】正确把握本文的线索,学生可深刻体会作者深刻的爱国情感。

  三、教学方法

  谈话法、小组合作探究法、多媒体辅助教学法。

  四、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请学生说说自己遇到的最难忘的老师,并说说原因,互动两轮,顺势引题。

  (二)通读全文,整体感知

  ◎教师提问,学生独立思考,回顾:散文的线索是什么?

  (明确:是对零散的散文语言材料加以整合,加工,使之更加有序,情感或观点更加鲜明的语言组织方式。)

  ◎朗读全文,独立思考,本文详写了几件事?分别是什么?

  (明确:改讲义、匿名信事件、观看教学影片、送别)

  ◎同桌讨论,与藤野先生相关的是哪几件?另外两件如何归类?

  (明确:改讲义、送别是叙述作者与藤野先生间的互动,次两件是照应了标题《藤野先生》,是文章的明线;匿名信事件、观看教学影片是与作者的爱国情感相关,属于暗线。)

  (三)细读课文,深入研读

  ◎通读全文,学生独立思考:关于藤野先生,本文写了几件事?几件详写?几件略写?

  (明确:详写的有改讲义和送别;略写的有被当做扒手、询问裹小脚、担心作者不参加解剖课。)

  ◎同桌讨论,改讲义这件事体现了藤野先生怎样的性格特征?

  (明确:A.作为学者,治学严谨;作为教师,认真负责B.尊重他人,没有民族间的偏见。)

  ◎小组合作,探讨一下其它几件事体现了藤野先生怎样的性格特征?

  (明确:送别——没有民族间的偏见;询问裹小脚——治学严谨,对自己专业领域里的知识盲点非常感兴趣;担心作者不参加解剖课——作为教师,认真负责;尊重他人的信仰,没有民族偏见;被当做扒手——不拘小节。)

  ◎独立思考:藤野先生是一个怎样的人?

  (明确:藤野先生是一位生活中不拘小节,工作中治学严谨,认真负责,人格上非常尊重他人,没有民族偏见的教师。)

  (四)小组讨论,拓展延伸

  小组讨论,本文提现了作者怎样的爱国思想?

  (明确:体现了鲁迅先生“弃医从文”的心路历程,展现了鲁迅先生对祖国深沉的热爱之情,以及设身处地思考如何唤醒中国人麻木思维的深切的社会责任感。)

  (五)回顾全文,小结作业

  小结:结合板书请学生集体简述本文说明的内容,结束课文。

  作业:对比阅读本文与《阿长与山海经》,分析一下从人物描写的方法上看二者有何异同,从所反映的中心思想上看,二者有何异同。下节课分享。

  五、教学反思

  若想深刻了解本文,把握本文情感,须对鲁迅先生个人生平以及时代背景有一定地了解,在这个问题地处理上,可以预先留下预习任务,让学生先对此进行材料收集和分享,在导入环节讨论。

    20724